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在HTC Vive、Oculus Rift和PSVR的引領下,普通用戶接觸AR/VR設備的門檻越來越低。微軟、蘋果以及國內多廠商開始布局並推出自家的硬體設備。不過,雖然AR/VR的贏家設備五花八門,但提供相應軟性內容的並不多見。如今回頭望去,曾經以VR概念行走天下的一些影視劇從一開始就沒有獲得值得外界討論的成績,AR/VR遊戲等在國內到目前也沒有成功的案例。
不管這個風口之前是多麼熱鬧,現如今的市場基本已經回歸理性。有堅持者在,AR/VR技術將不斷突破和創新。其應用場景不僅局限於滿足用戶日常的娛樂需求,相關硬體設備也不只是一些極客的玩具。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上,AR/VR佔據舉足輕重的一席之地。特別是我們熟悉的教育產業,AR、VR新科技用嶄新的方式改變這個產業的新格局。如運用AR技術來宣傳我們熟悉的垃圾分類教育,這個方式可謂新穎,又能大大縮小普通民眾與先進科研成果間的距離,讓人們能聽得見、看得著這些科技成果,實現零距離的接觸和體驗。

當前垃圾分類最重要最基礎的工作是發動全體市民共同參與。為此廈門市加大宣傳力度,充分調動報紙、廣播、電視、新媒體、戶外LED屏等媒體資源,進行全媒體、全陣地宣傳;印發了100多萬冊《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導手冊》和200多萬份宣傳單入戶宣導;組建了社區宣講團和社區書院師資庫,共對督導員、社區工作者、物業保潔員、導遊等培訓400多場36000多人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率先垂範,社會團體、民主黨派、宗教人士、志願者積極投入,開展垃圾分類「進家庭、進小區、進學校、進機關、進醫院、進企業、進景區、進軍營」等「八進」活動。而在垃圾分類宣傳教育過程中,不斷用創新科技來提高宣傳效果,如用VR、AR技術進行垃圾分類宣傳,引入「網際網路+」技術,建立垃圾源頭追溯機制,對前端分類的垃圾袋進行二維碼識別,使垃圾能夠「見袋知主」,在源頭實現垃圾投放追蹤。

而在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方面,第一定律提供了「垃圾分類」 AR互動體驗教育服務。通過AR大屏體感互動技術,實現大屏虛擬垃圾分類,讓體驗者在歡樂的參與過程中學習垃圾分類的知識。 AR體感垃圾分類教育是利用體驗者隔空操作虛擬的小手,通過移動和抓取放開的手勢,移動垃圾分類到對應的位置,讓玩家在有趣的體驗方式中,認識到垃圾分類,通過新穎的方式讓玩家在互動過程中得以認識各種垃圾,並正確掌握不同垃圾分類的知識,快速、高效、有趣地互動性學習垃圾分類知識。此軟體的創新點在於:

1 設計互動評分環節,將互動與測試結合為一體,在學習中測試,在測試中找到不足;
2 實時反饋錯誤信息,將體驗者錯誤的垃圾分類操作輸出報告,以便體驗者能第一時間加深記憶;
3 體感互動性強,虛擬與實際相結合,用AR體感來全面闡述垃圾分類宣傳教育,趣味性強,有助力主動性接受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提高教育的效率。
用科技凝聚的熱土,用數字內容打造的未來,第一定律,不僅用技術告訴我們它一直引領產業轉型,而且用文化薰陶我們它一直致力於傳統文化傳播。第一定律,用數位化內容再出發。它用技術革變了教育產業,解決了產業痛點。作為國內VRAR數字內容領先品牌,致力於用創新科技引領未來產業。用AR新科技玩轉廣州垃圾分類宣傳新模式,我們在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