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成為亞洲首位「雨果獎」獲得者,讓《三體》在一夜之間變得家喻戶曉。
《球狀閃電》是被很多人認為是《三體》前傳,還涉及了很多量子領域的知識,單純當作文學作品來讀,會顯得有些「硬」。
這本書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男女主一起研究一種叫「球狀閃電」的高科技,終止了世界大戰的故事。
但如果你是這樣理解的,那就是沒看到這本書真正的價值。
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浪漫的科學理論:那些去世的人並不是完全消失了,而是換成了一種迷離夢幻的狀態,在另一種規則下繼續生存。
球狀閃電
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男主角恰逢生日,一家三口在客廳吃飯,突然從窗戶外飛進來一個圓形放光的球體。
球狀閃電一下擊中了男主角的爸媽,下一秒,兩人就變成了兩堆灰燼,14歲的男主從此成為孤兒。
專家無法解釋這件事,男主角長大後就成為了一個科學工作者,想破解「球狀閃電」的秘密。
男主在大學時結識了物理學家張彬教授,在他的帶領下,走進了「球狀閃電」的研究領域。在做研究時,男主認識了女主林雲,之後一邊科研一邊戀愛,生活很幸福。
他們經過了漫長而艱難的研究,拜訪了各種科學家,其中涉及了很多物理學知識,最後得出結論,「球狀閃電」其實不是閃電,而是一種宏電子。
按照小說中的設定,凡是被宏電子打死的人,會變成像電子一樣飄忽的狀態,科學家管它們叫量子幽靈。
對了,量子幽靈這個概念在《三體》裡也出現了。
初現崢嶸
林雲認為可以用在軍事用途上,成功開發出一種宏電子機槍。這種武器非常厲害,可以穿牆,而且可以選擇性打擊目標。
假如敵人在一輛卡車裡,現在用宏電子機槍對準他們,如果調成殺傷人類模式,一個個宏電子飛過去,車一點事沒有,而人全部化為灰;如果調成電子設備模式,人沒事,電子設備失靈;如果是打擊天然橡膠模式,車輪胎就會全部燒掉。
在這種武器的第一次使用中,林雲用它打死了幾個挾持人質的恐怖分子,然而不幸的是,孩子也一起被殺害了。
男主為此感到痛苦,但林雲的眼睛裡卻閃爍著狂熱的光芒。這件事導致男主對武器充滿反感,辭去了研究中心的職位,還和女主分了手。
張彬教授得病去世後,按他的遺囑用宏電子機槍對遺體進行了火化。
幾年後,世界大戰爆發了。
終止戰爭
大戰的雙方是中國和一個敵對聯盟,也就是美國。
戰爭一開始,雙方就使用了球狀閃電武器,一番戰鬥之後,中國連續吃了幾個敗仗,敵軍從太平洋打了過來,馬上要登陸中國本土。
就在這個時候,在中國的戈壁灘上發生了一次巨大爆炸,方圓1000公裡的國土被夷為平地,三之一國土面積上的電子設備失靈,小半個中國都退回了農業時代。
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次爆炸後,敵軍迅速和中國籤署了停戰協議,宣告了戰爭的結束。
原來,這場爆炸是林雲引發的,林雲在分手之後,一心研究宏粒子,最後掌握了宏原子核聚變。這場爆炸就是告訴敵人,中國掌握了宏聚變武器,再往前進,就讓全球回到農耕時代。
這種同歸於盡的威脅手段,讓敵人非常害怕,只能籤署停戰協議。但是為了換來這場和平,林雲也在爆炸裡犧牲了。
男主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非常後悔,知道了林雲不是喜歡殺戮,是因為她是一個軍人性格,明白保衛在乎的東西,一定要做出犧牲,哪怕是犧牲自己的生命。
故事的最後,人類重建家園,宏粒子技術為人類迎來了一次技術躍遷和大進步,男主帶著對林雲的思念,和初戀情人結了婚。
量子幽靈
刨除以上情節主幹,來換個角度看,這是一個男主不斷失去所愛之人,而那些人一直以量子幽靈的形式留在他身邊的故事。
男主的失去父母之後,發生了很多「靈異」事件。
比如上大學後,發現家裡的杯子會按照她媽媽生前特有的習慣倒扣著,在廁所洗手池裡發現了一些白頭髮,這些頭髮會在手裡突然消失。
林雲也變成了一個量子幽靈,會在空花瓶裡插上一朵玫瑰,用生前用的香水味,喚醒男主腦海中他們共同的美好回憶。
但男主沒有這些事情感到害怕,反而有一種莫名的開心。雖然他們的真人沒有出現,但卻以某種形式一直待在他身邊,他為此倍感欣慰。
吾愛永生
死亡是人們對抗光陰失敗的結果,但這些量子幽靈卻可以戰勝時間,在某種程度上獲得了永生。
著名導演劉效禮說,人的一生,就是所愛之人,不斷離去的過程。
人死不能復生,是一種巨大的傷痛。我們努力去適應親人的離去,但最終發現,我們還是難以忘懷。
誠然,這本小說裡的設定都是虛構的,科學目前無法證實,但也沒不能說一定不存在。
《球狀閃電》告訴我們,我們可以在科學理念上大膽設想,那些離開我們的那些親人,真的有可能以另一種形式世界活著,而夢中會出現的畫面,也有可能是真的。
那些離我們而去的親人,隨時可能再次和我們耳語:
是的,我還在,只要你們需要,我會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