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直擊|豐田秀「變形汽車」,日產推出汽車「腦控」技術

2020-11-30 澎湃新聞

豐田秀「變形汽車」,日產推出汽車「腦控」技術……今年的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出席的面孔又發生了變化。

CES自1967年首次舉辦以來,已進入第51個年頭。因自動駕駛在科技圈的火熱,CES早在2017年已被各大汽車製造商「喧賓奪主」地變身為「半個車展」。伴隨自動駕駛成為未來技術發展方向,及各家製造商、供應商、技術提供商逐漸結成商業版圖,今年CES上,展示重點變了,談汽車新品的少了,論未來出行方式的多了。

拉斯維加斯當地時間1月13日,在2018CES閉幕之際,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盤點了今年CES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汽車及出行展品。

豐田:秀AI、「變形」汽車,將Google當競爭對手

在本次CES上,豐田可謂是大出風頭。

首先,在CES開展前一天,62歲的豐田CEO豐田章男宣布,豐田從汽車公司轉型為移動出行公司,競爭對手也轉變為Google、蘋果和Facebook等科技巨頭。

豐田章男是豐田汽車創辦人豐田喜一郎的孫子。

在CES上,豐田發布了模塊化、能「變形」的新款e-Palette概念車。

豐田概念車e-Palettehe和CONCEPT-愛i

豐田稱之為一個軟硬體平臺,由客戶自己決定具體用途:該車型提供三種尺寸選擇,在4米到7米之間,可以通過模塊化組合和定製設計,從而成為送餐車、救護車、流動販賣車、網約車、城市物流配送車,甚至是私家車。

這是豐田成立的電子貨盤聯盟的首個成果,目前已經與亞馬遜、馬自達、必勝客、Uber和滴滴出行達成合作。豐田章男稱,該車將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期間投入使用。

豐田的另一款概念車,則可能比的哥還會侃大山的CONCEPT-愛i。

據稱,該車輛首次搭載了名為Yui的人工智慧系統,不但能自動駕駛,還能與駕駛者互動,方式有:通過前車燈「眨眼睛」;感知乘客靠近時,外門板顯示「歡迎」;車尾部還能顯示信息提示後方來車注意風險。

此外,Yui能夠整合攝像頭和網絡數據,識別駕駛員面部表情、身體語言、語音語調以便判斷情緒,還能夠通過整合車上人員的社交網絡數據,建立「用戶畫像」推斷其個人愛好,根據駕駛員的心情主動找話題,和乘員聊天。

福特:客觀對待自動駕駛,著重研究出行場景

談起從製造商到移動出行的全面轉型,福特汽車早已踐行多年。

在CES期間,福特汽車CEO韓愷特(Jim Hackeet)對當下的交通擁堵,道路對公共空間的侵佔展開了反思,直言:「我們需要後退一步,從更寬泛的視野審視交通系統如何為人們帶來優質、高效的生活,而不是沒有預判地實施一項新技術,我們要把握技術的整體方向和思路。」

福特高管在演講臺上直言: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前景有限,V2X(車輛與萬物互聯)將是交通出行的未來。

在展臺上,福特亮出了兩輛特殊的汽車:一輛是看似普通的麵包車,但駕駛座椅卻另藏玄機,駕駛員可以坐在凹槽裡,在臉上、身上蓋上座椅皮套。車輛行駛時,從車窗外看,人們會以為這是空無一人的自動駕駛汽車。前窗的攝像頭,記錄下了人們看到無人駕駛車輛時的真實感受,福特藉此了解人們對無人駕駛技術的信心。

另一輛,則是福特與達美樂披薩合作的自動送餐車。去年,福特聯合達美樂披薩在美國密西根州推出無人駕駛披薩配送服務。「將貨物如期交到貨主手中,這考驗的是最後十五英尺(約4.57米),這一配送界難題。」

澎湃新聞記者進行了現場體驗:當車輛到達後,通過車門上的鍵盤,輸入車門安裝的密碼,後排車窗自動下降,即可看到保溫箱,拿取披薩,車輛一次最多能運送5張披薩。

GreenFields labs負責人Erica Klampfl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介紹了福特在無人駕駛商業落地上的實驗進展,在長達7周的實驗中,公眾對於無人駕駛配送充滿興趣,有的消費者把配送車當做了人工智慧,試圖和車輛對話。不過,自動駕駛配送也遭遇了難題,即當一個小區有多個出入口的時候,如何通過地圖定位準確找到貨主,這些都為福特推行包括郵政直郵等貨運服務提供了經驗。

本田:主推模塊化、協作化機器人

本田技術研究所董事長、社長、執行董事松本宜之稱,機器人將全面進入我們的生活,本田力爭通過機器人技術,實現「凸顯人類創造力的機器人社會」。

為此,本田以「Empower、Experience、Empathy(拓展人類無限的可能性、與人類協調發展、與人類產生情感共鳴)」為主題參展,主推了多款機器人。

其中,一款看上去有點像減肥後的大白(《超能總動員》電影中的網紅機器人),吸引不少觀眾駐足圍觀。

據了解,其名為3E-A18,能夠識別人類的表情,並通過豐富的表情、聲音及動作與人類交流,以便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幫助。其柔和的外觀和圓潤可愛的造型不僅考慮到人們擁抱和撫摸機器人時的感受,還充分考慮到了萬一發生碰撞時的安全性。

此外,它通過搭載平衡控制技術和能夠全方位移動的機械裝置,使其能夠化解來自任何方向的撞擊,與人協同移動。

此外,本田還展示了解決最後一公裡移動問題,並能改裝為嬰兒車或行李車的平臺型機器人移動式座椅;帶有履帶,擁有越野功能,可用作消防、農活、運動訓練等輔助設備的機器人。

本田技術研究所執行董事、研發中心X負責人闡述了本田機器人的兩大理念:模塊化、協作化,即通過將幾個機器人融合,使它們擁有系統化的功能;本田還新提出一個理念——CI(Cooperative Intelligence)即能與人類協作的人工智慧(AI)。

本田還展示了多款有助安全駕駛的技術:如BRAIQ,通過各種傳感器,掌握駕駛員的精神狀態,並利用人工智慧,優化自動駕駛的操控方式;Tactual Labs,實時識別手部骨關節動作,並轉換為3D數據,使得駕駛時手無需離開方向盤,通過手勢就能與車輛中控互動。

日產汽車:科幻狂想?「腦控」汽車,可行性如何?

通過識別腦電波,實現「所向即所得」的場景快來臨了?

日產汽車展出了一款概念性技術B2V即「腦聯車」,日產智能出行實驗室開發的這套名為B2V的技術目前只能完成預判加速和預判變道功能,而它所能做到的更多的是監控情緒,比如駕駛者在變道時出現了緊張狀態,那麼它便會控制車速放緩。

他們希望未來的駕駛技術可以解放人類的雙手,用腦控的方法便可以駕駛汽車。

不過,B2V的現實意義更多的是針對那些操作跟不上大腦的用戶,當判定用戶想要進行轉向或者剎車時,它會提前做出預準備,為用戶的下一步操作備下提前量,在技術成熟後它甚至擁有介入駕駛控制的能力。

CES的新面孔: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新入局者,熱衷發新車

相對而言,今年傳統的汽車廠商變少了、也不再強調新產品;接過這兩張大旗的,則是中國國內的新興電動汽車製造商:比起交通工具,他們更喜歡稱自己的汽車為「智能出行工具」

小鵬汽車:展示首款量產汽車G3

去年底,獲得阿里巴巴方面投資,並佔公司股份10%的小鵬汽車,在CES上發布了首款上市量產車型G3。

小鵬汽車展示首款量產汽車G3,搭載25個智能感應設備

在發布會現場,小鵬汽車董事長、前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總裁何小鵬表示,「小鵬汽車本身的願景是做全球智慧出行運營商,而豐田也發布稱會轉變成移動生活的出行服務供應商,這是一個很大的轉型,也是『我們』共同的方向。」

小鵬汽車G3可通過語音識別完成全部人機互動功能,還號稱首款採用太空駕駛座艙的網際網路汽車,配備了義大利進口的全景式擋風玻璃。

此外,整輛騎車配備了包括雙目前向、側向攝像頭、若干雷達、傳感器在內的25個智能感應設備。何小鵬稱,車頂的360°攝像機,是公司針對亞洲駕駛環境的獨家創新,G3車型將實現包括自動泊車在內的諸多自動駕駛功能。今年春季,該車型將在國內上市銷售。

拜騰汽車:首秀概念車,電子大屏長1.25米

不止小鵬汽車,來自中國的拜騰(BYTON)也在CES展示了首款概念車BYTON Concept。

據悉,新車最高可續航520公裡,目前南京工廠已經進入全面建設階段,量產版將在2019年下半年上市。

整輛汽車取消了傳統後視鏡,使用佔用空間更小的後視攝像頭代替。汽車前臉採用了封閉式的進氣格柵設計,搭載了LED光帶,可根據不同場景,顯示出諸如電池電量等不同的表情信息。此外,BYTON Concept也提供了「刷臉」開門,車輛還支持通過識別手勢控制車內全面屏等功能,新車目前支持L3級別的自動駕駛。

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橫貫中控臺的共享全面屏。屏幕長125釐米、高25釐米,可以根據環境光照的變化來調整明暗度。

拜騰概念車BYTON Concept

但也有的人對CES似乎並不「感冒」,去年刻意避開CES發布首款概念車的蔚來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初,作為蔚來汽車的創始人、也是著名投資大佬的李斌就偏偏選擇在美國SXSW西南偏南大會上發布首款概念車EVE。「藝術和人文氣息更濃的西南偏南大會比較符合蔚來的品牌調性,這裡有音樂、有電影、有啤酒,更貼近生活。」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給出了這樣的理由。

「蹭熱度」的汽車廠商

今年,通用汽車雖然沒有出席這場「家門口」的大秀,但依然選擇在展會期間曬出了一款無人駕駛汽車。據稱,這款沒有司機、沒有方向盤、沒有腳踏油門和剎車的小型車是基於雪佛蘭Bolt電動車打造的。原有的司機位置變成了一個乘客前座,而中控部分只有一個顯示屏和少量按鈕。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已向聯邦交通管理部門提出申請,準備在2019年投放量產無人駕駛汽車,用於公共網約車服務。

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FF)汽車,則在CES展會期間「蹭熱度」。

法拉第未來雖未參展,卻在會展周邊提供了量產車FF91的試駕體驗。澎湃新聞記者體驗了該款工程樣車,沒有內飾,內部被禁止拍照。車輛提速加快,攝像頭代替後視鏡。此外,車頭裝有傳感器,據稱能實現L3級別和部分L4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

據法拉第未來方面介紹,這款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電動汽車,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小批量交付,其定價不會對標特斯拉,產品則號稱要對標賓利、勞斯萊斯。

供應商:技術發展迅猛,從幕後走向臺前

作為汽車廠商的技術、服務提供商,帶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的解決方案,這些供應商逐漸從幕後走到了臺前。

英偉達:最新的AI自動駕駛晶片,為L5級自動駕駛做準備

英偉達發布了最新的AI自動駕駛晶片DRIVE Xavier。

英偉達最新的AI自動駕駛晶片DRIVE Xavier

它擁有90億個電晶體,由8核CPU和512個CUDA的Volta GPU組成,兼具深度學習功能和更快速的視覺計算,從而能夠為Level 5這樣完全自動駕駛級別做足準備。

同時英偉達還拋出了Drive AV的概念,通過人工智慧,便可以讓車載晶片模仿人類思維來判斷收集到的路況信息,來判定這些在現實中接觸到的物體,配合Driver AR工作,可以讓自動駕駛技術突破現有的瓶頸,從而迎接更高級別的無人駕駛技術。

英偉達宣布將與採埃孚、百度進行量產型AI自動駕駛車載計算平臺的研發。

奇點汽車CEO沈海寅對澎湃新聞記者說,公司已經與英偉達展開戰略合作,目標實現L3.5級別自動駕駛。此外,英偉達的晶片價格適中,合適經濟適用型汽車。此外,英偉達引進了不少特斯拉方面的自動駕駛人才,提升了自己的軟體實力。

大陸集團:推出自動泊車、無線充電系統

開車門下車後,汽車自己去充電,或將成為現實。

大陸集團發布了一套「無線充電網絡系統」。據稱,無線充電網絡系統可以和一款微型導航裝置相結合,採用電磁定位技術來對車輛進行定位,讓車輛更加精準的自動泊車在無線充電板上方,與傳統的停車輔助系統相比,其精確率高出10倍。

大陸公司表示,這套無線充電系統還可以在被雪和樹葉等雜物覆蓋的情況下為車輛充電,充電效率可以達到90%,每充電20分鐘可行駛20公裡。

大陸集團還推出了一款名為AllCharge的充電系統,通過改造電動發動機和逆變電源,從而使電動汽車可以同時使用直流和交流充電。駕駛員將不再因充電容量、電流類型和電壓不同而需要選擇特定的充電樁。AllCharge可以讓純電動汽車適配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充電技術。此外,藉助該技術,電動汽車還能夠化身移動充電站,為車尾野餐會、露營或者施工現場的其他設備充電。

德國大陸集團是世界領先的汽車配套產品供應商之一,在全球約有169,000名員工,遍及46個國家。去年6月,德國大陸集團在重慶設立研發中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50寸大屏/腦控汽車 CES展上的汽車新科技
    網易汽車1月11日報導 每年作為開年大戲和的CES電子消費科技展都備受關注,而隨著近些年來各大汽車廠商逐步參展,這場秀似乎變成了北美車展前奏曲,2018年CES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又有哪些車企已經發布了最新概念產品和科技呢?一起來看吧。
  • 在腦控駕駛面前自動駕駛算什麼水平?這屆CES不簡單啊!
    在腦控駕駛面前自動駕駛算什麼水平?這屆CES不簡單啊!除了這些,傳統車企豐田汽車在本屆CES上宣布轉型為移動出行公司,競爭對手鎖定蘋果和谷歌。這屆CES不簡單啊!自動駕駛唱主角雖然日產汽車的腦波控制很吸引人,但是也僅僅是駕駛輔助功能,是在傳統駕駛和自動駕駛汽車之間提供給駕駛者一個輔助功能,這有助於改善司機的駕駛體驗,比如在司機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剎車,或者輔助停車。
  • 開車就別亂想了:日產 「腦控」駕車很科幻
    2018 CES上日產就帶來了最新的「腦控」駕駛,真的挺科幻的。②相對語音、多功能方向盤等控制手段,更不容易分心在日產這套「腦控車(Brain-to-Vehicle,簡稱B2V)」技術中,「腦控」也能實現其他的車輛功能控制,比如通過檢測和評估駕駛員的感受波動,系統可以在自動駕駛模式下調整駕駛風格和車輛設置
  • 別再期待腦控汽車了
    而在汽車領域,用意念開車這件事也並不新鮮。2011 年,就有媒體報導德國科學家發明了腦控汽車,能夠按照駕駛員的意圖進行轉向和加減速的命令。2015 年,南開大學和長城汽車就聯合研發了腦控汽車的 demo,GeekCar 也進行過實地的體驗。
  • 日產汽車兩項黑科技體驗:把科幻變成了現實
    在CES Asia 2019上,日產汽車展示了現實與虛擬結合的無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技術、解讀大腦信號的腦控車(Brain-to-Vehicle)技術,以及全新純電動全輪驅動車型——日產IMs概念車,將我們與未來汽車駕駛場景拉近了一步。
  • 腦控車?日產謀大局而後動
    在疫情尚未離去、智能時代來臨的大背景下,眾多汽車品牌不約而同地都拿出了手中的乾貨。其中,向來以頂尖技術享譽業內的東風日產更是用諸多新技術讓消費者看到了屬於未來的「出行生活」。一鍵啟動自動駕駛?超智聯、智駕系統完成搭載 2020年一整年各大汽車品牌過得都不容易,諸多品牌產銷量持續下滑的時候,東風日產卻逆勢增長。
  • 汽車達人秀(28) 解讀汽車鋰離子電池
    鳳凰汽車達人秀 最近看了某位網友對汽車發動機聲音的形容,他覺得V10的聲音是「轟轟轟轟 」;V8的聲音是「嗯嗯嗯嗯」;V6的聲音是「鵝鵝鵝鵝」;電動機的聲音是:「滋滋滋滋 」...事實上比起聲音,電動車的更大問題在於續航裡程,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詞就是電池技術,本期《汽車達人秀
  • 日產正式宣布,停止開發氫能源汽車,氫能源汽車就要不行了嗎?
    難道氫能源汽車還沒開始就要不行了嗎?日產正式宣布停止開發氫能源汽車,難道氫能源汽車還沒開始賣就要不行了嗎?其次就是氫能源汽車的價格比較貴,現在的氫能源技術水平要求比較高,製作的工藝比較繁瑣複雜,對材料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所以生產成本非常的高昂,但現在國家又沒有出臺相對應的補貼措施,導致氫能源汽車的價格過高,很多人要麼是買不起,要麼是選擇更方便的電動車,而且就算將車輛賣出去以後,每臺氫能源汽車的利潤也不高,甚至還有虧本的可能,所以日產才會停止了對氫能源汽車的研究。
  • 「腦控車」!日產憑什麼在行業中率先開這麼大的腦洞?
    全電動動力,從現在開始以電為力正如日產汽車首席績效官、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何塞·穆諾茲(Jose Munoz)在車展首日的發布會上所說的那樣,「在『日產智行科技』的願景下,日產汽車將加速在中國市場引進先進的電動汽車技術。日產汽車將引領中國市場進入全新的電動汽車時代,讓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穩定的電動汽車,擁有更好的駕駛體驗。」
  • 日產宣布停止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崛起,氫能源行不通了嗎?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產宣布暫停與戴姆勒及福特合作開發燃料電池車的計劃,將力量集中於發展電動汽車。另外,根據IDC預計: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116萬輛。多家權威機構近日預測2021年不但將是電動車行業在疫情中恢復的一年,也將是電池生產商產能建設提速的一年。一方面日產停止氫燃料電池,另一方面電動汽車崛起,氫能源是不是已經行不通了呢?
  • 汽車天天評: 日產軒逸, 大陸家庭轎車銷量冠軍!
    汽車天天評: 日產軒逸, 大陸家庭轎車銷量冠軍! 2018-05-24 03:18 來源: 車思享 藍鳥,英文名Bluebird,是日產汽車於1959年推出的轎車系列。
  • 豐田計劃在2021年推出固態電池電動汽車:10分鐘內充滿,可行駛500公裡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豐田最新資訊 > 正文 豐田計劃在2021年推出固態電池電動汽車:10分鐘內充滿,可行駛500公裡
  • CES前瞻:一場關於未來出行的汽車科技盛宴
    來源:鈦媒體每年一度的世界消費電子展CES又將拉開帷幕,來自全球各地的科技愛好者齊聚一堂,也將會各個領域的大牌廠商秀肌肉,所展示產品涵蓋家電、影像、手機、汽車等多個領域,是一場精彩絕倫的科技盛宴。
  • 豐田汽車已同意向奇點汽車出售電動汽車技術
    【TechWeb】4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豐田汽車已同意向奇點汽車(Singulato)出售電動汽車技術,這是該公司與中國電動汽車初創企業達成的首筆交易,此舉將使後者加快計劃中的迷你電動汽車的開發。
  • 沒有賈老闆的PPT 2018CES還有哪些值得期待
    日產:「腦控車」技術重新定義未來出行還真不得不佩服島國人民,用小電影控制了不少大腦,現在還要用大腦來控制汽車。據說這是日產汽車公司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可使車輛具有解讀駕駛員大腦所發出信號的能力,重新定義人與車輛之間的互動。
  • 粗曠而又實用,帶你了解日產汽車皮卡的前世今生
    作為日本最有名的汽車製造公司,日產在日本開發小型車可以說是最早的,歷史悠久的企業,自1933年成立以來,主要資金和技術力量全部投入到汽車的研發和製造上,這比豐田、本田等日系車企業要快,1947年,日產汽車開始走上生產線。
  • 聲悅家推出豐田系列 定製汽車音響
    據了解,擁有38年國內外音響製作經驗的常禾(EVR)集團旗下著名品牌聲悅家於2017年推出寶馬、奔馳、奧迪、雷克薩斯定製汽車音響,引起車主的強烈追捧,好評如潮;新年伊始,聲悅家推出重磅品牌豐田系列定製汽車音響,本次聲悅家為豐田旗下開發了新卡羅拉、新RAV4、新銳志、雷凌、新凱美瑞、新漢蘭達、皇冠七款車型,基本涵蓋了豐田熱賣車型
  • 「腦控汽車」在南開大學上路
    原標題:「腦控汽車」在南開大學上路   7月15日,在天津南開大學,研究團隊成員解靈月(右)頭戴腦電信號採集設備控制汽車啟動。當日,南開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段峰副教授的研究團隊在南開大學進行了一場「腦控汽車」測試,測試員頭戴裝有16個採集點的腦電信號採集設備,通過腦電信號對一輛裝有計算機處理系統、車載電控單元等裝置的汽車「發號施令」,汽車能夠執行啟動、直線前進、直線倒車、剎車、車門上鎖、解鎖等規定指令。
  • 全球新能源汽車技術進展盤點
    豐田公布環保汽車及電池開發計劃2010 年11月18日,豐田汽車TMC(Toyota Motor Corporation)公開其環保汽車「Eco-car」開發生產項目細節,並發布下一代蓄電池研究進展。豐田推出四層全固態疊層鈷酸鋰電池2010 年11月18日,豐田汽車公開新型四層全固態疊層鈷酸鋰電池樣本。試製樣本的尺寸為10cm×10cm左右。該電池已配備於Prius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新型鈷酸鋰電池結構包含四個疊層:正極層、固體電解質層、負極層和基板。電池單元的平均電壓為3.6伏特×4=14.4伏特。
  • 國內首輛「腦控汽車」南開大學「開跑」
    人民網天津7月15日電(朱虹、喬仁銘攝影報導)不用手握方向盤,不用腳踩油門、剎車,只要用「腦」想一想,就能開汽車?沒錯!近期,南開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段峰副教授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 「腦控汽車」,該成果在國內首次實現人腦驅車及腦電信號與汽車系統的「連結」,這有望徹底改變「手」「腳」並用的駕車模式,讓肢體殘疾人士的「驅車夢想」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