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走斯圖卡
9月21日,外媒曝出了一條新聞,瑞典空間研究中心當天宣布,將不再續籤一份與中國的合作協議。這份協議原本允許中國使用該研究中心位於澳大利亞的衛星站;該消息一出,有人就開始高呼:中國航天技術也將遭到西方的封鎖。
據路透社報導,瑞典空間研究中心在回應的郵件中提到,不再跟中國續籤該協議的原因是「中國市場的複雜性,以及總體地緣政治形勢帶來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允許中國使用的這個衛星站,正好位於該中心為美國提供的衛星站旁邊,因此這件事一下子就牽扯到三個對華很不友好的國家:美國、澳大利亞和瑞典。
這件事從本質上來說,是一件很正常的商業行為,因為從公開信息來看,中國上一次使用這個衛星站還是在2013年,當時是為神舟十號載人航天任務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持,但是隨著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連月之背面的遠程通訊都已經解決,這個衛星站顯而易見對中國來說幾乎沒有任何用途,那麼不再續籤這份合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瑞典方面卻非要將這種行為套上「地緣政治」的外衣,就是典型的碰瓷行為,無非就是彰顯他們在所謂「維護西方核心價值利益」方面的所謂「政治正確」。
就在瑞典宣布不再續約的時候,中國已經完成了對「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第二次軌道修正。
截止目前,天問一號已經在深空中飛行了約60天,飛行路程達1.6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600萬公裡,探測器各個系統狀態良好,地面測控中心和各個站臺的跟蹤數據正常。
這就說明中國實際上已經不再需要到處租用其他國家的衛星站,通常而言,地面衛星站的測控精度要比海上要高一些,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這個優勢正在逐漸消失,對於中國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建造各種測量船,比如著名的「遠望」系列,相對於設立在國外的衛星站,自己的測量船不僅能夠確保數據安全,還能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調配。
事實上,從中國自2013年起就未曾啟用過這個衛星站來看,我們早就對眼下這種情況有所準備,中國不可能對這種掌握在別人手裡的關鍵設備放心,除此之外,路透社在報導中還提到,中國對衛星站還有一個「備份」,那就是位於南太平洋的島國吉里巴斯,中國在那裡封存了一個衛星站,兩國自2019年恢復正常外交關係後,這個衛星站隨時可以重啟。
西方看不得中國的崛起,中國每強大一分,所謂「西方模式」的欺騙性就減弱一分,如果中國成為了第三世界國家競相效仿的對象,西方國家將再也難以通過那套「普世謊言」剝削世界。這次瑞典高調宣布終止和中國的衛星站協議,雖然對中國的航天測量能力沒有任何影響,但是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西方對中國的科技封鎖,必然是全方位的——不僅是衛星觀測站,還有華為公司和晶片,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和航空發動機,甚至還有TikTok,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證明,唯有技術自主、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突破西方的封鎖,讓他們的遏制變成一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