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9月21日消息,瑞典空間研究中心澳大利亞分部對外宣布,與中國籤署的合同到期後,不再續約,屆時中國將失去澳大利亞衛星站使用權。眾所周知,任何一個航天項目的成功都離不開精準的數據,只有在全球範圍內部署足夠多的衛星站,才能幫助一個國家獲得更多精確的數據,在航天領域走得更穩更遠。
在這種情況下,瑞典空間研究中心澳大利亞分部的做法,無異於對著中國的軟肋下手,將對中國航天發展造成衝擊。根據公開消息可知,中國與瑞典空間研究中心澳大利亞分部籤署協議是在2011年,曾在2013年,參與中國神舟十號載人航天任務。
與中國籤署合作協議的衛星站名為「Yatharagga」,位置在澳大利亞西部,緊鄰一個名為「Dongara」衛星站。據了解,「Dongara」衛星站一直為NASA在內的美國機構與商業夥伴提供服務。
為了撇清干係,瑞典空間研究中心對外表示,之所以決定不再續約,是考慮到中國市場的複雜性,決定在未來關注其他市場。就當前流出的各種消息來看,瑞典企業的做法,很可能是在顧忌美國,擔憂繼續與中國合作,可能會遭遇美國的制裁。
這不是中國的海外衛星站第一次出現問題,在此之前,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曾經封存中國的衛星站,一度與中國關係惡化,直到2019年,兩國才恢復外交關係。
儘管澳大利亞並未作出明確表態,但就最近數年來,中澳關係的持續惡化,與澳大利亞倒向美國的政策來看,即便瑞典企業決定續約,澳大利亞也可能會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禁止「Yatharagga」衛星站與中國繼續合作。
某種程度上,中國失去澳大利亞衛星站使用權,是可以預見的,但對於全球航天合作來說,這是一個不好的信號,可能會給全球航天合作帶來一股寒流,讓一些可能的航天合作出現變數。
其實,在航天領域,中國一直遭遇西方的技術封鎖,中國退出伽利略衛星計劃與被拒絕參與國際空間站項目就是前車之鑑。
換個角度看,瑞典企業決定終止與中國在澳大利亞衛星站的合作,未嘗不是對中國航天發展的認可,無論是載人航天,還是北鬥導航項目的成功,都在表明一點,在西方的技術封鎖下,中國正在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航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