來源:新民晚報記者孫中欽 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在80年代的科幻電影中,很多人認為AI就是能像人一樣說話、行動的機器;30多年後的今天,人們發現,AI遠遠不止機器人。從智慧型手機,到各種屏幕,就連五光十色的舞臺中央,也有了AI身影。今天下午,2020年上海科技節閉幕式在上海廣播電視臺東視演播劇場舉行。閉幕式上,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平臺公司商湯科技用AI+AR技術,描繪了一幅充滿未來感的交互圖景,讓大眾零距離體驗AI發展的「神奇魔法」。
「數字人」科普 與AI慢舞
科技節閉幕式以「尊重自然、尊重科學、尊重生命」三個維度,結合科技戰疫等熱點,將各種科技應用融合到舞臺節目中。在《人與自然》、《科技戰疫》、《描繪未來》三個科普講述環節,商湯數字人「小糖」變身AI講解員,聲音親切、動作自然地為大家講述人類發展與科技力量。AI「小糖」不是真人而勝似真人,不僅hold住全場,也瞬間圈粉無數。
靈動的「小糖」背後正是商湯AI科技打造的SenseAR數字人——通過深度學習海量真人表情、動作和語言,可展現能與真人媲美的生動形象和動作、語言能力。目前,SenseAR數字人已在銀行App、前臺、博物館、景區、商超、展會現場、機場等多個場景中落地應用。
與AI慢舞是怎樣一種體驗?只見舞臺中央,舞者伴隨音律翩翩起舞,背後大屏幕中的虛擬粒子光效也隨之舞動。閉幕式上的現代舞《找到你》,SenseMARS火星混合增強現實平臺精準捕捉著舞者的每一個姿態變化。基於商湯肢體識別、肢體關鍵點、肢體輪廓點技術,由AI現場識別舞蹈演員動作,並驅動背景粒子光效,讓舞臺更具靈氣。人機互動的浪漫未來,被濃縮在了這一粒粒的光影特效之中。
全維度科技嘉年華
在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上海的科創活力和市民對科技與科普的熱情並未減弱, 8月23日至29日持續7天的上海科技節,截至8月29日,線下觀眾達200多萬人次,線上觀眾已突破1700萬人次,科技節影響力不斷上升,逐漸成為公眾身邊全維度的科技嘉年華。
根據全市活動匯總,2020年上海科技節共舉辦線上、線下活動1840餘項。其中,全市16個區都舉辦了各類科技活動1339項,其中1100項來自於街道、鄉鎮,另有20個園區企業也同期組織了開放活動。
本屆科技節首次在上海科普公園、上海中心大廈、上海電影博物館、上海紡織博物館、海闊東岸文創園等5地分別開展「科學之夜」親子科技嘉年華活動,通過互動展項、科學導師課堂、科學小舞臺等,吸引親子科普全家總動員。與此同時,本屆科技節還首次上線「雲端」科技節主會場,克服了疫情防控部分線下活動接待量有限,一些高校實驗室無法開放等問題,將上海科技節10大活動版塊都通過網際網路形式呈現開來。
作為展示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新成就、體現全市科學普及工作新成效的重要平臺和重大城市品牌活動,2020年上海科技節的部分系列活動還將全年延續,期待為更多公眾帶來新的體驗和新的感受。
新民晚報記者 馬亞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