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在「車遲國」時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曾大鬧三清觀,更是將三清像丟在廁所中。三清作為天庭德高望重的大佬,孫悟空師兄弟為何敢將他們塑像丟進廁所中?
近年來,「西遊陰謀論」盛行,更是讓人趨之若鶩,既然大家都喜歡「西遊陰謀論」,那我也來段「陰謀論」來解釋這個問題:因為道祖太上老君垮臺了,被玉帝罰去賣酒了。
前因後果,且聽我慢慢道來。
眾所周知,《西遊記》中,玉皇大帝才是三界之首,如來佛祖、三清等都是他的臣子,所以玉帝一個宣旨,這些神佛都得跑來。
太上老君算是玉帝手下第一號大臣了,他常常替玉帝出謀劃策,還煉丹伺候玉帝,是玉帝的左膀右臂,連玉帝也對他敬重三分。
孫悟空大鬧天宮,太上老君更是兢兢業業地為玉帝排難解憂。
孫悟空偷吃了太上老君準備獻給玉帝的仙丹,他一看不妙,立即稟告玉帝,為自己開脫。
觀音舉薦二郎神擒拿孫悟空,太上老君為了搶功,直接用金剛琢去砸孫悟空的天靈蓋,幫二郎神擒了孫悟空。
玉帝看在眼裡,為老君記下一功。所以在天庭眾刑罰都傷不了孫悟空後玉帝立即聽從老君的建議命他將孫悟空丟下八卦爐中。
誰知,這八卦爐沒能燒死孫悟空,孫悟空大鬧天宮。太上老君馬上將責任推給了自己手下,所以這些手下被罰去火焰山當了土地,老君總算逃過了玉帝責罰,但從此也失去了玉帝的信任。
另一邊,如來佛祖降伏了孫悟空,還將他感化,立了大功,得到玉帝重用。如來佛祖命唐僧取經也受到玉帝支持,此事乃三界盛舉,玉帝傳令在取經途中若有劫難,叫天天應,叫地地靈。
老君看此情形深知若想重新受玉帝重用,可以在此事上立功,所以他很樂意將金角、銀角及法寶借給觀音,在平頂山設下關卡。
這個行為果然得到了玉帝的讚許,老君又重新受到任用,只是他的威望已經大不如前。
老君深知現在形勢,只得如履薄冰,處處謹言慎行。
在烏雞國那一回時,孫悟空向太上老君討取仙丹,老君一開始是拒絕的,因為他嫉恨孫悟空啊。後來一想如果不給他,他再來一次偷丹怎麼辦,那時怕是會再連累自己遭受責罰,所以只得給了他一粒。
在車遲國時,老君的道教信徒還是有些權利的,所以他們施法求雨,還能成功。但是這時的老君已經沒從前地位了,所以孫悟空三兄弟也就不把三清放在眼裡了,又是戲耍三個國師,又是把三清像丟進廁所中。
那些風雨雷電神仙們看到佛道同時求雨,考慮再三,現在佛家勢盛,自然要幫孫悟空而不幫三個國師。
本來太上老君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了,誰知他的牛不聽話,下凡成精,阻止唐僧取經。太上老君雖然將他降伏,但還是被孫悟空問了個縱容怪物、搶奪傷人的罪名,然後太上老君被玉帝革職查辦。
在鳳仙郡時郡中百姓求雨只需要燒香念佛就行了,可見這時道教降雨的權力已經完全被剝奪,賜給了佛門,其主要原因就是太上老君的勢力徹底垮臺了。
在朱紫國時金毛吼的紫金鈴原本是太上老君的法寶,但此時卻在菩薩的手中,可見太上老君府也被抄了,法寶被分給了佛教。
那麼,被革職的太上老君最後去了哪裡?
我們從玉華州那一回可以找到線索。
孫悟空去請太乙救苦天尊降九靈元聖時天尊說過太上老君送了一壺酒,獅奴就是喝了這壺酒才睡了三天使得九靈元聖下界。
從這裡我們可以得知,原來太上老君被革職後跑為釀酒為生了!
當然,以上全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有人喜歡創造佛道相爭的陰謀論,咱也就只能用陰謀論來反駁。
言歸正傳,在車遲國孫悟空師兄弟為什麼敢那樣對待三清像?
這裡就必須說明一下《西遊記》的主旨了:三教合一。
在車遲國時就提到了這個概念,而全書也一直以此為核心,如孫悟空本身就是「三教合一」最好的代表,他學的是道術,尊的是儒術,入的是佛門……
在「車遲國」那一回那些道士之所以受到懲罰並不是因為作者「揚佛抑道」,而是因為這群道士「揚道抑佛」違背了「三教合一」的宗旨,所以連那三清也保不住他們。
孫悟空師兄弟在三清廟將三清像丟在廁所中也非汙辱道教,這一處正是借用了典故「道在屎漲」。
「道在屎溺」出自《莊子·知北遊》其原文如下:
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
意思是說在道家眼中道是無處不在的,哪怕是最低賤的事物中都有「道」的存在。
「車遲國」的故事中是道家因陷害佛家破壞了「三教合一」的思想而遭到懲罰,表面上看似乎將道家描繪成了反派,但在他們遭到懲罰時道家大佬並未出手相救,這也算是賞罰分明,沒有偏私,孫悟空三兄弟雖將三清像丟在廁所中,但真正有修為的道家大佬又怎麼會去計較這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