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室內環境監測站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實驗。
在密閉氣候箱內點燃三支香菸,香菸內含有甲醛、PM2.5、VOC等多種有害物質。
實驗名稱:空氣淨化器淨化性能比較
檢測儀器:密閉恆溫露點恆溼氣候箱、採樣器、氣相色譜儀等
實驗單位: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室內環境監測站
實驗產品:空氣淨化器A:市場價1000+ 功能:PM2.5、灰塵、病菌、花粉
空氣淨化器B:市場價2800+ 功能:PM2.5、甲醛、異味、毛髮
空氣淨化器C(進口):市場價5000+ 功能:PM2.5、除菌、甲醛、異味實驗結果:三臺空氣淨化器PM2.5淨化率均超九成,價差4倍的兩臺空氣淨化器,PM2.5淨化效率僅差0.15%到底有沒得用哦?」年初,成都市民王女士在女兒的要求下,網購了一臺空氣淨化器。儘管那場持續 11 天的「跨年霾」讓口罩、淨化器一度面臨脫銷,但對於空氣淨化器的效果,不少市民心中還是有個問號。
A/「跨年霾」
價差數倍 空氣淨化器一度脫銷
去年12月26日,一場霧霾悄然襲川,昏黃的天色讓不少「久經磨鍊」的成都市民也戴上了口罩。這場霧霾愈演愈烈,一直持續到2016年1月6日才逐漸散開,因此大家稱它為「跨年霾」。
為呼吸一口新鮮空氣,空氣淨化器迅速走俏。「好點的動輒四五千,甚至上萬元,但為了健康,這個錢必須花啊!」剛在網店下單的尤女士無奈地說。
華西都市報記者走訪發現,空氣淨化器品牌眾多,價格參差不齊,有的不足1000元,有的將近10000元。
從宣傳功能來看,主要以去除PM2.5、甲醛、灰塵、異味為主,價格稍貴的淨化器可能附加加溼、除臭功能,2000元至4000元的淨化器則最受歡迎,也有一些空氣淨化器在宣傳上打出了「PM2.5去除率> 99%、除菌率>99.92%、甲醛去除率>99%」等口號,吸引眼球。
B/ 華西實驗
密閉空間 以香菸模擬汙染氣體
對於空氣淨化器的效果,大部分市民都「碼不實在」。一些人認為有效果,空氣汙染的話檢測燈會變紅,也有人認為是心理作用。
為了搞清這個問題,華西都市報記者帶著三款不同品牌、不同價位的空氣淨化器走進了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室內環境監測站實驗室,針對空氣淨化器在甲醛、PM2.5、T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淨化效率,進行了實驗。
實驗人員將空氣淨化器B放入體積為一立方米密閉氣候箱內,在箱內點燃了三支香菸,緊閉箱門。不到兩分鐘,箱內便被煙霧籠罩,渾濁不堪,「根據以往的測試,香菸內含有甲醛、PM2.5、VOC等多種有害物質。」
15分鐘後,箱內的煙霧基本混合均勻。實驗人員將採樣管連接到採樣出口,使用雙路橫流大氣採樣器進行20分鐘採樣,「先採集淨化前的空氣,再與空氣淨化器工作後的空氣品質進行對比」。
採樣結束後,空氣淨化器B 開始工作。剛一開啟,機器上檢測「室塵」指標的指示燈立即變紅,一分鐘後PM2.5的指示燈也變成紅色。不到3分鐘,箱內汙濁的空氣開始變得清晰,能見度越來越高,「淨化面積小,效果也比較明顯,」實驗人員王星說。
經過15分鐘的淨化,肉眼已看不出箱內的煙霧。接下來再用採樣管採集殘留VOC和甲醛,同時空氣總懸浮微粒採樣器也將對密閉箱內的PM2.5進行採樣。
再以同樣的方式對空氣淨化器A和C進行實驗,並採樣。
經過採樣、淨化、分析等,2月24日,三款空氣淨化器淨化性能比較結果「出爐」。數據 顯 示 ,三 款 淨 化 器 對TVOC、甲醛、PM2.5都具有一定淨化效果,對PM2.5的淨化效率均達到92%以上。
以市價5000元的淨化器C 為例,淨化前實驗艙中PM2.5濃度是7.3mg/m,淨化後濃度降低為0.08mg/m淨化效率 98.90%;淨化前TVOC 濃度 15.5mg/m,淨化後濃度1mg/m,淨化效率93.50%;淨化前甲醛濃度1.52mg/m,淨 化 後 濃 度0.18mg/m,淨 化 效 率88.15%。
而市場價1000元的淨化器A在PM2.5淨化效率上「表現」很好,達到98.75%,與最貴的淨化器C僅差0.15%,但甲醛去除率方面卻不理想。
C 購買提醒
明確目標勿盲目求「貴」
最貴的和最便宜的淨化效果相當,那買一款便宜機器就能滿足需求了?王星認為不然,明確選購目標更為重要。
首先要明確選購目標。「你需要去除什麼樣的汙染?PM2.5、TVOC還是甲醛?」以淨化器A為例,雖然對PM2.5和TVOC的淨化效率均在90%以上,但對甲醛,它卻「應付不來」,淨化效率僅65.80%。
其次是濾網的挑選。不同的濾網等級,淨化效果差別較大,濾網等級越高,能過濾的顆粒物直徑越小,過濾效果越好。因此,對於市面上的空氣淨化器,建議儘量選擇配有H12級別及以上的HEPA網的淨化器。
淨化技術也要考慮。一般來說,物理式過濾技術效果較明顯,但一旦濾網使用過久,吸附能力會下降,甚至存在已吸收的汙染氣體再次向外釋放等問題,因此儘量定期清洗和更換過濾網。
最後,需要考慮淨化器的潔淨空氣輸出量(CADR值)與房間面積是否匹配,在考慮性價比的同時,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適宜的CADR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