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關環衛採取人機結合作業模式 保障「寒衣節」期間環境整潔

2020-12-06 騰訊網

城關環衛採取人機結合作業模式 保障「寒衣節」期間環境整潔

每日甘肅網11月16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陰曆十月初一是中國傳統祭祀節日「寒衣節」,城關區環衛局結合實際強化組織領導、加大對祭祀垃圾清掃衝洗和清運力度,全力做好「寒衣節」期間環境衛生服務保障,以給市民營造一個文明整潔的市容環境。

城關區環衛局實行人工清掃、機械衝洗相結合的作業模式,以安定門和玉佛寺、五泉山、白雲觀、南濱河路及三級政府周邊、市政大坡、南山路、平涼路等60多處焚燒密集區域為重點,將保潔員上崗率增派到50%,根據各路段實際情況延時作業,強化凌晨3點大掃及二次精細化推掃力度。

加大主城區焚燒路面洗掃衝洗作業力度,集中調配高壓衝洗車配合人工洗刷作業,針對路面殘留蠟印和灰痕,保潔員使用鏟子進行清鏟。細化人員分片保潔、定時定點值守作業,全力保障「寒衣節」期間清掃保潔安全有序開展。號召市民採用文明的祭祀方式,自覺維護城市整潔的環境秩序。

每年祭掃高峰都是環衛工人最辛苦的日子。在此,該區環衛局倡導市民朋友樹立文明祭祀觀念,著力破除封建迷信,摒棄掃墓祭祖燒紙錢、燃放鞭炮等陳規陋習,推行鮮花祭祀、家庭「追思會」、頌讀祭文等文明祭祀方式,使文明祭祀成為一種習慣。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晟途

相關焦點

  • 解讀深圳中心城區新型環衛市場化模式的「創新密碼」
    福田區以改革創新為抓手,全面提高中心區環境質量,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城市環境和公共空間。福田區智能環衛全機械清掃作業模式突出機械化、智能化、集群式作戰,能夠滿足所有環衛作業場景。例如,「大會戰」模式中,在轄區主次幹道等主戰場,投入高壓清洗車、多功能抑塵車、中大型洗掃車等重型機械聯合作戰,全面提高作業效率,實現大面積、大範圍的快速高效保潔;「陣地戰」模式中,在公園、廣場、口岸等閉合空間,投入純電智能掃地車、小型衝洗車等智能清掃設備交叉作業,變「清掃模式」為「清洗模式」,24小時不間斷作業,路面始終保持乾淨整潔,市民和遊客可以「席地而坐」;「街巷戰」模式中,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狹小區域
  • 冬雨送落葉,濮陽5000餘名環衛工忙「戰」滿城「黃金甲」
    市城區環衛部門立即啟動清掃落葉應急預案,全員上崗,人機結合,加班加點,加大人工清掃力度,及時清除慢車道及人行道上的落葉和積水。     加大機械化作業力度,採取無死角、全方位清掃及清刷,將各種大、中、小型工作車輛調配到城區各個角落,人歇機不停地快速清除快車道上的落葉和積水。
  • 臨沂環衛雪天快速反應除雪融冰 保障城市交通順暢
    自9日上晚8點開始,臨沂環衛集團對市區道路積雪積冰進行了清理整治。1月9日夜間,臨沂市又迎來一場降雪,為確保城市交通順暢,環衛集團緊急啟動預案集中清理各街道路面積雪,全力以赴做好清雪鏟冰工作,最大程度減少了積雪對道路交通和市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 加強環衛保潔,維護「窗口」形象
    元旦節日期間,為保障市民出行和行車安全,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站前支隊執法隊員和環衛工人不畏嚴寒堅守崗位,保障站前區域環境衛生乾淨整潔。為了加強火車站東西廣場、嫩江街清運保潔力度,節日期間,站前支隊在保障轄區各街路高質量、高標準日常保潔的前提下,對東廣場地下停車場、城市通廊、中康路、客運站、火車站等人流較多的重點街路開啟循環保潔模式,全面提升環衛工作標準,特別是針對節假日期間生活垃圾的大量增加,收運班加強了生活垃圾收運力度,提高巡迴收集頻次,確保垃圾桶、果皮箱隨滿隨清日產日清。
  • 合肥廬陽區出動「利器」鏟雪除冰 省時省力贏得環衛工人點讚
    在行動中,一款「鏟雪利器」——人工輪式推雪鏟發揮了大作用,鏟雪作業效率得到較大提升,也贏得了不少環衛工人的稱讚。》》》推薦閱讀:合肥包河區2000餘名環衛工人凌晨鏟雪除冰 全力保障道路通行順暢1月9日5時,在廬陽區北一環人行天橋可以看到,橋面已有少量積雪,兩名環衛工人並排推著人工輪式推雪鏟,所到之處,積雪立刻被推至兩邊,路面潔淨,在不到10分鐘的時間內,一段長30米、寬3米的橋面上積雪「一掃而空」。
  • 「線上+線下」結合,全力做好管控區域服務保障
    市民政局發布切實做好重點管控區域和中風險地區老弱病殘群體關愛保障工作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委決策部署和市防指17號令要求,切實做好重點管控區域和中風險地區老弱病殘群體關愛保障工作,市民政局組織相關地區在認真走訪摸排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強化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不斷加大落實力度,確保疫情期間特殊群體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 科學調配 人機結合 龍泉城管清掃落葉靚市容
    冬季樹葉易結霜露,尤其遇上雨天,市民和車輛出行易打滑、不安全;落葉遭車輛碾壓後,碎葉片汙染路面,影響市容環境衛生;易堵塞雨篦子,造成路面積水,且葉片從管網流入湖(河)中也會影響水質,汙染水環境。,在做好日常保潔的基礎上,強化重點路段巡迴保潔作業。
  • 以雪為令人機結合,道外區清冰雪大軍投入「戰鬥」
    道外區城管局以雪為令,快速反應,組織全體清冰雪人員第一時間投入到清、運冰雪一線,全力"保交通、保民生、保環境、保安全"。根據氣象部門預報,此次降雪為大到暴雪量級。道外區城管局高度重視,提前謀劃、周密部署,準備各類調試完畢的清冰雪機械、車輛400餘臺、清雪環衛人員2000餘人全力"備戰"。
  • 哈市開啟「洗刷刷」模式,多舉措滅絮、除塵!
    霧炮車上街高空噴水霧除塵 為全面提升城區環境質量,降低揚塵影響,哈爾濱新區開啟「洗刷刷」模式,用霧炮車高空噴水霧,對行道樹進行清洗。同時,採用人工作業方式,對人行步道、路邊石、綠化帶邊角等進行清洗。
  • 南崗區人機結合連續應戰降雪保暢通
    25日,哈市又迎來新一輪降雪,南崗區按照「提前部署,及時應對」的原則和「雪中保暢通、雪後保乾淨」的工作要求,以雪為令、即下即清,清冰雪大軍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充分發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連續奮戰」的環衛精神,迅速集結、全員上崗、攻堅克難,全面打響除雪攻堅戰。
  • 整治小小垃圾桶 市容環境面貌大提升
    如今,走在南岸的大街小巷,「乾淨整潔,文明有序」是我們最直觀的感受。2020年,南岸區城市管理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創新思路、嚴格管理、外樹形象,全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常態化開展「馬路辦公」為抓手,持續深化環衛體制改革,以開展垃圾桶規範化管理專項整治為切口,力促「大城細管」,全區市容衛生環境得到全面提升。
  • 離石:暴雨過後淤泥積存 環衛出動迅速清理
    環衛工人集中清理淤泥7月9日凌晨,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在離石區範圍內肆虐開來。暴雨過後,市區不少路面堆積著一層厚厚的淤泥,現場泥濘不堪、一片狼藉,頓時讓這座原本整潔亮麗的城市變得泥濘滂沱,嚴重影響市民、車輛的通行及城市環境衛生面貌。
  • 清冰雪大軍人機結合幹一宿
    為防止積水凌晨低溫結冰,保障交通暢通和百姓行車安全,哈市清冰雪大軍連夜展開人機結合的推水作業,及時清除路面積水,最大程度緩解路面結冰狀況。市清冰雪辦組織各區在降雨停止後立即開展推水作業。所謂推水作業,主要是利用滾刷機械對主幹街路、坡道橋涵以及各交通樞紐行車道,按照「交叉作業、排面突擊、人機結合」的作業模式在凌晨結凍之前反覆滾刷,不間斷攪動,降低積水面。
  • 寒衣節文明祭祀念故親
    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是緬懷逝者、追思故人的傳統節日。寒衣節期間,漢沽街市場監管所聯合屬地民政部門對轄區內殯葬用品市場開展專項檢查。本次專項檢查重點對轄區內殯葬用品經營單位進行摸排清理,對殯葬用品經營戶是否存在無照經營、超範圍經營等行為,是否存在生產、銷售各類封建迷信祭祀用品的行為進行拉網式檢查。一是全面排查,嚴格執法。加強與轄區民政部門的溝通協作,形成打擊製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違法行為的強大合力。
  • 湖北省暨黃石市第二十三屆環衛工人節優秀城市美容師簡介
    吳小玲湖北欣興潔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大冶分公司 清掃保潔 在疫情期間,因社區被封鎖垃圾不能及時轉運,她一袋袋地把垃圾背出去,用板車一車車的往外拉,用行動踐行環衛初心。尹翠容 武漢拓新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大冶分公司 清掃保潔 她平凡如許,執著如斯,不管冬寒夏暑,總是穿行在大街小巷,用辛勤的汗水實現著不求名利,但求奉獻的承諾。
  • 解析環衛產業變革 放眼經濟合作新模式_湖北程力(程力威牌)_一汽...
    ▎中國環衛裝備(長春)高峰論壇7月25日勝利召開隨著中國人口發展的結構性轉變,如老齡化速度加快、勞動年齡人口下降、人口發展不平衡等,導致人口紅利由傳統發展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體現在環境衛生行業則是環衛作業的機械化、標準化和智能化發展。
  • 揭秘廈門海上環衛機制 守護碧海銀灘工作有四大亮點
    「我市組建起專門隊伍,建立常態化海上環衛機制。根據海灣區域特點,共建立了三支海漂垃圾保潔隊伍。」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第一,是組建市級專業化海上保潔隊伍,並成立市海上環境衛生管理站,專門負責海漂垃圾的收集、轉運和處置。
  • 乳山濱海新區最美海岸線:當「環衛橙」遇上「深海藍」
    一早起床,迎接我們的是熟悉的藍天白雲,伴著陣陣涼風,乳山濱海新區開啟了濾鏡模式,就一個字:美!昨天傍晚,銀灘「醉美」晚霞刷爆朋友圈,碧空如洗,白雲如浪,隨手一怕,皆是美景。「踏著祥雲來,望著彩霞歸」,在銀灘海邊踏浪的遊客們都被這美景深深吸引,駐足觀賞。
  • 「黃山人的一天」系列報導披星戴月,換得黃山整潔如初
    挑燈夜戰為景區乾淨整潔「十一」黃金周期間,安徽黃山風景區每天接待數萬名遊客,黃山的絢爛秋景讓遊人流連忘返,而遍布在黃山的「黃馬甲」更是給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黃馬甲」是對黃山環衛工的親切稱呼,在這支環衛工隊伍中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那就是環衛放繩工。他們每天要肩挎繩索攀爬在陡峭的崖壁間,下至懸崖絕壁上清理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