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追思 平安清明|綠色祭祀 從我做起

2020-11-22 山西忻州忻府婦聯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時節·雨紛紛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相關會議精神,忻府區婦聯在清明節期間開展「文明追思 平安清明」主題活動,引導我區廣大婦女和家庭以文明祭掃新風傳承民族文化、緬懷革命先烈、追思已故親友,推動移風易俗、防止火災事故發生,過一個文明、綠色、低碳、安全的清明節。

「雲端寄哀思」清明詩會

以詩歌的名義,杏花春雨祭先賢,相約清明誦經典。區婦聯、區關工委倡導全區婦女兒童在清明節來臨之際,朗誦詩歌經典、倡導文明新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雪融春暖清明時,一花一樹寄相思。」清明是中華民族緬懷英烈、悼念先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清明追思」文創作品展

以文創作品為載體,挖掘傳統節日的內在底蘊和文化價值,民間藝人和學生們通過剪紙、麵塑、詩作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文明新風。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文明祭祀 從我做起——

東方紅學校選送詩詞作品

馮建凱

細雨綿綿落人間,

捧花默立在墓前。

雨滴當知離人意,

猶如淚水撒地面。

一杯清酒敬祖先,

但願天國人平安。

生者當知先人願,

珍惜生活每一天!

李浩瑋

逕直夫何細!

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

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

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

進節只愁餘。

張芸榕

年年最悲四月春,煙霧繚繞燻人眼。

他鄉無處寄相思,淚打衣襟溼荒草。

時夜弱柳透殘月,如勾倒影水東流。

西窗風寒猶自憐,冰涼滿地相思雨。

一柱梵香直雲霄,半縷魂魄飄渺中。

含淚遙問親何在,離魂遍尋淚漣漣。

斷腸天籟一段段,一曲更比一曲愁。

醉臥紅塵年年悲,最是難過清明節。

楊晨曦

清明時節雨紛紛,悼念故親寄哀思。

踏青掃墓心沉重,倡導文明祭祀新。

敬拜先烈心洗禮,歌頌英雄愛國情。

環保零碳情意深,文明祭祀我做起。

婁海洋

春風楊柳千萬條,恰逢清明來報導。

清明佳節布防控,文明祭祀有規定。

祭祀防火是重點,守法意識不怠慢。

一旦失火自身擔,依法追究莫過關。

傳統美德是首選,先輩在世孝為先。

祭祀不如養之厚,尊老愛幼身教傳。

移風易俗祭先輩,防疫防火抓關鍵。

樹立祭心不改變,爭創文明新理念。

王雅琪

清明莫燒紙,

鮮花表哀思。

思念記心中,

安全過清明。

張英傑

一束鮮花一份恩情,

紀念四川眾英雄。

文明祭祀保平安,

共同協助抗疫情。

魏瑞廷

清明祭祖自古留,

一紙哀思隨煙飛。

掃墓莫忘森林火,

消防官兵英雄淚。

民間藝術作品

李宏霞麵塑作品

相關焦點

  • 清明節用火丨神池縣婦聯和團縣委就「文明祭祀」聯合發出倡議書
    生機勃勃的春天已經來臨,在春耕生產備忙在即、清明節也即將來臨之際,我縣既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又處於護林防火的特險期,為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倡導科學文明的祭祀方式,破除祭掃陋習,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為貫徹落實好《忻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清明節期間全面禁止野外祭祀用火、增強安全意識、切實保障國家、集體財產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決定》,進一步規範野外祭祀用火行為,有效保護林草資源和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文明祭掃,平安出行——禧龍國際商貿物流園區開展文明祭掃公益服務...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追思親人,緬懷先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禧龍國際商貿物流園區響應市政府文明祭掃,綠色清明的號召,開展「文明祭掃,平安出行」公益服務活動。倡導文明低碳祭掃,共建文明、和諧、幸福的美好家園。
  • 清明雲端寄哀思②丨 網友:支持清明「雲祭掃」 不在形式在於心
    網上雲端寄哀思》為題,刊發了「清明雲端寄哀思」系列的首篇報導,同時發起互動徵集和網絡投票,倡導清明祭掃新風尚,在讀者中引發強烈反響,有讀者感慨清明祭掃不在形式而在於心,也有讀者積極響應:我已經跟孩子們說了,今年清明節,統一時間在家中追思。
  • 清明祭祀意義在深思生命價值
    又到清明時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而這個傳統節日又有獨特的主題,即:在慎終追遠中感悟傳統文明。    如此以厚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就不單單光是祭祀,更有緬懷、感恩、追思等凝重的生命文化主題。即便是祭祀,也是在生者與逝者對話中,人生的意義感懷。通過怡情養志,進而涵養文明。
  • 讓致敬跨越時空,今年清明「雲祭祀」
    讓致敬跨越時空,今年清明「雲祭祀」 2020-03-31 11:5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陽曲縣「寒衣節」文明祭祀倡議書
    全縣居民朋友們:今年11月15日(農曆十月初一),是人民群眾祭奠已故親人的傳統祭祀節日「寒衣節」。「寒衣節」即將到來,為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推進移風易俗,倡導文明、綠色、低碳、安全的祭掃方式,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我們特向全縣居民朋友發出如下倡議: 倡導文明祭祀新方式。積極倡導鮮花祭奠、公祭悼念、網上祭奠、家庭追思會、撰寫追憶文章等文明健康的祭祀方式,使文明祭祀成為一種習慣。倡導環保祭祀新要求。
  • 安徽合肥:居家網絡祭祀 過綠色文化清明
    居民積極參加綠色文明祭祀活動。 趙明 攝中新網合肥3月30日電 (張俊 何晶)清明節即將來臨,安徽合肥許多社區開展居家網絡祭祀,過綠色文化清明。3月30日,在合肥市廬陽經濟開發區連水社區,志願者向過往居民發放倡議書,凡是在文明祭祀條幅上籤下自己的名字,並承諾文明祭祀就可領取了一盆小綠植。居民在籤名承諾綠色文明祭祀。 趙明 攝據連水社區黨委書記錢傳金介紹,連水社區在清明期間設置網絡祭祀點,免費為居民提供網絡祭祀服務。
  • 寒衣節文明祭祀念故親
    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是緬懷逝者、追思故人的傳統節日。為弘揚優良傳統,進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倡導綠色、文明、低碳的現代祭祀新風,連日來,濱海新區各開發區、街鎮、村居積極行動起來,向轄區居民發放文明祭祀倡議書,勸阻隨意燒紙等行為,引導和鼓勵居民以鮮花祭祀、網上祭祀、家庭追思等綠色文明的方式寄託哀思。寒衣節期間,漢沽街市場監管所聯合屬地民政部門對轄區內殯葬用品市場開展專項檢查。
  • 石家莊市開啟疫情期間文明祭祀新風尚
    隨著清明節臨近,祭祀掃墓的話題逐漸升溫,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給今年清明祭掃帶來不便,首要考慮的就是感染風險。為了防範發生聚集性疫情傳播,石家莊市有關部門鼓勵民眾選擇「雲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從而開啟了疫情期間的文明祭祀新風尚。根據全市疫情防控部署要求,為減少群聚性感染風險,市殯葬管理處繼續暫停現場祭祀活動。
  • 市民多種方式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安全文明和諧過清明
    市民多種方式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安全文明和諧過清明 2020-04-04 1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 清明時節蚌埠大力倡導文明祭祀
    用鮮花替代紙錢的焚化,用絲帶寄託對逝者的無盡哀思,倡導文明祭祀。3月20日,蚌埠市民政局召開2017年清明節祭掃工作會議,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清明節期間,我市將繼續大力推行文明低碳祭掃,切實保障祭掃安全有序。
  • 寒衣節文明祭祀不能少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劉海洋)11月15日,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寒衣節」,也是每年祭祀高峰期之一,為倡導市民文明祭祀,陵園做好各項服務工作,力求為市民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寒衣節前後三天為祭祀高峰,為消除安全隱患,倡導文明祭祀,陵園提前做好寒衣節的服務接待和安全保障準備工作。在陵園門口,前來祭掃的車輛陸續進園,醫護服務人員嚴防疫情輸入,逐個測量體溫,檢查防疫健康碼。除提醒市民錯峰祭掃之外,還為市民提供免費停車地點,並有專人指揮交通,保障交通暢行。
  • 桐城:文明祭祀漸成風,「寓意」花束成首選
    清明時節寄哀思,花香嫋嫋故人知。隨著文明祭祀理念漸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用鮮花代替紙錢、鞭炮祭祀,緬懷先人、寄託哀思,鮮花市場也因此火爆起來。在城區一家花店,前來買花的一位市民告訴筆者:「我們買鮮花去做清明。用鮮花祭祀,既能對逝去的親人表達哀思,又環保又乾淨又防火。」隨著市民文明祭祀意識的增強,清明節到店裡預訂鮮花的顧客也一年比一年多。這家花店的經營者朱紅元說:「像我們這裡,清明節前後,每天基本上扎花束一兩百份,頂峰時都不夠賣。」據了解,目前,我市市場上的鮮花大部分從外地批發進貨,本地花農供貨很少。
  • 清明節部分花店菊花銷售緊俏 文明祭祀漸被接受
      本報訊(記者 劉愷琦) 3月31日,記者探訪中韓街道多家花店發現,白菊花、黃菊花、百合等素色花熱銷,越來越多的居民崇尚文明祭掃,他們不再用傳統的燒紙錢等方式緬懷故人,而是用擺放鮮花等形式,這樣既能促進環保,又能避免引發山林火災。
  • 江蘇南京:綠色祭掃讓清明節更清淨更文明
    記者採訪發現,與往年相比,今年清明期間,祭掃方式更多元,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等傳統祭祀方式,已逐漸被鮮花祭祀、集體代祭、社區公祭、網絡祭祀等綠色文明的祭祀方式取代。低碳環保的綠色祭祀之風,讓傳統的清明節逐漸回歸「清淨」與「文明」。現場祭掃:不到147萬人掃墓,鮮花祭掃成主流4月4日,清明小長假首日,我市各大墓園、紀念堂約有33萬人前來掃墓。
  • 讓生命在綠色中永恆
    鄭州公益植樹葬生態美化升級,報名正在進行中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蔡君彥文圖 本報訊清明節臨近,促進殯葬改革、倡樹文明新風的公益植樹葬再度引發關注。
  • 雨山實驗學校結合疫情防控開展文明祭祀宣傳活動
    冬至即將到來,為確保師生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平安祭祀,鞏固疫情防控來之不易的成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雨山實驗學校通過多種宣傳手段大力倡導科學文明的祭祀方式,引導廣大師生樹立文明新風。學校通過電子屏幕、微信公眾號等多重手段進行宣傳,向全校師生和家長發放「2020年冬至文明祭掃倡議書」,號召廣大師生和家長在冬至祭祀時不放鞭炮,不焚香燒紙,避免火災;倡議大家用鮮花祭祀、植樹祭祀和網上祭祀等健康時尚的方式祭奠、緬懷親人,自覺遵守疫情防控要求。
  • 創新應用人臉圖像識別技術 讓追思更便捷
    「我選擇將父親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是考慮到選擇自然葬骨灰深埋時間久了就會完全降解,追思就沒有寄託,而且自然葬需要前往墓地進行祭祀。將親人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既科技環保,又可以作為紀念物隨時隨地祭拜,也響應了政府節地生態安葬的號召。」楊珣告訴記者,自己從事職業生涯規劃工作,能夠接受這種新鮮事物。
  • 不負韶華,在奮進中追思先烈
    又是一年清明至,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每到清明節,我們便踏青覓趣,在桃紅柳綠中感受春意盎然。  清明,是祭祀先人的日子。「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行孝盡哀,祭之以禮,清明時節最讓人思念祖先,思念故去的親人,正基於此,「清明祭掃各紛然」表達著我們的心緒,「路上行人慾斷魂」寄寓著我們的哀思,「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則詮釋著我們的情懷。《朱子家訓》云:「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