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雖小,卻牽著民生,連著文明。自2020年12月1日起《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開始施行,河西區教育系統積極行動、建章立制、宣傳教育、示範引領,不斷推進垃圾不落地,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落到實處,確保《條例》落實落地。
各學校迅速成立垃圾分類推進領導小組,明確職能分工,責任到人。召開垃圾分類工作部署會,制定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計劃、方案,統一部署、廣泛動員。充分利用主題升旗儀式、紅領巾廣播站、主題班隊會、製作手抄報等形式,組織全體師生學習垃圾分類知識,確保廣大師生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的知曉率、參與率。
閩侯路小學利用學校公眾號平臺推送的「學習垃圾分類,踐行生態文明」「關於垃圾分類致家長一封信」等文章,被分享數萬次。「厲行節約 廢物利用」主題活動中,小金鷹們走進社區,聆聽環保知識講座,參與環保小製作,將生活中的廢舊垃圾做成一個個美麗的工藝品。
中心小學開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進家庭」活動。同學們在家庭中與家長一起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從小事做起、從生活中做起,積極參與到實踐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
恩德裡小學師生通過主題班會、手抄報製作等活動分享了垃圾分類的意義、垃圾回收的方式以及垃圾循環利用等相關知識,促進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同學們紛紛表示要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為共同建設乾淨、整潔、美好的校園一起努力。
德賢小學在做好宣傳工作的同時,積極組織全校師生在陳塘莊街道開展垃圾撿拾、分類環保公益志願活動,將「垃圾分類,人人有責」的環保意識傳遞到千家萬戶,共同樹立環保的高度責任意識。
平山道小學作為全國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用科技助推垃圾分類。學生設計了實用性強的語音識別垃圾分類系統,還兼顧晾衣、掛物、科學防疫等其他實用功能。自主研發了用語音說出垃圾的名稱即可進行分類的「垃圾分類助手」 APP,此APP發出所屬垃圾分類的類別的指示音,並發出信號讓所屬類別的指示燈亮起。通過指示燈,用手划過帶有紅外裝置的垃圾桶,自動開蓋,完成垃圾分類投放,為踐行垃圾分類貢獻自己的力量。
河西區教育系統各學校積極行動,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寓教於樂中學習垃圾分類知識,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校園成為引領垃圾分類的重要陣地,呵護良好環境質量,人人都是參與者!
【來源:河西教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