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嗨~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喪屍題材電影成為了不少小夥伴的「心頭之愛」。
從《活死人》系列到《我是傳奇》,從《生化危機》系列到美劇《行屍走肉》。
再到2016年火遍全網的韓國電影——《釜山行》。
喪屍題材電影儼然成為了一種獨特又另類的文化。
然而在這些外來喪屍片的「狂轟濫炸」下,大家是否還記得我們自己的「喪屍」呢?
中國的「喪屍」,我們稱之為殭屍。
它比國外的喪屍更加高級,也更加讓人望而生畏。
不是小嗨刻意吹噓我們自己的文化,具體為什麼,下文會提到。
在我們的記憶當中,總有一部分是無法代替的。
它屬於身披黃袍、手持木劍的茅山道士,也屬於青面獠牙、蹦蹦跳跳的古怪殭屍。
殭屍片作為八十年代香港電影最為火熱的題材,曾有過一段十分輝煌的時代。
成為了不少80、90後的童年回憶。
而提到殭屍片,我們總會不自覺想到一個人。
那就是被譽為香港殭屍片「開山祖師」、香港影壇傳奇人物的林正英老師。
今天小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部電影,正是林正英老師的經典之作。
那就是《殭屍先生》。
《殭屍先生》上映於1985年,由林正英、許冠英、錢小豪等人主演。
該片當年在香港地區公映時,票房高達2000萬,同類型電影至今無人打破這一紀錄。
同時,也引來了無數跟風之作。
據不完全統計,1986年至1991年期間,港臺地區拍攝的殭屍電影超過100部。
但無一能達到《殭屍先生》的輝煌程度,更不要說超越了。
這也使得《殭屍先生》成為了香港殭屍片名副其實的巔峰之作。
故事的主人公是身為茅山道士的九叔。
他有兩個徒弟,一個名叫秋生,身手敏捷、愛耍小聰明。
另一個名叫文才,膽小好色,但骨子裡不失善良和正義。
當地的富貴人家任老爺因其父當年下葬之時受風水先生吩咐,二十年後必須起棺遷葬,於是便找到了九叔幫忙。
起棺當日,九叔發現任太老爺的墓地為「蜻蜓點水」,二十年來肉身不腐。
這使得九叔生疑,命人將棺木運到住處。
沒想到任太老爺的屍體發生屍變,化作殭屍,接二連三殺人。
文才為保護任老爺之女任婷婷,被殭屍所傷,中了屍毒。
秋生也被女鬼小玉迷惑。
幸而兩人都被九叔所救。
眾人群情激憤,決定聯手將殭屍消滅。
上文小嗨曾提到,中國的殭屍比起國外的喪屍來說更加高級,也更加讓人望而生畏。
這並非空穴來風,也並非是小嗨刻意吹噓我們自己的文化。
殭屍這種恐怖形象來源於中國古代的民間傳說,起始於明清時期。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殭屍,大多數都是清朝官兵或官員的形象。
眾所周知,國外影視作品中的喪屍,通常因為某種病毒而形成。
它們除去傳染能力強,別無其他。
用不好聽的話來形容就是一團團腐肉罷了。
隨便一個成年男性都可以與它們單打獨鬥,甚至以一敵多。
就像我們在《釜山行》裡看到的那樣。
而國產影視作品,或者民間傳說中的殭屍,往往擁有超自然力量。
力大無窮、刀槍不入、抗腐化,甚至還會使用武器和武功。
除此之外,它們還能吸收活人的陽氣,擁有人類的體力和靈性。
對付它們必須運用專門的道具,比如開光符咒、銅錢劍、八卦鏡等等。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中國民間傳說中的殭屍與國外傳說中的吸血鬼頗為相似。
但如果單純與喪屍相比,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說回這部《殭屍先生》。
就像上文所說,該片對於華語電影的貢獻和成就,毋庸置疑。
既是香港殭屍片的「開山之作」,也是巔峰之作。
更開創了一個集恐怖、搞笑、功夫等多種元素於一身的電影類型。
只可惜,現在提到這部電影,留下的只有回憶和遺憾。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林正英、許冠英兩位老師的先後離世,殭屍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那個輝煌的時代,也一去不復返,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當中。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開始看歐美的喪屍片、日韓的恐怖片,仿佛那才是主流和時尚。
而傳統的中國殭屍電影,卻逐漸被人遺忘。
雖然近些年來打著致敬旗號的殭屍片也不在少數,但大多都是藉此名義圈錢,消磨觀眾的情懷。
消磨了一次又一次,誰還會始終保持情懷呢?
唯有2013年的《殭屍》還算合格。
其中的主演正是當年九叔徒弟之一的秋生的飾演者——錢小豪。
沒錯,時代的發展總會淘汰一部分文化。
不管曾經多麼輝煌,多麼火熱,也終究逃不過沒落的命運。
其實這並不可怕。
真正可怕的,是遺忘。
就像《殭屍》的導演麥浚龍說得那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恐懼。
對於那些曾經在殭屍片裡叱吒風雲的老牌演員來說,他們的恐懼,就是遺忘。
因為他們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他們和屬於他們的那個時代,都在被遺忘。
而我們能做的,或許只有銘記。
銘記那個屬於殭屍片的時代。
銘記《殭屍先生》。
銘記以林正英為首的老牌演員。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如需借鑑,請務必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