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不僅僅是一個踏青掃墓的節日,它還是個節氣。從節氣上來說,一般清明節氣在4月5日-4月19日前後,正是4月中上旬。
為了驗證清明時節雨紛紛到底有多準,數據帝扒出了1961-2016年期間南方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在清明節氣期間的降雨數據。在每年的清明節氣這15天裡,把當天降雨量達到0.1毫米或以上的日子作為一個雨日,來看看南方在清明節氣期間的雨日概率。
可以發現,除了正處於乾季的雲南之外,長江中下遊地區及其以南地區在清明時節的雨日普遍過半。代表江南地區的長沙、南昌出現雨日的概率更是超過60%,清明時節經常是「淫雨霏霏,連日不開」的場景。代表華南地區的福州、廣州也不甘示弱,因為4月份往往是華南前汛期的開始,下雨天會逐漸多起來。看來清明時節多雨是南方的普遍特點。
在南方這個期間的雨天裡,小雨和中雨又佔了大多數,雨勢不強,很符合古詩中描述的「雨紛紛」之景。但是有些地方偶爾也會下大雨或暴雨,雨勢較強,像南昌、長沙、廣州等地大雨或暴雨佔比達15%左右。清明期間也正是華南前汛期開始的時候,華南前汛期的平均開始時間為4月6日,恰逢清明。
從暴雨日數統計來看,南昌大概2-3年在清明節氣期間會遇上一場暴雨,長沙、廣州大概是5年一遇,出現的頻率還是比較低的。
在這偶爾來一下的暴雨天中,最厲害的時候一天可以下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這樣的雨下起來絕對是「雨譁譁」了。
在北方,清明時節雨日的概率明顯比南方小,每個雨日的降雨量也相對少一些,在清明節氣期間我國北方出現「雨紛紛」的情況並不多,好多地方的概率不到20%。
所以,對於北方大部地區來說,幾乎是「清明時節雨歇歇」,這與北方在這個季節晴暖乾燥的氣候狀況相吻合。比如,對於北京來說,這個時候雨並不多,但此時有可能開始出現雷雨。
當然,對於黑龍江、內蒙古等地更加偏北的地區,還有可能在這個時節遇上四月飛雪,也就是「清明時節雪紛紛」了。
清明期間北方雖然「雨歇歇」,但氣溫的回升往往很快,甚至是很多地方一年中氣溫上升最快的時段,如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東部、黃淮、江淮和江南等地,可謂是「清明時節暖洋洋」。
以北京為例,春分期間平均日最高氣溫15.3℃,清明期間達到20.3℃,升幅達5℃。但此時白天升溫快,夜間氣溫仍然較低,因此晝夜溫差大。4月中旬通常也是北京一年之中溫差最大的時候,恰恰處於清明節氣當中。北京清明期間平均最高氣溫20.3℃,平均最低氣溫8.3℃,溫差平均12℃。
今年4月初,北方多地將迎來一輪大回暖,清明假期期間北京最高氣溫將達到20℃以上。但溫差很大,清明假期北方大部晝夜溫差可達15-20℃,比如北京2日溫差可達18℃,瀋陽3日溫差可達20℃,蘭州4日溫差可達19℃,春捂不能忘。
遠在梁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如果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就叫「潑火雨」,也就是「清明雨」。唐朝詩人杜牧寫下《清明》的時候,應該就是這樣的日子。
數據帝通過深扒《中國曆朝氣候變化》一書,發現了記載唐朝氣候特點的內容。隋唐年間,中國東部季風區呈現「四溼」夾「三幹」的特點,四個溼潤期為公元590年~640年、710年~740年、810年~820年、880年~900年。
小杜(杜牧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生於803年,卒於852年,828年二月在洛陽中進士,走上仕途。可以說,他年輕時處於中國氣候相對溼潤的時期,數據帝推測他從小就有更多的機會體驗「清明時節雨紛紛」。不過,他做官以後中國的氣候總體變得乾燥。
《清明》一詩,被解讀為他政治上受到排擠,公元842年外放以後而作。842至852年,他基本都是在湖北東部、安徽南部、浙江北部一帶度過,也就是江淮南部到江南北部地區。根據《中國曆朝氣候變化》一書,隋唐時期的江南地區在620年~840年整體上處於溼潤狀態。杜牧那時或許趕上了這個溼潤期的尾巴,寫出了流傳千古的詩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在南方還蠻準的,尤其是湖北、安徽、湖南等地,偶爾還會碰上「雨譁譁」。至於北方,基本上是「清明時節雨歇歇」,天乾物燥還需要特別防範火災。(文/李磊田 信欣)
審核:信欣編輯:劉文靜 美工:任成英技術:李強
馬上關注數據帝微信公眾號,與數據帝零距離交流!更有超多活動、超多獎品等你來拿!
掃描二維碼關注數據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