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法則:黑暗還是光明?(上)

2021-01-17 回到2049

我有什麼辦法?

我也很無奈啊......

騰訊可能下班了

看視頻——閱讀原文



叢林法則:黑暗還是光明?(上)

知識就是力量,歡迎回到2049.


《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其本質上是一種利己主義、你死我活的生物觀。而其根源則在於達爾文的著名論斷,他認為:整個自然界,到處都是戰爭,每一個有機體都在與另一個有機體戰鬥,或者是與外部世界戰鬥,比如說獅子捕食羚羊、細菌侵染有機體、植物相互鬥爭以奪取一方向陽的土地,黃博士和潘博士為了同一個意淫中的女神而不共戴天等等。


可以說,繼達爾文之後,在整個20世紀中,進化理論的專家都把生命世界描繪為一個叢林,這個叢林是黑暗的,為了生存而鬥爭便是這裡的唯一法則。而這一觀點更是因為理察-道金斯的成功而得到空前的強化。道金斯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書中,認為所有生物體就好像是「被隨機編程的機器人」,負責保護那些自私的名為「基因」的分子,這是因為,基因是進化選擇的主要對象。可以說,這種貫穿著鬥爭哲學的生命觀極具說服力,甚至是滴水不漏,以至於被許多人奉為圭臬。


但細細想來,這種觀點真的就是正確的嗎?恐怕未必。


因為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生命中絕非只有鬥爭。進入21世紀以來,一種更為平衡的新的生物學生命觀開始衝擊這一單一狹隘的生命進化觀。在這一新觀念中,合作至少與競爭擁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可否認的是,生命的要義在於生存,但生存之道並不僅限於鬥爭和消滅對手,也同樣包括合作與結盟。秉承這一觀點的人之所以這樣說,並非抹殺戰爭和競爭的意義,只是將著眼點放得更高,他們力圖清除原有的盲區,關照到生命間所有的互動形式,有自私,也有互助;有衝突,也有聯盟;有個體,更有交互網絡。隨著層出不窮的證據的出現,我們看到了另一部更為平和的生命史,這部新的生命史告訴我們的是,各種生物之間存在一張難以想像、出人意料的隱秘網絡,甚至可以用「反自然」來形容。


所以,面對大自然的偉大奇蹟,我們必須擺脫只關注個體間暴力競爭的舊眼光,而要將目光投向一種廣闊合作下的微妙平衡,因為這類合作遍布生態系統的各個方面。


好了虛的整完了,接下來我們來看幾個具體的例子。現在人們已經知道,在猿類中,存在一套極為複雜的關係與情感系統,其中涉及共情能力、平等意識、初步的道德感與政治等等。這些發現帶動了一大批動物行為學的研究,比如就在幾年前,人們發現烏鴉也具有平等意識。而同類生物間的合作,並非大腦體積足夠大的脊椎動物所特有。比如達爾文就注意到蜜蜂、白蟻這樣的社會性昆蟲,不過在當時,這些物種間的同類合作,一直被當做沒有普遍性的特例。還比如說細菌,科學家發現細菌也有令人驚嘆的合作現象。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每一個細菌個體都能夠感知自身所屬的群體大小,並在數十種行為中保持步調一致,這些行為包括繁殖、釋放防禦信號等等。


另外一大驚喜來自於植物界,植物間也存在相互支持。植物學家發現,一些年長的植物會將養分輸送給生長在它周邊的後代,這樣一來,這些年幼的植株即使是被大樹的樹蔭遮蔽,也能正常生長。所有這些行為都經歷了進化的考驗,並成為了保證物種延續性的重要特性。


也許上面說的這些,你覺得這沒什麼的,畢竟同種間的相互協作,無非是為了整體物種的存續,這無可厚非,沒什麼值得驚訝的。但事實上,異種生物間的合作關係,同樣是不知道普遍到哪裡去了,這些發現共同指向了一個概念,這就是「共生」。


與鬥爭相反的是,這類非同種個體間的親密合作對雙方都有利。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遍地存在的地衣,它其實是真菌和藻類兩者共生的產物:真菌允許藻類在自身組織中生長,使其免受脫水之災;作為交換,藻類合成真菌生長所需的糖分。

地衣


其實,共生並不是什麼新發現,在1877年達爾文還在世的時候,人們便已經對其進行了定義。但是長久以來,它一直被認為只是一種邊緣現象,是一種偶然存在的溫馨。比如牙籤鳥會為鱷魚剔牙、螞蟻寄居在樹上等等,這些現象確實很有趣,但沒人認為它們具有任何特殊的生物學意義。


不過到了上世紀70年代,情況發生了轉變,共生現象也許要比人們所認為的廣泛的多,也深入的多。美國生物學家琳-馬古利斯發現,所有動物細胞內,都含有一類小小的與能量相關的細胞器,這就是線粒體,而它們實際起源於與動物共生細菌。也就是說,共生其實就發生在我們的細胞內部。同樣的,植物用來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其起源也與動物的線粒體類似。

馬古利斯


到了上世紀80年代,人們對共生現象的重視再次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其導火索便是深海熱泉的發現。深海熱泉所處的環境之嚴酷,就不用多說了。但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中,也存在著極其豐富而又奇妙超凡的代謝系統。我們知道,在黑暗的深海熱泉中,唯一能利用的只有化學能。問題是,只有少數幾種細菌能夠將這些能源提取出來。所以,那裡的大量生物,不論是軟體動物,還是蟹類、蠕蟲什麼的,都將這些細菌納入了自己的機體組織中,甚至會為這些細菌而進化出一些特別的器官,比如巨型管蟲無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人稱「共生之王」。


巨型管蟲沒有消化管和嘴,不過在它們體內,有一個佔其體重15%的營養體部,其中裝滿了細菌,正是它們在製造巨型管蟲所需的能量。由此,巨型管蟲也成為了生物學新範式的完美例證:它並不吞噬細菌,而是選擇與它們共生,以保證自己在深海熱泉這種地獄般的環境中,也能奇蹟般的存活下來。

巨型管蟲


可見,唯有「聯盟」,才是在惡劣環境下生存的最好策略。不止於此,現在很多科學家也相信,在早期地球的惡劣環境中,深海熱泉遠離海洋表層的紛擾,又富含化學能源,很可能那裡就是生命的搖籃。如果這一說法得到證實的話,那麼共生很可能就是生命起源的條件之一,一切都始於地獄般環境中的某種結合。


而對於共生現象的廣泛性,森林無疑為我們提供了完美例證。雖然我們時常看到的是森林表面的殘酷競爭,但森林的根基其實位於地下。在森林的下層空間中,每一棵樹木都與大約200種細菌保持著共生關係。同時,每一株真菌也分別與許多樹木形成共生。利用這些網絡,它們相互之間進行著大量營養物質和糖分的交換。甚至有一些並不含葉綠素的林下灌木,它們是靠真菌從遠處其他樹木運送而來的糖分而存活的。所以,這個龐大的生態系統並不是簡單的個體疊加,而是一個無比複雜的網絡。


在上面這一描述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加上每株植株內部與植物共生的細菌,還有那些生態系統中的互利者,比如傳粉動物、幫助散播種子的鳥類和哺乳動物,以及土壤中參與物質循環的無脊椎動物,像是蚯蚓等等。所有這一切構成了一個無比複雜的互動網絡。當然了,在這其中,有掠食者有獵物,有寄生也有競爭。但在生物學層面上,相比於戰爭,我們看到的其實更多的是妥協與交換,雖然這些妥協與交換有時是在威脅或不平等之下,但這又如何,總要比你死我活要好的多。所以說,我們前面說到的大樹照顧小樹什麼的,其實並不是什麼生態特例,而恰恰是自然界的常態。


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所謂的共生並不是共棲,而是合作者之間一種真正的生物學滲透,尤其是最核心物質的滲透,這便是基因。共生雙方並非自顧自,而是會通過化學物質,持續地進行著交流、合作、協調與配合。總之,這是一種複雜的互動,而我們目前對此僅有十分表面的認識,但無論如何,對於巴斯德以來默認細菌侵入動植物導致疾病的生物學家來說,這是一場新的革命。


當然了,人體也逃不過這一複雜的網絡。數量龐大的微生物群就在我們的消化道內安家落戶,其數量更是在肌體細胞的10倍以上。而且我們現在十分清楚地知道,沒人可以離開腸道微生物群落而存活。幾乎每周都會有關於這些微生物的論文發表,研究它們對糖尿病、過敏、大腦發育以及免疫系統的影響。


2010年,科學家對人體微生物組進行了部分測序。如果人類基因組僅包含2.5萬個基因的事實,曾讓很多人覺得失望的話,那麼這次測序也許正是拯救這一失望的鑰匙。因為測序結果發現,這些微生物包含330萬個基因。人們甚至由此懷疑,我們體內的生化工具盒是否主要是由我們的細菌盟友掌控的。現實情況是,生物體內的共生就像俄羅斯套娃那樣層層嵌套,比如某些單細胞腸道共生體,還會與某些其他細菌形成共生,共同形成了無比複雜的共生網絡。


總之例子不勝枚舉,現實告訴我們的是,共生現象之普遍與深入,是難以想像的。甚至我們可以說,共生並不是一個個單獨的系統,而是將整個生物界聯繫了起來。那麼共生是如此得顯而易見,為什麼人類卻要這麼晚才認識到這一點呢?新的生物學觀念,又將推動人類認識朝著怎樣的方向前進?生物學又將走進怎樣的新時代?請看下集《叢林法則:黑暗還是光明(下)》。



限量49枚2049「氪金」鑰匙扣

出版即絕版,欲購從速。

 

建議佩戴方式:

至少與10把鑰匙捆綁並系在褲腰帶上,沒有褲腰帶,建議掛在胸前。


購買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還是「叢林法則」?
    無論是「物競天擇」,還是「叢林法則」,都是對「進化論」的一種解釋和歸納。既然是兩套說辭,那它們的意思就一定會有所不同。但無論哪個說法,也都不能得到人類社會完全認同!因為「進化論」本身並沒有得到周延的驗證。不過,兩套說辭有一個共項,那就是「競爭」!
  • 3Q大戰10年:叢林法則、黑暗森林與無限遊戲
    周鴻禕對中國網際網路的貢獻至少有兩點:1、他的故事向大眾普及了「三級火箭」與「免費經濟學」;2、他的故事給媒體揭示了網際網路產業朝氣和生機背後的運行規則——叢林法則,這裡弱肉強食,勝利者不受審判,為了生存就要跑得快,不必循規蹈矩。騰訊也好,奇虎360也好,均奉為圭臬。
  • 中國天眼開啟地外文明搜索,需要牢記黑暗叢林法則!
    著名小說三體當中的黑暗森林法則,完全適應現在的情況,我們現在的宇宙就是黑暗森林,每一個文明都是一個獵人,如何保證自己能夠存活就是不能發出聲音,你不能判斷其他獵人是友善還是惡意,為了保證自己能生存下去,大家都不會發聲,一旦發生就會面臨死亡之災。
  • 身處叢林法則選擇獸性還是人性?沒有經歷過的不要輕易下結論
    當有一天你所在的地方沒有道德與法律的約束,人們都赤裸裸的暴露在叢林法則中,弱肉強食與爾虞我詐成為常態,你是否還能保持住人性的光輝,不墮落在獸性的黑暗中?在兩度面對金錢考驗的時刻失去了人性僅僅餘下叢林法則中的獸性!
  • 瓜地馬拉的黑暗與光明
    一路上她用西班牙語和手勢與我交流,時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我一下子感受到了那種旅行中久違的溫暖和快樂。  這和我進入到瓜地馬拉時的糟糕情緒完全不一樣。或許,這就是瓜地馬拉,一個兩面性對立,黑暗與光明衝撞的國度。  黑暗中的人性之惡  瓜地馬拉,這個中國並未建交的國度,或許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並不熟知。
  • 《叢林》:法則之下,物競天擇
    叢林有法則——優勝劣汰、物競天擇!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卻從來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多少秘密。亞馬遜叢林是地球上的一個禁區,這裡的神秘吸引著一個個探險家前行,在未知的世界探索,享受冒險帶來的樂趣與快感!這片叢林是地球最後的邊界,隔絕了人類在這片區域的正常活動。
  • 叢林法則大逃殺
    叢林法則大逃殺是一款大逃亡的動作射擊遊戲,遊戲中玩家將與將近五十人一起被放到一處荒廢得地方,玩家必須快速的尋找武器和裝備第一時間消滅你的敵人,喜歡這款叢林法則大逃殺的小夥伴們趕緊下載體驗吧!
  • 叢林法則不是人類共存之道(刷新見解)
    叢林法則原本用於描述自然界的競爭狀態,其核心是弱肉強食。後來,它成為殖民主義的理論依據,今天在處理國際關係上還有人在奉行。有人把它拿來為日本侵華戰爭中的滔天罪行辯護,說日本侵略中國乃是「強勢文明」對「弱勢文明」的進入,藉以掩飾推脫日軍侵略罪行。這是完全錯誤的。
  • 社科院專家:劉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則"或真實存在
    叢林進化論  黑暗森林或真實存在  劉慈欣在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三體》中提出了一個很有名的概念,「黑暗森林法則」,這個法則認為,宇宙中每一個文明都是拿槍的獵人,「被發現,總有一個被消滅」。  類地行星的終極想像是類人生命,或者說智慧生命,儘管NASA的發現甚至都還算不上「新地球」,但不妨礙人們進行更深遠的猜想,而宇宙中其他的文明,究竟會是什麼樣的,自然也是重中之重。劉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則」在網絡上受眾極廣,有網友直接表示,「趕緊停止向宇宙發射信號,抹去地球的坐標」。
  • 叢林法則絕地大逃殺
    叢林法則絕地大逃殺是模擬類戰場殺敵的遊戲,遊戲畫面效果逼真,人物角色設置比較人性化,給玩家親赴戰場的超強代入感,在大逃殺模式下最高可支持50名玩家同地圖戰鬥,遊戲中武器真實還原數十種先進槍械,更多驚喜等你來揭秘!
  • 三體中的黑暗叢林法則究竟在指什麼?細思極恐
    黑暗叢林法則,為了在宇宙中生存,類似於地球一樣的文明星球他們絕不會在本土向宇宙中發射任何信號,一旦信號源被人探知,更高層次的文明者們就會來侵略這個星球,為了物資。但是也有可能直接毀滅這個星球,為了本土的安全。
  • 黑暗森林法則,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
    2008年,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橫空出世,隨即便吸引了一大波讀者,書中所講到的宇宙黑暗森林法則,更是讓廣大讀者甚至是科學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什麼是黑暗森林法則呢?宇宙黑暗森林法則是由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在三體中引入的法則,法則認為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基本不變,一個文明的出現就代表另一個文明的終結,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一般潛行在林間,每個獵人都必須小心,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在這片森林中,他們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跟吃雞遊戲是一樣的道理。
  • 超越「叢林法則」
    這般的想像,自然讓我們想起非常熟悉的「叢林法則」。 叢林法則是自然界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則。蒼茫大地,植物在向上爭奪陽光,在向下爭奪肥料;動物在爭搶地盤,在爭搶食物。社會達爾文主義將此法則普遍應用於人類社會,下面這則寓言深圳職場人士都知道: 在非洲大草原,每天早晨羚羊醒來,它知道自己必須跑得比最快的獅子還要快,否則就會被吃掉;在非洲大草原,每天早晨獅子醒來,它知道自己必須追得上跑得最慢的羚羊,否則就會被餓死。於是,當太陽還沒有升起,獅子和羚羊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奔跑。
  • 野生動物叢林法則
    眾所周知,野生動物的世界遵從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強大的生物對弱小的生物擁有絕對的支配權,在《野生動物叢林法則》這款遊戲中,玩家就將變身為一直野生動物,從學習捕捉獵物開始,一點點磨鍊自己的生存技巧,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中活下去。
  • 「叢林法則」適用於任何時候
    「叢林法則」是由進化論學者達爾文提出的自然界裡生物學方面的物競天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達爾文是根據自己多年在自然界的實際考察提出這一論斷的,在達爾文眼裡「叢林法則」是適用於自然界的規律,但是達爾文沒有看到的是「叢林法則」在人類社會中也是同樣適用的,這就是「叢林法則」的社會屬性。
  • 《叢林法則大逃殺》怎麼下載 叢林法則大逃殺官網地址地址
    導 讀 叢林法則大逃殺官網在哪下載 叢林法則大逃殺官網下載地址" src="http://image.9game.cn
  • 《叢林的法則》引進中國 刷新「吃貨菜譜」下限
    金炳萬,終於要來中國挑戰地溝油、農藥菜了(並沒有)……  《金炳萬的叢林法則》落地中國的消息一經傳出,粉絲們夾道歡呼的同時,也不禁為節目捏了一把汗,「上哪兒找第二個金炳萬,人家撈魚爬樹做飯領導能力等等那麼強,嗬,不是買個版權就可以正大光明賺眼球賺收視。」
  • 叢林法則海島求生
    叢林法則海島求生這是一款全新打造的冒險生存類遊戲,讓每一位玩家都能夠在這裡享受到極限求生的快感,豐富的角色任你自由的選擇,每一位角色都有不同的生存秘籍,在荒島上尋找賴以生存的資源和武器,在面對危險時靈活應對,帶給你刺激的冒險體驗。
  • 《叢林法則》破解版哪裡下載 叢林法則手遊安卓版下載
    導 讀 問:叢林法則手遊哪裡下載,叢林法則手遊安卓版下載?
  • 叢林法則手遊新手怎麼玩?
    答|百度派 @知識大全《絕地求生》有多麼火爆,想必也不用小編多做介紹,作為國內第一款吃雞手遊《叢林法則:大逃殺》的搶先亮相吸引大多數玩家,但對於剛接觸這類遊戲的很多新手玩家不知道怎麼玩,小編在這裡告訴大家叢林法則大逃殺新手玩法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