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愛吃的朋友們,經常會發現近幾年周邊開了很多"38元自助醬骨頭"的餐館,看名字就知道,主打的就是38元任你吃的大骨頭,讓人看後覺得怎麼吃都不會"虧"。畢竟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排骨的價格居高不下,現在忽然有人告訴你"隨便吃",價格還僅需38元,相信有很多人都在想,這家店的老闆不虧錢嗎?難道用的大骨頭是"病骨頭"?
有些人在去吃之前,都會認為這是老闆的營銷模式,賠錢賺吆喝。都認為,現在豬肉市場裡的大骨頭,隨便都是二十元一斤,吃2個就能回本,還特意餓著肚子去吃,把38元給"吃回來"。但實際去吃過一次後,細心地朋友會發現這些店都是有著統一的"套路"。有從事該行業的老闆透露,商家不僅僅在店內的設置上"下功夫",就連吃的"大骨頭"的成本也是十分低的。
自助的醬骨頭,源頭都來自國外?
其實從大骨頭的身上可以看出很多食材的"貓膩",比如超市裡冰櫃的冷凍雞腿、雞翅等,本來是一隻雞上最好吃的部位,但是單價卻比整隻雞便宜許多,像路邊烤雞腿的小販,整箱地拿貨單價更是便宜到更人驚訝。而醬大骨和超市冷凍的食材一樣,其實都依賴國外進口,主要原因是很多國外不吃大骨頭,價格也很低。
畢竟國外吃的都是三明治、漢堡類的快餐,會製造大骨頭的廚師更是幾乎沒有,所以就被低價大量的出口到國外,其中中國就是這類速凍肉食類的進口大國了。但是想要流入中國市場,也要經過冷凍、倉儲、檢測、投放等步驟,才能逐漸流入各大商場、超市、飯店,出現在餐桌上。
大骨頭的來源雖然對於消費者不知情,但是去過38元自助骨頭店裡吃過的顧客發現,還有更多的"套路"。很多店裡有不同種類的骨頭,骨頭上帶的肉也有多有少,當然價格也不等,另外店裡的酒水不是自助的,需要額外付錢,時間上也受到限制,超時的話還需要額外收取服務費用。
為了製作更加油膩的大骨頭,老闆也是"別出心裁"。大骨頭本身比較油膩,在製作的過程中,廚師會故意放很多醬油,這樣吃起來會更加油膩,一般人吃幾個就膩的吃不下去了。
很多人想著餓肚子去吃上一頓,給店裡的老闆上一課,吃到最後才發現反被老闆給"安排"上了。不要輕易的被網上的大胃王的視頻誘惑,畢竟現在很多都是提前安排的劇本。
大家去吃過類似醬骨頭的自助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