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1月23日訊(通訊員 陳美琳)周先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釣魚愛好者,最近卻在小小的魚鉤上吃了一虧:魚沒釣到,反而把魚鉤倒刺深深地扎手裡了。
前些日子天氣晴好,氣溫回升,正是夜釣的好時機,周先生早早地跟朋友約好來到江邊夜釣。架杆、開餌、調漂、布線,周先生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
沒多久,就有魚兒上鉤了,周先生開心極了。由於魚兒不停地掙扎,再加上夜晚光線昏暗,周先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從魚嘴裡取出魚鉤。誰知此時魚兒突然一個大力擺尾躍回了水裡,彎彎的魚鉤卻扎進了周先生的左手手掌虎口處。
雖然手掌刺痛明顯,但周先生沒多想,順手就想把魚鉤拔出來。誰知越是用力拔,本來沒扎多深的鉤子卻越扎越深,不過周先生相當淡定,他把魚鉤上的線剪了繼續釣魚,堅持到第二天上午才來到長沙市第三醫院皮膚科處理:「醫生,幫我把這個魚鉤拔出來吧,我晚上還要去釣魚呢!」
皮膚科副主任張英博仔細一看,只見周先生左手近虎口處掛著一枚魚鉤,倒刺部分已經全部嵌入皮內,於是對周先生說:「傷口很深,取出魚鉤後要嚴格消毒不能沾水,近期肯定是不能釣魚了。幸好你沒有強行拔出魚鉤,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張英博為周先生做了清創處理:局部麻醉後在左手虎口處劃開一道小口,用鑷子將魚鉤慢慢從真皮層夾出後,經雙氧水、絡合碘消毒包紮,並為他打了破傷風疫苗,囑咐他傷口近1周不沾水,定期消毒換藥。
「釣魚的人基本上都有過被魚鉤扎傷的經歷,我們都習慣了,拔出來就好了,怎麼會這麼嚴重呢?」周先生不解。
張英博介紹,垂釣的許多環節:綁鉤、掛餌、摘魚等,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魚鉤扎傷。輕者刺破皮膚,嚴重者鋒利的魚鉤刺入皮下或是更深組織,處理不慎,則可能引起血管神經損傷、嚴重感染等危害。
張英博提醒,釣友在不慎被魚鉤扎傷時,不可盲目拔除,要先觀察傷口情況:如果魚鉤只是刺破或劃傷皮膚,則用絡合碘等消毒劑消毒傷口即可;如果魚鉤無倒刺,則沿著魚鉤扎進皮膚的方向,順勢緩慢退出來,再用消毒劑進行消毒;當魚鉤扎進皮下較深,或魚鉤有倒刺時,不可強行取鉤,應剪斷魚線後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會視情況予以注射破傷風或進一步的處理,必要時需使用抗生素治療,以防感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