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終極解碼:老君如來皆他棋子,孫悟空大鬧天宮只是一個局

2021-01-07 白馬晉一

文:大紅少(作者原創授權)

引子:《西遊記》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富貴功名,前緣分定,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彌深。些些狂妄天加譴,眼前不遇待時臨。問東君因甚,如今禍害相侵。只為心高圖罔極,不分上下亂規箴。

《西遊記》裡出現過的地位最高的神仙就是玉皇大帝,他也是實際上最高的三界之主。太上老君雖然作為道祖,「尚坐於太清之右」,而且老君見了玉帝要稱老臣。關於玉帝為何是三界之主,這個西遊記裡並沒有解釋。咱們也不過多猜想。大家尊重玉帝嗎?當然,其他神仙對玉帝都畢恭畢敬,除了孫悟空。一直以來這個問題都是個疑問,為什麼玉帝對孫悟空這麼寬容?

從他一出生就驚動了玉帝,但是玉帝卻表示不以為意。接下來兩次招安,還封了個從來沒有過的「齊天大聖」。其實看到後面我們都知道,孫悟空那點本事根本稱不上是最厲害的妖怪。不要說九靈元聖、大鵬鳥,就連九頭蟲在沒有二郎神的幫助下,孫悟空也未必就能降服的了。那他為什麼還敢自稱「馳名天下第一妖」,這個呢,還真是可以這樣叫的,因為其他妖怪,厲害歸厲害,沒人像他這麼愣,敢到處闖禍。能上天宮裡鬧還有命活的,可能真就是他獨一個,從這個意義講,他這個「第一」指的是禍闖得夠大。難道孫悟空自己是福星高照,不可能的,是因為有人要他闖這個禍的。誰呢?其他神仙還不行,只有最高的玉皇大帝才有這個本事。

大家不要因為玉帝對孫悟空破例寬容就覺得玉帝很隨和。作為三界之主要是沒有點威嚴,那還怎麼統御眾仙。第一次受封弼馬溫時,孫悟空只是朝上唱了個大喏,眾神也是看在眼裡沒說話。第二次官拜齊天聖時,孫悟空還是唱個喏,其實這時的眾神都在看玉帝,大家有點不明白為什麼平時嚴肅的玉皇大帝為什麼這麼容忍一隻妖猴。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就讓很多聰明的人看出點頭緒了,那隻一直被優待的妖猴鬧了蟠桃會——這可是把天捅個窟窿的大事。可是大家一聯想之前玉帝的種種表現,仿佛嗅到一絲陰謀的味道。大家腦袋裡都有一個疑惑,難道真的是玉帝縱容一隻沒什麼根基的妖仙上天來搞事的嗎?這倒底是衝誰來的呢?所以玉帝身邊的親信們眼睛一直瞄著玉帝的臉色,玉帝並沒有發怒,所以大家就使勁配合老大,各种放水。孫悟空鬧天宮時眾多神他都那麼不禁打,終於找到原因了。

可是天上的神仙並不都是玉帝的親信呀,還有道派的正宗嫡系們,那他們為什麼表現的也很配合呢?這得說一說玉帝和道派的關係了。玉帝是屬於哪種修煉成仙的?想追尋玉帝的成仙之道,因為西遊中並沒有記載,所以只能猜,不排除從道教出身。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玉帝如果也是道派,那就不太可能和老君不和了。他至少表面上更支持道派才對,為什麼從西遊中我們反而讀出玉帝更親佛派的味道呢?這跟玉帝苦修一千七百五十劫有很大關係,這樣算一算玉帝怎麼也得有兩億多歲了。兩億年中,無數輪迴,存在的變數太多了。可能在某一劫中玉帝勘破大道,成就了自己,致使地位上升,超過了道祖。

還有一種更大的可能,因為在西遊中全真的影響力很大,全真中三教除去佛、道之外,還有另一個大教——儒教,在西遊世界不要去追尋儒教的起源,大概也是自天地之始就有的。所以玉帝得到的道是儒家思想——三皇治世,五帝定倫的天道。天宮就是一個人世間朝庭的翻板,所以玉帝出身自儒家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可是天上的神仙出身儒家不多呀,看遍西遊妖精如虎力大仙之流修的都是正宗道法,佛派乾脆連個正經的上天的神仙都沒有,那儒派的神仙有哪些呢?有一位很值得懷疑,就是太白金星李長庚。怎麼看這位神仙也不太像道派的,因為各種撮合,有點張儀蘇秦的縱橫聯合之術。而且就是他屢次出主意把孫悟空招安上天的,不免有點陰謀論的猜想呀,難道真的不是玉帝的授意?

現在我們分析出來,孫悟空之所以能鬧天宮,不是他本事有多大,也不是因為他有多愣,最終極的原因是有人想讓他這樣鬧一鬧,這個人就是玉皇大帝。孫悟空到底是哪派的人呢?這個疑問之前一直沒有去解,因為這是不用解的,孫悟空自己說過「東方的歸聖,西方的歸佛」,他就是佛派裡的人物。西遊的神話世界裡講緣由前定,所以他最終能成佛,也是有前緣的。那豬八戒和沙僧不也最後進了靈山了嗎,咱們前面分析過,豬八戒是硬塞進去的,其實豬八戒自己也不願意,從取經路上各種表現足以說明了;沙僧純屬靠關係去避難的,他倆最終的地位不高也說明了一切。

佛派在西遊中就是一個小門小派,雖然擴張的很厲害,但僅列五方五老,真實地位可想而知了。燃燈古佛哪怕經常跟原始天尊在一起研究混元道果,可是也只是住在靈山而已,所以佛派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沒人能上得了天。

我們相信孫悟空本來是天生地造,屬無主之物,就是塊石頭嘛,哪有什麼主,最早是被佛派發現了,因為地藏王菩薩掌控生死,他不可能不知道。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早就想打擊一下道派,南極壽老仗著自己有長生之方,天天賣仙丹給神仙、妖精們,終於找了個理由貶他到蓬萊,當你的福祿壽三星就好了。這樣一來東方的勢力就增長了不少,但是由於崇恩聖帝做事謹慎,玉帝雖然想找茬,一時也沒有把柄。如來看到機會就巴結玉帝,說東勝神洲花果山有個奇石,馬上就要出生了。玉帝眼珠轉了轉,好,讓他出生。於是地藏王的珠子悄悄地不見了,孫猴子出生了。

咱們分析過,花果山是三島之來龍,十洲之祖脈,這就在崇恩聖帝眼皮子底下呀。可是孫悟空鬧成那樣,作為東方的老大,狡猾的崇恩聖帝居然連面都沒露一下。孫悟空那句東方的歸聖,可就真了句空話了,也正好說明孫悟空根本就不歸東方。崇恩聖帝為什麼不管孫悟空呢,因為如來很可能已經洩密了。西遊裡東西兩方的關係還是不錯的,並不對立,還互相拜訪。

如來的真實想法是想借孫悟空打擊西牛賀洲的道派勢力,完成他的取經夢想。玉皇大帝想打擊一下東方勢力,結果發現崇恩這個滑頭根本不上當,心裡想這事沒完呢,你們東西串通當我真看不出來呀。不過呢,猴子來的正好,我也可以利用一下。從齊天府的選址就能看出玉皇大帝的居心了,可是孫悟空根本沒動蟠桃的心思,注意力全在交朋友上了,滿天宮亂竄。這時候一個人物出現了,許旌陽,歷史上確有其人,本名許遜,旌陽是地名,是他當官的地方,顯然這位許天師有道派背景,也有儒家的經歷。他向玉帝建議讓孫悟空去管蟠桃園,這不就是把桃送到猴子鼻子底下嘛,果然孫悟空自從管了蟠桃園,就再也不亂竄了。玉帝聽了嘴角輕輕一笑。

許旌陽是玉帝的人嗎,不是,其實他是道派人物。老君看看齊天府的大門,心裡冷哼一聲,普天之下我道派子孫最多,蟠桃要是出點什麼事,我道家自然損失最大了,玉帝,你真以為老道我是吃素的麼?旌陽,過來,去給玉帝送禮去。這就是為什麼許旌陽會出面的原因了。

玉帝一看,咦,我正想暗示太白金星上奏呢,你這個半儒半道的許旌陽出面,難道我看不出這是老君的意思嗎,正好,我倒要看你老君玩什麼花招。於是玉帝和老君的鬥法就開始了,玉帝設局偷了蟠桃,老君順勢毀了金丹。大家可能不太理解為什麼老君毀丹。看原著就明白了,老君的丹是伺候玉帝做丹元大會的。道家可以修道得真,佛家可以悟經成佛,那儒家呢,儒家靠什麼成仙?對了,儒家有玉帝賜的丹,別忘了傳說中后羿和嫦娥的故事,那是王母娘娘賜下了長生不老藥。這就是玉帝和道派的利益平衡,老君用金丹來換取道派嫡系上天的機會。這也是佛派為什麼還不能上天的原因了,佛派還拿不出什麼可以來跟玉帝交換的利益。

一個孫悟空被兩方大佬都利用了,偷桃毀丹都是假的,桃也沒偷完,丹也沒毀淨,那兩位大佬鬧成這樣爽了嗎?其實很爽,大家臉上照樣掛著笑,心裡想著,早就想這樣弄一下了!最苦的是誰呢?其實天上的都不苦,大家心裡有數天上死不了人。儒派天兵的眼角餘光一直沒離開玉帝,老大發怒了嗎,沒有,好,繼續裝!道派的神將也是一直偷瞄老君的臉,師尊生氣了嗎,沒有,好,我們也演吧!孫悟空在外面已經見誰打誰,鬧得不可開交了。大家藏在屋裡互相推諉,要不你先出去晃幾下,不,還是你去走幾步吧。這是大鬧天宮的真實版本。

其實西遊世界裡的勢力並非只有佛、道、儒,還有其它一些未知的道門。三清本身利益也不盡相同,那個一直不出面的靈寶天尊,肯定也是某一方勢力的代表。更不要說三清之下還有四御,還有更多沒有出手的勢力。大家眼睛都盯著玉帝和道祖,他倆鬧成這樣,大家都會跟著一同受損的。整個事件的始作俑者孫悟空,在所有神仙眼中恐怕早已當成死猴子來看了。大家都默不作聲的時候,誰最急呢,當然是如來了。如來一看,這是什麼情況?玉帝和老君鬥得是兩敗俱傷呀,其它還好,猴子馬上要玩完了,這可是要壞自己的大事了。不行,觀音你上天一趟,這是你的專長。所以,觀音菩薩急急忙忙提前上天了,新一輪的利益交換開始談判了。

最終的結果就是,如來和玉帝協議,取經可以進行,但是要保證繼續打擊道派勢力,當然僅限在西牛賀洲範圍內;如來和道派交換,孫悟空可以不死,但是靈山要付出一些代價,老君的金丹也是很值錢的,吃了不能白吃,隨便給個十八座金山什麼的。觀音的能力再一次充分被體現。至於玉帝和老君呢,大家互相試了試,該怎麼樣還怎麼樣,一切照舊。其他勢力鬆了一口氣,可是新問題馬上又來了,桃也沒了,丹也毀了,子孫們的日子怎麼過呢?

事情就真的這樣過去了嗎?此次事件雖然以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收尾,但是事後玉帝還是給了如來一記陰招,再一次給了個「捧殺」,讓佛教莫名的結下不少未知的敵人,使得佛教的發展依然沒有突破重圍,其他勢力在它周圍仍然虎視眈眈。如來回到靈山才反過味來,安安靜靜的在靈山呆了五百年,才敢出來大張旗鼓的搞取經。大鬧天宮的餘震一直延續到了下一屆蟠桃會,王母娘娘仍以孫悟空破壞巨大為由,拒絕提供足量的蟠桃。玉帝也順便收拾了有東方勢力背景的捲簾大將,算是給崇恩聖帝一個警告。老君思前想後,不能放任取經這麼輕鬆完成,咬了咬牙,把已經被玉帝盯上的天篷,早早送到下界,伺機混進取經團隊大搞破壞,最好讓他們自動解散了事。新一輪的較量又開始了。

結語:西遊絕對不是一部純粹神話小說,其中的政治陰謀掩藏在嬉笑怒罵之中,要仔細揣摩,方可品得其中真味。但願我輩解讀西遊,可以識得正道,覓得真心,不要枉費了吳老先生的一片苦心。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能解讀之中有意外的收穫,也是得緣自吳老先生恢弘的手筆,我輩仍需頂禮膜拜,至心向善,切不可誤入歧途,捨本逐末,更有甚者,顛倒黑白,枉費了心機。

相關焦點

  • 玉皇大帝,面對孫悟空,唯一的一次臉色驟變是為何?
    孫悟空大鬧天宮,那是他一生之中可以說是最為輝煌的一刻,以後但凡是遇到妖怪,便會提起,說他大鬧天宮,以此作為一種資歷。影視劇之中,對於玉皇大帝的描述倒是有些失實,尤其是在大鬧天宮的時候,將玉帝展現的竟然有些膽怯,這卻是錯的。
  • 堂堂三清四御為何拜謝如來大恩?只因如來做了這件事情!
    玉皇大帝然而王靈官也只是短時間和孫悟空平手,他們兩個只打了一會就來了雷部三十六將!三十七個打孫悟空一個,結果孫悟空使了一個三頭六臂的神通,打的他們不能近身!這個時候驚動了玉帝,玉帝一看這猴子打到凌霄殿了,這還了得!
  • 能讓玉皇大帝忌憚的人除了孫悟空還有「誰」
    三徒弟沙悟淨老實人也一個,就是一個做苦力的,整天就挑著擔一路尾隨在隊伍最後面三個徒弟可謂是個性鮮明。閒話不多說,下面給大家說說今天的主角,同樣是讓玉皇大帝忌憚不已的人。在西遊記第三集當中,弼馬溫孫悟空大鬧天宮可謂其中最好看的一集了,孫悟空大戰天兵天將踏碎靈霄,嚇得玉皇大帝不知所措,情急之下盡然躲在了桌子下面,可謂是讓玉皇大帝最可害怕的人了,後來要不是如來佛祖用計降服了孫悟空,估計玉皇大帝都已經收不了場了
  • 孫悟空本領高強,為何如來讓他早點歸順不然會遭到毒手,誰要害他
    西遊記之所以能夠成為享譽世界的四大名著,就是因為他在書中講述了人情社會的冷暖也是現代社會的一個縮影。西遊記影響力之大,到現在我們都可以看出來。小時候看西遊記圖一個樂呵,等到長大以後再看西遊記,仿佛看到的就是自己的一個縮影,看的是一種心酸。
  • 佛祖如來跟道祖三清誰更厲害?西遊記中的如來恐怕要弱上幾分
    如來佛祖和三清都是我國神話小說中的重要人物,一般三清被認為是道教的始祖,而如來是佛教的現在佛都是各自教派的主要人物。所以也有讀者好奇三清和如來,到底誰更厲害?由於我國神話並沒有一個嚴謹的體系,在這裡我們主要參考更為人所熟知的西遊記中的設定,來對比一下如來和三清的地位。
  • 如來是怎樣鎮壓孫悟空的?四個字就可以概括,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在西遊路上,他保護唐三藏度過了九九八十一難,一路上他降妖除魔,打怪的事幾乎都是他來做。孫悟空不僅本領高強,而且還忠肝義膽,絕頂聰明,說話也幽默風趣,古靈精怪的,因此大家都很喜歡孫悟空。縱觀孫悟空的一生,估計也就一個汙點了,那就是大鬧天宮的時候,被如來壓在了五指山下。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如來鎮壓孫悟空根本沒那麼簡單,而且也不是如來自己一個人鎮壓的。
  • 西天路上,孫悟空一共去了27位神仙家裡,唯一不讓他進門的是誰?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在仙界的地位是比較高的,在被玉帝封為齊天大聖之後,他的"官品極矣",似乎哪個神仙都要給他面子,大鬧天宮被如來降伏鎮壓之後,按理他的齊天大聖官職應該被免掉,可是大家見到他仍習慣叫他一聲"大聖",態度甚是恭敬。
  • 孫悟空終極解碼:從齊天大聖到鬥戰勝佛?
    孫悟空另兩位師弟呢,一個偷奸耍滑,一個裝傻充愣,就是不幹什麼活。取經不是唐僧的事嗎,本來就是嘛,對於唐僧來講,他早已有佛位,所謂的取經就是在走過場。如果他真的明白這個道理,那他一路上閉上嘴聽孫悟空的安排,是不是更容易的到達西天呢?豬八戒和沙僧是不是也明白這個道理呢,他倆也合力和大師兄一起幹掉妖怪,一路打到西天,是不是取經大業更快一點完成呢?
  • 孫悟空天生具有的本領,玉皇大帝懼怕,跟盤古一樣厲害!
    看過書籍《西遊記》的讀者都知道,我們會發現孫悟空不僅是一個神秘莫測的神仙,他也有很多非常厲害的本領。孫悟空會筋鬥雲和七十二變,其實孫悟空天生具有一種本領,菩提祖師都不會,能讓三界主宰的玉皇大帝都懼怕,那就是擁有驚天動地泣鬼神的力量,跟盤古一樣厲害。
  • 玉皇大帝大還是如來佛祖大 吳承恩真的是貶道揚佛嗎
    看《西遊記》一直有一個爭論的問題,在西遊世界到底是玉皇大帝大還是如來佛祖大?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最後延伸出另一個問題,原著作者吳承恩先生在西遊記中是不是貶道揚佛?知道在原著《西遊記》中為什麼稱孫悟空此次反天宮的行為為鬧天宮嗎?吳承恩先生這個鬧字用的好,因為打從一開始就是一隻猴子的鬧劇,而玉皇大帝就是看猴戲的,仔細看原著,會發現孫悟空鬧天宮的水分太多,他從八卦爐出來,幾乎沒遇到什麼像樣的神仙,這不一個通明殿的佑聖真君左使王靈官就攔住了孫悟空。
  • 此話一出,氣得如來一巴掌把潑猴拍在五指山下
    誰能幹掉玉帝,如來、老君、潑猴默默搖頭,各有不同的想法。說起玉皇大帝這個人,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他是一個膽小的神仙。在電視劇裡,當孫悟空打上天宮的時候,玉帝就被嚇到了,馬上趴在了桌子底下,不敢出來,讓他的天兵大將們出去打擊猴子。
  • 孫悟空最怕的不是如來佛和太上老君,是令魔界聞風喪膽的一尊神?
    不得不說,不管是「先有鴻鈞後有天,陸壓道人還在前」,還是始祖「盤古破鴻蒙」,天地開闢,老子一氣化三清,神魔林立高手如雲的五行三界,作為一個天產石猴,孫悟空或是聞者渺渺。然而,他卻吊兒郎當,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德性。
  • 孫悟空為啥翻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你看如來頭頂上有啥妖怪!
    孫悟空這孩子也比較實誠,他把自己的出身以、成長經歷以及自己的本事一一告訴了如來。當如來聽到孫悟空說他會駕筋鬥雲,一縱十萬八千裡時,決定跟他打個賭,佛祖道:「我與你打個賭賽:你若有本事,一筋鬥打出我這右手掌中,算你贏,再不用動刀兵苦爭戰,就請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宮讓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還下界為妖,再修幾劫,卻來爭吵。」
  • 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如來佛祖誰是仙界最大?仙界主宰或是一上古女神
    比如他那把和鐵扇公主同採於崑崙山後太陽之精葉的芭蕉扇;比如他那用於「劈地開天,分清理濁,定地水火風」的「包羅萬象之寶」——太極圖。而後,太上老君西出函谷關,化胡為佛,一氣化三清,讓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陰陽之主宰,萬神之帝君。但事實上,《西遊記》中享受「無極大道」的眾神之皇,是玉皇大帝。按照如來佛祖對孫悟空的介紹,玉皇大帝「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
  • 怪不得玉帝能主宰三界,你看他師父是誰,元始天尊見了都害怕
    《西遊記》裡,孫悟空磕頭拜入門下的,有兩位師父,一位是肉體凡胎、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經的唐三藏,一位是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同壽的西方菩提祖師。孫悟空一身撼動天地的本領,和於道法的理解,全部源自於他的第一位深不可測的師父菩提老祖。超出三界外的他為何害怕玉皇大帝呢?
  • 車遲國時孫悟空師兄弟敢將三清像丟在廁所中,真是因為太上老君被罰...
    眾所周知,《西遊記》中,玉皇大帝才是三界之首,如來佛祖、三清等都是他的臣子,所以玉帝一個宣旨,這些神佛都得跑來。所以在天庭眾刑罰都傷不了孫悟空後玉帝立即聽從老君的建議命他將孫悟空丟下八卦爐中。 誰知,這八卦爐沒能燒死孫悟空,孫悟空大鬧天宮。太上老君馬上將責任推給了自己手下,所以這些手下被罰去火焰山當了土地,老君總算逃過了玉帝責罰,但從此也失去了玉帝的信任。
  • 這背後就藏著他化胡為佛的終極目的!
    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提到孫悟空的前世就是「胡佛」,從菩提祖師和太上老君的話中都在暗示這個事實。而「胡佛」之所以被轉世,就是因為在跟如來佛祖鬥爭中失敗……但是有一個問題,我們一直沒有解開謎題,那就是太上老君為什麼要化胡為佛?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本期楊角風談西遊:太上老君為何排在三清之末?這背後就藏著他化胡為佛的終極目的!
  • 龍族終極解碼:豬八戒八萬水軍究竟有啥用,答案或藏在玉帝身上?
    孫悟空就是個標準的神仙,可是他打不了水戰,進水裡要捏避水決,估計是個姿勢,要一直保持,很影響戰鬥力。同理,天上的一大批神仙應該和他一樣,也不善水戰。豬八戒進了水裡就能泡在水裡還能說話,沙僧估計也是這樣,所以也可以推斷有一批神仙由於屬性近水,是可以打水戰的。八萬水軍大概就是這樣形成的。
  • 孫悟空早已猜出獨角兕的出處,為什麼他沒有直接去找太上老君?
    取經團隊歷盡辛苦來到金皘山,卻被金皘洞裡的獨角兕大王捉了不聽話的唐僧三眾,美猴王力敵不過,然後上天入地最後跑到西天,最後才由如來指點,找到道祖老君降服了青牛精。這期間過程很曲折,但是一直讓人有一個疑問:孫悟空真的一直不知道獨角兕大王就是老君的青牛麼?難道他連曾經讓自己吃過虧的金剛琢都不認得麼?其實孫悟空早就知道兕大王的出處,也早就認出了金剛琢,只是故意裝作不知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