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祭掃愛不少,一首詩詞寄哀思

2020-12-05 澎湃新聞

雲祭掃愛不少,一首詩詞寄哀思

2020-04-04 2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半月談 ,作者徐海濤

半月談

「中華第一刊」《半月談》官微,每天幫你分析政治、經濟、商業大事,解讀社會發展,品味人生百態,您的政經顧問,學習良師,生活益友。

受疫情影響,今年清明,多地民政部門倡導「雲祭掃」、居家追思等。

有一種思念,叫清明。清明節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意義,意味著對親人的思念,也意味著對原鄉的回歸,對人生的回顧,與春天的對話。疫情之下,有的人身處異地不便返鄉,有的人堅守基層防控崗位,有的人在遵守規定隔離觀察。在這種情況下,「雲祭掃」的新風尚應運而生,通過網際網路線上代祭、彈幕追思、居家禮祭等方式,履行鳴鐘、點燭、誦文、鞠躬、獻花、敬茶、折柳等禮儀,形式、地點雖有變,內涵不變、愛意不減。

有一種告慰,叫無恙。逝者已去,愛未走遠。他們留在昨天,但希望我們能更好地抵達明天。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必須牢牢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止人員流動和聚集增加帶來的反彈風險,絕不可掉以輕心。雖然不能去現場祭掃,好好活著、健康平安,是我們對先人最好的告慰。

有一種祭奠,叫傳承。清明是回首過往之時,也是展望未來之機。疫情發生以來,那些在戰疫一線犧牲的英烈,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精神財富:不畏艱險、迎難逆行、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守望相助、眾志成城、團結愛國……清明祭掃重在傳承,無論是現場悼念還是「雲端」祭掃,更重要的是傳承、發揚這些寶貴精神,擔當起未盡的責任。做好防護、積蓄力量、萬眾一心、抗擊疫情,是我們在這個清明節對逝去英魂最好的祭奠。

思如蔓草,當春乃發;慎終追遠,明德歸厚。讓我們用理性之愛,守護這來之不易的春天,匯聚起戰勝疫情的磅礴力量。讓我們點一支蠟燭,吟誦一首古詩,在詩詞中寄託哀思,緬懷故人。

來源:半月談微信公眾號、新華網

原標題:《雲祭掃愛不少,一首詩詞寄哀思》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清明雲端寄哀思②丨 網友:支持清明「雲祭掃」 不在形式在於心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蔡君彥 策劃 政務產品部清明節將至,由於疫情影響,全國多地暫停清明祭掃,如何在確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緬懷祭掃,成為不少民眾關心的問題。3月16日,大河報以《今年清明咋祭掃?
  • [福州新聞]清明祭英烈 詩詞寄哀思
    [福州新聞]清明祭英烈 詩詞寄哀思 清明祭英烈,詩詞寄哀思。
  • 詩詞丨寒衣寄哀思,願惜眼前人
    本文已獲授權 來源 | 詩詞天地(shicitiandi)圖片來源 | 網絡◆◆◆回 復 約 嗎 送 你 一 個 特 別 推 送寒衣節,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在這一天祭拜先人,寄託哀思。也在這一天,懂得珍惜,悟透人生。
  • 重慶市殯葬協會發「雲」祭文緬懷逝者 倡導網絡祭掃
    資料圖片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31日16時訊(記者 姜念月)為響應重慶市民政局《2020年清明節祭掃工作方案》,今(31)日,重慶市殯葬協會在官網發布了主題為「疫去春來•至善有愛」的祭文《庚子清明祭》,祭文中提到「逝之長者,德惠留芳。克己克苦,躬耕蠻荒。大廈之基,汗盈充梁。風雨晨昏,不屑辛勞。蒼茫大地,沒齒難忘。
  • 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 清明時節蚌埠大力倡導文明祭祀
    用鮮花替代紙錢的焚化,用絲帶寄託對逝者的無盡哀思,倡導文明祭祀。3月20日,蚌埠市民政局召開2017年清明節祭掃工作會議,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清明節期間,我市將繼續大力推行文明低碳祭掃,切實保障祭掃安全有序。
  • 江蘇南京:綠色祭掃讓清明節更清淨更文明
    清明假期,不少市民手捧鮮花來到墓地向逝去的親人表達哀思。 南報融媒體記者 董家訓攝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約54萬市民前往烈士陵園和其他墓園祭掃,寄託對先烈故人的哀思。據市殯葬管理處統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截至昨天,今年整個清明期間全市現場祭掃人數不到147萬人,為歷年人數最少的一次。
  • 中元憶故人,詩詞寄哀思
    中元憶故人,詩詞寄哀思!01 《中元夜》唐代: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紅燭影回仙態近,翠鬟光動看人多。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想你逝去九泉屍骨已經化成泥沙,我還暫時寄住在人間白髮滿頭。親愛的朋友,願你的靈魂在另一個世界得以安寧!
  • 「地評線」紫金e評:在清明「雲祭掃」中升華家國情懷
    清明時節,掃墓祭祖,既為寄託哀思、追念親恩,也為敦親睦族、慎終追遠。在這樣的日子裡,除了祭祀亡親、悼念祖先,越來越多的人也緬懷為國家民族奮鬥犧牲的英烈。英雄,凝聚著一個民族的情感,是國家自立自強的精神內核,對英烈緬懷與哀思,更堅定了我們銘記英烈遺願、傳承英雄精神的信念。
  • 詩詞丨寒衣節裡寄哀思,且行且惜眼前人
    有一種思念,叫寒衣 《七絕·寄哀思 忽憶人間房股事,聊將一併寄哀思。 今夕寒衣至,正是哀思故人時。 楊絳在百歲訪談中說過這麼一段話: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 詩詞丨中元不眠夜,詩詞寄哀思
    在今天這個不眠之夜,一起用詩詞,寄託對先人的哀思,表達對天地的崇敬。中元作唐代:李商隱絳節飄颻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應憐一別瀛洲侶,萬裡單飛雲外深。中元之夜,到處都在點燈祈福,自己獨自點了一盞燈獨坐窗邊,西風吹來,思緒飄到遠在千裡之外的家鄉,想著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回家與家人團聚?
  • 市民多種方式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安全文明和諧過清明
    今年清明節適逢疫情防控期,全市暫停現場祭掃,市民選擇雲祭掃、居家追思、代客獻鮮花等多元化的方式,彌補心中無法到墓前祭掃的遺憾
  • 今日 寄哀思 共悼逝者
    今日 寄哀思 共悼逝者 2020-04-04 1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系列‖ 生命大愛 一網情深「雲紀念」緬懷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蔡君彥清明將至,為緬懷紀念人體器官和遺體捐獻者,3月31日上午10時,由河南省紅十字會主辦、河南福壽園承辦舉行的河南省第十屆紅十字遺體、人體器官捐獻者雲紀念活動如期拉開帷幕,通過「福壽雲·雲掃祭」網絡平臺,以網上掃祭的形式,開展以「生命大愛·一網情深」為主題的緬懷紀念活動
  • 2019年冬至文明祭掃倡議書​
    廣大市居民朋友們:一年一度的冬至即將到來,在這慎終追遠、緬懷故人、寄託哀思的時節,我們向廣大居民發出倡議,請文明低碳祭掃,節地生態安葬,讓生活和諧美好。一、文明祭掃每個居民都要珍惜環境,主動摒棄不文明的祭掃方式,不在市區道路、社區樓院、山地林地等公共場所焚燒冥紙冥幣。
  • 心向大海寄哀思——大連海葬見聞
    新華社大連4月1日電 題:心向大海寄哀思——大連海葬見聞  新華社記者白湧泉、蔡擁軍  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間。相比於傳統祭祀,今天心向大海寄哀思的家屬們情緒顯得理智了不少。  「新陳代謝本常規,何必墳丘埋骨灰;我自寂然歸大海,神州大地稻粱肥。」逝者家屬肖新南念起父親15年前寫下遺囑時的詩句。「父親臨終時囑託我們,他的後事要一簡再簡。現在海葬已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它必將影響我們對於新型殯葬的思考,相信我們會把它永遠地傳承下去。」
  • 清明節「綠色祭掃」
    隨著清明節臨近,按照傳統風俗習慣,一些市民已經陸續開始祭掃先人。今年,「綠色祭掃」成為人們掃墓的一種新趨勢,有些管理處還專門開設了「綠色祭掃區」。(北京市消防局防火部宣傳中心處長)夏春雷說:「最綠色環保的方式就是網上祭掃。」文中的online tomb-sweeping(網上祭掃)和Internet memorial(網絡紀念館)都是近些年出現的「綠色祭掃」方式。
  • 清明寄哀思 致敬英雄烈士 悼念每一位逝者
    清明寄哀思 致敬英雄烈士 悼念每一位逝者時至清明,心裡略感失落,道不出其中滋味,眼眶時而會有熱淚,心情久久未能平復,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才能表達對逝者的哀思,遂寫下此文,以表達對英雄的敬意,惦念逝者。清明之際,讓我們為英雄們,點一盞燈,俯身鞠躬,寄一份哀思,悼念逝者,願他們在天堂安好,願他們在天堂沒有病痛的折磨,在天堂能被善待,能被善待,英雄一切安好。有多少人想來到英雄的墓前,獻一束花,鞠一個躬,獻上自己的敬仰和哀思,可是疫情未退,很多人依然出行不便,無法實現自己的心意。
  • 武漢各公墓殯儀館舉行集體祭掃活動
    武漢市各公墓、各殯儀館紛紛舉行集體祭掃活動,用莊嚴肅穆的儀式,向烈士和逝者表達懷念與追思。上午11時,在長樂園黃陂英雄烈士紀念廣場內,陵園工作人員身戴白花,誦讀祭文、敬獻花籃、默哀祈福、鞠躬致敬、鮮花寄情……整個儀式莊重肅穆,每個環節一絲不苟,緬懷逝者。
  • 文明祭掃,平安出行——禧龍國際商貿物流園區開展文明祭掃公益服務...
    禧龍國際商貿物流園區響應市政府文明祭掃,綠色清明的號召,開展「文明祭掃,平安出行」公益服務活動。倡導文明低碳祭掃,共建文明、和諧、幸福的美好家園。清明節期間,禧龍園區在先鋒路與禧龍大街交口處設置「禧龍公益活動宣傳站」,為前往陵園祭掃的市民提供免費飲用水及臨時充電服務,派發文明祭祀宣傳單,宣傳低碳祭祀、鮮花祭祀、網絡祭祀的新理念,以文明、健康的現代方式祭奠逝者、寄託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