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高級技術標準總監李儼:C-V2X助力自動駕駛的招式和心法

2020-12-01 雷鋒網

*高通技術標準高級總監李儼博士

自動駕駛是目前汽車產業乃至整個科技行業中話題最多的技術之一,不出意外,自動駕駛技術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美好的前景下也依然有著現實的困難。首先雷射雷達還未能實現低成本量產,其次如果無人駕駛汽車面臨一場不可避免的車禍,左轉是兒童,右轉是孕婦,那麼它該如何選擇?最後,交通物聯網的C-V2X(即蜂窩車聯網通信)技術及基礎設施也還未開始研發建設,而且相比於火熱的傳感器領域,C-V2X技術的研發創新還較冷清。

近日,高通技術標準高級總監李儼專門對C-V2X是什麼,究竟什麼時候能實現,它的優勢是什麼,如何助力實現自動駕駛等做了詳細解答。

什麼是C-V2X?

C-V2X全稱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該技術採用LTE實現道路使用者間的通信。C-V2X主要包含V2V、V2I、V2N以及V2P。

  • V2V(車-車)可以用做車輛間信息交互和提醒,典型應用是用於車輛間防碰撞安全系統。

  • V2I(車-基礎設施),車輛可以與道路甚至其他基礎設施,例如交通燈、路障等通信,獲取交通燈信號等道路管理信息。

  • V2N(車-網際網路)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車聯網形式,其主要功能是使車輛通過行動網路,連接到雲伺服器,使用雲伺服器提供的導航、娛樂、防盜等應用功能。

  • V2P(車-行人)是用做給道路上行人或非機動車安全警告。

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新智駕了解,C-V2X是基於LTE-R14技術,包含了兩種模式,一種是直接通信LTE-V-Direct,一種是基於網絡的通信LTE-V-Cell。2017年9月制定的第一版的標準,形成了以高通、華為等通信產業鏈企業、電信運營商和汽車企業為主的產業陣營。C-V2X技術正持續獲得廣泛的生態系統支持,有望成為汽車安全與未來自動駕駛領域的重要技術。

據悉,推出C-V2X晶片主要業者有高通、英特爾等,目標是對應5G車規級應用。高通於今年發布其首款基於3GPP Release 14規範、面向PC5直接通信的C-V2X商用解決方案高通9150 C-V2X晶片組,而該公司發布的Snapdragon X24及X50皆可支持5G新空口(5GNR,New Radio)規格。

簡單來說,C-V2X就是一項能夠幫助人類或者車載電腦看到更遠地方的通訊技術。

關於C-V2X的十個事實

1、支持低時延直接通信,無需依賴網絡協助

C-V2X直接通信可擴展通信範圍,而不依賴蜂窩網絡的協助或覆蓋。它面向 V2V、V2I 和 V2P 支持實時安全信息交換,無需任何類型的蜂窩網絡。C-V2X專為低延遲直接通信設計,安全信息(如道路危險警告)可以使用全球統一的5.9 GHz ITS頻譜中的低延遲傳輸直接通信。

2、運行於面向安全應用的智能交通系統(ITS)5.9GHz統一頻譜

C-V2X定義了兩種互補的通信模式。對於主動式安全,C-V2X直接通信利用統一的專用ITS頻譜支持車對車(V2V)、車對行人(V2P)、車對基礎設施(V2I)直接通信。對於信息娛樂和非時延敏感信息安全用例(例如前方一公裡有交通事故),C-V2X也支持車輛在蜂窩頻譜上通過行動網路(車對網絡,V2N)與雲端通信。在全球統一的5.9 GHz ITS頻段中,C-V2X能夠利用低延遲直接通信技術發送安全信息(例如道路危險警告),而不受在支持車載信息和信息娛樂應用的商用蜂窩頻譜頻段上發送的V2N通信影響。

3、支持高速汽車場景

從其最早的部署來看,無線蜂窩技術就是為支持高速而設計的。基於十五年的車載信息標準化和部署,3GPP C-V2X R-14針對高速車輛用例(例如增強型信號設計)進行了進一步增強,在不同道路狀況下支持相對速度高達500公裡/小時的車輛用例。

4、遵循3GPP定義的嚴格最小性能要求,因此技術安全性更高且性能可預期

安全通信對任何V2X應用而言都很重要。C-V2X受益於包括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和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1609工作組)在內的汽車標準組織定義的既有安全與傳輸層和應用協議。

如今,許多汽車製造商正在全世界開展 C-V2X 的工程和外場操作測試,預計到2021年,絕大多數新車都將具備嵌入式的蜂窩連接功能,在不久的未來,部分汽車製造商將會為它們幾乎所有的汽車配置該技術。

5、先進技術支持出色的無線性能

C-V2X在任何密度的部署場景中都可提供更佳覆蓋範圍及更可靠通信,提供可預期且有保障的性能。即使與802.11p的最佳表現相比,C-V2X的性能表現依然更優。

6、即使在缺乏衛星/全球導航衛星系(GNSS)的情況下,仍可穩健同步

C-V2X具有超強的機制,即使在沒有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的情況下,也能夠從不同的數據源實現經濟高效的同步功能。事實上,所有的V2X技術都依靠GNSS來獲取位置信息,這對於智能交通系統安全應用的運行是非常必要的。

李儼表示,與定位精度相比,時間精度穩定性更好。V2X需要亞米級定位精度,如車道級定位精確度,C-V2X僅需較寬鬆的微秒級時間同步精度,在GNSS弱覆蓋系統中,定位精度將早於時間精度丟失。

7、充分利用針對ITS-G5/DSRC(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即專用短程通信技術)上層協議的投入

C-V2X重用汽車行業定義的上層協議:已有的DSRC/C-ITS服務和應用層、已有汽車行業和標準組織,例如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美國汽車工程協會(SAE)。此外,開發抽象層,與3GPP底層接口對接(與5GAA 合作)。

8、有望於2020年在量產車輛中實現商用部署

C-V2X正在得到廣泛的生態系統支持。 3GPP於2017年3月完成了C-V2X Rel-14技術狀態,5GAA通過匯集來自不同行業的不同參與者,幫助定義和測試C-V2X技術的協議和技術規範。C-V2X的工程製造和現場操作測試正由世界各地的汽車製造商進行開展。除了上述Qualcomm與福特在美國進行的性能測試之外,還有與奧迪合作的歐盟ConVeX外場測試,以及與標誌雪鐵龍集團在法國合作進行的「Towards 5G」試驗。

9、比其它V2X技術更具成本效益

具體來看,C-V2X通過利用現有面向網絡通信的蜂窩基礎設施(V2N),C-V2X 可結合路側單元(RSU)和蜂窩網絡功能,幫助改善安全性並支持自主性(如提供局域和廣域路況信息,以及實時地圖更新)。RSU 和蜂窩基礎設施的結合,可降低部署成本,帶來重要的經濟效益。蜂窩廠商在部署、管理和維護複雜通信系統方面的豐富經驗不僅能節省成本,還能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機會。

李儼舉例道,C-V2X與路側單元和4G/5G基礎設施及其回傳鏈路相結合,可支持Uu接口的4G/5G小型基站和直連鏈路/PC5接口的路側單元。

10、唯一一項具有清晰5G演進路徑並與5G前向兼容的V2X技術

C-V2X是唯一一項基於全球3GPP Release 14規範的V2X通信技術,其基於PC5的直接通信模式在5.9GHz智能交通系統(ITS)頻譜運行,車輛與其他車輛及基礎設施可基於該頻譜傳輸信息以避免碰撞事故,無需依賴任何蜂窩運營商網絡。C-V2X也是唯一一項擁有持續演進路徑的V2X通信技術,可實現5G新空口C-V2X前向兼容。

行業最新進展

C-V2X獲得汽車和通信行業領軍企業的支持,5G汽車聯盟(5GAA)是跨行業的企業聯盟,幫助定義C-V2X及其5G演進。

其中,Qualcomm也在積極驅動C-V2X商用,支持基於3GPP Rel-14規範的C-V2X直接通信(V2V、V2I、V2P)。例如奧迪、福特、標誌雪鐵龍和上汽集團宣布支持高通的首個C-V2X解決方案;大陸集團和LG正採用高通的C-V2X解決方案;高通正與羅德施瓦茨合作進行測試。這樣看來,C-V2X獲得汽車和電信行業關鍵成員的支持,包括多個晶片供應商,由此形成了健康的C-V2X生態系統。

放眼全球,C-V2X獲得了良好發展勢頭。 

  • 2017 CES期間,奧迪、愛立信、高通、Inc.、SWARCO Traffic Systems和凱澤斯勞滕大學共同成立「連接未來萬物的網聯汽車」(ConVeX)聯盟,該聯盟開展了基於3GPP Release 14的C-V2X測試,主要側重於車對車(V2V)、車對基礎設施(V2I)和車對行人(V2P)直接通信及車對網絡(V2N)廣域通信。

  • 愛立信、Orange與標緻雪鐵龍集團於2017年初籤署合作協議,攜手開展5G車聯網試點項目-「駛向5G」(Towards 5G)。該項目旨在利用4G到5G的技術演進滿足智能交通系統(ITS)的需求、改善道路安全、以及提供新型汽車和車載服務等。

  • 2017年10月 ,AT&T、福特、諾基亞及 高通宣布開展美國首個公布的 C-V2X 試驗,幫助加速車聯網發展。該測試預計將於聖地牙哥區域試驗場進行。計劃參與此次測試的企業包括日本主要的手機運營商NTT Docomo、大陸集團、愛立信公司、衝電氣工業株式會社以及高通公司。

此外,上個月,高通、5GAA、寶馬集團、福特汽車公司、標緻雪鐵龍集團、Savari和INC.開展了歐洲首個摩託車、汽車和路側基礎設施間的C-V2X直接通信互操作性現場演示。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演示採用奧迪 Q7 和奧迪 A4 汽車及一輛搭載 Qualcomm® 9150 C-V2X 晶片組解決方案、支持 C-V2X 技術的杜卡迪 Multistrada 1200 Enduro 摩託車。該演示展現了摩託車與汽車間在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常見場景,以及如何利用 C-V2X 技術改善道路安全。這些場景包括交叉路口碰撞預警,即配備 C-V2X 技術的車輛從鄰近道路的交叉口駛出並避免與擁有路權的摩託車騎行者發生碰撞,以及跨路口轉彎碰撞風險預警,即車輛避免在左轉時與摩託車發生碰撞。

5G新空口技術

4G的到來仿佛還在昨日,5G卻已近在咫尺。

隨著產業進入5G和自動駕駛的世界,C-V2X亦做好準備。C-V2X具備清晰的5G演進路徑,並支持前向及後向兼容。Rel-14 C-V2X 除了具有卓越的性能和高性價比之外,也為未來基於5G新空口的 Rel-16 C-V2X 自動駕駛技術鋪平了道路。

與用於車輛間基礎安全通信的Rel-14相比,基於5G新空口的C-V2X可提供高吞吐量、寬帶載波支持、超低時延和高可靠性,從而使自動駕駛的汽車能夠有效和其他車輛以及道路基礎設施共享對道路、路況和周圍環境的偵測信息。此外,車輛能夠使用基於5G新空口的C-V2X 向其他車輛傳輸意圖和計劃行駛路線,具有更高的可預測性和準確性,可進一步優化自動駕駛的路線規劃。

從技術角度出發,C-V2X的優勢明顯,適用於更複雜的安全應用場景,滿足低延遲、高可靠性和滿足帶寬要求,比DSRC更加安全、高效、全面。隨著前年3GPP第一版C-V2X標準化規範的制定完成,C-V2X技術和相關生態鏈的發展更加快速。

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在這一層面也在不遺餘力發展,根據目前產業發展狀況,李儼最後對雷鋒網表示,我國C-V2X有望於2020年實現規模試點或試商用。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關注】自動駕駛技術與實例最全解析
    要想實現 L3 級別和更高的自動駕駛,必須要使用到高精地圖。 目前高精度地圖採集方案均基於移動測量技術,是對於路面信息,進行精度更高的掃描和處理後生成的地圖。通過32線/16線車載雷射雷達+相機採集道路數據,AI算法+三維人機互動軟體完成地圖繪製,其精度均達到5-10釐米的誤差。
  • .| 中國重汽智能網聯重卡項目投產,美國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標準...
    梧桐車聯TINNOVE作業系統,擁有AI、大數據、雲計算、出行生態等領域的技術能力;高通SA6155P最高算力晶片,集成多核高通AI引擎,為捷途X70 PLUS數字座艙的人臉識別 、防疲勞駕駛預警系統、生物監測系統等多應用同步操作提供了高效運算支持,通過軟硬體結合來表達汽車智能化的新生態。
  • 智能駕駛 改變未來 第二屆全球自動駕駛論壇圓滿落幕
    四維圖新自動駕駛AI總監李陽四維圖新自動駕駛AI總監李陽:作為圖商應該發揮自己對於千變萬化的現實環境的理解,擁抱新技術,腳踏實地為行業提供自動駕駛地圖能力來幫助合作夥伴打通高級自動駕駛的瓶頸。德賽西威技術研究院創新與產品管理部總監張建華德賽西威技術研究院創新與產品管理部總監張建華:智能駕駛裡面它有感知,有定位,有決策,還有規劃,這些都離不開人工智慧,離開人工智慧就不存在有智能駕駛。
  • 歐司朗:憑藉可見光和不可見光技術推動5G時代的自動駕駛技術一路向前
    汽車聯網讓大眾離自動駕駛又近了一步,然而,用戶對汽車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擔憂一直是自動駕駛技術普及的一大瓶頸。  2019年被稱為5G商用元年,在今年的CES上,5G智慧型手機、5G晶片、5G路由器等產品相繼亮相,全球多個國家開始大規模建設5G基站,這預示著5G商用就在眼前。那麼,汽車電子技術在5G時代將有哪些變化?廠商所面臨的挑戰和市場機遇有哪些?
  • 我和一位前 NASA 航天專家,聊了聊日產自動駕駛技術
    日產集團 CEO 卡洛斯·戈恩在剛剛結束的 CES 上發布了「日產智能出行計劃」,其中最亮眼的一個項目就是和美國航天局 NASA 合作的 SAM「無縫自動出行」技術,強調了人機協助工作,為自動駕駛技術的推廣和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 什麼是C-V2X?全面解析C-V2X車聯網技術
    智能駕駛和智能交通的融合將催生C-V2X的巨大市場。自動跟車服務如今在各大城市上下班高峰期,由於道路上的車輛過多,導致車輛的行駛速度緩慢,在此場景中,自動跟車系統的作用便得到充分發揮。自動跟車系統使車輛自動跟隨前方車輛向前行駛,通過對前車速度、轉向等控制信息實現本車的半自動操作,同時通過距離信息自動保持與前車間的安全距離,在安全駕駛的前提下,保證了駕駛員適當的休息,避免疲勞駕駛。
  • 禾多科技技術總監駱沛:如何打造面向量產的自動駕駛高精度定位方案?
    >*禾多科技技術總監駱沛近日,由SAE Intenational(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主辦的SAE 2018汽車智能與網聯技術國際學術會議在崑山落下帷幕。30多位來自中美日歐的頂尖技術專家、學者相聚於這場國際性技術交流盛會,發表汽車智能網聯領域的學術進步和新技術應用探索成果。其中,禾多科技技術總監駱沛博士發表了題為《面向量產的自動駕駛高精度定位》的主旨演講,主要介紹了自動駕駛常用的定位方法,並分析了它們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同時,結合禾多科技面向量產的高精地圖+高精度定位的技術方案,深度解析了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和解決方法。
  • 汽車自動駕駛產業鏈深度報告:晶片及軟體專題
    隨著汽車電子化程度提高,電子控 制單元整合是汽車電子設計的發展趨勢,多屏融合的智能座艙將集成中控大屏+ 液晶儀錶盤+抬頭顯示器(HUD)+流動後視鏡,並搭載高級輔助駕駛(ADAS)、 無人駕駛技術和人工智慧 AI 等新時代科技,帶來更為智能化和安全化的交互體 驗。
  • 現代汽車揭秘研發進展:ADAS、自動駕駛、V2X和未來出行的現狀和創新
    ADAS 的技術開發背景全球每年的交通事故傷亡人數在 125 萬左右,帶來的損失與人員傷亡非常大,原因就是不良的駕駛習慣:疲勞駕駛、酒駕等。ADAS 在保證車輛安全方面非常必要。各個國家都非常重視安全問題,所以也在持續加強相關安全標準的制定。
  • 自動駕駛中雷射雷達和傳感器技術的應用
    來源: 傳感器技術 雷射雷達和與之競爭的傳感器技術(相機、雷達和超聲波)加強了對傳感器融合的需要,也對認真謹慎地選擇光電探測器、光源和MEMS振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傳感器技術、成像、雷達、光探測技術及測距技術(雷射雷達)、電子技術和人工智慧的進步,使數十種先進的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得以實現,包括防撞、盲點監測、車道偏離預警和停車輔助等。通過傳感器融合實現這些系統的同步運行,可以讓完全自動駕駛的車輛監視周圍環境,並警告駕駛員潛在的道路危險,甚至採取獨立於駕駛員的躲避行動以防止碰撞。
  • 專訪中國信科陳山枝:十年磨一劍 C-V2X技術標準正式登上國際舞臺
    在接受C114採訪時,陳山枝博士感慨道:「經過近十年的努力,C-V2X技術標準終於獲得了全球主要國家的認可。尤其是中美兩個汽車與交通大國的認可,將讓C-V2X成全球車聯網唯一的國際標準。」中國信科將聯合合作夥伴繼續努力,實現基於C-V2X的「聰明的車+智慧的路」的車路協同發展模式,支撐發展智能交通和自動駕駛,助力我國車聯網產業發展。
  • 自動駕駛的現狀、案例與趨勢
    根據歐盟的自動駕駛規劃,2020年部分L3或者L4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有望投放市場,2020年所有新車都實現聯網,2030年有望步入全自動駕駛社會。中國出臺自動駕駛分級標準,為後續法律法規出臺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提供支撐。3月9日,工信部在官網公示《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稿,該標準規定了汽車駕駛自動化系統的分級原則和技術要求,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提供支撐。
  • 行業標準2018年或出臺 自動駕駛不再紙上談兵
    雖然自動駕駛已經遠遠不止於概念化,一些關於自動駕駛的技術和科技成果部分也開始用到量產車型上,但是除卻自動駕駛已經具備的市場條件與空間,國內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和法律法規還亟待完善。對此,中國汽車工程院副院長謝飛透露,有關自動駕駛的標準統一已經開始排上日程表,具體標準初步完成的時間點將落在2018年。
  • 自動駕駛地圖與定位技術產業
    但是中國高精地圖的政策,法規,技術標準面臨什麼瓶頸,需要怎麼解決和規劃,仍未有一個系統和完整的解答。一、國際高精度地圖產業發展現狀1、概述發達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進行自動駕駛汽車研究,在可行性和實用性方面,美國和德國走在前列。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就提出了自主地面車輛(ALV)計劃。
  • 恩智浦和RTI公司合作推進自動駕駛汽車開發
    Connext Drive是RTI公司基於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 (數據分發服務)標準的汽車級互連軟體。兩家公司將共同致力於加速新一代自動自主汽車進入量產運營。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本文從政策、標準、技術、產業等方面介紹國內自動駕駛發展情況,並與國外自動駕駛產業發展進行對比分析,指出我國在自動駕駛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挑戰,為未來我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提供參考意見。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現狀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技術在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開啟了全球汽車產業的第四次重大變革。
  • 汽車自動駕駛產業鏈深度報告:晶片及軟體專題|智能座艙|軟體定義...
    隨著汽車電子化程度提高,電子控 制單元整合是汽車電子設計的發展趨勢,多屏融合的智能座艙將集成中控大屏+ 液晶儀錶盤+抬頭顯示器(HUD)+流動後視鏡,並搭載高級輔助駕駛(ADAS)、 無人駕駛技術和人工智慧 AI 等新時代科技,帶來更為智能化和安全化的交互體 驗。
  • 德國允許英特爾以80英裡小時的速度測試自動駕駛汽車
    蔚來自研晶片今年8月,前Momenta研發總監任少卿入職蔚來汽車,任助力副總裁,直接向李斌匯報。與此同時,蔚來還宣布計劃進行超過17億美元的股票增發,其募得資金將用於自動駕駛技術研發。而今天早上,有消息稱蔚來計劃自主研發自動駕駛計算晶片,將會投入幾十億人民幣,儘管該項目還未經過董事會討論,但是李斌似乎意向明確,並且蔚來已經組建了獨立的硬體團隊「Smart HW」來負責此項目。
  • Comet Labs智能交通研究報告:自動駕駛產業鏈完全梳理
    該報告從技術和行業標準角度對「自動駕駛」的不同概念做了歸納匯總,並結合對自動駕駛領域參與者的歸納與分析,將產業鏈進行劃分。此外,它圍繞自動駕駛產業鏈上的關鍵部分——ADAS做了展開,介紹了ADAS的市場規模、常見功能、各類傳感器對比及常見ADAS解決方案等信息。
  • 雷射雷達:從光電技術角度看自動駕駛
    雷射雷達和與之競爭的傳感器技術(相機、雷達和超聲波)加強了對傳感器融合的需要,也對認真謹慎地選擇光電探測器、光源和MEMS振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4/378522.htm  傳感器技術、成像、雷達、光探測技術及測距技術(雷射雷達)、電子技術和人工智慧的進步,使數十種先進的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得以實現,包括防撞、盲點監測、車道偏離預警和停車輔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