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為增強市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意識,全市各區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以多角度、全方位的宣傳動員,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常識走進百姓家。
昨天,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客運段在京津城際高鐵列車上開展「綠色環保、垃圾分類——京津城際伴您同行」主題活動,乘務人員向旅客講解垃圾分類常識和投放方法。 本報記者 龐劍 通訊員楊寶森攝
昨天,「發動『紅色』引擎,共建『綠色』家園」主題宣傳活動在和平區勸業場街南京路社區舉行。圖為居民觀看垃圾分類演示,了解垃圾分類常識。 本報記者 龐劍攝
昨天,河西區教師村社區舉行「生活越健康,分類秀時尚」科普互動活動。 本報記者 尉遲健平 通訊員 張穎攝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是《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的第一天,為增強市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意識,全市各區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以多角度、全方位的宣傳動員,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常識走進百姓家。
在和平區勸業場街南京路社區裡,一輛顏色亮麗、車身小巧的四分類垃圾收運車引來居民駐足圍觀,「這個車嚴格實行分類收集、分類運輸,落實專桶專用、專人專車管理,互不交叉。」志願者現場講解,社區舉辦了「發動『紅色』引擎 共建『綠色』家園」主題宣傳活動,現場發放宣傳冊為居民講解條例的相關內容;觀看知識展牌為百姓細說垃圾分類的益處;直觀地讓居民了解垃圾收集運輸流程以及去向。在現場還設立兌換可回收物攤點,讓居民們知曉可回收物的同時增加了參與積極性。
在南開區,12個街道執法大隊共計出動260餘人次,深入開展《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宣傳活動。來自執法支隊、環衛支隊、環保支隊的執法隊員,在活動現場向來往市民發放《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垃圾分類宣傳手冊》共計1.5萬餘套,還就市民提出的問題現場答疑解惑。在華苑街長華裡社區,街道執法隊員和社區工作者正在引導居民如何正確分類投放垃圾。黨群服務中心一側,有一排嶄新的「小房子」,這是專門建立的生活垃圾四分類收集房和智能回收設備。居民可以按照上面張貼的指引進行垃圾分類投放,還能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長華裡社區居委會副主任丁蕾向記者介紹說,除了這處生活垃圾收集房,他們還在社區內設置了20餘組分類垃圾桶,居民出了樓門就能分類投放。居民褚寶元已經習慣了將垃圾分類投放,他說:「垃圾分類對老百姓是舉手之勞,我們要堅持好習慣,身體力行讓垃圾分類進到百姓家裡,為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盡一份力。」
河西區除了開展垃圾分類現場宣傳外,還啟動了網絡徵文,向廣大網友徵集關於生活垃圾分類的故事,以網文、網圖、VLOG等形式,倡導垃圾分類新時尚,開啟美好生活。
在西青區,區城管委執法支隊及中北鎮負責人,在永旺天津中北店開展「貫徹落實《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加強城市管理執法」主題宣傳活動,工作人員向過往群眾發放倡議書,號召大家垃圾分類從我做起。西青區逸夫小學和東咀小學的同學們,還通過現場表演,踐行「生活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的新理念。
在津南區,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建設者,走進雙林街道三寶社區,和社區志願者、社工一道,向居民代表介紹新安置的垃圾分類箱房的使用方法。記者在現場看到,新設置的箱房與社區風貌融為一體,兼具分類收納、空氣消毒、安全防火、視頻監控、廚餘垃圾處理等功能,居民投放垃圾後,還能在箱房邊設置的水盆洗手,方便衛生。
濱海新區泰達街道依託智慧手段,打造「物聯網+」垃圾分類模式,搭建起公共服務、公眾參與、社會資源交互三個平臺,讓居民可以便捷地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招募培訓居民志願者近800人,「泰達投對」小程序累計註冊量2583戶,通過小程序上門回收可回收垃圾。(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來源:今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