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河源:垃圾分類真正落到實處 「新時尚」養成文明「好習慣」

2021-01-09 中國文明網

  為城市文明添彩,為綠色生活賦能。作為廣東省河源市首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河源市源城區上城街道自全面啟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堅持全面發動、全民互動、全程推動,居民文明好習慣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街道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城市文明程度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日前,記者走進河源市源城區上城街道深入採訪,感受到垃圾分類已經成了廣大居民的新時尚、成了大家的文明好習慣,「分」出了整潔有序、綠色健康的美麗新生活。截至目前,轄區居民參與率、知曉率達100%,垃圾分類投放率達80%。

  全面發動 科普宣傳

  讓「分類」氛圍濃起來

  談起垃圾分類的基本做法,河源市源城區上城街道黨工委負責人說:「垃圾分類是『關鍵小事』,一頭牽著民生,一頭連著文明,宣傳引導尤為重要。只有把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好,綠色環保理念傳播好,垃圾分類氛圍營造好,才能激發廣大居民推進垃圾分類的熱情,才能推動垃圾分類新時尚深入人心、文明好習慣蔚然成風。」

  1月5日上午,記者走進河源市源城區御龍灣二期小區看到,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公示欄中公示著「御龍灣二期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分布圖」「御龍灣二期生活垃圾分類小區居民榮譽榜」以及「垃圾分類、你我踐行致廣大市民朋友的倡議書」。御龍灣物業管理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小區按照上城街道要求,在小區共投放15個垃圾分類投放點,3個垃圾分類公示欄,通過榮譽榜等措施不斷增強居民垃圾分類投放意識。

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公示欄。圖片來源:河源廣播電視臺

  「明顯感覺到環境更好。」家住御龍灣二期的李女士說,為了提高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河源市源城區上城街道給全小區入住的1000多戶發放了分類垃圾桶、垃圾袋。垃圾桶放在家中,讓居民自覺想到分類投放垃圾。設立垃圾定點投放點,避免了原先將垃圾桶放在樓道中產生臭味的現象。現在大家都非常支持垃圾分類工作。

河源市源城區垃圾分類全民挑戰賽。圖片來源:河源廣播電視臺

  據悉,為了讓垃圾分類意識深入人心,河源市源城區上城街道還通過進小區、進學校等「五進」活動,在各社區、小區開展各種形式的垃圾分類文藝宣傳活動共15次,發放宣傳資料近萬份,讓垃圾分類理念走進尋常「百姓家」。

  全民互動 「百亭工程」

  讓「分類」意識強起來

  垃圾分類,小事不小;人人參與,綠色環保。從垃圾分類「新時尚」到文明養成「好習慣」,群眾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如今,垃圾分類的理念不僅深入人心,而且正成為每個居民的自覺行動。

還在小區內設立垃圾分類智能回收系統。圖片來源:河源廣播電視臺

  河源市源城區上城街道黨工委負責人介紹,為了讓轄區居民自覺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河源市源城區上城街道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在轄區設置了100個垃圾分類亭,亭內設置榮譽榜,並安排勸導員、監督員、巡視員等工作人員進行日常引導、監督。目前,轄區已完成80個分類亭建設。此外,上城街道正與中國移動等移動通信公司進行合作,將轄區監控與街道辦中分類亭管理相結合,通過人臉識別、廣播小喇叭等智能化管理手段,第一時間監控投放錯誤的居民,並通過居委會人員上門勸導的方式,進行一對一科普,不斷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意識。

  全程推動 日常督查

  讓「分類」監管嚴起來

  垃圾分類一小步,文明習慣一大步。垃圾分類難,難在發現難、監管難、處罰難。推動垃圾分類,既需要必要的宣傳引導,更需要有效的監管機制。為此,自河源市全面啟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河源市城管執法部門積極發揮牽頭部門作用,始終堅持開展常態檢查督導,對河源市源城區上城街道示範片區垃圾分類工作進行科學指導、常態化明察暗訪,不斷強化執法管理,對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達標創建標準,進行逐一檢查,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與不足當場予以指正,並提出整改要求,紮實推進河源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做到全民監督、全時監督、全程監督,層層傳導壓力,讓垃圾分類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來源:河源文明網綜合 李玲)

相關焦點

  • 論習慣的養成|煙花爆竹能不放,垃圾分類還難嗎?
    【編者按】上海7月起正式實施垃圾分類。城市新時尚,你我新日常。澎湃評論部推出「論習慣的養成」,每天一篇,評論員、志願者、大學生、小學生,小區業主,記錄親身經歷,分享小訣竅,吐槽小煩惱,傾聽真民聲,尋求好建議,讓垃圾分類從陌生變成習慣。垃圾分類,利國利民,好處不用多講。
  • 論習慣的養成|垃圾分類「在人不在桶」,這波操作更見用心
    【編者按】上海7月起正式實施垃圾分類。城市新時尚,你我新日常。澎湃評論部推出「論習慣的養成」,每天一篇,評論員、志願者、大學生、小學生,小區業主,記錄親身經歷,分享小訣竅,吐槽小煩惱,傾聽真民聲,尋求好建議,讓垃圾分類從陌生變成習慣。
  • 從人類行為學看垃圾分類:持續半年方能成習慣
    行為持續6個月方能成習慣宋慧告訴記者,專家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能持續6個月,就會養成一個習慣,並且這個習慣不會輕易改變,「要養成垃圾分類這個習慣,從我們這些年的實踐來看,志願者很重要。此外,客觀上垃圾廂房幹不乾淨、垃圾廂房旁邊是否有洗手池等細節也都很關鍵。
  • 新時代文明實踐|長者手機學堂、垃圾分類小恆星名單出爐……黃花崗...
    每周末小e帶你逐一回顧身邊事想知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如何紮根社區想知道並加入到黃花崗街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想知道黃花崗街如何開展尊老、敬老、愛老、助困扶貧等形式的社區活動?記得準時收看!,養成日常分類的習慣,以「小手牽大手」的形式帶動更多家庭一起走進垃圾分類新時尚中,黃花崗街聯手中星小學特別策劃了系列垃圾分類主題活動。
  • 定時定點破袋投放,島城這個小區讓垃圾分類變成新時尚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洪智為引導小區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行動,市南區香港中路街道辦事處徐州路32號海林花園啟用了全封閉定時、定點、破袋投放的新型垃圾房。經過一個多月的運行,目前小區居民已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好習慣,垃圾分類已在小區變成新時尚。
  • 【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宣傳進機關 科學分類我先行
    為逐步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的常態化、長效化機制,發揮好黨政機關的引領示範作用,近日,砣磯鎮組織開展「垃圾分類進機關」活動,
  • 從人類行為學看垃圾分類
    行為持續6個月方能成習慣宋慧告訴記者,專家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能持續6個月,就會養成一個習慣,並且這個習慣不會輕易改變,「要養成垃圾分類這個習慣,從我們這些年的實踐來看,志願者很重要。此外,客觀上垃圾廂房幹不乾淨、垃圾廂房旁邊是否有洗手池等細節也都很關鍵。
  • 【美麗家園·垃圾分類】所前鎮三泉王村垃圾分類進入2.0時代~
    垃圾分類,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為讓垃圾分類真正成為百姓的一種新時尚生活方式,區婦聯強化典型示範引領,助力工作提質提效!垃圾分類拼的是責任、比的是落實,三泉王村為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不折不扣地履行好職責使命,發動全體村民共同參與,為打贏垃圾治理攻堅戰,建設美麗三泉王貢獻力量。
  • 亳州:看萌娃爭當垃圾分類小能手
    近期,安徽省亳州市在各中小學、幼兒園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使幼兒從小樹立垃圾分類環保意識,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爭當垃圾分類小能手,實現「小手拉大手」,共同為美好的環境注入力量。譙城區譙陵幼兒園:垃圾分類我知曉 共創文明美家園保護地球,愛護環境是我們全人類共同的職責。
  • 生活垃圾分類倡議書
    局機關黨員幹部: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活垃圾分類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紮實推進全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發出如下倡議:當好生活垃圾分類的先行者。局機關黨員幹部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主動學習垃圾分類相關知識,正確掌握垃圾分類方法,帶頭遵守垃圾分類有關法規政策和工作要求,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當好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者。
  • 宋慧:垃圾分類中的人類行為學
    垃圾分類的「廣東標準」也應運而生,最新頒布的《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未按分類規定投放生活垃圾,情節嚴重的,將對個人處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罰款。垃圾分類,又一次成為全民熱點話題,如今法制已經建立,而垃圾分類背後的人類行為學動因,同樣值得一探。
  • 垃圾分類「家」行動丨生活垃圾分類「小妙招」學起來!教你做「最美...
    北京市婦聯深入開展「垃圾分類『家』行動」以來,廣大婦女和家庭積極響應「我分類 我承諾」的號召,自覺踐行垃圾減量分類,形成了很多好的經驗和做法。為更好地宣傳和普及推廣垃圾分類工作,日前,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社區工作組面向各成員單位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小妙招」徵集活動,按照創新、可推廣等標準,最終篩選出四大類43個「小妙招」。近期市婦聯將陸續發布這些「小妙招」,激勵和引導更多婦女和家庭學習掌握垃圾分類減量、廢物利用的巧妙方法,倡導家庭文明健康新生活,推動形成首都垃圾分類「新時尚」!
  • 垃圾分類新時尚,綠色環保我先行——2020大珠山環保公益活動
    為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增強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加快城市生態文明的建設,6月5日上午,由青島西海岸旅遊投資集團主辦,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市政管理公司協辦的「垃圾分類新時尚,綠色環保我先行」2020環保公益行主題活動在青島大珠山景區圓滿落幕。活動提前進行網絡招募,並組織景區員工積極參加,更好地普及垃圾分類知識,逐步掀起垃圾分類新熱潮。
  • 垃圾分類齊動手—椒山初中、實驗二校垃圾分類進校園活動看過來
    、垃圾分類考核辦法等,以覆蓋全校的形式,建立健全垃圾分類回收長效化、規範化、科學化的管理機制,做到從意識上重視、從知識上明了、從行動上實踐,真正地將垃圾分類工作落實落細落地。一是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將垃圾分類知識及環保知識滲透在課堂教學中;二是與自主十分鐘相結合,在自主十分鐘開展過程中,組織學生學習垃圾分類知識,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教育;三是與班隊會相結合,開展一次有關環保為主題的班隊會,滲透垃圾分類的相關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生活習慣;四是與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手抄報、黑板報等宣傳體驗活動結合,開展持續深入的校園宣傳活動,營造師生廣泛參與的濃厚氛圍。
  • 「垃圾分類進校園」河西區各小學:垃圾分類進校園,綠色環保記心間
    垃圾雖小,卻牽著民生,連著文明。自2020年12月1日起《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開始施行,河西區教育系統積極行動、建章立制、宣傳教育、示範引領,不斷推進垃圾不落地,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落到實處,確保《條例》落實落地。各學校迅速成立垃圾分類推進領導小組,明確職能分工,責任到人。
  • 垃圾分類「半年戰報」 還原踐行新時尚「蘇州路徑」
    □蘇報記者 肖辛今年6月1日《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施行,半年來,垃圾分類不僅是蘇州市民熱議的話題,更開啟了全新的綠色時尚生活方式。半年來,蘇州居民小區、單位等地垃圾分類情況如何?垃圾中轉和終端處置運轉狀況怎樣?從大伙兒口中、眼中的「新時尚」真正落實為自覺自愿的「指尖文明」,我們還有多少距離?
  • 穗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垃圾分類  廣州在行動  當前,廣州市垃圾分類蔚然成風:創意設計的分類投放點成為「城市風景線」,市民、學生組團到資源熱力電廠觀光「打卡」,街坊鄰裡、黨員和志願者們站桶指導分類投放……垃圾分類成了廣州城市文明風貌的一張「新名片」。
  • 「打卡」文明家庭的10個好習慣,你家有幾個?
    >堅持吃多少點多少踐行「光碟行動」文明習慣的養成從文明用餐開始垃圾分類家庭垃圾分類要仔細學會變廢為寶>家長應該給孩子樹立榜樣儘量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餐具外出購物自帶環保袋文明習慣的養成從做好垃圾分類開始文明出行無論在交通場站還是公共場館
  • 社論:垃圾分類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標誌
    垃圾分類意義非凡,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涵。近年來,隨著對生態環境及民眾生活體驗的重視程度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成為發展的重點,並寫入十九大報告。根據測算,國人平均每天產生垃圾約1.2公斤,且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垃圾總量每年持續增長。
  • 把垃圾分類的種子撒在孩子心田
    7月1日起實施,垃圾分類正在成為城市生活的新時尚。20日,上海中小學和幼兒園的開學第一課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垃圾分類從我做起"這一主題,將新時尚的種子播撒在青少年學生的心裡,幫助孩子們從小養成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的良好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