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送寒衣,中國這三個節日屬於逝去的親人

2020-12-06 北京日報客戶端

農曆九月過半,城區郊外,月夜之下的河邊、路口常可見到一處處火光。翌日清晨,環衛工人的掃帚之下便多出些燃盡的紙灰。這是一些人在沿襲舊風俗:「十月一,送寒衣」——在給故去的親人燒「寒衣紙」。

清院本《十二月令圖·十月》

中國人崇尚孝道,講究「慎終追遠」「永言孝思」,也不能忘卻故去的親人,也要有專屬他們的三個節日: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清明節給先人掃墓;七月十五中元節放河燈、燒包袱,僧寺建盂蘭盆會超度亡靈。十月初一給故去的先人「送寒衣」。給逝者送寒衣,是生者由自己的需求而推及先人的。

十月初一,古人稱為「始裘日」。《禮記》:十月朔日「天子始裘」——天子從這天開始穿獸皮製的衣服。所以陸遊《立冬日作》:「方過授衣月,又逢始裘天。」陸遊詩中說的授衣月指九月。詩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慄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冷風來了,天寒地凍了,沒有禦寒衣服,這一年怎麼過?

關於授衣的解釋有兩個,一個是「置備」:「九月霜始降,婦功成,可以授冬衣矣。」九月天氣轉涼,婦女已經把布織好,可以將做冬衣的工作交給婦女們去完成了。

一個是「授予」:據吳自牧《夢粱錄·十月》記載,宋朝皇帝在這一天賜大臣錦衣以禦寒,謂之「授衣」——「朔日朝,廷賜宰執以下錦,名曰『授衣』。其賜錦花色依品從給賜。」後世多採用後一解釋,將十月初一稱為「授衣日」。北宋呂希哲《歲時雜記》載:「十月朔,京師將校禁衛以上,並賜錦袍。皆服之以謝……邊防大帥、都漕、正任侯,皆賜錦袍。舊河北、陝西、河東轉運使副無此賜。祖宗朝,有人自陳,乃賜衣襖。諸軍將校皆賜錦袍。」此說非常合乎情理:既然皇帝怕冷開始穿獸皮製作的冬裝,豈能不顧他的文武百官以及守衛疆土的三軍將士?《周禮·天官·司裘》記載:「季秋,獻功裘以待頒賜。」就是說,在冬季到來之前,主管的官員(司裘)便為天子準備好了皮衣,以備天子賞賜給大臣們禦寒。

中國人講孝道,陽世的人穿上冬衣了,自然不能忘記另一個世界的先人呀,他們也需要添置衣服、禦寒過冬呀!於是,便把農曆十月初一這一天,稱為「寒衣節」。諺云:「十月一,送寒衣。」

這個風俗當然是基於一種迷信,但是由來已久,或可追溯到周代。《禮記》中有孟冬之月「賞死事、恤孤寡」和「臘先祖」的記載。孟冬,即初冬。死事,指為國事而死者。「賞死事、恤孤寡」,意思是褒獎為國捐軀的烈士,並撫恤他們的家人;同時,還要舉行祭奠祖先的儀式。

祭奠死者、為已逝先人寄送寒衣的風俗,大約形成於宋代。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東京汴梁九月下旬,市上就有即賣冥衣、靴鞋、席帽、衣緞的,供人們在十月初一燒用。十月一日這天,官員百姓都像清明節一樣出城上墳掃墓。

居住在元大都的漢人同樣流行著「寒衣節」的風俗。《析津志·歲紀》載,十月初一是時令的「送寒衣節」。大都城的百姓祭奠先人、上墳掃墓,叫做「掃黃葉」。「此一月行追遠之禮甚厚。時思風俗,人倫之重者也。」追遠,意思是祖先雖然遠逝,仍須依禮追祭;祭,是為了「盡其敬」。元人有詩云:「十月天都掃黃葉,酒漿出城相雜還,爇送寒衣單共夾。愁盈頰,追思淚雨灰飛蝶。」

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有明代寒衣節的詳細記載:「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

明末人陸啟法(1590-1648年)所著的《北京歲華記》中記載:「十月朔,上冢如中元,祭用豆泥骨朵。」骨朵,是古代一種兵器,形狀如蒜頭,用金屬或硬木製成,安在長柄之首。所謂「豆泥骨朵」,有人解釋為就是豆沙包,可備一說。不過,農曆十月初一用豆沙包來祭奠先人,不知有何說道,這風俗到清代似已失傳。

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送寒衣》記有清代寒衣節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冥楮,即供「陰間」花用的紙錢。北京人這風俗沿襲至今。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論語·學而》)給冥間的親人燒紙錢、送寒衣自然是出於一種迷信。然而,「死去原知萬事空」。燒「寒衣紙」的人們未必都相信幽冥之中有「陰間」的存在,未必相信死去的人還需要穿冬衣禦寒。送寒衣、燒紙錢不過是個形式,其意義在於表達緬懷之情,寄託對先人的思念。但是在環境意識日益增長的今天,燒紙的形式會增加環境汙染,畢竟是一種陋俗。人們需要用一種新的追思先人的方式,來取代燒「寒衣紙」的形式。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陰曆十月一,燒紙送寒衣」是什麼意思?
    陰曆十月一日正好是正好在公曆的十一月中下旬左右,對於這個日子,農村裡流傳著一句俗語「陰曆十月一,燒紙送寒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原來,農曆十月一日也是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被稱為「寒衣節」,一年當中其實有四個個祭祀的節日,包括清明節、中元節,以及寒衣節和冬至日,分別在春末、初秋、深秋和仲冬。很多人對寒衣節並不熟悉,因為這只是某些地方的風俗習慣,在這一天,通常進行祖祭和家祭。
  • 寒衣節送寒衣,邂逅最美的寒衣詩詞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還有下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
  • 十月初一寒衣節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十月初一,燒寒衣,寄託著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悲憫。
  • 農曆十月初十原來是一個古老的祭祖節日,和河圖洛書有關
    十月朝即「十月初十」,原來是一個被淡忘的至關重要的傳統祭祖節日,古唱書曰:十月裡來滿一年,十月忙著來上墳,十月裡來十月朝,家家戶戶把紙燒,家家墳上飄白紙,戶戶送衣又送食。農曆十月的月小則遞減。則我們「十月朝」祭祀祖先應當從十月初二至初十二來進行。因為十月初一為天地初開之日,諸天地鬼神未就位,民間俗人不宜祭祀。而佛教及各大宗教用此日則為善,因彼為人天老師,可以開天地門及引天地路。十月朝是從農曆十月初一日開始。秦代統一中國後,改以建亥之月為首,夏曆的十月一日相當於秦之元旦。宋代更重視十月朝節及立冬日。
  • 寒衣節,我為父母送去世上最暖和的寒衣
    文/曉萍昨晚,我做了個夢,以至我在夢中哭泣著醒來,才知道原來是一場夢,而此時早已夢醒淚溼巾。我再也無法入睡,努力回想夢中的情景,唯恐忘掉。這一聲真還就喊了出來,而我也驚醒了,渾身大汗,回味著剛才的情景,方知是夢,感嘆不已,努力的想像著……第二天中午,才想起後天就是農曆十月一了,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鬼節」。
  • 寒衣節|一個被世人遺忘,卻又溫暖的節日
    最出名的便是,孟姜女千裡送寒衣。孟姜女千裡送寒衣民間傳說,孟姜女新婚燕爾,丈夫就被抓去服謠役,修築萬裡長城。秋去冬來,孟姜女千裡迢迢,歷盡艱辛,為丈夫送衣禦寒。誰知丈夫卻屈死在工地,還被埋在城牆之下。由此而產生了「送寒衣節」。「十月初一燒寒衣」,也早已成為北方憑弔已故親人的風俗。朱元璋「授衣」傳說相傳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為了顯示順應天時,在十月初一這天早朝,行「授衣」之禮,並把剛收穫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嘗新。
  • 關於寒衣的詩詞你會幾首呢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寒衣節流行於北方,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北方將寒衣節與每年春季的清明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合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
  • 2020寒衣節是哪一天 2020農曆十月初一是陽曆幾月幾日
    導語:寒衣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所以每年時間都是以農曆時間為標準,即在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這天。不過,如果按照陽曆時間來算,那就每年都不同了。寒衣節這天,需要送寒衣,所以應要了解準確時間。那麼,具體2020寒衣節是哪一天呢?到底2020農曆十月初一是陽曆幾月幾日?一起來了解。
  • 詩詞丨寒衣寄哀思,願惜眼前人
    本文已獲授權 來源 | 詩詞天地(shicitiandi)圖片來源 | 網絡◆◆◆回 復 約 嗎 送 你 一 個 特 別 推 送寒衣節,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在這一天祭拜先人,寄託哀思。也在這一天,懂得珍惜,悟透人生。
  • 2019中元節還有多少天 中國的鬼節主要有
    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中國三大鬼節  中國三大鬼節,是節日的合稱,我國北方一些地方將傳統節日裡祭祖的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三個節日,合稱為「三大鬼節
  • 寒衣節|中國的三大鬼節,不知道的趕緊看看!
    清明節、中元節和寒衣節是史上的三大鬼節之一,按照中國的傳統來說,這是一個鬼門關打開,鬼怪可以在人間出遊的日子。因此,了解寒衣節的注意事項對人們來說,是特別重要的一件事。農村人現在仍然保留著這個習俗,到這一天,農民們要燒五色紙,這就是給死去先人們的衣服,在陰間他們能用的上。送寒衣的儀式也是很講究的,我們這裡會在十月初一這天的傍晚,把準備好的五色紙,備幾份,每一份要送給一位失去的親人,然後要親手用金箔做成元寶,和寒衣一起燒給先人。
  • 永定區:寒衣送「親人」
    為困難群眾送過冬棉衣。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3日訊(通訊員 梁英傑)「謝謝你們的關愛,謝謝黨的好政策……」12月2日,寒風凜冽,當永定區四都坪鄉四都坪村低保兜底貧困戶吳良鳳接過該區統計局駐四都坪村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梁英傑送上的棉大衣時,激動得連聲道謝。
  • 養花別亂送人,送對了都開心,送錯了有麻煩!
    本文看點:時間走得真快,2019就要過完了,年底的節日扎堆出,聖誕節、平安夜、元旦、春節等等,甭管是什麼節日,都有送花的時候,送花可有講究,送對了大家都開心,送錯了可容易受埋怨。那你知道不同的節日,該送什麼花嗎?
  • 這是屬於平安中國的節日——寫在第一個「中國人民警察節」
    利劍護民  節日慶祝已在全國鋪開,「110警營開放日」「百萬警進千萬家」等活動在北京、上海、江蘇等各地開展。而對廣大人民警察來說,這個節日是他們致敬英模、英烈家屬代表的日子,更是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囑託、重溫《人民警察入警誓詞》的日子。  2020年8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人民警察隊伍授旗並致重要訓詞,人民警察接過旗幟,一個重要時刻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