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蘭博基尼現最強黑科技 車身可自動修復
Terzo Millennio是蘭博基尼最新發布的一款概念車作品,除了一如既往的帥氣顏值以外,新車還應用了眾多創新科技,堪稱跑車界第一。
新車將會在四個車輪上分別配備電動馬達,但電池通過納米碳纖維技術將電池輕薄化、可塑化,可直接安裝在車身外層與內層的夾層中來提供電能,就是說新車電池將會直接安裝在車頂。
新車應用的另一創新科技就是「自動修復」功能。為防止大量空氣下壓力對碳纖維車體造成破壞,這款車有自行監控的功能,如果檢測到其中存在裂紋或破損,車子本身可通過微觀通道導入具有修復癒合功效的化學物質進行主動修復。
2、日產研發腦波掃描技術 無人駕駛汽車可預測駕駛者動作
當前日產正在開發一項名為「B2V」新汽車輔助技術,讓汽車可以讀取駕駛者的「思想」。B2V是一項腦波掃描技術,使用中用到了腦波監控頭盔,其可追蹤穿戴者大腦的內部活動,活動信息被傳到日產無人駕駛系統,系統會自動推斷駕駛者意圖並做出相應反應。
該技術是日產為無人駕駛汽車研發的。在駕駛環境安全的前提下,若系統察覺到駕駛者大腦中「不耐煩」的信息,汽車就會提升行駛速度,當駕駛者準備採取行動,轉方向盤或踩油門時,頭盔會自主對信號進行識別,汽車會以更快的速度響應並執行,整個過程將比常規無輔助反應時間短0.2-0.5秒。
3、特斯拉發布「測試版」自動感應雨刷 未來將推廣到全車型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近期表示呼聲最高的功能——自動感應雨刷將實現交付,前提是其愛車搭載了Autopilot 2.0+的車載系統且軟體版本必須升級到2017.50.3。
你可以將特斯拉Model S風擋雨刷設定為「在潮溼天氣中自動啟用」。點擊控制>設定>車輛,然後將「自動雨刷(測試版)」設置為「開啟(ON)」,設備可根據風擋上的雨量決定是否開啟。
將雨刷杆設置到「自動模式1」,或選擇感應性更強的「自動模式2」,只要檢測到風擋上存在輕霧或細雨時,雨刷就會啟動,適用於濃霧天氣駛離車庫時。為確保風擋的清潔性,雨刷可基於風擋上的雨水量,自動調整其運行速度。
4、為解決停車難 日本公司設計"變形"汽車
為了解決城市停車難的問題,日本設計師就從變形金剛上獲得了靈感,設計了一輛變形汽車 ——地球1號(Earth-1)。地球1號是一輛雙座汽車,它的特別之處在於能夠「變形」。開發者會讓駕駛者擁有一種不是在駕駛一輛汽車的感覺,而像是在操控機器人。
這款變形車售價5.2萬英鎊(約合人民幣45.6萬元),年產能預計300輛。目前公司已經接到了來自中國、日本等國的30多個訂單。公司希望明年3月份能夠獲得上路的法律許可,並將機場、旅遊景點作為最先投放的場所。
5、英偉達發布「史上最強」無人車 AI 晶片,CES 重頭戲開始
晶片巨頭英偉達在 CES宣布了一系列無人車機器學習晶片 Xavier 的消息。DRIVE Xavie每秒可支持 30 萬億次運算,功率30 瓦,能效比上一代架構提升 15 倍。8 個 Telsa V10 晶片每秒可以識別多達 7012 張圖片,產品將在今年第一季度發貨。
英偉達還宣布了 DRIVE AI 平臺的三個「兄弟」,他們同樣基於 DRIVE Xavie 晶片。DRIVE AR 平臺為汽車增加 AR 功能,為開發者提供 SDK,幫助加入計算機視覺、圖像、人工智慧功能,將路況信息、興趣點等信息疊加到真實世界上。
DRIVE IX 是車內虛擬私人助手平臺,方便開發者接入內部和外部傳感器的數據,讓私人助手與司機互動。Pegasus平臺是基於英偉達的 CUDA GPU 打造的,功能上相當於自動駕駛汽車大腦。
6、福特為無人車申請新專利,避免車輛處於危險中
福特最近發布的文件中,有一個稱為「檢測接近車輛的物理威脅」的系統,用於無人駕駛導航的相同傳感器變成了接近報警系統。車輛使用360度攝像頭來監控周圍發生的事情。這些數據可輸入到一個神經網絡,經過專門培訓,以確定可能的侵略性或威脅性行為。
通過追蹤潛在的威脅是故意靠近汽車還是只是經過汽車,福特的新系統將能夠對危險採取行動,或者只是監視情況。汽車可以「謹慎地行事」,例如鎖上車門,在車內發出警告,提醒任何乘客,或者閃爍警報燈或鳴喇叭。危險情況的畫面也可以儲存起來。
7、Nuance升級聲龍駕駛平臺的人工智慧技術
Nuance公司升級了其智能車輛平臺的人工智慧技術,該公司在2018 CES展出其互聯汽車技術,該技術方案已獲得一項獎項。
新方案將作為Nuance旗下聲龍駕駛智能汽車平臺升級後的新功能,該平臺採用人工智慧助理技術,可實現語音交互功能,Nuance還新增了眼球偵測功能。
該功能需要更為成熟的人工智慧技術來支撐,聲龍駕駛汽車助手旨在實現與其他人工智慧實體間的配合,通過運算評估其情境資訊並作出響應。該設備甚至能利用語音生物識別技術響應乘客的要求。如當某位乘客表示車內有點冷,設備會藉助車內空調自動提升該座位周邊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