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垃圾分類軟硬體設施投入 創新宣傳推廣活動載體 垃圾分類倒...

2020-12-03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垃圾雖小,卻牽著民生,連著文明。今年12月1日起,《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全面施行。為提高垃圾分類宣傳精準度,實現廣大居民由理念到意識、由意識到知識、由知識到行為、由行為到習慣的轉變,努力做到全民參與,我市各街道社區加大垃圾分類軟、硬體設施的投入力度,創新宣傳推廣活動載體,確保落實。

&nbsp&nbsp&nbsp&nbsp走進工業大學社區大門,一間嶄新的白色小屋讓人眼前一亮,小屋外圍設有醒目的垃圾分類標識和大屏幕,向過往的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這就是河東區首座環保驛站,是集智能分類回收、分類數據成果展示、積分兌換、垃圾分類知識宣講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站點。

&nbsp&nbsp&nbsp&nbsp驛站佔地約20平方米,設有垃圾回收站、禮品屋、宣傳區等多個區域,為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宣傳環保理念。驛站內配有智能積分兌換機、有害垃圾收集箱以及LED 顯示屏、宣傳展板等設備設施。驛站外還設置了可回收智能分類收集箱,每次投放後,系統將自動進行稱重,每千克回收物都可獲得積分。根據累計所得,市民可在驛站的智能積分兌換機上,兌換所需的垃圾袋、捲紙等日常生活用品。

&nbsp&nbsp&nbsp&nbsp「投放垃圾的居民會得到一個印有二維碼的鑰匙鏈,掃碼就可以積分。」工作人員說,「我們還自己設計製作了一個分揀臺,能進行乾濕垃圾分類的分揀,也能讓居民更直觀地學習,每一次居民參與投放都能學到一些分類知識,投放後積分窗口對投放正確的居民進行積分。」

&nbsp&nbsp&nbsp&nbsp目前,每個垃圾投放口的容量為240升,小屋可容納8個投放口。每天早晨八點到十點,驛站工作人員開車到小區收運垃圾,以保證收集箱回收空間充足。環保驛站還配有室內、室外兩個水盆,冬季可在室內洗手有冷熱水,還有方便清潔小區垃圾桶的衝桶設備。

&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河東區選取嘉華小區、晨陽小區等6個社區設置全鏈條智能回收設備,高標準配置廚餘垃圾等4個垃圾桶,合理分布、統一標識,方便群眾使用,建立垃圾分類積分制,引導群眾通過手機APP積累環保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在河東區唐家口街道嘉華小區,整套的垃圾智能投放設備和垃圾分類宣傳欄已經投入使用。

&nbsp&nbsp&nbsp&nbsp不久前,河北區寧園街垃圾分類主題公園開園。公園坐落於河北區華新大街道同裡小區,佔地面積850平方米,參照先進經驗,通過探索和實施三個「新」,即新裡程、新速度、新未來,以「自然、生態、和諧、清馨、實用」為原則,運用天津市4種垃圾分類的顏色標識元素,採用廢棄輪胎、遺棄磚石等再生資源變廢為寶,解鎖了大美寧園的「綠色密碼」,讓生活垃圾分類成為了新時尚。園內設有情境引入、分類遊戲、分類百科、休憩遊玩等區域,通過寓教於樂的拓展方式讓居民可以悠閒地徜徉在公園內,進行遊覽、觀賞、休息、學習、保健和娛樂等活動,親身感受垃圾分類的神奇與美妙。

&nbsp&nbsp&nbsp&nbsp「認清四色垃圾桶,垃圾分類要清楚,藍色大桶可回收,變廢為寶好顏色,綠色大桶裝剩菜,變成肥料來灌溉,紅色垃圾最有害,電池燈管就是它,灰色大桶裝其他,尿布舊物來安家。」昨天,楓葉正紅志願服務隊與博學優貝幼兒園學前班小朋友,共同開展了「大手牽小手、環保路上一起走」主題活動。楓葉團隊的爺爺奶奶志願者與幼兒園小朋友結成對子,分成兩個小組,開展了「環境保護我先行,垃圾分類我能行,我是環保小衛士」的趣味遊戲。

&nbsp&nbsp&nbsp&nbsp據悉,河北區教育局堅持「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的理念,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全民參與,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引導師生養成愛護環境、物盡其用、減少廢棄物的良好生活習慣,提升文明素養。天津市第七十八中學、河北區育嬰裡小學、第八幼兒園創建為「垃圾分類示範校」。

&nbsp&nbsp&nbsp&nbsp與此同時,和平區勸業場街道濱西社區組織轄區居民開展了垃圾分類知識競賽活動;河北區匯園裡社區組織社區青少年開展了「垃圾分類,從我做起」主題實踐活動;和平區新津社區攜手和平頤養中心開展「大手牽小手」垃圾分類親子趣味賽……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增強了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讓「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記者 宋德松)

相關焦點

  • 天元區「三統一、三融合」宣傳推廣垃圾分類
    2020年,株洲市天元區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採取「三統一、三融合」宣傳推廣垃圾分類,讓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類宣傳與志願服務融合該區出臺了《天元區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推廣和志願服務工作方案》,全區「統一設計、統一標準、統一風格」推進垃圾分類宣傳,通過「入戶入企、社會宣傳、媒體宣傳、志願服務」四大渠道,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垃圾分類,養成垃圾分類的生活習慣。
  • 安徽銅陵:各大中小學校創新活動載體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為進一步推進全市「無廢校園」建設和校園垃圾分類工作有序開展,引導師生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生活習慣,提升師生的生態文明素養,6月1日-7日,安徽省銅陵市教體局在全市開展「無廢校園」建設暨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活動。
  • 【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宣傳進機關 科學分類我先行
    【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宣傳進機關 科學分類我先行 2020-11-09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養鹿初中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養鹿初中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來源:雲陽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李旭忠 王志雲  2021年01月07日 12:32 雲陽網訊(通訊員 於遊 肖將軍)1月6日,養鹿中學80名志願者在平安鎮社區開展了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 垃圾分類 環境更美——崮雲湖小學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為進一步培育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環境保護的意識,號召學生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中,樹立綠色低碳、環保健康的生活理念,近日,崮雲湖小學通過升旗儀式、主題隊會、手抄報、小製作等形式,以「垃圾分類 環境更美」為主題開展了系列活動。
  • 垃圾分類宣傳「接地氣」臨安「十百千萬」行動出實招
    今年,臨安區分類辦充分調動宣傳部門、新聞單位以及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組織開展「十態八進助力實踐、百村百講傳遞文明、千企百展引領風尚、萬名黨員入戶宣傳」四項主題活動,營造人人關心、支持、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引領臨安垃圾分類「新時尚」。
  • 株洲:垃圾分類宣傳活動走進火電小區
    目前,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正在加速推進。4日上午,蘆淞區城管局聯合賀家土辦事處在火電小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為居民普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倡導居民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行動中來。活動現場,蘆淞區城管局工作人員向前來參加的居民發放垃圾分類宣傳資料,講解垃圾分類相關知識,並將不同種類的生活垃圾製作成卡片,現場教居民們如何分類。記者了解到,火電小區是老舊小區,老年人居多,針對這樣的特點,蘆淞區城管局和賀家土辦事處的工作人員通過形象的橫幅標語、垃圾分類小卡片遊戲等方式,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
  • 用AR新科技玩轉廣州垃圾分類宣傳新模式,我們在行動中
    如運用AR技術來宣傳我們熟悉的垃圾分類教育,這個方式可謂新穎,又能大大縮小普通民眾與先進科研成果間的距離,讓人們能聽得見、看得著這些科技成果,實現零距離的接觸和體驗。為此廈門市加大宣傳力度,充分調動報紙、廣播、電視、新媒體、戶外LED屏等媒體資源,進行全媒體、全陣地宣傳;印發了100多萬冊《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導手冊》和200多萬份宣傳單入戶宣導;組建了社區宣講團和社區書院師資庫,共對督導員、社區工作者、物業保潔員、導遊等培訓400多場36000多人次。
  • 邵陽市商務局進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志願者活動現場。紅網時刻1月13日訊(通訊員 林尹俊)近日,邵陽市商務局組織18名志願者,分兩組到三八亭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志願服務宣傳活動和垃圾清理整治工作,共發放垃圾分類宣傳冊150餘份,清理整治街道面積近300平米。
  • 垃圾分成幾類?如何推進?四川生活垃圾分類方案徵求意見
    積極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志願活動,引導青少年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價值觀,主動踐行綠色生活方式,讓低碳、環保、公益成為更多青少年的時尚追求。鼓勵青少年深入基層、深入社區、深入群眾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引導和服務等實踐活動,大力培育青少年志願者隊伍,將青少年培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的生力軍和突擊隊。(六)深入實施家庭主題活動。
  • 垃圾分類「家」行動丨生活垃圾分類「小妙招」學起來!教你做「最美...
    為更好地宣傳和普及推廣垃圾分類工作,日前,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社區工作組面向各成員單位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小妙招」徵集活動,按照創新、可推廣等標準,最終篩選出四大類43個「小妙招」。近期市婦聯將陸續發布這些「小妙招」,激勵和引導更多婦女和家庭學習掌握垃圾分類減量、廢物利用的巧妙方法,倡導家庭文明健康新生活,推動形成首都垃圾分類「新時尚」!
  • ...東莞物業小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變「鄰避效應」為「鄰利設施」
    在推廣垃圾分類的實際操作中,小區物業是重要一環。按照《東莞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從第二季度起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啟動住宅小區「樓層撤桶」「收集點改造」及「定時定點投放」。如何科學設置垃圾分類投放點?連日來,記者走訪多個住宅小區發現,松山湖園區和一些物業企業先行作了探索。
  • 北京印髮禁止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目錄 景區垃圾分類設施升級
    制訂了《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類(兩桶一袋)指引》《居住小區生活垃圾投放收集指引》《密閉式清潔站新建改造提升技術指引》和《生活垃圾分類形象系統設計方案》等指引文件,規範全鏈條設備設施設置、管理、運行。此外,北京市環衛系統職工現有11.4萬人,全市現有垃圾分類指導員2萬餘人,開展社區宣傳、現場指導、分類整理、投放監督工作。
  • 從垃圾分類準確率看「湖裡實力」
    作為廈門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湖裡區把垃圾分類作為「一把手」工程,系統化、縱深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構建「法治為基、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因地制宜」的工作格局,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湖裡經驗」。 好載體、好機制、好舉措!
  • 花小錢辦大事 石峰區垃圾分類走出新路子
    1月9日,建設北路上的蘭州拉麵館裡,老闆陳先生向客人宣傳起垃圾分類知識。石峰區屬於老城區,老舊小區眾多、設施設備老舊、區內財力有限等問題給垃圾分類普及帶來困難。如何花小錢辦大事,讓垃圾分類意識真正深入人心?石峰區城管部門開動腦筋、創新舉措,摸索出一套垃圾分類推廣、落實的新模式。
  • 「疫」考之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變」與「不變」
    「疫」考之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變」與「不變」北極星固廢網訊: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珍愛地球,從垃圾分類開始,疫情當下,西安市經開區堅持「變」與「不變」,垃圾分類工作各項環節全面、有序開展。
  • 長島垃圾分類實現城鄉全覆蓋
    「沒想到,用垃圾分類積分卡還能換米麵花生油。今後,我們要繼續把垃圾分類做好,做徹底,讓我們的環境也變得更好。」近日,長島綜合試驗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在步行街西首舉行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活動,市民欒曉玲看著家裡的垃圾「換」成了各種生活用品,切實體會到了垃圾分類的好處。
  • 新村實驗小學科技節 全校掀起「垃圾分類」狂潮
    集體朝會上,新村實驗小學馬豔書記圍繞「垃圾分類我先行」主題進行了國旗下的講話。她強調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小手拉大手」系列教育為載體,強化師生、家長生活垃圾分類素養,引導學生養成愛護環境、物盡其用、減少廢棄的文明生活方式,提升精神文明和生態環境建設水平。
  • 穗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目前,廣州已建成16座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包括7個資源熱力電廠、5個填埋場、4個生化處理廠),在建14座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包括5個資源熱力電廠、4個填埋場、4個生化處理廠、1個汙水處理廠),焚燒處理能力達1.55萬噸/日,生化處理能力達4680噸/日。  2018年起廣州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垃圾圍城」問題得到破解。
  • 科達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宣傳 倡導綠色綠色生活
    為助力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網格員積極為垃圾分類做好宣傳工作,為轄區居民講解如何進行分類。為提升轄區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的知曉度、認同度、參與度,通過入戶宣傳,使居民深入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引導居民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自覺、科學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逐步形成垃圾分類及環保意識,養成珍惜資源、節約能源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