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
一、 單項選擇題
22、某一食品的含氮量為1.97%,該食品的蛋白質含量為——
A、12.31% B、16% C、8% D、11.21%
23、目前,研究蛋白質構象的主要方法是
A、α-射線衍射法 B、β-射線衍射法 C、γ-射線衍射法 D、x-射線衍射法
24、鹼基與戊糖間為C-C連接的是
A、腺嘌呤核苷 B、胸腺嘧啶核苷 C、鳥嘌呤核苷 D、假尿核苷
25、當熱變性的DNA復性時,溫度降低要
A、快速 B、緩慢 C、先慢後快 D、先快後慢
26、酶活性中心處於酶分子的—中,形成—區從而使酶與底物之間的作用增強
A、凸穴,疏水 B、凸穴,親水 C、凹穴,疏水 D、凹穴,親水
27、對於具有多種底物的酶來說,Km值——的底物是該酶的最適底物,km值越大,表示酶和底物的親和力越——
A、小,差 B、小,好 C、大,好 D、大,差
28、用於澱粉合成時的「引子」,要求它的最小分子是
A、葡萄糖 B、果糖 C、丙酮酸 D、麥芽三糖
29、一分子乙醯CoA,經過TCA循環,氧化磷酸化,徹底氧化成CO2+H2O時,可生成——分子ATP
A、11 B、12 C、14 D、15
30、真核生物細胞內,生物氧化作用在哪種細胞器內進行
A、線粒體 B、葉綠體 C、高爾基體 D、內質網
31、1分子硬脂酸徹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時能生成——分子ATP
A、144 B、145 C、146 D、147
32、下列哪一個胺基酸是非必需胺基酸
A、賴氨酸 B、穀氨酸 C、色氨酸 D、甲硫氨酸
33、生物體內最先合成的嘌呤核苷酸是—,嘧啶核苷酸—,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起始物是—
A、UMP,IMP,PRPP B、IMP,PRPP,UMP C、IMP,UMP,PRPP
34、DNA複製後修復過程中,有染色體片斷之間的交換,稱之為
A、誘導修復 B、重組修復 C、SOS修復 D、光修復
35、下列哪一種胺基酸是先以其前體形式結合到多肽中,然後再進行加工形成的
A、脯氨酸 B、賴氨酸 C、羥脯氨酸 D、穀氨酸
36、真核細胞內酶分布的特點:
A、集中於細胞核內 B、在胞液中 C、線粒體內
D、多有一定的布局,相互有關的酶集中分布
二、 簡答題
37、何謂蛋白質的變性與復性?變性蛋白質發生了哪些性質上的變化?
38、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基本特徵是什麼?有何生理意義?
39、PPP途徑有何特點?有何生理意義?
三、 實驗題
40、在用紫外線法測定RNA含量時,為什麼要固定測定液的PH,若不固定會影響測定結果麼?為什麼?
四、 分析論述題
41、二羥丙酮和甘氨酸在物理性質上有何共性?敘述二羥丙酮的衍生物和甘氨酸在生物體結構和代謝中的作用。
42、詳述五碳糖的磷酸衍生物在植物體的代謝與代謝調控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 ADDBC ADBAC BCBCD
推薦閱讀
掌上考研
中國教育在線考研訂閱號
研究生留學qq群:43794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