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技一路發展過來,經歷了不少的風風雨雨,期間自然也經歷過不少忘恩負義的事情。就像是我國與瑞典空間研究中心澳大利亞分部籤署的衛星地面站即將到期,但該中心卻表示介於中澳關係,位於澳大利亞的衛星地面站將不再續約。可要知道當年澳大利亞曾發生山火,當時求到我國幫忙,希望藉助北鬥衛星確定火源。而我國當時無償的幫助了澳大利亞,如果卻被反咬一口,不再與中方續約。
至於衛星站為何不再續約,其實很容易理解,那就是以美國NASA為首的西方航天科技公司並不願意看到中國航天科技一路快速發展,所以不斷地想要製造阻礙,阻擋我國航天科技取得進步。而這座名為「Yathargga」的衛星地面站對於我國檢測地面衛星提供了寶貴的數據。而更為巧合的是,就在距離「Yathargga」不遠處,瑞典空間研究中心還建立了一座叫做「Dongara」的衛星地面站,其歸屬則是瑞典空間研究中心的美國分部。
由此可見,與其說是合約到期後不續約,不如說這其實是故意打壓我國的航天科技。就像是近幾年來,美國NASA夥同美國相關部門多次以籤證為藉口,阻攔我國航天科研專家出席國際宇航局大會或其它重要學術交流會一樣,以此試圖打壓我國航天科技的發展。不過美國越是如此,我國航天科技反而在逆境中飛速發展。
那麼失掉衛星地面站「Yathargga」後,對我國的影響有多達?答案是並不大,我國上一次使用「Yathargga」衛星地面站時還是7年前,那時我國需要監控神舟十號載人航天任務。自那次任務結束後,我國也一直有意識地建立替代的衛星地面站,避免未來可能出現「不續約」的情況。只是沒想到果然被我國猜中,只不過西方國家沒猜中的是我國分別在三亞、喀什、昆明、北極等地建立了相應的衛星地面站,確保即便沒有「Yathargga」的情況下,也能毫無阻礙的接受從太空傳輸回來的數據,實現了全中國覆蓋、全亞洲七成以上地區覆蓋。
不止如此,我國建造的中國空間站預計在2022年左右將迎來竣工並投入使用,雖然空間站規模不大,但卻是實實在在屬於我們中國人自己。以前的國際空間站卻在美國的主導下,拒絕我國科研人員使用。只是如今風水輪流轉,國際空間站預計延期使用的時間不會超過2030年,屆時美國將沒有空間站可以使用。而在所有申請可以使用中國空間站的國家名單中,我國同樣拒絕了美國的申請,將美國排除在使用國家之外。
縱觀中國航天科技的發展,這些年來我國每一點進步都是在西方國家的各種刁難、阻撓和圍堵中砥礪前行。就像當年我國曾出錢又出人參加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的研發,最後錢花出去了卻被歐洲國家踢出了研發部門。原因竟是美國願意分享核心技術,但要求是將中國研究人員排擠在外。最終我國不得不從頭再來,一點點克服技術難關,設計、搭建起我國的北鬥系統。而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更何況澳大利亞還是以美國主導的「五眼聯盟」國家之一,介於當下中美、中澳的緊張關係,不續約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對於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再多的恩情、再大的交易在他們眼中,也比不上美國的態度。所以最終犧牲的只能是中國的利益,或許對於他們而言沒有提前解除合同已經做到仁至義盡。從這一點來看,中國的發展,尤其核心科技領域的發展永遠要遵循著那句「求人不如求己」,唯有靠自己才能不被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