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汽車揭秘研發進展:ADAS、自動駕駛、V2X和未來出行的現狀和創新

2020-12-07 雷鋒網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新智駕註:11 月 2 日,第五屆中韓汽車產業發展研討會,現代汽車集團研發中心品質提升推進委員 UM JAEYONG 做了《The way to future Mobility》的主題演講。 UM JAEYONG 就職於現代汽車集團南洋研究所,他從 ADAS、自動駕駛、智能網聯三方面對智能駕駛的未來以及現代正在進行的相關工作做了具體展望與介紹,雷鋒網·新智駕將其內容整理如下,並做了不改變原意的調整,以下為演講全文:

汽車行業出現了很多變化,包括傳感器技術,行業間的併購、戰略聯盟,尤其是自動駕駛,相關新聞層出不窮。這些都將改變汽車的生態,值得我們期待。

未來汽車追求的價值是環保、高效、舒適、便捷和安全,能不能保證汽車安全也關係到便捷性與舒適性。關於安全,我們先考慮智能化、ADAS 系統、互動系統、自動駕駛,再逐步進化為智能汽車。

ADAS 的技術開發背景

全球每年的交通事故傷亡人數在 125 萬左右,帶來的損失與人員傷亡非常大,原因就是不良的駕駛習慣:疲勞駕駛、酒駕等。ADAS 在保證車輛安全方面非常必要。各個國家都非常重視安全問題,所以也在持續加強相關安全標準的制定。為了最大限度減少交通事故,加強安全係數,我們積極開發和使用了 ADAS 系統。 

消費者對 ADAS 系統也非常關注,它可以減少 74% 的交通事故。研究結果顯示,54 歲以上年齡層對這種新技術的需求越來越多,2015 年達到 32%,2016 年達到 76%。另外一個研究結果表明,美國人平均願意為智能駕駛支付 3500 美元,為完全自動駕駛支付 4900 美元。客戶有需求,願意買單,這也說明完全自動駕駛的前景非常好。

 

今年 8 月份,美國安全保護協會發表了 ADAS 系統的碰撞測試結果,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首次,警方提供的衝撞數據分析結果顯示,車道變更碰撞減少了 14%,傷害減少 23%,側面、正面碰撞事故都減少了很多。但也有人指出一個問題,現在部分車安裝了 ADAS 系統,如果駕駛員不好好使用這個系統也不行。 

我們的傳感器開發有多種技術路線,希望通過提升傳感器性能,來保證車輛安全。還有一些附加功能包括全景監控,LPA,導航,智能優化,和智慧型手機聯動,系統優化等。ADAS 系統在不斷增加,也越來越複雜,我們通過優化結構,進一步提升其性能。

ADAS 的最核心技術是傳感器的感知、識別。我們可能看到一輛車四面八方全是傳感器,有後方傳感雷達、AVM 攝像頭、前方雷達、後方雷達、側方雷達、GPS 相關雷達、停車輔助雷達等等......同時,獲取的數據和信息如何識別也非常重要,傳感器識別技術也可以說是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 

攝像頭就是我們採用的 AVM 系統,分為三種:AVM 攝像頭,提供前方路況的攝像頭,TOP 攝像頭(它可以呈現多種視圖)、全景攝像頭、盲區攝像頭等等。前方 MFC 攝像頭可以識別車道、車輛、行人、自動車、交通標誌、夜間照明等等。DSM 攝像頭有瞌睡預警、調控報警、控制節點等功能,它是紅外攝像頭,可以識別人閉眼、打哈欠的表情。

V2X 通信系統

V2X 通信系統通過融合,打破了 ADAS 傳感器識別的局限性,擴大到非可視區域,提升了安全性和便捷性。以往的 ADAS 有認知、區域局限,V2X 系統則擴大了認知範圍,可以識別之前攝像頭等相關傳感器無法識別的角落的物體和車輛。2016 年韓國西外大街有 20 多輛車連鎖追尾,如果車輛上都有 V2X 傳感器,相信可以防止這種大型事故的發生。V2X 系統可以和其它車互動,我們也參與了美國、歐洲的全球聯盟,跟歐美汽車廠商進行了合作。 

我們在歐美有技術研發項目,在德國法蘭克福、荷蘭這些地區都通過合作建立了相關網絡。國內也有 V2X 課題,在首爾的高速公路、世宗、大田都進行了測試。我們還在南洋研究所附近的十字路口設立了一個基礎設施,進行實地測試。

說完 ADAS 再講一下有關的開發哲學。我們的 ADAS 開發哲學叫做 human caring ,提高安全性,滿足客戶要求,提供便捷功能,用合理費為客戶提供便利性也是我們的宗旨。比如前方防衝撞系統,我們分別在 2013、2016、2017 年用在了大型轎車、中型車、輕型車上,並且希望未來的所有車型都可以裝載這種系統。  

自動駕駛

有關自動駕駛,車企和 IT 公司立場不太一樣。IT 公司可能想要獲得更多信息技術方面的革新,希望自動駕駛汽車去掉方向盤這些裝置,車企可能還是需要有這些裝置。不過作為車企,不論哪一種可能性,我們都要做出積極準備。 

ADAS 系統的演化,相當於不同階段的無人駕駛。在 ADAS 系統基礎上加一些信息化的聯動技術,對駕駛員的認知技術,再針對駕駛員的介入加上高性能的控制技術,就會成為我們所說的自動駕駛。 

車企也好,科技公司也好,都有各自的動作,我們覺得和初創企業一起合作是更高效的方法。車企在非常積極地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初創企業也在努力補充車企在這方面的一些不足。 

 

以下是自動駕駛相關的企業排名,是美國的一個企業整理的相關車企發展狀況,以及他們的合作夥伴。排名相對比較主觀,也非常有意思。這裡面說福特位於第一位,我們現代汽車是在中流水平。

2014 年我們開始有一些小的發布,去年獲得了一些相關許可,在內華達州也拿到了路測許可,今後我們也會在無人駕駛汽車開發上投入更多,在 Genesis、途勝或 Soul 車型上也會加載一些自動駕駛功能。我們會對新車型進行一些新的數據分析,從而提升他們的性能和表現。 

這裡我想強調的是,ADAS 系統當中,雷達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供 3D 圖像。傳感器構成沒有一個定勢,傳感器技術在持續變化、升級,非常有前景,這部分我們也在持續加大研發力度。

現在我們的 IONIQ 正在拉斯維加斯道路上行駛,我們針對比較複雜的路況選擇了一個路線,白天和夜晚都進行行駛測試,同時也進行了連續兩天的行駛實驗。 

無人駕駛要商用化,其實還有非常多問題,比如在氣侯惡劣或緊急情況下,需要緊急處理的算法,針對高性能部分,也需要相關的算法。還要加快地圖升級,因為在無人駕駛過程中必須向駕駛者實時傳輸相關狀況,HIVI 技術非常重要。技術設計建設、使用的社會情境、信息化、道路基礎設施也非常重要。

未來汽車產業會有非常多的商業變化,包括專車、共享技術等,都和未來的移動出行方式相關。這些商業模式連接了技術和消費者,可以讓未來出行生態圈有更多可能性。

這裡面有人工智慧的部分。韓國的人工智慧發展得並不是很好。去年我們的最高圍棋選手和 AlphaGo 對決輸了之後,引起了社會對人工智慧的關注。 

把自動駕駛的感知、決策、執行整合起來非常重要,就是 from sensor to activity 這個部分。如果行駛環境固定或者非常穩定,啟動和執行就比較容易,但道路狀況比較複雜的,或者緊急狀況出現比較頻繁的,能否正常行駛就不一定了,所以我們必須努力開發一些相關算法來處理這些問題。

認知這塊是我們很早以前就開始使用的,用攝像頭進行道路信號判斷,通過識別駕駛員的面部表情進行狀態和駕駛習慣識別。我覺得在自動駕駛上,聲音識別也非常重要,它也是以識別為基礎的算法。在我們 Genesis 車型上已經搭載了一部分語音識別功能,準確度有很大提升。 

很多人提出 21 世紀的創新很多是破壞性創新,這種破壞性創新有什麼特點呢?我歸納為三點,一是共享經濟平臺;二是以往、現有技術的虛擬實境融合和實際融合;還有以客戶需求為基礎的新的價值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在這種破壞性創新的環境下,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可能是高度的網聯化,以共享經濟為基礎的自動駕駛化,跟多種高科技融合,最終實現智能化,從而在確保安全、穩定的同時,降低使用成本。 

我們非常重視車輛行駛安全、成本,為了實現自動駕駛安全,我們也在不斷推進傳感器以及車輛遠程監控的開發,作為和 IT 融合的車輛終端和移動終端,在智能時代到來時,為人類生活提供更多便捷。 

智能網聯

智能網聯車是 ADAS 系統的一個重點,它可以提供多種服務和內容,以及各方面使用上的便捷。而且作為智能網聯的移動終端,車上可以享用各種數據內容,以雲計算為基礎,服務內容也會得到加強,大數據分析還可以為用戶開發出更多個性化內容。 

關於智能互聯環境我也做了一些思考。共享車與個人用車,會像公交車、地鐵和交通基礎設施在物理領域實現連接。在這種超連接狀態下,環境數據、影像數據、系統數據都會成為大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又可進一步提升車輛性能。未來的汽車會超出我們的想像,交通事故減少,交通問題得到解決,成本降低。 

實現自動駕駛後,汽車可以成為我們的休息空間、商務工作空間、娛樂空間,而且隨著自動駕駛的實現,以車為基礎,共享經濟得到發展,針對用戶的個性化服務也會得到發展,其終極目標就是提升人類的安全和生活質量,降低交通擁堵,減少停車場,擴大生活空間,人類的生產活動也會更加高效。

自動駕駛的傳感器中心越來越複雜,為了保證傳感器質量,需要優化其架構。要確保安全舒適的自動駕駛汽車應用,適時加強駕駛員與車輛的交流,自動駕駛還需要克服很多現實問題。從簡單道路環境到階段性推進,從高速公路到市區道路,都需要提升。 

雷鋒網推薦閱讀:

《現代汽車發布下一代氫燃料電池SUV,全新ADAS系統將在2018年CES展面世》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智能駕駛 改變未來 第二屆全球自動駕駛論壇圓滿落幕
    眾多行業大咖針對自動駕駛產業現狀及趨勢洞察、市場變革和產業升級、交通出行新生態等主題展開廣泛而深入的討論。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資深總工程師梅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資深總工程師梅學:汽車整體銷量增長將放緩,汽車產銷量在未來共享和自動駕駛的背景下甚至可能下降。但長期而言,隨著無人駕駛普及,出行需求將被逐步激發,從而整車需求量逐年回升。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本文從政策、標準、技術、產業等方面介紹國內自動駕駛發展情況,並與國外自動駕駛產業發展進行對比分析,指出我國在自動駕駛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挑戰,為未來我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提供參考意見。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現狀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技術在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開啟了全球汽車產業的第四次重大變革。
  • 2019國際汽車技術年會(IAC)暨汽車創新技術大獎頒獎盛典成功舉辦
    本次年會以「科技引領汽車未來」為主題,圍繞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和新材料等前沿科技展開,旨在探討汽車研發領域的最新技術。自2007年至今,年會已在中國連續成功舉辦十一屆,一直備受業界專業人士關注和好評,今年的第十二屆年會再次為業界帶來一場汽車技術的盛宴,實現全球頂級技術研發與應用的國內外交流和有效對接。今年的年會設有一個主論壇和三個專題分論壇。主論壇探討了電氣化、自動駕駛等趨勢性行業熱點話題,三個專題分論壇分別探討了新能源汽車、未來出行、新材料和輕量化等領域的領先技術,總共有25場精彩的前沿技術演講。
  • 自動駕駛的現狀、案例與趨勢
    2020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11部委聯合印發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提出了2025年實現有條件智能駕駛汽車的規模化生產(L3級別),2035年全面將建成中國標準的智能汽車體系的願景。美國和歐洲也推出了多項政策、法案支持自動駕駛發展。美國車聯網協會預計2020年配備半自動功能汽車滲透率有望更快提升,2025~2030年,大多數汽車達到全自動化,更多消費者會使用共享出行。
  • 日產自動駕駛汽車將部署NASA技術 讓人類遠程駕駛自動駕駛汽車
    核心提示: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Nissan)將部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技術,利用人類的幫助,遠程駕駛其自動駕駛汽車。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Nissan)將部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技術,利用人類的幫助,遠程駕駛其自動駕駛汽車,該公司承認,真正的L5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是無法實現的
  • 未來仍可期 | 復盤現代摩比斯2020技術研發與創新瞬間
    一、創新技術掌握1、推出大尺寸擋風玻璃HUD,進軍擋風玻璃抬頭顯示器市場現代摩比斯量產的12英寸擋風玻璃HUD,標誌著現代摩比斯已經掌握了抬頭顯示器,純數字儀錶盤,環視監視器和音頻,音頻、視頻、導航和遠程信息處理4大核心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的量產技術。
  • CES前瞻:一場關於未來出行的汽車科技盛宴
    據了解,這款車在全自動駕駛和半自動駕駛之前擁有超8種模式,可以在自動駕駛和半自動駕駛之間無縫切換,且為了快速對車輛使用者的意向做出反應,自動駕駛系統將隨時處於待命狀態,做好介入和控制車輛的準備。根據外媒發布的現代汽車未來出行願景效果圖中可以看出,在現代汽車的出行願景中,未來將會把交通樞紐轉移到空中。乘客可在立體樞紐中進行轉乘,且PBV將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功能,乘客並不需要自主駕駛車輛就可以順利到達目的地。
  • 圓桌討論:自動駕駛應該如何去做創新?
    先是汽車電氣化電動化,最近又在講汽車自動駕駛網聯化,還有數位化移動出行,共享出行,定製化出行。所以這些技術很有可能在今後的幾年中會完全把整個汽車行業的格局改變,這就叫顛覆或者革命。這也是法雷奧在最近幾年中積極布局,投入新技術革新的領域。每一次我們在講革新的時候,並不一定說是革誰的命。以前有一些觀點說網際網路造車要把傳統汽車革了命,後來發現大家看到並不是誰來革誰的命,更多的可能是互相跨界,互相融合。
  • 自動駕駛未來5年發展有了「導航」
    交通運輸部今天在解讀《關於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時提出,這是面向未來5年研究提出的工作目標和任務。此前,11部門聯合印發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提出了2025年的一系列戰略願景。《指導意見》的出臺,意味著實現這些戰略願景有了具體的「導航」。
  • .| 中國重汽智能網聯重卡項目投產,美國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標準...
    該中心坐落於無錫市經濟開發區雪浪小鎮秀水坊5號樓,大樓內部的設計以構建未來出行方式的「連接」為設計宗旨,強調人性關懷和未來模式創新。據悉,該中心初期投資額超過3500萬元人民幣,致力於進一步強化本土創新能力與軟體開發能力,開發適合中國市場的前沿技術及解決方案。其主要創新與軟體開發方向包括嵌入式軟體、雲端和物聯網解決方案、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服務於智能互聯交通、出行服務、互聯工業和智能家居等領域。
  • 地平線機器人李星宇:自動駕駛商業化在中國的機會和挑戰 | 未來...
    ,邀請業界、學界頂尖專家一起分享關於自動駕駛現在與未來的多樣見解。城市共享出行的發展趨勢最開始作為網約車平臺出現的滴滴,之後逐步提供順風車和快車的共享出行方式,到現在,越來越來的分時租賃公司出現,上海有 EVCARD,重慶有盼達汽車,北京有 car2go......越來越多的公司蓬勃發展起來,並贏得資本的青睞,我相信,未來中國將會出現一個端到端無縫出行的態勢。什麼叫端到端的無縫出行?
  • 智慧出行新生活 2020WICV金旅自動駕駛「星辰」開放道路成功路演
    11月11日-13日,由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北京市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隆重召開。智能網聯汽車是信息通信、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汽車、交通運輸等行業加速跨界融合變革的新興產物,也是全球產業創新熱點與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 蘇州相城區發布智能駕駛「上路計劃」,福特開放自動駕駛汽車數據集
    2020年2月,發改委、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11個國家部委聯合印發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代表我國智能汽車頂層設計出爐,戰略提出要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
  • 高通高級技術標準總監李儼:C-V2X助力自動駕駛的招式和心法
    自動駕駛是目前汽車產業乃至整個科技行業中話題最多的技術之一,不出意外,自動駕駛技術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美好的前景下也依然有著現實的困難。首先雷射雷達還未能實現低成本量產,其次如果無人駕駛汽車面臨一場不可避免的車禍,左轉是兒童,右轉是孕婦,那麼它該如何選擇?最後,交通物聯網的C-V2X(即蜂窩車聯網通信)技術及基礎設施也還未開始研發建設,而且相比於火熱的傳感器領域,C-V2X技術的研發創新還較冷清。
  • 現代汽車支持的Motional獲準在內華達測試全無人駕駛汽車
    伊格尼瑪的自動駕駛初創企業nuTonomy在2017年被安波福收購,隨後這家企業逐漸演變成了安波福與現代的合資企業Motional。伊格尼瑪表示,在未來幾個月的時間裡,該公司將進行「嚴格的、自我規定的測試和評估期」。當前這個測試和評估期已經開始,其內容包括研究車輛在公共和私人道路上的性能和安全性。這個時間表規定,Motional將在2021年初某個時候開始在公共道路上進行測試。
  • 戴姆勒將縮減規模 重心轉向電動與自動駕駛汽車
    戴姆勒將縮減規模 重心轉向電動與自動駕駛汽車   據外媒報導,戴姆勒CEO康林松(Ola Kaellenius)表示,5年後戴姆勒將成為一家規模較小的公司,專注於通過基於軟體的服務獲得循環收入。隨著梅賽德斯奔馳向電動和自動駕駛汽車轉型,該公司希望重新定義豪華汽車。
  • 滴滴自動駕駛獲2020全球智博會「中國人工智慧年度十大創新企業」獎
    滴滴在2020全球智博會上集中展示了自動駕駛、計程車可視信息化管理系統「桔行系統」、智慧交通等AI產品和解決方案。經過網絡投票及2020全球智博會評審專家投票,滴滴自動駕駛獲頒「中國人工智慧年度十大創新企業」獎。  滴滴首席技術官兼自動駕駛執行長張博認為,未來交通出行將在交通基礎設施、出行交通工具和共享出行3個層面發生智能化變革。電動汽車和智能駕駛將是交通工具變革趨勢。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
    本文從政策、標準、技術、產業等方面介紹國內自動駕駛發展情況,並與國外自動駕駛產業發展進行對比分析,指出我國在自動駕駛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挑戰,為未來我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提供參考意見。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現狀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技術在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開啟了全球汽車產業的第四次重大變革。
  • 自動駕駛技術將重構汽車行業價值鏈?
    我們相信關於自動駕駛汽車的許多問題,不僅將會通過技術創新得到答案,圍繞自動駕駛汽車的新興商業模式也將會解答這些問題。例如,如果監管機構決定對城市內行駛的自動駕駛汽車徵稅,就會有不同的激勵措施,讓車輛保持近距離行駛,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出行,並將成本降到最低。如果汽車公司決定將汽車直接賣給車隊運營商,而非消費者,他們將會以不同的方式分配營銷和研發資金。
  • 現代汽車支持的Motional將在拉斯維加斯測試完全無人駕駛汽車
    由現代和Aptiv合資成立的自動駕駛汽車運營商Motional,已經獲得了在拉斯維加斯推出完全無人駕駛汽車測試車隊的綠燈。內華達州已經批准該公司在沒有人類安全駕駛員駕駛的情況下運營其自動駕駛汽車。目前,只有少數運營商在公共道路上真正部署了完全無人駕駛汽車,也就是所謂的4級自動駕駛汽車。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部門Waymo已經在鳳凰城外的郊區運營其4級車輛好幾年了,最近它開始向付費客戶提供乘車服務。俄羅斯科技巨頭Yandex在今年早些時候的消費電子展期間,在拉斯維加斯測試了其Level 4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