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綠色祭掃讓清明節更清淨更文明

2021-01-08 金臺資訊

清明假期,不少市民手捧鮮花來到墓地向逝去的親人表達哀思。 南報融媒體記者 董家訓攝

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約54萬市民前往烈士陵園和其他墓園祭掃,寄託對先烈故人的哀思。

據市殯葬管理處統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截至昨天,今年整個清明期間全市現場祭掃人數不到147萬人,為歷年人數最少的一次。記者採訪發現,與往年相比,今年清明期間,祭掃方式更多元,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等傳統祭祀方式,已逐漸被鮮花祭祀、集體代祭、社區公祭、網絡祭祀等綠色文明的祭祀方式取代。

低碳環保的綠色祭祀之風,讓傳統的清明節逐漸回歸「清淨」與「文明」。

現場祭掃:不到147萬人掃墓,鮮花祭掃成主流

4月4日,清明小長假首日,我市各大墓園、紀念堂約有33萬人前來掃墓。

在我市最大的公墓——普覺寺墓園,前來祭掃的市民憑「蘇康碼」、預約憑證,經測量體溫、登記信息後,陸續進入墓區,現場秩序井然。

「今年現場祭掃實行預約制,園區清明節當天最大預約量為8000人,今天基本約滿了。」普覺寺墓園經理王莉莉說,由於實行了預約現場祭掃、出行分流錯峰,每個時間段的人相對來說是固定的,沒有出現扎堆的情況。

當天,記者在普覺寺、西天寺、隱龍山、岱山、雨花功德園等墓園採訪發現,掃墓市民手中少了紙錢等傳統的祭祀品,取而代之的是一束束鮮花。

上午11點,隱龍山墓園門口,王慧拿著玫瑰和百合,在人群中特別顯眼。「我們是給爺爺奶奶掃墓的,他們都是高校教師,生前非常恩愛,也很浪漫。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準備了鮮花,特意選了一束玫瑰、一束百合,讓二老在另外一個世界看了高興。」王慧告訴記者。

王慧說,今年清明天氣好,隱龍山周圍好多花都開了,像個公園,家人準備去踏青,要是燒起紙錢來,煙燻火燎的,就糟蹋了這麼好的環境。

隱龍山墓園經理周立平頗有感觸地說,經過這麼多年的宣傳普及,市民文明祭掃意識慢慢在增強,比如這兩年來祭掃的市民,絕大多數都會帶著鮮花來。

這樣的情況,在我市多個墓園同樣出現。岱山墓園經理謝文喜說,今年該墓園祭掃人數不多,但拿著鮮花來祭掃的市民明顯比往年多。為倡導市民綠色祭掃,墓園還開展了放蓮花燈、掛風車等活動,受到市民認可。

「中國人歷來重視祭祀先人,從3月中旬到清明小長假最後一天,往年全市約有四五百萬人掃墓。去年達到了570萬,今年不到147萬,差不多是去年的四分之一。由於經濟、社會發展,厚殮重葬、燒紙錢等陳規陋習正逐步淡出,文明祭祀逐漸被人們接受和認可。」市陵園管理中心主任陶四海介紹。

集體代祭:162場公祭活動,悼念親人的新平臺

敬獻花籃、誦讀祭文、行三獻禮、貼祈福卡、給每個墓穴敬獻菊花、全體人員行三鞠躬禮、放蓮花燈……3月18日,市殯葬管理處在普覺寺舉行了今年清明首場集體代祭掃活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市各家陵園創新祭掃方式,推出集體代祭,同時上線網絡祭掃,此舉也得到了市民理解。

據殯葬部門統計,今年清明期間,全市組織了162場集體代祭活動,其中僅市屬陵園大規模的就有10多場。

清明期間,南京殯儀館為該館近6000個長期寄存格位、近650處室內葬及壁葬穴位進行了一次免費代客祭掃服務。市殯葬管理處還組織黨團員志願者,為西天寺墓園內華東人民海軍紀念碑長眠於此的烈士舉行了代祭儀式,獻花並擦拭墓碑。

集體代祭活動是我市大力推進殯葬改革,倡導綠色文明安全祭掃方式的又一舉措,通過工作人員擦拭墓碑、敬獻鮮花、鞠躬致敬、捎去思念,用心做好「孝心」和「愛心」傳遞服務。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教授蕭放表示:「集體代祭除了彌補市民因疫情影響而無法現場祭掃的遺憾,也在儀式活動中圍繞新時期綠色文明、節儉治喪的殯葬改革要求,弘揚了以慎終追遠、珍愛生命為內涵的清明傳統文化。」

網絡:借力「網際網路 」,網絡祭奠成新風尚

「清明念故人,網上寄哀思」。除了鮮花祭祀、集體代祭、社區公祭,網絡祭奠成為新風尚,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通過「網絡墓園」「雲祭掃」表達對逝去親人的緬懷。

因為疫情,在武漢工作的趙崢輕點滑鼠,為逝去的親人建起一座「網上紀念堂」,彌補了今年清明期間無法趕回南京老家祭拜先人的遺憾。

近年來,網上祭祀逐漸興起。像雨花功德園在全國率先開展了「雲祭掃」,市民只要有一部智慧型手機或一部電腦,就可以隨時上網調閱「雲」系統裡儲存的視頻資料,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網上紀念館。目前,該園網上紀念館已有千人,訪問量最大的一個紀念館達到200多萬次。今年3月12日,雨花功德園又率先在全市推出5G多點位可視網上「雲祭掃」,為不能現場祭掃的市民提供便利。當日,一條跨越寧漢兩地的親情視頻電話成功連線。

在我市,在線祭掃平臺「寧思念」於3月19日正式上線「我的南京」APP和「南京殯葬96444」微信公眾號。市民可通過查找公墓、骨灰堂名稱,創建(登錄)相應頁面,輸入逝者信息,運用獻花、點燭、寄語等形式進行在線祭掃。截至目前,「寧思念」網絡祭掃平臺累計訪問已達388萬人次。

一條微信、幾句留言、一束花、一棵樹……與往年相比,今年我市群眾祭掃方式更多元,「低碳」祭掃成為更多市民的選擇。

清明祭拜重於心、不拘於行,倡導文明祭掃既是疫情防控需要,也是時代所趨。

南京農業大學民俗學研究所教授、「我們的節日」南京工作室負責人季中揚表示,祭掃重在表達哀思,千百年來,我們祭奠的方式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不變的是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傳統習慣可以根據社會發展做出相應的形式變革同時保留精神層面,無論採用何種形式,清明寄託哀思的核心精神一直沒有改變。

通訊員 楊凌 南報融媒體記者 馬道軍

相關焦點

  • 清明節「綠色祭掃」
    隨著清明節臨近,按照傳統風俗習慣,一些市民已經陸續開始祭掃先人。今年,「綠色祭掃」成為人們掃墓的一種新趨勢,有些管理處還專門開設了「綠色祭掃區」。(北京市消防局防火部宣傳中心處長)夏春雷說:「最綠色環保的方式就是網上祭掃。」文中的online tomb-sweeping(網上祭掃)和Internet memorial(網絡紀念館)都是近些年出現的「綠色祭掃」方式。
  • 松滋關於清明節期間祭掃服務相關通知
    通 告 (第26號) 為避免集中祭掃引發輸入性和聚集性疫情,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上級有關要求,現將2020年清明節期間祭掃服務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 雲祭掃、綠色殯葬,如何讓這個特殊公共服務業更有溫度、更有力量?
    在去年清明節期間推出「福壽雲」雲祭掃、雲共祭等平臺的基礎上,福壽園在剛剛過去的冬至期間進一步推出「雲祈福」等服務。通過運用網際網路科技手段,為人們提供點亮長明燈、懸掛黃絲帶、臨帖祈福以及撰寫回憶錄等服務。截至去年11月底,已有58萬人用「福壽雲」訴情達意。
  • 長沙綠色清明掃描 這些「洋氣」的祭掃裝備了解一下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4月4日訊(全媒體記者 唐朝昭)今天是清明節,長沙多個公墓陵園迎來祭掃高峰。記者從市城管執法局獲悉,清明節期間,長沙城管部門將針對重點區域及周邊開展集中整治,為祭掃市民營造整潔有序的市容環境,同時對燃放煙花爆竹、露天焚燒祭祀品等違規行為依法進行勸導和查處。
  • 文明祭掃,平安出行——禧龍國際商貿物流園區開展文明祭掃公益服務...
    禧龍國際商貿物流園區響應市政府文明祭掃,綠色清明的號召,開展「文明祭掃,平安出行」公益服務活動。倡導文明低碳祭掃,共建文明、和諧、幸福的美好家園。清明節期間,禧龍園區在先鋒路與禧龍大街交口處設置「禧龍公益活動宣傳站」,為前往陵園祭掃的市民提供免費飲用水及臨時充電服務,派發文明祭祀宣傳單,宣傳低碳祭祀、鮮花祭祀、網絡祭祀的新理念,以文明、健康的現代方式祭奠逝者、寄託哀思
  • 清明雲端寄哀思②丨 網友:支持清明「雲祭掃」 不在形式在於心
    道心聲:支持「雲祭掃」 保平安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受疫情影響,廣東、浙江、江蘇等多次發文,暫停清明現場祭掃活動。特殊時期隨「疫」而變,今年清明節如何用別樣方式追思先人?3月17日起,大河報發起【關於「雲祭掃」,你持怎樣的觀點?】的調查,吸引眾多網友積極參與。
  • 清明節用火丨神池縣婦聯和團縣委就「文明祭祀」聯合發出倡議書
    生機勃勃的春天已經來臨,在春耕生產備忙在即、清明節也即將來臨之際,我縣既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又處於護林防火的特險期,為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倡導科學文明的祭祀方式,破除祭掃陋習,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為貫徹落實好《忻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清明節期間全面禁止野外祭祀用火、增強安全意識、切實保障國家、集體財產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決定》,進一步規範野外祭祀用火行為,有效保護林草資源和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花店菊花訂單逐年增多 文明祭掃新風「捧紅」菊花
    如今,隨著文明環保的祭掃方式的興起,作為鮮花祭掃的主花———菊花也漸漸走俏。在翔安一些菊花種植基地,花農們也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  花店菊花訂單逐年增多  昨天上午,記者走訪翔安部分花店看到,不少花店的工作人員都在忙著打包黃、白兩色菊花,有單支包裝的,也有搭配百合、馬蹄蓮等淡雅顏色的鮮花進行整束包裝的。
  • 南京警方全力保障清明祭掃高峰 民警貼心手繪墓園地圖
    &nbsp&nbsp&nbsp&nbsp交匯點訊 今天是清明節,南京警方提升巡防等級,公安民警堅守崗位,加強治安巡邏,維護墓園、景點、商業街區的治安交通秩序,讓清明祭掃的市民與遊客安安全全,以實際行動向為保民平安犧牲的公安英烈致敬。
  • 即日起,禁帶塑料祭掃用品進入烏魯木齊公墓
    6月2日,記者從烏魯木齊市殯葬服務中心了解到,為積極倡導綠色殯葬環保祭掃理念,多年來該中心一直積極倡導綠色清明,引導廣大群眾將祭掃活動與綠色、環保、文明、健康的祭掃方式和理念結合起來,推動移風易俗、文明祭掃。在近幾年祭掃中,哀思卡、鮮花、黃絲帶(新三件)等新型祭掃方式,取代了燒紙、燃香等舊習俗,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 石家莊市開啟疫情期間文明祭祀新風尚
    隨著清明節臨近,祭祀掃墓的話題逐漸升溫,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給今年清明祭掃帶來不便,首要考慮的就是感染風險。為了防範發生聚集性疫情傳播,石家莊市有關部門鼓勵民眾選擇「雲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從而開啟了疫情期間的文明祭祀新風尚。根據全市疫情防控部署要求,為減少群聚性感染風險,市殯葬管理處繼續暫停現場祭祀活動。
  • 文明追思 平安清明|綠色祭祀 從我做起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相關會議精神,忻府區婦聯在清明節期間開展「文明追思 平安清明」主題活動,引導我區廣大婦女和家庭以文明祭掃新風傳承民族文化、緬懷革命先烈、追思已故親友,推動移風易俗、防止火災事故發生,過一個文明、綠色、低碳、安全的清明節。
  • 市民多種方式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安全文明和諧過清明
    今年清明節適逢疫情防控期,全市暫停現場祭掃,市民選擇雲祭掃、居家追思、代客獻鮮花等多元化的方式,彌補心中無法到墓前祭掃的遺憾
  • 清明節部分花店菊花銷售緊俏 文明祭祀漸被接受
      本報訊(記者 劉愷琦) 3月31日,記者探訪中韓街道多家花店發現,白菊花、黃菊花、百合等素色花熱銷,越來越多的居民崇尚文明祭掃,他們不再用傳統的燒紙錢等方式緬懷故人,而是用擺放鮮花等形式,這樣既能促進環保,又能避免引發山林火災。
  •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講究忌諱 掃墓祭拜上墳時間具體幾點最好
    25、清明節祭掃的具體日期如何確定  祭掃的日期,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後十天;有的稱"前三後三";有的在清明前後逢"單"日舉行;有些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26、清明節掃墓回來要淨身洗衣嗎  與清明節前忌買鞋類似,清明節掃墓回來,一定要清掃你的鞋子,同時將鞋子的鞋尖朝裡,同時勿忘將身上穿的衣服洗乾淨晾曬為宜。
  • 2019年冬至文明祭掃倡議書​
    廣大市居民朋友們:一年一度的冬至即將到來,在這慎終追遠、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時節,我們向廣大居民發出倡議,請文明低碳祭掃,節地生態安葬,讓生活和諧美好。一、文明祭掃每個居民都要珍惜環境,主動摒棄不文明的祭掃方式,不在市區道路、社區樓院、山地林地等公共場所焚燒冥紙冥幣。
  • 雲祭掃愛不少,一首詩詞寄哀思
    雲祭掃愛不少,一首詩詞寄哀思 2020-04-04 2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 清明時節蚌埠大力倡導文明祭祀
    用鮮花替代紙錢的焚化,用絲帶寄託對逝者的無盡哀思,倡導文明祭祀。3月20日,蚌埠市民政局召開2017年清明節祭掃工作會議,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清明節期間,我市將繼續大力推行文明低碳祭掃,切實保障祭掃安全有序。
  • 重慶市殯葬協會發「雲」祭文緬懷逝者 倡導網絡祭掃
    資料圖片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31日16時訊(記者 姜念月)為響應重慶市民政局《2020年清明節祭掃工作方案》,今(31)日,重慶市殯葬協會在官網發布了主題為「疫去春來•至善有愛」的祭文《庚子清明祭》,祭文中提到「逝之長者,德惠留芳。克己克苦,躬耕蠻荒。大廈之基,汗盈充梁。風雨晨昏,不屑辛勞。蒼茫大地,沒齒難忘。
  • 清明節期間,松滋這些地方將限行、禁行!
    為切實做好道路交通管控工作,避免集中祭掃引發輸入性和聚集性疫情,交警大隊根據松滋市防疫指揮部第26號令《關於清明節期間祭掃服務相關通知》精神,將結合實際採取多項措施,確保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暢通。 小長假期間,交警大隊將加強全市重點道路、重點時間、重點車輛的巡邏防控,加大檢查頻次和巡查力度,提高見警率、管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