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德新電影《星際穿越》(Interstellar)好評如潮,這部科幻大片中不僅有很多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又有嚴謹的科學基礎,可以說是一部硬科幻。
《星際穿越》是基於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的理論成果,基普·索恩是黑洞和蟲洞方面的專家,曾於1995年出版過《黑洞與時間彎曲:愛因斯坦的幽靈》(Black Holes and Time Warps: Einstein's Outrageous Legacy)一書中,這部書是《星際穿越》的理論基礎,特效大師又將這些理論魔幻般地搬上了螢屏。
小編找到了一個下載本書的網絡地址,可作為個人學習使用,當然購買紙版的書是對作者的最大肯定。
http://www.plouffe.fr/simon/math/Black%20Holes%20and%20Time%20Warps,%20Einstein's%20Outrageous%20Legacy%20-%20Thorne.pdf
索恩於1972年時拍攝照片,那時索恩32歲。
我們在看《星際穿越》這部電影前,先簡單了解下這部電影背後的科學,有關黑洞,蟲洞,以及時空等等。下面來自space.com的圖片。
電影中「永續號」(Endurance)的目的地是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Gargantua,它的質量是我們太陽質量的一億倍,距離地球100億光年,周圍有一些行星繞著它旋轉,旋轉的速度為光速的99.8%這,已經接近光速了。
電影中,黑洞呈現出複雜的形態,是由於吸積盤(Accretion Disc)被引力透鏡彎曲成兩個影像,上方一個,下方一個。
根據時間膨脹(Time Dilation)理論,引力越大的地方,時間走的越慢,假如一顆行星繞著黑洞旋轉,這個星球上的時間要比宇宙中其他地方的時間慢好多,Gargantua周圍行星上的一小時等於地球上的七年。
膜宇宙認為,我們的三維宇宙可看做一層膜(Brane),嵌在四維或更高維的空間裡,稱為「體」(Bulk)。
如何形成一個黑洞?由於質量的存在,會彎曲它周圍的時空,就像是一張拉伸的橡膠膜。如果一點上的集中了足夠大的質量,奇點就會形成,接近奇點的物體會穿過視界,再也不能返回。
蟲洞起怎樣的作用?宇宙中兩個遙遠的奇點連接起來,就會形成蟲洞,蟲洞穿越了宇宙「體」,但這種蟲洞不可能自然形成。如果能控制引力,並穿過宇宙「體」,就能創造出一個蟲洞,通過蟲洞,速度就能遠大於光速。這張圖中,因為宇宙被設想為一張二維膜,蟲洞的開口為圓形。
《星際穿越》中的蟲洞,直徑兩公裡,可通往100億光年外的宇宙。我們的看過去,蟲洞的開口是一個球形,從開口可以看到另外一端的世界。
參考資料連結:
1:http://www.space.com/27692-science-of-interstellar-infographic.html
2: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F%BA%E6%99%AE%C2%B7%E7%B4%A2%E6%81%A9
3: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88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