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歡迎關注東城區婦聯官方帳號
垃|圾|分|類|守|護|家|園
最美家庭
2020 LOVE
小家大愛
首
都
最
美
家
庭
日前,由北京市委宣傳部
首都文明辦和北京市婦聯共同主辦的
與幸福同行——2020年尋找
「首都最美家庭」活動
三季度「首都最美家庭」榜單發布
這些家庭都有誰?
他們的事跡又是怎樣的?
生活中
我們每個人都是垃圾的製造者
每人每天都要產生大量垃圾
我們的家園也悄無聲息被垃圾包圍著
我們的地球也不堪重負
垃圾分類是大家的責任
更是每個人的義務
而對於王銳雲這名老黨員來說
垃圾分類不再是一個口號
更是將垃圾分類觀念植入內心
今天讓我們走進王銳雲家庭
一起去聽她的故事
退休不褪色
王銳雲家住民旺社區15號院,她是一名老黨員,也是一名社區志願者,更是一個大家庭的掌舵人。誰家有困難了,哪裡需要人手了,無論時間、地點大家總能看見她的身影,熱情、熱心是社區居民們對她的第一印象。
#
王銳雲的家庭是個兒孫滿堂的三世同堂,家人和睦友愛、樂於行善、生活幸福,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總是笑聲不斷。退休不褪色的王銳雲,每天在忙完家務後,都拉上老伴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兩位老人用愛心、熱情和智慧發揮自己的餘溫餘熱。
好家風的力量與傳承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做公益、行善事。是王銳雲一家的家風家訓,作為兒媳婦的燕華同樣將家風家訓落實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之中。王銳雲的兒媳婦燕華是一名社工,新冠疫情發生後,每天都加班加點,經常工作到深夜,吃不上一口熱飯,更沒時間照顧孩子。作為家裡的掌舵人的王銳雲看在眼裡,疼在心裡,與老伴商量好,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孫女的任務,每天買菜做飯、接送孩子,從沒怨言還寬慰兒子、兒媳:你們在社區一線抗疫,我在家庭後方做後勤,解決後顧之憂就是支持抗疫。
閒不下來的王銳雲,在送完孫女上學後,還「見縫插針」只要有時間就主動到社區報到,參加疫情值守。70多歲的她,與年輕人一起奮戰在防疫一線,白天風大、夜間寒冷經常長時間站立,手腳凍得僵硬依舊認真仔細地協助社區做好人員測溫和出入登記,認認真真的檢查、記錄,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堅決發現、消除每一處隱患。王銳雲用實際行動為打贏防疫攻堅戰貢獻自己的巾幗力量,和她一起值守的年輕志願者都以王銳云為榜樣,打心裡佩服這位頂著嚴寒、冒著風雪堅守崗位的老黨員。
不嫌髒、不嫌臭垃圾分類我先行
5月社區開始招募垃圾分類志願者,王銳雲第一個到社區報名。她說:爭當志願者,既是服務居民,也是自我監督。為了提高垃圾分類的能力和水平,王銳雲經常利用休息時間主動學習垃圾分類的方法和重要性。
每天盯桶上崗時間正是忙做早晚飯的時間,王銳雲就主動克服困難,提前把飯菜做好,無論颳風下雨,還是烈日高照王銳雲都準時出現在執勤地點。當居民扔垃圾時,她們會仔細檢查垃圾袋裡的垃圾是否符合投放要求,遇到居民扔錯垃圾時,她們就會耐心地解釋:「塑膠袋是其他垃圾,廚房裡的剩飯剩菜是廚餘垃圾,這兩個要分開投放……」這樣的話。要是遇上不懂的或者不配合的居民,王銳雲每次都不嫌髒、不嫌臭地一遍一遍幫居民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及不分類的危害,手把手教居民怎樣進行垃圾分類和投放,示範引導居民。
在參與社區垃圾分類志願活動的過程中,王銳雲發現許多居民家庭存在浪費的現象,王銳雲主動開展勤儉節約、愛護環境的宣講。許多居民在王銳雲的宣傳、引導和教育下,在投放廚餘垃圾後,主動破袋,將塑膠袋單獨投放,減少汙染。王銳雲更是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綠色環保,做到節約用水、用電。從不浪費糧食,用實際行動踐行「光碟行動」,外出購物買菜也不忘記自帶環保袋,家用照明電全部使用節能燈,並且養成人走燈滅的習慣,洗菜水還能用來澆花。正因為她和志願者們的身體力行,帶動和感染了小區居民紛紛參與到垃圾分類之中,讓居民的思想得以真正轉變,不再是垃圾分類的「局外人」。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三位一體教育的重要場所。王銳云為了在家裡營造自覺參與垃圾分類、愛護環境的良好氛圍,王銳雲主動更換了家裡的垃圾桶,四個小桶整齊的碼放在了陽臺上,經常還拉上老伴和孫女參與到垃圾分類和社區志願活動中,大手拉小手全家一起學、一起分、一起建設社區。在王銳雲的帶動和倡導下,全家都成了垃圾分類的踐行者,不僅保護了環境、美化了社區,也增進了家庭和睦,大家都叫她快樂的「王掌舵」。
小家組成大家
王銳雲這一大家子
也許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
但都有腳踏實地、勤勤懇懇
一生奉獻的初心
讓我們致敬每一個最美家庭
對你們道聲感謝
一起與幸福同行
尋找美、發現美、倡揚美
部分素材來源:東城區婦聯
原標題:《最美我的家丨做垃圾分類踐行者,她用環保生活詮釋小家大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