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8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送你小心心記得關注我哦!!
為積極倡導綠色環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淨化居室、綠化庭院、美化家庭,為建設「中國碳谷·綠金淮北」貢獻巾幗力量,市婦聯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尋找「綠色家庭 最美庭院(陽臺)」推選展示活動。
各級婦聯組織積極宣傳響應
廣大家庭踴躍參與
湧現出一批生態素養高、環保意識強
綠色實踐行動紮實有效的家庭
經評審組認真評審
100戶家庭脫穎而出
被評選為淮北市「綠色家庭 最美庭院(陽臺)」
下面
一起來看看
其中的一些美麗庭院吧!
崔麗萍《雨霖鈴院》
一個不足20平米的小院子,承載了我和孩子很多的歡樂和希望。美化了眼睛,淨化了心靈,更給孩子打開了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大門。工作之餘,蒔花弄草是我理解生命意義的一種方式。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也有詩和遠方;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花;生活的快樂,從一個叫雨霖鈴的小院子開始。
譚昊《幸福像花兒一樣》
譚昊家裡種植各種綠色植物,雖不名貴,但也品種多樣,桂花、月季等生長良好,四季交替開放。家裡客廳擺乾淨整潔,擺放有序。在他們家的影響下周圍很多家庭都種上了花草果木,陶冶了大家的情操,豐富了大家的生活。譚昊一家平時和親朋好友相處融洽,有著對生活積極健康的態度和樂觀向上的人生觀,在平時的生活中樂於助人熱心環境衛生,在這個家裡每個人都努力實現著自身價值,並且積極的大家宣傳衛生健康知識,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
葛俊芝《花香魚躍》
葛俊芝家庭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遵循綠色生活方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為社會節約能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美化、綠化居住環境。一是庭院充滿了綠色。推門而入,撲面而來陣陣花香,仔細聽還有流水聲,順著流水聲看見一座沁心亭和魚池,池裡漂浮著小荷葉,錦鯉在水裡歡快的遊著。好一個「最美庭院」,花香魚躍,讓人流連忘返。二是讓生活充滿綠色。在日常生活中,葛俊芝全家樹立節能減排的科學觀念,倡導禮貌健康,簡約環保的生活方式。房間沒有人,必須要關燈;洗臉水,能不倒就儘量不倒,留下來衝衛生池;保持乾淨整潔的生活習慣,不亂扔垃圾自己的書桌自己清潔,所用器物要放回原處等。
耿德英《最美庭院》
走進耿德英的家,就能看到家庭裝飾別有一番風味,家具擺放規整,環境幽美,庭院內無多餘雜物、垃圾,隨時保持著環境的整潔。耿德英空暇時,和丈夫喜歡養花弄草,她在自己家的庭院中養花,並且每天堅持修剪這些花卉,使得內外到處都是綠色,整潔又美觀。庭院中栽種了許多觀賞性強的花卉,還有假山。
李琴《庭院深深》
每天清晨,在初現的晨光和歡快的鳥鳴中醒來,在庭院中做一小時瑜伽,澆灌修剪一番花草,心情自在美好!
每逢周末或傍晚空閒時光,邀三兩好友,在院子裡喝茶賞花聊天,人生如此簡單快樂!
孟凡芹《最美庭院》
孟凡芹家庭有著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平凡的家庭,點滴行為點綴生活,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她家注重美化環境,強化環保意識,從不亂丟垃圾,並成為一家人良好的習慣。她家還在房前屋後都種植了樹木、花草人,為家庭創造了一個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都喜歡養一些花花草草,屋內家具擺放整齊,地面窗臺乾乾淨淨,一家人都勤儉節約。
李進《姨媽家的綠色庭院》
從門口進入庭院,撲面而來的便是陣陣的月季花香和她親自種的各種顏色的花卉,精緻的花盆,光滑的石桌,夢幻的花架,木質的涼亭……這一切都源於她對生活的熱愛,姨媽一家用心關愛著庭院內的花花草草,定期修剪才使得整個庭院生機盎然。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姨媽說自從打理庭院,聞鳥語花香,心也豁達了,更是找到了退休之後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
於英《粉紫色的回憶》
整個花園以粉色和藍紫色為基調,粉色甜美浪漫不失少女心,藍紫色又多了份溫和平靜。以自然式花境為主要配置方式。目前主要栽植的種(品種)如下:
月季、繡球、鐵線蓮、東京櫻花、紫薇、繡球莢蒾、星花木蘭、紅楓、風車茉莉、噴雪花、櫻桃、葡萄、梔子、茉莉、玉簪、萱草、藍雪花、百子蓮、礬根、鳶尾、櫻桃鼠尾草、火星花等。
尚軍《綠色家庭最美庭院》
尚軍綠色家庭最美庭能積極發揮模範示範作用,推動公司開展綠色文明健康和諧家庭創建,調動職工群眾性自覺參與樹立綠色生活理念。
李秋香《綠色家庭最美庭院》
相山公園三號門偏南一點,往東一片靠山坡的老住宅。有個單獨的庭院,進門一棟三層小樓,李秋香兩口和老母親便住在這裡。推開門小院已是鬱鬱蔥蔥的模樣,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奼紫嫣紅。李秋香空暇時間喜歡養花弄草、潑豪揮墨。她在庭院中修整土地、撒上花種,搭上花架,並堅持每天修剪花枝,鬆土澆水。庭院在她的精心料理下到處充滿生機,整潔又美觀。
光榮榜
淮北市婦聯宣傳部供稿
投稿地址:hbflxcb@163.com
THE END
原標題:《綠色生活 讓家更美丨淮北市「綠色家庭 最美庭院(陽臺)」活動出爐啦!快來圍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