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帶雨林,動植物為了自我保護,大多具備一項神奇的本領「偽裝」。蟲子會隱身?還會模仿「鳥糞」?熱帶雨林的偽裝者們,以假亂真的本領,在生物學上稱為擬態。
擬態(Mimicry),在演化生物學裡,指的是一個物種在進化過程中,獲得與另一種成功物種相似的特徵,以混淆另一方(如掠食者)的認知,進而遠離或靠近擬態物種。這種現象在許多動物的行為中很常見,已知從昆蟲、魚類、兩棲類到植物甚至是真菌都有記錄顯示這些生物已懂得使用擬態。
「鳥糞模擬三劍客」
1、鳥糞蛛——隱藏的「殺手」
當鳥糞蛛把八隻腳縮在身體下,一動也不動的,看起來就像一球鳥糞,因此用鳥糞來為它們命名。
2、刺啞鈴帶鉤蛾——最強妖蛾子
它的身體鮮黃,就像一股熱乎乎的鳥糞正從空中落下,在後翅上濺開了一朵「美麗的糞花」;前翅花紋則像兩隻紅頭蒼蠅正在逐臭而來。整個畫面就仿佛是模擬「兩隻蒼蠅在吃小鳥便便」的場景。
3、柑橘鳳蝶幼蟲
2-4齡幼蟲黑褐色,有白色斜帶紋,蟲體似鳥糞。
《大自然的奧秘》動物們把自己偽裝成排洩物,不得不佩服它們的天才能力,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
蘭花螳螂:善於偽裝的伏擊獵手
很多不同種類的蘭花都會生長著各種的蘭花螳螂,它們有最完美的偽裝,而且能隨著花色的深淺調整自己身體的顏色。在野外,蘭花螳螂存在於東南亞的雨林中,包括印度、馬來西亞、緬甸、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在中國雲南西雙版納也有版納蘭花螳螂。
蘭花螳螂從出生就具有掠食本能,只要是活的昆蟲,如蒼蠅、蜘蛛、蜜蜂、蝴蝶、飛蛾等它們都會捕食。因為蘭花螳螂主要是在蘭花上等待獵物上門。
竹節蟲:「隱身術+再生術」的隱士高手
低調的它行動遲緩,白天靜伏在樹枝上,晚上出來活動、取葉充飢。
當它爬在植物上,以自身的體形與植物形狀相吻合,極似樹枝、竹枝或葉,惟妙惟肖,很難發現它的存在;同時,它還能根據光線、溼度、溫度的差異改變體色,讓自身完全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中,高超的隱身技巧使鳥類、蜥蜴、蜘蛛等天敵難以發現它的存在而安然無恙。
此外,竹節蟲胸足的腿節與轉節之間有縫,遇敵易斷肢脫落,脫落後能再生。
枯葉蛺蝶:追求完美細節的表演藝術家
枯葉蛺蝶屬全世界己記載的9種,都分布在東洋區。中國只有1種中華枯葉蛺蝶、3個亞種,分布於我國的西南部和中部。休息時雙翅合併,酷似一枚具有葉柄的枯葉,更令人驚嘆不已的是,除其個體間翅腹面的色彩幾乎都有差異外,還有「中脈」,甚至枯葉的「瑕疵」,例如「蛀孔」及「黴斑」等,當它們群聚時,會被誤認為就是一堆枯葉。
它們是如此精確地模仿枯葉的自然形態,而備受人們喜愛,第一眼看到的人無不為它們巧奪天工的造型所驚訝。但這外型美麗的蝶種,與大多數蝶類以花蜜為食不同,在自然條件下,枯葉蛺蝶以食腐爛水果、闊葉樹幹蟲蛀傷口流出的樹液和動物糞便為食,是典型的食腐蝶類。
《大自然的奧秘》是不是覺得它們都「技藝高超」!那我們現在就看看技能依然很奇特的。
不會飛的蜥蜴——飛蜥,爬行動物中的滑翔高手,中國產裸耳飛蜥和斑飛蜥兩種,分布於中國雲南、西藏、廣西和海南。在樹上爬行覓食時,翼膜像扇子一樣折向體側背方;在林間滑翔時,翼膜向外展開。滑翔可改變方向,但不能由低處飛向高處。所以,飛蜥它並不會飛。
來源:西雙版納掌上文旅
原標題:熱帶雨林的擬態現象:你看到的「便便」,它不一定是真的便便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施露
審核:祝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