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祭掃、綠色殯葬,如何讓這個特殊公共服務業更有溫度、更有力量?

2021-01-15 人民資訊

作為特殊的公共服務行業,殯葬服務行業具有內生的社會公益性,是保障民生、和諧社會、美善生命的重要基石。日前,2020金港股「最具社會責任上市公司」揭曉,來自殯葬服務業的福壽園成功入選。其入選理由之一是「2020年疫情期間在生命服務和公益踐行的優秀表現」。

在去年清明節期間推出「福壽雲」雲祭掃、雲共祭等平臺的基礎上,福壽園在剛剛過去的冬至期間進一步推出「雲祈福」等服務。通過運用網際網路科技手段,為人們提供點亮長明燈、懸掛黃絲帶、臨帖祈福以及撰寫回憶錄等服務。截至去年11月底,已有58萬人用「福壽雲」訴情達意。

據了解,「福壽雲」雲祭掃是基於智慧園區以及網際網路大數據的深度雲服務,目前所有安葬在上海福壽園內的逝者已全部納入網上祭掃系統,逝者家屬可以自主訪問相關微信公眾號,在線上寫下紀念文字、添加親人照片、上傳短視頻保存、敬獻虛擬用品,還能微信分享、彈幕追思,同時在手機上一鍵下達指令,提交代為祭掃要求、網上自助辦理業務等,讓祭掃活動實時、實地呈現。

除創新開發「雲祭掃」服務平臺外,福壽園在綠色殯葬服務領域的實踐也可圈可點。隨著城市土地容量和交通承載力逼近極限,滬上殯葬部門加大了對節地生態安葬和文明祭掃活動的呼籲,倡導不保留骨灰、不樹墓碑的安葬方式,得到了越來越多市民的積極響應。從世界範圍內看, 節地、環保、低碳等綠色殯葬成為主流。

然而,綠色殯葬方式在推廣過程中仍遭遇著「入土為安」等傳統觀念的掣肘。為此,福壽園率先開啟了墓園形象改造工程。將原本讓人感到陰森可怖的墓園打造成播撒著人文關懷與溫度的公園。與此同時,上海福壽園與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共同打造的「希愛林」已超過10年歷史。「希愛」的名稱源於癌症英文的縮寫,也寓意著希望與博愛。佔地200餘平方米的希愛林,在全國率先以群體形象倡議節地、環保的花壇葬,受到了癌症患者等困難群體的歡迎。

作者:王嘉旖

編輯:周辰

責任編輯:何易

相關焦點

  • 江蘇南京:綠色祭掃讓清明節更清淨更文明
    記者採訪發現,與往年相比,今年清明期間,祭掃方式更多元,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等傳統祭祀方式,已逐漸被鮮花祭祀、集體代祭、社區公祭、網絡祭祀等綠色文明的祭祀方式取代。低碳環保的綠色祭祀之風,讓傳統的清明節逐漸回歸「清淨」與「文明」。現場祭掃:不到147萬人掃墓,鮮花祭掃成主流4月4日,清明小長假首日,我市各大墓園、紀念堂約有33萬人前來掃墓。
  • 清明雲端寄哀思②丨 網友:支持清明「雲祭掃」 不在形式在於心
    道心聲:支持「雲祭掃」 保平安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受疫情影響,廣東、浙江、江蘇等多次發文,暫停清明現場祭掃活動。特殊時期隨「疫」而變,今年清明節如何用別樣方式追思先人?3月17日起,大河報發起【關於「雲祭掃」,你持怎樣的觀點?】的調查,吸引眾多網友積極參與。
  • 重慶市殯葬協會發「雲」祭文緬懷逝者 倡導網絡祭掃
    資料圖片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31日16時訊(記者 姜念月)為響應重慶市民政局《2020年清明節祭掃工作方案》,今(31)日,重慶市殯葬協會在官網發布了主題為「疫去春來•至善有愛」的祭文《庚子清明祭》,祭文中提到「逝之長者,德惠留芳。克己克苦,躬耕蠻荒。大廈之基,汗盈充梁。風雨晨昏,不屑辛勞。蒼茫大地,沒齒難忘。
  • 上海安善用生命晶石助力蘇州綠色殯葬 把現代科技思維融入傳統殯葬...
    本報記者 張雨點 朱婕妤  「用科技的思維和方法,讓逝者更有尊嚴,讓紀念更加恆久。」3月30日,在江蘇省蘇州市木瀆山陵文化鳳凰公墓南四區蘇州市綠色殯葬示範基地,上海安善生命晶石創始人兼上海安善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安善)CEO陳捷在談及研發推廣生命晶石這一新型產品和服務的初衷和願景時,如是說。
  • 清明節「綠色祭掃」
    隨著清明節臨近,按照傳統風俗習慣,一些市民已經陸續開始祭掃先人。今年,「綠色祭掃」成為人們掃墓的一種新趨勢,有些管理處還專門開設了「綠色祭掃區」。(北京市消防局防火部宣傳中心處長)夏春雷說:「最綠色環保的方式就是網上祭掃。」文中的online tomb-sweeping(網上祭掃)和Internet memorial(網絡紀念館)都是近些年出現的「綠色祭掃」方式。
  • 贛州大餘:136名「風水先生」籤訂了綠色殯葬承諾書
    殯葬改革,不僅需要責任與擔當,更需要勇氣與智慧。2017年3月開始,大餘縣從群眾的「痛點」入手, 順勢而為, 在大餘縣開展鄉風文明行動,向陋習宣戰。目標明確,如何破題?大餘縣以攪動思想為先,積極倡導「十帶頭」,即發揮黨員、幹部、鄉賢、先富人員、貧困戶、 「風水先生」 等十類特殊群體的帶頭示範作用。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 即日起,禁帶塑料祭掃用品進入烏魯木齊公墓
    6月2日,記者從烏魯木齊市殯葬服務中心了解到,為積極倡導綠色殯葬環保祭掃理念,多年來該中心一直積極倡導綠色清明,引導廣大群眾將祭掃活動與綠色、環保、文明、健康的祭掃方式和理念結合起來,推動移風易俗、文明祭掃。在近幾年祭掃中,哀思卡、鮮花、黃絲帶(新三件)等新型祭掃方式,取代了燒紙、燃香等舊習俗,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 雲祭掃愛不少,一首詩詞寄哀思
    雲祭掃愛不少,一首詩詞寄哀思 2020-04-04 2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評線」紫金e評:在清明「雲祭掃」中升華家國情懷
    英雄,凝聚著一個民族的情感,是國家自立自強的精神內核,對英烈緬懷與哀思,更堅定了我們銘記英烈遺願、傳承英雄精神的信念。今年清明遇上疫情,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各地倡導「雲祭掃」。網際網路在特殊時期發揮作用,把線下的鞠躬致敬,變為了網上的緬懷祭奠,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每一次祭掃都是價值和情感的雙重回歸,凝聚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匯聚更多的前行力量。
  • 省錢省地的「自然葬」有全面推廣意義
    自然葬,不同於一般的花葬、樹葬、草坪葬——留有骨灰,同時在小型紀念碑上刻有逝者名字。自然葬採用特殊木質的骨灰容器,大約半年內即可自然降解,骨灰隨之融入大地。為改變落後的傳統墓葬模式,節約寶貴的土地資源,政府一直在倡導殯葬改革,相繼推出各種綠色環保殯葬,從海葬、花葬、樹葬、草坪葬到自然葬,都是以節省土地資源為主的模式。現如今,傳統墓地價格飛漲,動輒高達數萬元,殯葬費用也很高,許多家庭無力承擔,埋怨「葬不起」,倒不如選擇成本低廉的「綠色殯葬」。
  • 2019年冬至文明祭掃倡議書​
    廣大市居民朋友們:一年一度的冬至即將到來,在這慎終追遠、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時節,我們向廣大居民發出倡議,請文明低碳祭掃,節地生態安葬,讓生活和諧美好。一、文明祭掃每個居民都要珍惜環境,主動摒棄不文明的祭掃方式,不在市區道路、社區樓院、山地林地等公共場所焚燒冥紙冥幣。
  • 文明喪葬之風漸起,來盤點一下都有哪些綠色殯葬形式?
    殯葬方式從古代演變到現代已經有很多種形式,不只是土葬,還出現了樹葬、綠色殯葬。樹葬是近年來流行的一種新殯葬方式,就是人們以認養綠地的辦法,種植樹木,將親人的骨灰撒在樹下。現代樹葬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它的地面沒有任何殯葬設施,而是以紀念樹或自然石為標記,不僅綠色環保還經濟實惠。
  • 綠色科技+生態殯葬,生命鑽石完美呈現
    積極響應九部 推動改革發展近日,為積極響應民政部等9部門聯合發文部署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仙居山陵園現與念世情生命紀念鑽展開戰略性合作,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積極鼓勵和引導人們採用綠色、環保殯葬方式,共同推動殯葬改革發展。
  • 文化讓城市更有溫度
    文創園的創辦初心文化是城市最好的底色,一個城市的文化力,也讓這個城市更有溫度。煙臺文化,礪石百年,但青年一代的文化創造卻無法根植於家鄉土壤,城市溫度也因青年的創造活力而降低溫度,在越來越年輕的藝術創作及文化培育上,出現了「文化真空」現象。
  • 長沙綠色清明掃描 這些「洋氣」的祭掃裝備了解一下
    記者在現場看到,進入陵園的谷山寺路沿線有不少出售祭祀用品的門店,嶽麓區城管執法大隊望嶽中隊的執法人員正在進行日常巡查,重點對流動攤販進行疏導,規範沿線門店經營,維護陵園周邊市容秩序。「從3月28日起,我們就加大了瀟湘陵園周邊及谷山寺路沿線的巡查力度。」
  • 生命晶石、骨灰鑽石、骨灰飾品——生態葬是否有春天?
    電影《入殮師》海報日本的花藝店既可以接婚慶又可以接殯葬的活,地鐵站或車廂內可以看見室內墓(納骨塔)的販售廣告,在近兩千家永旺超市也可以見到「安心的葬禮」的廣告傳單,上面有24小時的電話專線,提供29.8萬日元到148萬日元(約2萬~10萬人民幣)六種不同價位的服務。
  • 記者調查:節地生態 綠色簡約——國外殯葬新風尚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專電 記者調查:節地生態 綠色簡約——國外殯葬新風尚  新華社記者  民政部等九部門24日聯合發布《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培育現代喪葬文化。事實上,在瑞典、美國、澳大利亞、瑞士等國,節地生態安葬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綠色與簡約」儼然成為殯葬新風尚。新華社駐外記者為您一探究竟。  瑞典:液態氮殯儀館  瑞典女生物學家蘇珊娜·威-馬薩克幾年前成立了充滿科幻色彩的液態氮殯儀館,如今已吸引了數千名意願登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