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中國的三大鬼節,不知道的趕緊看看!

2020-12-06 民間韻

清明節、中元節和寒衣節是史上的三大鬼節之一,按照中國的傳統來說,這是一個鬼門關打開,鬼怪可以在人間出遊的日子。因此,了解寒衣節的注意事項對人們來說,是特別重要的一件事。

農村人現在仍然保留著這個習俗,到這一天,農民們要燒五色紙,這就是給死去先人們的衣服,在陰間他們能用的上。送寒衣的儀式也是很講究的,我們這裡會在十月初一這天的傍晚,把準備好的五色紙,備幾份,每一份要送給一位失去的親人,然後要親手用金箔做成元寶,和寒衣一起燒給先人。

在家門口用草木灰或者是爐渣撒上一個未封閉的圓圈,在圓圈開口的地方插上香燭,後面擺上餃子、果子一類的貢品,並插上竹筷。把準備好的五色紙和金元寶放在圓圈的中間,然後點燃它們和香燭,人們就在這時就可以一邊磕頭一邊把想和先人說的話一併說出來,聽說他們來領衣服時,會聽到你說的話。

山東多是人們上墳祭祖的傳統日子,這天上墳除了燒紙以外,還用彩紙剪做衣帽,焚於墓前,有"十月一,上墳燒寒衣"之說,意為祖先捎去過冬衣服。桓臺居民多是用"煎餡食"祭祖。還於傍晚到野外路口,為沒有後人的死者祭祀,添"禦寒衣";

北京有句諺語叫"十月一,送寒衣"。意思是天氣冷了,一家都穿新衣了,也應該給死去的親人寄點寒衣去。於是人們總是預先糊好"寒衣包"、"金銀包袱",在包袱外面寫上地址,某某人收,然後再焚化了;

江蘇人在"寒衣節"這天,人們把各色彩紙糊成的冥衣,裝在一紅紙袋裡,上寫亡者的身份和姓名。初一當晚,把紙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然後拿到門外焚化,以示對亡人的記掛;

山西寒衣節在這天送寒衣時,講究在五色紙裡夾裹一些棉花,說是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陝西人在寒衣節這天則用各種色紙剪糊成衣服,黃昏時在祖先墳塋燒掉,謂之送寒衣。據民間傳說為孤魂會,人們在送寒衣時,除給祖先焚燒外,還要多燒給無主的孤魂。

漢族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徵過冬的傳統活動。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

男人們則習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後,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十月一日,婦女忌出行。漢族民間改善生活,山區興吃橋面、莜麵

相關焦點

  • 2019中元節還有多少天 中國的鬼節主要有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元節,2019年的中元節是8月15日,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為什麼中元節要成為鬼節呢?  中國三大鬼節  中國三大鬼節,是節日的合稱,我國北方一些地方將傳統節日裡祭祖的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三個節日,合稱為「三大鬼節
  • 2020寒衣節是哪一天 2020農曆十月初一是陽曆幾月幾日
    導語:寒衣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所以每年時間都是以農曆時間為標準,即在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這天。不過,如果按照陽曆時間來算,那就每年都不同了。寒衣節這天,需要送寒衣,所以應要了解準確時間。那麼,具體2020寒衣節是哪一天呢?到底2020農曆十月初一是陽曆幾月幾日?一起來了解。
  • 三大鬼節是指的什麼節 中元節佔其中一個位置
    大家都知道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我國傳統的鬼節,但是鬼節並不是只有中元節一個,在我國一共有三個鬼節,每一個都十分受大家重視。   清明、中元、寒衣是我國最終要的三個祭祀的節日,並且其中中元節甚至被稱之為鬼月,並且有百鬼夜行諸神退避之說。
  • 寒衣節,我為父母送去世上最暖和的寒衣
    文/曉萍昨晚,我做了個夢,以至我在夢中哭泣著醒來,才知道原來是一場夢,而此時早已夢醒淚溼巾。我再也無法入睡,努力回想夢中的情景,唯恐忘掉。我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周圍好像是一片樹林,朦朧中看見母親朝我走來,我大聲喊著,可母親就像沒聽見,也不理睬我,儘管向前走,面無表情。其實,我根本看不清她的臉,模模糊糊的,模樣就是母親,我趕緊去追她,我跑啊跑啊,就是追不上,兩條腿咋跑也跑不快,眼看著母親就要走遠,我急壞了,大聲哭喊著:「媽媽,不要走,等等我!」
  • 十月初一寒衣節
    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農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 寒衣節送寒衣,邂逅最美的寒衣詩詞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還有下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
  • 下半年爆發對應中國鬼節? 預言的巧合?!
    印度男孩提到的下半年的關鍵時間點與中國鬼節重疊2020年9月初是一個關鍵的時間點,會出現一個契機,有可能是第二波疫情,或是饑荒,或是zhengzhi上的變動,徵兆會在2020年9月—10月間展現。9月2日,正是黃曆的七月十五鬼節,是祭祀祖先、亡者靈魂的日子,並且閩南與臺灣等地民間相傳,整個黃曆七月是「鬼月」,是地府大門開放的月份,無主孤魂由冥間大神率領,從陰間到陽間接受供養。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渡」布施的祭祀儀式,希望好兄弟得到安撫,保佑家宅平安。整個七月都被人們認為是不吉利的,不適合嫁娶。
  • 寒衣節「攻略」趕緊記下來
    其中,農曆十月初一的寒衣節,民間叫做「過十月一」。每到十月初一之時天氣開始變涼,冷空氣來襲,人們在裹上厚棉襖的同時,每家每戶都開始供暖了,我們回到溫暖的家中有沒有想起我們已故的親人,他們是不是吃得飽穿的暖呢?所以寒衣節的主要風俗就是送寒衣。為逝者送寒衣,固然很暖心。但寒衣節也帶有一些中元節的特徵,如果不妥善處理,恐怕好兄弟會找上門!
  • 寒衣節是什麼意思含義介紹 寒衣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寒衣節是什麼意思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漢族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 寒衣節|一個被世人遺忘,卻又溫暖的節日
    寒衣節傳說10月28日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寒衣節也有古老的傳說。「寒衣節」由此而來。人們還在加衣避寒的同時,也將冬衣捎給遠在外地戍邊、經商、求學的遊子,以示牽掛和關懷。寒衣節詩詞10月28日一聲聲敲擊,一針針線腳寄託著婦女們綿綿的思念之情孟姜女千裡送寒衣的傳說也形成於此時這是寒衣節的由來之一
  • 七月十五,七月半,為何又被稱為鬼節?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七月十五,七月半,為何又被稱為鬼節?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這幾天,又可以看到再接頭都可以看到有人開始燒紙了,因為一年一度的鬼節就快要到了。那麼農曆七月十五為啥會被稱為鬼節呢?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
  • 寒衣節文明祭祀念故親
    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是緬懷逝者、追思故人的傳統節日。採取拉網式反覆排查與不定時飛行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殯葬用品店和集貿市場、批發市場等價籤設置不規範、不完善的現場進行指導,督促整改到位。同時,建立殯葬用品經營戶監管臺帳,對其定期進行複查,形成長效機制,防止問題反彈。二是多措指導,強化宣傳。通過入戶巡查、發放告知書、與經營者籤訂承諾書等多種形式,引導轄區經營者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踐行文明祭祀,摒棄陳規陋習,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三是暢通渠道,鞏固成效。
  • 正月初一是春節,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為啥清明節的日期不固定?
    在我們的習慣認識中,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為啥清明節的日期不固定呢?(清明節)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歷史,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鬼節等,它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初一的寒衣節,並稱為中國三大著名「鬼節」。但是,清明節的日期不固定,大多集中在每年陽曆4月5日左右,上差下差不超過2天。
  • 寒衣節文明祭祀不能少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劉海洋)11月15日,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寒衣節」,也是每年祭祀高峰期之一,為倡導市民文明祭祀,陵園做好各項服務工作,力求為市民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寒衣節前後三天為祭祀高峰,為消除安全隱患,倡導文明祭祀,陵園提前做好寒衣節的服務接待和安全保障準備工作。在陵園門口,前來祭掃的車輛陸續進園,醫護服務人員嚴防疫情輸入,逐個測量體溫,檢查防疫健康碼。除提醒市民錯峰祭掃之外,還為市民提供免費停車地點,並有專人指揮交通,保障交通暢行。
  • 鬼節來說鬼故事 遊戲中令人驚悚恐怖的惡鬼
    中元節來源: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中國也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鬼節」,時間是陰曆的七月十五,又稱中元節。相傳七月半,鬼門關大開,祖先也會在這一天返家探望子孫,因此中元節的晚上,街 市上會很冷清,家家關門閉戶,以來是為了在家裡祭祀祖先,二來也是為了避免在街上亂轉會撞到「孤魂野鬼」。
  • 陽曲縣「寒衣節」文明祭祀倡議書
    全縣居民朋友們:今年11月15日(農曆十月初一),是人民群眾祭奠已故親人的傳統祭祀節日「寒衣節」。「寒衣節」即將到來,為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推進移風易俗,倡導文明、綠色、低碳、安全的祭掃方式,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我們特向全縣居民朋友發出如下倡議: 倡導文明祭祀新方式。積極倡導鮮花祭奠、公祭悼念、網上祭奠、家庭追思會、撰寫追憶文章等文明健康的祭祀方式,使文明祭祀成為一種習慣。倡導環保祭祀新要求。
  • 城關環衛採取人機結合作業模式 保障「寒衣節」期間環境整潔
    城關環衛採取人機結合作業模式 保障「寒衣節」期間環境整潔 每日甘肅網11月16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陰曆十月初一是中國傳統祭祀節日「寒衣節」,城關區環衛局結合實際強化組織領導、加大對祭祀垃圾清掃衝洗和清運力度,全力做好「寒衣節
  • 農曆7月15中元節,為什麼有「鬼節」之稱?晚上幾點不能出門?
    說起農曆七月十五,大家一定不陌生,中國傳統的中元節,傳說這一天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所以也有「鬼節」之稱,關於節日基本的知識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兩個人真的細聊起來,「中元」究竟是什麼,「中元」和鬼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這個節日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主要風俗是什麼,恐怕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那現在咱就來聊聊 「中元節」的這些事。
  • 農曆七月半為何被稱之為「中元節」或「鬼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被稱之為中元節,對於這個稱呼也是現在在知道。以前,在我們這裡都把這一天稱之為「七月半」或者「鬼節」。在這個傳統節日的主要活動為祭祖,緬懷先人。為何要把陰曆七月十五這一天稱之為中元節或者鬼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