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寒衣節

2021-01-20 善緣菩提

四無量心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吾心怡悅

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們也在農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道教宮觀一般會在這一天舉行攝招安靈超度法會,超度過往孤魂。


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農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農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十月初一,燒寒衣,寄託著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悲憫。 


2020年陽曆的11月15日,也是陰曆的十月初一,是傳統的「寒衣節」,也是我國傳統民俗中的三大鬼節之一(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古詩有云:「十月裡來十月一,家家戶戶送寒衣,祭奠先人禦寒氣,敬老孝老世代傳。」



據考證,早在周朝時,農曆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禮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閭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布新的作息制度。


《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故前代授衣多在夏曆九月,日期不確定。


明代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有當時寒衣節的詳細記載:「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


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送寒衣》上有清代寒衣節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寒衣節是一個傳承中華民族孝道孝行的好時機,可以藉此機會宣講家族傳承、先人的故事,讓自己行孝的行為給子孫後代做一個好的表率,一個推崇孝道的家庭才能成為一個和諧的家庭。祭拜送寒衣之時,不要睹物傷情,憂傷悲痛,應心懷感恩與緬懷之情。




每當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下元節的時候,我們就要到祖墳前燒紙,給逝去的親人送錢,這是中國的習俗,是孝順子女悼念親人的方法。但有一點,現在知道的人卻不多,給親人上墳燒紙錢,以孝舉來寄託哀思的同時,自己的運氣也會改變!


用道教的觀點看,在生命的天道輪轉裡,我們每個人都是靈魂的寄主。已離世的人,肉體雖已消亡,但靈魂還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鬼。


人死後,靈魂就要等待新的寄主,然後才會再次輪轉。但這個等待的過程可能會持續很久,也許是十幾年或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在此之前,他們就會一直在鬼魂的狀態中苦苦等待。


他們有的在活著時的家裡逗留,能看見自己親人的一舉一動。有的到處遊蕩,成了孤魂野鬼,過著更為悽慘的日子。這時,如果親人為他們做超度,他們就能夠得到天尊和神仙的力助,擺脫鬼的狀態,走向更光明處。


在等待輪迴的日子裡,他們和我們活著的人一樣,都希望活著的親人能給他們一些吃的,更盼望著能給他們送來錢財。


每到祭祀的節日我們給他們燒紙錢,讓他們也有準備過節的錢財和時間,能夠過上快樂的節日,我們活著的人運氣也自然會好起來,做事也會更順。因為他們有了錢,就不會常常纏著我們要錢,須知,被纏者,就是陰氣上身,我們活著的人,是陽氣越旺,運氣越好,身有陰氣,做事怎麼會順呢?再說,買燒紙也花不了多少錢,何樂不為呢?運氣好了,多掙些,也是我們每個人的願望。


所以,我們作為他們的親人,還能視燒紙送錢為可有可無嗎?


關於上墳燒紙,有的地方習俗,是在上午燒,不能過午時的十二點,也有的地方,要等到天黑了再燒。總之,按各地的習俗就是,只要是燒了,把話說到,他們都能夠收到所送的錢,能夠收到親人所送的禮物,也能聽明白我們所說的每句話。所以,我們若是能知道逝去的親人活著時喜歡吃些什麼點心,可以多準備一些,與紙錢一起送給他們。他們過的好了,也會在暗處幫我們,我們也就做事更順,發財也就更容易。這就是,越是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們越講究逢年過節時給親人上墳燒紙,不是他們有了錢才這樣做,而是他們相信這樣做的道理。


上墳燒紙能夠改變我們的運氣,一直持這種觀點的人,以後更要注意,爭取將這一孝舉做的更好;有不同觀點者,也是機緣不到,待機緣成熟時,自會相信這一道理。



我們找風水要找源頭,風水不好,招不著財,或者有災難,大都用風水法物化解,這都是外表性的東西,不是真實的,不能徹底改變我們的命運。我們把命運交給大師了,交給吉祥物品了,這個是不可信的。


其實,孝親祭祖才是風水之源。


我們的生命從父母那來。父母祖先就是我們的根。所以我們澆水的時候,要連根一起澆,根深蒂固,枝葉自然茂盛,家族才能興旺。


人的福報來自於哪兒?來自於孝順父母,這是第一條。


我家供奉有祖先的牌位,我為什麼相信這個?因為我過去碰到一個大師,他說你這個人有祖宗的德在,不然你就早死了。我一想,我小時候從樓上摔下來,沒要命,當時很奇蹟,摔下去不會說話。在外面也沒人管,躺那兒兩個小時自己恢復了,就鼻子底下落一個疤以外,臉上的疤都全好了。


我當時就想,人家說祖宗之德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們老家是在河南洛陽,有一年我回到家裡,我的大伯給我拿出家裡的族譜我才知道,原來家中四代以上有一個太爺爺出家當道士了,做監院了。我這才知道原來是家族有人在宮觀修行,行善積德,才能保佑我這個子孫後輩。回到家裡,我就讓一位道長給我寫了一個祖先牌位。


現在清明期間還有其他法定節假日,我們去祭祖,是不是真能想起祖先的好處?思祖先之恩,這是非常重要的。


我去過山東一個家族,二三百口人,每年大年三十,各家的長子長孫要幹什麼?祭祖守夜。所以這個家族在各個地方工作的公務員特別多。我就在看,這個家族為什麼這麼興旺,別人跟我講他們家風水好,我說你們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他們說為什麼,我說這個家族之所以風水好,是因為他們知道根在什麼地方,他們知道祭祖。


祭祖的時候,燒香成為陽,燒紙成為陰。古時候老人家都會講,那個家裡沒香火了。沒香火代表什麼?它不只是代表了斷子絕孫,香火還代表財富。祭祖時要虔誠,我們現在家族能興旺,全是祖宗積德。


那應該在什麼時候祭祖才好?清明節、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十月一日送寒衣、冬至,加上大年三十,祭祖先應該是五次。



只有祭祖,懂得感恩圖報,才可以獲得祖先的護佑和眷顧,家族的運勢才會更好。如果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沒有顯露紀念祖先的心意,那就是不孝的一種表現。


祖先就是我們這個家族的根。我們看這個樹,樹根不動,樹枝再擺,擺一會兒就會停下來;但是樹根一旦動了,那這個樹連根拔起就死掉了,所以根很重要。我們不要認為我們自己能耐大,福分大,你看我掙了這麼多錢,告訴你,沒有祖宗之德護佑,你這福從哪裡來?


你要論名字,跟你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你為什麼發財了?他就倒黴了?包括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的,命運也各不相同,這就是祖宗積德護佑。要真明白這個道理,就會長時間思念祖宗之德。


所以我們有沒有想過,真正的風水在什麼地方?我們要從根上找。孝親祭祖是風水之源,我們要真正懂得這個道理,就能理解老子講的「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易經》上講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意思。



一個人擁有全天下所有的財富,能幫助全天下所有可憐的人,可是他只要不孝敬父母,不厚愛手足,不對妻子負責任,都算不上是一個好人。一個人連對他的父母、祖先都不好,只對別人好,你要注意,為什麼?忘恩負義之人不可交,交這種人會吃虧。


各個地方的祭祀風俗不同,我們可以根據各地風俗祭祀祖先。即使在外面工作不能回去,也可以遙祭,朝老家的方向燒點兒紙,燒點兒香,這叫不忘根本。懂得感恩圖報,才可以獲得祖先的護佑和眷顧,家族的運勢才會更好。如果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沒有顯露紀念祖先的心意,那就是不孝的一種表現。


紙就用那種傳統的黃紙,不用太多,幾張就可以。有很多人大把大把地買那種假的鈔票,千元的萬元的,一燒一大堆,其實一點兒作用也沒有。


有一個老闆,他的父母去世以後,他塑了兩尊小像在家裡供著,和供神是一模一樣,早晚燒香,一天三頓飯。這個老闆有幾十個億資產。我當時還在想,這人怎麼有這麼大的福報啊?最後才明白,是孝心所感。


他說他父母去世五六年,他對父母的思念是有增無減,我們有沒有?很多家庭父母去世以後,包括拜祭父母的照片都要燒掉,說人都死了,要照片幹什麼?這多晦氣!送葬時把相片也就燒了,還跟我說:老師,不是我們不留,我們家就一居室,沒地方掛。再到他們家一看,他們夫妻的相片掛滿了。


大家要記住,孝親祭祖,才能夫妻和睦,進而家庭興旺,只有祖先歡樂,你才能有求必應,心想事成啊!



您看此文用時  · 秒,


分享轉發只需1秒呦

每日更新發布佛學文章共同修行~

解答疑惑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哦 


相關焦點

  • 2020寒衣節是哪一天 2020農曆十月初一是陽曆幾月幾日
    導語:寒衣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所以每年時間都是以農曆時間為標準,即在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這天。不過,如果按照陽曆時間來算,那就每年都不同了。寒衣節這天,需要送寒衣,所以應要了解準確時間。那麼,具體2020寒衣節是哪一天呢?到底2020農曆十月初一是陽曆幾月幾日?一起來了解。
  • 寒衣節是什麼意思含義介紹 寒衣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寒衣節是什麼意思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漢族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 寒衣節送寒衣,邂逅最美的寒衣詩詞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還有下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
  • 寒衣節|一個被世人遺忘,卻又溫暖的節日
    《詩經 · 豳風 · 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也俗稱每年秋天伊始婦女們就忙著趕製衣服所以長安城的月夜總是迴響著萬戶搗衣聲衣服做好之後九、十月便是給千裡之外的徵夫寄寒衣的時節寒衣節這天
  • 寒衣節文明祭祀不能少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劉海洋)11月15日,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寒衣節」,也是每年祭祀高峰期之一,為倡導市民文明祭祀,陵園做好各項服務工作,力求為市民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寒衣節前後三天為祭祀高峰,為消除安全隱患,倡導文明祭祀,陵園提前做好寒衣節的服務接待和安全保障準備工作。在陵園門口,前來祭掃的車輛陸續進園,醫護服務人員嚴防疫情輸入,逐個測量體溫,檢查防疫健康碼。除提醒市民錯峰祭掃之外,還為市民提供免費停車地點,並有專人指揮交通,保障交通暢行。
  • 寒衣節|中國的三大鬼節,不知道的趕緊看看!
    清明節、中元節和寒衣節是史上的三大鬼節之一,按照中國的傳統來說,這是一個鬼門關打開,鬼怪可以在人間出遊的日子。因此,了解寒衣節的注意事項對人們來說,是特別重要的一件事。送寒衣的儀式也是很講究的,我們這裡會在十月初一這天的傍晚,把準備好的五色紙,備幾份,每一份要送給一位失去的親人,然後要親手用金箔做成元寶,和寒衣一起燒給先人。在家門口用草木灰或者是爐渣撒上一個未封閉的圓圈,在圓圈開口的地方插上香燭,後面擺上餃子、果子一類的貢品,並插上竹筷。
  • 農村俗語「無雨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啥意思?今天晴天好嗎?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今天已經是農曆的十月初一。今天還是寒衣節,是我國三大傳統的祭祀節日之一,在這一天人們會祭奠掃墓,紀念仙逝的親人,所以又稱為送寒衣。在農村中關於十月初一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無雨一冬晴,沒有十月初一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晴天好不好呢?
  • 寒衣節「攻略」趕緊記下來
    其中,農曆十月初一的寒衣節,民間叫做「過十月一」。每到十月初一之時天氣開始變涼,冷空氣來襲,人們在裹上厚棉襖的同時,每家每戶都開始供暖了,我們回到溫暖的家中有沒有想起我們已故的親人,他們是不是吃得飽穿的暖呢?所以寒衣節的主要風俗就是送寒衣。為逝者送寒衣,固然很暖心。但寒衣節也帶有一些中元節的特徵,如果不妥善處理,恐怕好兄弟會找上門!
  • 十月一送寒衣,中國這三個節日屬於逝去的親人
    這是一些人在沿襲舊風俗:「十月一,送寒衣」——在給故去的親人燒「寒衣紙」。清院本《十二月令圖·十月》中國人崇尚孝道,講究「慎終追遠」「永言孝思」,也不能忘卻故去的親人,也要有專屬他們的三個節日: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清明節給先人掃墓;七月十五中元節放河燈、燒包袱,僧寺建盂蘭盆會超度亡靈。十月初一給故去的先人「送寒衣」。
  • 陽曲縣「寒衣節」文明祭祀倡議書
    全縣居民朋友們:今年11月15日(農曆十月初一),是人民群眾祭奠已故親人的傳統祭祀節日「寒衣節」。「寒衣節」即將到來,為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推進移風易俗,倡導文明、綠色、低碳、安全的祭掃方式,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我們特向全縣居民朋友發出如下倡議: 倡導文明祭祀新方式。積極倡導鮮花祭奠、公祭悼念、網上祭奠、家庭追思會、撰寫追憶文章等文明健康的祭祀方式,使文明祭祀成為一種習慣。倡導環保祭祀新要求。
  • 城關環衛採取人機結合作業模式 保障「寒衣節」期間環境整潔
    城關環衛採取人機結合作業模式 保障「寒衣節」期間環境整潔 每日甘肅網11月16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陰曆十月初一是中國傳統祭祀節日「寒衣節」,城關區環衛局結合實際強化組織領導、加大對祭祀垃圾清掃衝洗和清運力度,全力做好「寒衣節
  • 寒衣節文明祭祀念故親
    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是緬懷逝者、追思故人的傳統節日。寒衣節期間,漢沽街市場監管所聯合屬地民政部門對轄區內殯葬用品市場開展專項檢查。本次專項檢查重點對轄區內殯葬用品經營單位進行摸排清理,對殯葬用品經營戶是否存在無照經營、超範圍經營等行為,是否存在生產、銷售各類封建迷信祭祀用品的行為進行拉網式檢查。一是全面排查,嚴格執法。加強與轄區民政部門的溝通協作,形成打擊製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違法行為的強大合力。
  • 農曆十月初十原來是一個古老的祭祖節日,和河圖洛書有關
    而「朝、暮」是指日象,太陽初升為朝,即天地之氣開始轉變,根據古文化,「朝三暮四」,即30×3/7=12.85天,取整數一個月的「朝」為初一至初十二,暮為太陽隕落為暮,則天地及地府的大門將關閉。故十月暮為17.15天。農曆十月的月小則遞減。則我們「十月朝」祭祀祖先應當從十月初二至初十二來進行。因為十月初一為天地初開之日,諸天地鬼神未就位,民間俗人不宜祭祀。
  • 【老黃曆之寒衣節宜忌】2020年11月15日
    > 小運播報:2020年11月15日,星期日,農曆十月初一(庚子年 丁亥月 壬戌日) 寒衣節,攜老幼,掃墓去,寄哀思,緬先人,燃香燭,蕩紙錢,敬酒食,秉傳統,盡孝道,憶往昔,念親人,祈平安,佑家人!
  • 農村俗語「陰曆十月一,燒紙送寒衣」是什麼意思?
    陰曆十月一日正好是正好在公曆的十一月中下旬左右,對於這個日子,農村裡流傳著一句俗語「陰曆十月一,燒紙送寒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原來,農曆十月一日也是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被稱為「寒衣節」,一年當中其實有四個個祭祀的節日,包括清明節、中元節,以及寒衣節和冬至日,分別在春末、初秋、深秋和仲冬。很多人對寒衣節並不熟悉,因為這只是某些地方的風俗習慣,在這一天,通常進行祖祭和家祭。
  • 正月初一是春節,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為啥清明節的日期不固定?
    在我們的習慣認識中,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為啥清明節的日期不固定呢?(清明節)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歷史,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鬼節等,它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初一的寒衣節,並稱為中國三大著名「鬼節」。但是,清明節的日期不固定,大多集中在每年陽曆4月5日左右,上差下差不超過2天。
  • 寒衣節,我為父母送去世上最暖和的寒衣
    這一聲真還就喊了出來,而我也驚醒了,渾身大汗,回味著剛才的情景,方知是夢,感嘆不已,努力的想像著……第二天中午,才想起後天就是農曆十月一了,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鬼節」。所以,十月一也叫送寒衣節。想起這些,我似乎才明白昨晚夢見母親的夢,是我太想念我的父母親了。是啊,幾十年了,父親離去我尚太小(九歲),印象不是很深,似乎還好些,而母親是我親自看著她走的,所以,思念於刻骨銘心,二十餘年了,她一直在我心裡未曾離去,昨晚託夢於我,是叮囑我別忘了給她送寒衣啊。
  • 寒衣節的由來
    寒衣節,也稱冥陰節,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人們關於生與死的話題與追求,欲論不止;「生」值得慶祝,「死」值得敬思,若以故事來敘述,那麼值得懷念的還是很久以前的那段史書往事。 「寒衣,寒衣,結寒無衣,生者苦短,死者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