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城市文明添彩,為綠色生活賦能。作為廣東省河源市首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河源市源城區上城街道自全面啟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堅持全面發動、全民互動、全程推動,居民文明好習慣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街道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城市文明程度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日前,記者走進河源市源城區上城街道深入採訪,感受到垃圾分類已經成了廣大居民的新時尚、成了大家的文明好習慣,「分」出了整潔有序、綠色健康的美麗新生活。截至目前,轄區居民參與率、知曉率達100%,垃圾分類投放率達80%。
全面發動 科普宣傳
讓「分類」氛圍濃起來
談起垃圾分類的基本做法,河源市源城區上城街道黨工委負責人說:「垃圾分類是『關鍵小事』,一頭牽著民生,一頭連著文明,宣傳引導尤為重要。只有把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好,綠色環保理念傳播好,垃圾分類氛圍營造好,才能激發廣大居民推進垃圾分類的熱情,才能推動垃圾分類新時尚深入人心、文明好習慣蔚然成風。」
1月5日上午,記者走進河源市源城區御龍灣二期小區看到,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公示欄中公示著「御龍灣二期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分布圖」「御龍灣二期生活垃圾分類小區居民榮譽榜」以及「垃圾分類、你我踐行致廣大市民朋友的倡議書」。御龍灣物業管理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小區按照上城街道要求,在小區共投放15個垃圾分類投放點,3個垃圾分類公示欄,通過榮譽榜等措施不斷增強居民垃圾分類投放意識。
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公示欄。圖片來源:河源廣播電視臺
「明顯感覺到環境更好。」家住御龍灣二期的李女士說,為了提高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河源市源城區上城街道給全小區入住的1000多戶發放了分類垃圾桶、垃圾袋。垃圾桶放在家中,讓居民自覺想到分類投放垃圾。設立垃圾定點投放點,避免了原先將垃圾桶放在樓道中產生臭味的現象。現在大家都非常支持垃圾分類工作。
河源市源城區垃圾分類全民挑戰賽。圖片來源:河源廣播電視臺
據悉,為了讓垃圾分類意識深入人心,河源市源城區上城街道還通過進小區、進學校等「五進」活動,在各社區、小區開展各種形式的垃圾分類文藝宣傳活動共15次,發放宣傳資料近萬份,讓垃圾分類理念走進尋常「百姓家」。
全民互動 「百亭工程」
讓「分類」意識強起來
垃圾分類,小事不小;人人參與,綠色環保。從垃圾分類「新時尚」到文明養成「好習慣」,群眾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如今,垃圾分類的理念不僅深入人心,而且正成為每個居民的自覺行動。
還在小區內設立垃圾分類智能回收系統。圖片來源:河源廣播電視臺
河源市源城區上城街道黨工委負責人介紹,為了讓轄區居民自覺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河源市源城區上城街道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在轄區設置了100個垃圾分類亭,亭內設置榮譽榜,並安排勸導員、監督員、巡視員等工作人員進行日常引導、監督。目前,轄區已完成80個分類亭建設。此外,上城街道正與中國移動等移動通信公司進行合作,將轄區監控與街道辦中分類亭管理相結合,通過人臉識別、廣播小喇叭等智能化管理手段,第一時間監控投放錯誤的居民,並通過居委會人員上門勸導的方式,進行一對一科普,不斷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意識。
全程推動 日常督查
讓「分類」監管嚴起來
垃圾分類一小步,文明習慣一大步。垃圾分類難,難在發現難、監管難、處罰難。推動垃圾分類,既需要必要的宣傳引導,更需要有效的監管機制。為此,自河源市全面啟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河源市城管執法部門積極發揮牽頭部門作用,始終堅持開展常態檢查督導,對河源市源城區上城街道示範片區垃圾分類工作進行科學指導、常態化明察暗訪,不斷強化執法管理,對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達標創建標準,進行逐一檢查,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與不足當場予以指正,並提出整改要求,紮實推進河源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做到全民監督、全時監督、全程監督,層層傳導壓力,讓垃圾分類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來源:河源文明網綜合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