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丨寒衣節裡寄哀思,且行且惜眼前人

2020-11-28 騰訊網

寒衣節,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在這一天祭拜先人,寄託哀思。也在這一天,懂得珍惜,悟透人生。

失去的不能再來,擁有的要珍惜。把握當下,就是對逝者最好的祭奠;懂得失去,才能更好的珍惜人生;活得幸福,才是生命最大的意義。

有一種思念,叫寒衣

《七絕·寄哀思》

街頭今夜送寒衣,虧欠親情心自知。

忽憶人間房股事,聊將一併寄哀思。

今夕寒衣至,正是哀思故人時。

楊絳在百歲訪談中說過這麼一段話: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汙穢回家。

在楊絳看來,生死等同於回家,百年歸土,歸的是家。我們從家出生,在家長大,終於回家。

世間輪迴,全自因果;萬事萬物,皆有始終。

今夜,為逝去的親人祈禱,對眼前人祝福:

願天上親人,安息珍重。

願世上人間,平安團圓。

有一種牽掛,叫故鄉

《渡漢江》

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雖然遠離故土在外打拼,但故鄉依然是我們魂牽夢縈的方向。

故鄉,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那是先人安息之地。故鄉在,夢就在;老屋在,心就在;記憶在,根就在。

余光中在《鄉愁》中說: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處處焚火紙,家家送寒衣。念起孩提時的老屋,母親做的米酒,遙不可及,潸然淚下。

有一種傷感,叫別離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只有經歷過生離死別的人,才會更懂得愛和珍惜。

寒衣節不僅僅是悼念先人,更是提醒讓我們好好善待身邊人,好好把握與親人相處的日子,讓生命不再留下遺憾。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是一場輪迴,也是一場遇見與別離,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我們要好好珍惜與親人相守的日子,讓美好的時光長留心中。

有一種大愛,叫父母

《元日哭先大人》

清·周淑媛

一夜思親淚,天明又復收。

恐傷慈母意,暗向枕邊流。

人們常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畢淑敏曾經說過: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

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人最大的錯誤,就是認為還有的是時間。

因為來日方長,所以任何事都不必急於一時。

或許你的時間還很多,但父母的來日,卻並不方長。

有些感情,不能等。有些愛,要及時。

人生走著走著,不妨轉過頭來,給父母一個緊緊的擁抱,大聲地說一句:「我愛你」。

有一種祝願,叫好好活著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心若向陽,方能守得雲開霧散,春暖花開時。

好好活著,就是對先人最好的祭奠;好好活著,人生才有精彩的未來;好好活著,愛才會綿延不絕,生生不息。

寒衣代表著冬日的開始,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寒衣是寄託哀思的時節,也是充滿希望和遐想的時節,哀思過後,且歌且行,生活將翻開美好的一頁。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我們都是時間的旅人,也是歲月的過客。世間沒有永恆,生命不能重來,唯有綿延不息的愛與念,會在時間中永存。

已逝不可追,未來猶可期。慎終追遠,願逝者安息,生者如斯。

一壺老酒,足以慰風塵;一縷寒衣,無以祭先人。

願在天堂的親人清淨安息,願在塵世跋涉的親人歲月靜好!

相關焦點

  • 詩詞丨寒衣寄哀思,願惜眼前人
    本文已獲授權 來源 | 詩詞天地(shicitiandi)圖片來源 | 網絡◆◆◆回 復 約 嗎 送 你 一 個 特 別 推 送寒衣節,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在這一天祭拜先人,寄託哀思。也在這一天,懂得珍惜,悟透人生。
  • 寒衣節送寒衣,邂逅最美的寒衣詩詞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還有下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
  • [福州新聞]清明祭英烈 詩詞寄哀思
    [福州新聞]清明祭英烈 詩詞寄哀思 清明祭英烈,詩詞寄哀思。
  • 詩詞典故:雪泥鴻爪——且行且珍惜,遠方都是詩
    讀這首詩的第一感覺像是一個飽經滄桑、有豐富生活經歷的人所做。其實,這首詩作於嘉祐六年(1061年),當時蘇東坡才24歲,剛在京城暫露頭角。熙寧四年(1071年),因為對王安石新法提出了不同意見,被派到杭州任通判,熙寧七年又被調到密州任知州,熙寧十年去徐州任知州。
  • 雲祭掃愛不少,一首詩詞寄哀思
    雲祭掃愛不少,一首詩詞寄哀思 2020-04-04 2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寒衣節|一個被世人遺忘,卻又溫暖的節日
    寒衣節詩詞10月28日一聲聲敲擊,一針針線腳寄託著婦女們綿綿的思念之情孟姜女千裡送寒衣的傳說也形成於此時這是寒衣節的由來之一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寒衣節》(十月初一)佚名從來此節無關我,今歲奈何煎碎心。十字街頭西北望,三更露下夢魂侵。
  • 詩詞丨中元不眠夜,詩詞寄哀思
    在今天這個不眠之夜,一起用詩詞,寄託對先人的哀思,表達對天地的崇敬。中元作唐代:李商隱絳節飄颻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江南水寺的中元夜,到處掛滿了彩燈,人群攢動,殿內飄香,都是過來祈福的人。原來唐代的中元節,遠不是悽悽慘慘切切,而是熱熱鬧鬧,充滿溫情。七月十五夜看月唐代:李群玉朦朧南溟月,洶湧出雲濤。
  • 中元憶故人,詩詞寄哀思
    點一盞心燈,懷念逝去的人。中元憶故人,詩詞寄哀思!01 《中元夜》唐代: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想你逝去九泉屍骨已經化成泥沙,我還暫時寄住在人間白髮滿頭。親愛的朋友,願你的靈魂在另一個世界得以安寧!
  • 生命脆弱,人生無常,且行且珍惜
    人活著真是不容易呀!在微信上看過一個被人整理的災難小視頻,不由地感慨有時候生命真的很脆弱。飛機飛著飛著就丟了,大船開著開著就沉了,哥們喝著喝著就沒了,朋友走著走著就散了,夫妻過著過著就離了……所以,人活著能開開心心走過每一天就好。最好的活法就是:把握擁有,活在當下,且行且珍惜。
  • 今日 寄哀思 共悼逝者
    今日 寄哀思 共悼逝者 2020-04-04 1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秋詩詞名句賞析關於中秋節的古詩詞 您最喜歡哪句?
    十首最經典的中秋詩詞丨那年花開月正圓,且喜人間好時節     02     最具科學幻想的中秋詩詞     木蘭花慢     【宋】辛棄疾     中秋飲酒將旦。
  • 清明寄哀思 致敬英雄烈士 悼念每一位逝者
    清明寄哀思 致敬英雄烈士 悼念每一位逝者時至清明,心裡略感失落,道不出其中滋味,眼眶時而會有熱淚,心情久久未能平復,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才能表達對逝者的哀思,遂寫下此文,以表達對英雄的敬意,惦念逝者。他們既是普通人,他們也是英雄;他們是普通的醫生、警察、官員、工人、志願者……正是一批又一批像他們一樣的人,無懼艱險,逆行而上,才有我們現在的平安。他們的故事也就此結束了,永遠的停留在這個嚴冬後的暖春。
  • 【老黃曆之寒衣節宜忌】2020年11月15日
    小運播報:2020年11月15日,星期日,農曆十月初一(庚子年 丁亥月 壬戌日) 寒衣節,攜老幼,掃墓去,寄哀思,緬先人,燃香燭,蕩紙錢,敬酒食,秉傳統,盡孝道,憶往昔,念親人,祈平安,佑家人!
  • 心向大海寄哀思——大連海葬見聞
    新華社大連4月1日電 題:心向大海寄哀思——大連海葬見聞  新華社記者白湧泉、蔡擁軍  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間。相比於傳統祭祀,今天心向大海寄哀思的家屬們情緒顯得理智了不少。  「新陳代謝本常規,何必墳丘埋骨灰;我自寂然歸大海,神州大地稻粱肥。」逝者家屬肖新南念起父親15年前寫下遺囑時的詩句。「父親臨終時囑託我們,他的後事要一簡再簡。現在海葬已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它必將影響我們對於新型殯葬的思考,相信我們會把它永遠地傳承下去。」
  • 關於寒衣的詩詞你會幾首呢
    今天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寒衣節流行於北方,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北方將寒衣節與每年春季的清明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合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冬天的正式來臨,所以也是為你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那時候的衣物都是手工縫製,必須提前準備好,不像現在隨時隨地都能在網上下單,拍一件。
  • 詩詞丨12月,願時光不老,願你我無恙
    錯過就別遺憾,且行且珍惜。 ——《少年行四首》 生活最撩人心魄的地方是:你永遠不知道,在下一刻,在下一個地方,會有哪一個人,不早不晚,不遠不近,與你重逢,為你等在那裡。 願我們一生都至少有這樣的一個邂逅,不論何時,不論何地,若遇有緣人,請一定珍惜。
  • 清明雲端寄哀思②丨 網友:支持清明「雲祭掃」 不在形式在於心
    網上雲端寄哀思》為題,刊發了「清明雲端寄哀思」系列的首篇報導,同時發起互動徵集和網絡投票,倡導清明祭掃新風尚,在讀者中引發強烈反響,有讀者感慨清明祭掃不在形式而在於心,也有讀者積極響應:我已經跟孩子們說了,今年清明節,統一時間在家中追思。
  • 十月初一寒衣節
    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2020年陽曆的11月15日,也是陰曆的十月初一,是傳統的「寒衣節」,也是我國傳統民俗中的三大鬼節之一(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古詩有云:「十月裡來十月一,家家戶戶送寒衣,祭奠先人禦寒氣,敬老孝老世代傳。」據考證,早在周朝時,農曆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 寒衣節文明祭祀念故親
    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是緬懷逝者、追思故人的傳統節日。為弘揚優良傳統,進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倡導綠色、文明、低碳的現代祭祀新風,連日來,濱海新區各開發區、街鎮、村居積極行動起來,向轄區居民發放文明祭祀倡議書,勸阻隨意燒紙等行為,引導和鼓勵居民以鮮花祭祀、網上祭祀、家庭追思等綠色文明的方式寄託哀思。寒衣節期間,漢沽街市場監管所聯合屬地民政部門對轄區內殯葬用品市場開展專項檢查。
  • 寒衣節|中國的三大鬼節,不知道的趕緊看看!
    清明節、中元節和寒衣節是史上的三大鬼節之一,按照中國的傳統來說,這是一個鬼門關打開,鬼怪可以在人間出遊的日子。因此,了解寒衣節的注意事項對人們來說,是特別重要的一件事。農村人現在仍然保留著這個習俗,到這一天,農民們要燒五色紙,這就是給死去先人們的衣服,在陰間他們能用的上。送寒衣的儀式也是很講究的,我們這裡會在十月初一這天的傍晚,把準備好的五色紙,備幾份,每一份要送給一位失去的親人,然後要親手用金箔做成元寶,和寒衣一起燒給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