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裡,俄羅斯的商業大片,在國內觀眾群體裡評價一向不高,除了《危樓愚夫》這類陣痛反思式的電影,或者像《列夫·朗道》系列這類,打著人性實驗的偉大旗號、行意識形態批判之實的作品(其實它還真算不上正兒八經的俄羅斯電影),剩下的基本上都在及格線上下掙扎。
與近年來的俄羅斯商業影片比起來,《寄生異形》並不是一部典型意義上的爛片。
它既不像《莫斯科陷落》這類對好萊塢類型片亦步亦趨的特效硬套路,也不像是《T-34坦克》、《巴爾幹邊界》這類打著真實事件擦邊球的純YY之作。
《寄生異形》吸引人的地方,除了美蘇冷戰、太空爭霸的大背景,外星生物入侵的科幻題材,也是很值得一說的。
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異形》,最初還是往外星生物寄生、殺人這類簡單直接的血腥恐怖路子上走。
隨後,在幾代導演不斷的補充、擴展,對《異形》續作賦予了哲學化、理想化甚至神學化之後,這個系列變得越發複雜、晦澀,成為了世界觀與表達方式自成一體電影作品。
本來,同樣出身小成本恐怖題材的《鐵血戰士》也想往這個方向走,不過,少了一個什麼都敢往裡頭裝的雷德利·斯科特,後者最終還是逃不過感官刺激的動作大片這個最終歸宿。
看起來,《寄生異形》基本繼承了《異形》系列的基本世界觀,比如:外星生物寄生人體,又不乏史匹柏在《ET外星人》等片中強調溝通、保留希望的創作思路,比如,人與異形相互依賴、共處一體。
過多地向大師致敬,強調拿來主義,並沒有讓《寄生異形》青出於藍,哪怕是探討人性方面,也不過是淺嘗輒止。
或許,主創想要表達很多東西,在劇情中也確實有意無意地留了不少細節和線索(比如女主脊背上的痕跡、多次重複的詭異太空歌曲),等待觀眾腦洞大開的深挖,在鏡頭語言與視覺特效上,一如既往地下足了功夫,最終還是敵不過光環加身的聖母女主,超出觀眾想像的折騰。
男主維什尼亞科夫,是一名沉著冷靜、不苟言笑的蘇聯太空人,一次簡單的返回地球任務,卻因異形入侵男主身體而出現變數。
片頭,一場關於女主尤裡耶夫娜的「審判」,將她的性情顯露無疑:為了治好病人,她打破規則、不擇手段,面對指控,她毫不退讓、據理力爭,對於質疑,她敢於冒險,試圖揭露真相。
顯然,她是個自信、冷酷、精明、藐視權威、野心勃勃的醫學專家,正因為如此,她才會被研究所大佬看中,一步步接觸到蘇聯太空計劃最大的秘密——來自外太空的異形生物。
知道所有真相的大佬,自始至終希望搶在莫斯科方面發現之前,利用女主的判斷和溝通能力,「說服」男主接受自己的命運——從蘇聯英雄太空人,轉變為蘇聯唯一的「異形兵器」,讓自己成為美蘇太空爭霸的大背景下,蘇聯取得勝利的關鍵人物。
只是,他根本沒想到,自己步步為營的計劃,還是被聖母婊+愣頭青的女主攪亂了。
這部電影的主線劇情,一直圍繞女主在尋找真相中一點點推進,雖然節奏慢了點,在女主發現男主與異形共生、異形吃人腦補充皮質醇等關鍵劇情上,是說得通的。
片子接近尾聲,矛盾逐漸浮現出來,這才是考驗主創們創造力與思想深度的關鍵。
突然矛頭一轉,反覆強調鐵血硬漢男主的軟肋——為了登上太空,把兒子丟在孤兒院,不斷深化女主主動策劃實施、策反軟蛋專家,要帶男主逃出生天,一系列戲劇性的轉變,一下子就把觀眾看蒙了。
片中一個細節,暴露出女主性格的前後不一:是她說出男主兒子的真名及孤兒院所在地,讓他最終堅定了逃跑的決心。
女主的計劃是,在軟蛋專家全力配合下,帶著男主離開戒備森嚴、重兵把守的研究所,再用藥物將男主與異形分開(可能會犧牲異形),最後實現男主活下來、找兒子的願望。
此前,女主膽大心細、冷靜沉著、目的性強的表現,已經在觀眾中定型,這也是研究所大佬如此放心大膽的讓她入局的關鍵原因,想不到,就因為男主說出想要彌補錯誤、找回兒子的願望,就能輕易說服女主冒著死亡的危險,甘願鋌而走險。
看起來,這是女主與男主朝夕相處而日久生情,不忍男主身處危險、被大佬利用,做出了感性衝動的選擇,實際上,更像是主創借主人公衝破重重阻隔的舉動,大寫加粗的灌輸生命無價、追求自由的普世價值觀。
女主的突然反水、劇情的急轉直下,直接打斷了以女主見聞推動下的主線劇情,最終的結果是,將一部色彩灰暗、氛圍凝重的劇情戲,生硬改成了狗血的愛情泡沫劇——還好,最後主創讓男主自殺了,否則就狗血成真了。
導演和編劇想要全盤向好萊塢致敬的心思,觀眾是心知肚明的,問題是,為了旗幟鮮明的表現自己的意識形態,不在人物性格轉變、劇情的合理發展上下功夫,而是投機取巧的強行反轉,讓前面的很多伏筆和鋪墊變得毫無意義、劇情瞬間斷裂、結局匪夷所思,全片很難被觀眾理解和接受。
並不是觀眾非要抓著大大小小的情節、邏輯BUG,也不是東施效顰的太拙劣,而是主創為了自我表達不顧一切,在劇情處理上太草率、武斷,把一部很有想法的作品,搞成了這幅鬼樣子。
《寄生異形》的不合格,就在於毫無意義的拼湊與照搬,肆意浪費這麼好的特效、鏡頭與配樂。任性的自我表達,還得有真功夫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