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一個被世人遺忘,卻又溫暖的節日

2020-12-06 詩詞世界

《詩經 · 豳風 · 七月》曾提到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

人們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

因此十月初一也俗稱授衣節

寒衣節起源

10月28日

唐朝時

因府兵制和戰爭頻發

許多男子不得不徵戰邊疆

為了趕在嚴冬之前將厚衣服及時送給徵夫

每年秋天伊始

婦女們就忙著趕製衣服

所以長安城的月夜

總是迴響著萬戶搗衣聲

衣服做好之後

九、十月便是給千裡之外的徵夫寄寒衣的時節

寒衣節這天

寒衣節傳說

10月28日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

寒衣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最出名的便是,孟姜女千裡送寒衣。

孟姜女千裡送寒衣

民間傳說,孟姜女新婚燕爾,丈夫就被抓去服謠役,修築萬裡長城。秋去冬來,孟姜女千裡迢迢,歷盡艱辛,為丈夫送衣禦寒。誰知丈夫卻屈死在工地,還被埋在城牆之下。

孟姜女悲痛欲絕,指天哀號呼喊,感動了上天,哭倒了長城,找到了丈夫屍體,用帶來的棉衣重新妝殮安葬。由此而產生了「送寒衣節」。「十月初一燒寒衣」,也早已成為北方憑弔已故親人的風俗。

朱元璋「授衣」傳說

相傳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為了顯示順應天時,在十月初一這天早朝,行「授衣」之禮,並把剛收穫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嘗新。

南京民諺說:「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禦寒冷。」「寒衣節」由此而來。

人們還在加衣避寒的同時,也將冬衣捎給遠在外地戍邊、經商、求學的遊子,以示牽掛和關懷。

寒衣節詩詞

10月28日

一聲聲敲擊,一針針線腳

寄託著婦女們綿綿的思念之情

孟姜女千裡送寒衣的傳說

也形成於此時

這是寒衣節的由來之一

《秋夜曲》

唐·張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雲露月光。秋逼暗蟲通夕響,徵衣未寄莫飛霜。

《寄夫》

唐·陳玉蘭

夫戍邊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寒衣節》(十月初一)

佚名

從來此節無關我,今歲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頭西北望,三更露下夢魂侵。

星因朔氣寒椿樹,兒送棉衣並羽衾。

化去紙錢時繞我,依依應是兩牽襟。

《閨怨》

漢·張紘

去年離別雁初歸,今夜裁縫螢已飛。徵客近來音信斷,不知何處寄寒衣?

寒衣節寄語

10月28日

中國人從來都不是

對愛人的關切

即使天人兩隔

聽到母親最多的話,不是你要早點回來

而是

願君安好且心暖

【版權聲明】本文由「詩詞世界」綜合整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源「物道」。

往期精彩回顧:

李清照少年時寫的一首詞,寥寥幾句,道盡少女情犢初開的青澀

董卿:人生路遙,平凡如你,不平凡亦如你

暖心詩詞,深秋已至,前路漫漫,願你與溫暖同行

李白:千百年後,有誰還記得你飄逸的身影?

《唐詩三百首》究竟有多少首詩?90%的人都不知道

相關焦點

  • 寒衣節是什麼意思含義介紹 寒衣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寒衣節是什麼意思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漢族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 寒衣節送寒衣,邂逅最美的寒衣詩詞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還有下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
  • 2020寒衣節是哪一天 2020農曆十月初一是陽曆幾月幾日
    導語:寒衣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所以每年時間都是以農曆時間為標準,即在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這天。不過,如果按照陽曆時間來算,那就每年都不同了。寒衣節這天,需要送寒衣,所以應要了解準確時間。那麼,具體2020寒衣節是哪一天呢?到底2020農曆十月初一是陽曆幾月幾日?一起來了解。
  • 陽曲縣「寒衣節」文明祭祀倡議書
    全縣居民朋友們:今年11月15日(農曆十月初一),是人民群眾祭奠已故親人的傳統祭祀節日「寒衣節」。「寒衣節」即將到來,為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推進移風易俗,倡導文明、綠色、低碳、安全的祭掃方式,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我們特向全縣居民朋友發出如下倡議: 倡導文明祭祀新方式。積極倡導鮮花祭奠、公祭悼念、網上祭奠、家庭追思會、撰寫追憶文章等文明健康的祭祀方式,使文明祭祀成為一種習慣。倡導環保祭祀新要求。
  • 十月初一寒衣節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寒衣節是一個傳承中華民族孝道孝行的好時機,可以藉此機會宣講家族傳承、先人的故事,讓自己行孝的行為給子孫後代做一個好的表率,一個推崇孝道的家庭才能成為一個和諧的家庭。祭拜送寒衣之時,不要睹物傷情,憂傷悲痛,應心懷感恩與緬懷之情。
  • 寒衣節文明祭祀念故親
    農曆十月初一寒衣節,是緬懷逝者、追思故人的傳統節日。寒衣節期間,漢沽街市場監管所聯合屬地民政部門對轄區內殯葬用品市場開展專項檢查。本次專項檢查重點對轄區內殯葬用品經營單位進行摸排清理,對殯葬用品經營戶是否存在無照經營、超範圍經營等行為,是否存在生產、銷售各類封建迷信祭祀用品的行為進行拉網式檢查。一是全面排查,嚴格執法。加強與轄區民政部門的溝通協作,形成打擊製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違法行為的強大合力。
  • 城關環衛採取人機結合作業模式 保障「寒衣節」期間環境整潔
    城關環衛採取人機結合作業模式 保障「寒衣節」期間環境整潔 每日甘肅網11月16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陰曆十月初一是中國傳統祭祀節日「寒衣節」,城關區環衛局結合實際強化組織領導、加大對祭祀垃圾清掃衝洗和清運力度,全力做好「寒衣節
  • 農曆十月初十原來是一個古老的祭祖節日,和河圖洛書有關
    十月朝即「十月初十」,原來是一個被淡忘的至關重要的傳統祭祖節日,古唱書曰:十月裡來滿一年,十月忙著來上墳,十月裡來十月朝,家家戶戶把紙燒,家家墳上飄白紙,戶戶送衣又送食。我國的先民們把月亮圓缺的一個周期稱為一個「朔望月」,把完全見不到月亮的 一天稱「朔日」,定為陰曆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圓的一天稱「望日」,為陰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從朔到望,是朔望月的前半月;從望到朔,是朔望月的後半月;從朔到望再到朔為陰曆的一個月。一個朔望月為29天半,實際上是29天12小時44分3秒。
  • 寒衣節「攻略」趕緊記下來
    其中,農曆十月初一的寒衣節,民間叫做「過十月一」。每到十月初一之時天氣開始變涼,冷空氣來襲,人們在裹上厚棉襖的同時,每家每戶都開始供暖了,我們回到溫暖的家中有沒有想起我們已故的親人,他們是不是吃得飽穿的暖呢?所以寒衣節的主要風俗就是送寒衣。為逝者送寒衣,固然很暖心。但寒衣節也帶有一些中元節的特徵,如果不妥善處理,恐怕好兄弟會找上門!
  • 寒衣節文明祭祀不能少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劉海洋)11月15日,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寒衣節」,也是每年祭祀高峰期之一,為倡導市民文明祭祀,陵園做好各項服務工作,力求為市民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寒衣節前後三天為祭祀高峰,為消除安全隱患,倡導文明祭祀,陵園提前做好寒衣節的服務接待和安全保障準備工作。在陵園門口,前來祭掃的車輛陸續進園,醫護服務人員嚴防疫情輸入,逐個測量體溫,檢查防疫健康碼。除提醒市民錯峰祭掃之外,還為市民提供免費停車地點,並有專人指揮交通,保障交通暢行。
  • 寒衣節|中國的三大鬼節,不知道的趕緊看看!
    清明節、中元節和寒衣節是史上的三大鬼節之一,按照中國的傳統來說,這是一個鬼門關打開,鬼怪可以在人間出遊的日子。因此,了解寒衣節的注意事項對人們來說,是特別重要的一件事。在家門口用草木灰或者是爐渣撒上一個未封閉的圓圈,在圓圈開口的地方插上香燭,後面擺上餃子、果子一類的貢品,並插上竹筷。把準備好的五色紙和金元寶放在圓圈的中間,然後點燃它們和香燭,人們就在這時就可以一邊磕頭一邊把想和先人說的話一併說出來,聽說他們來領衣服時,會聽到你說的話。
  • 十月一送寒衣,中國這三個節日屬於逝去的親人
    清院本《十二月令圖·十月》中國人崇尚孝道,講究「慎終追遠」「永言孝思」,也不能忘卻故去的親人,也要有專屬他們的三個節日: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清明節給先人掃墓;七月十五中元節放河燈、燒包袱,僧寺建盂蘭盆會超度亡靈。十月初一給故去的先人「送寒衣」。給逝者送寒衣,是生者由自己的需求而推及先人的。
  • 寒衣節的由來
    寒衣節,也稱冥陰節,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人們關於生與死的話題與追求,欲論不止;「生」值得慶祝,「死」值得敬思,若以故事來敘述,那麼值得懷念的還是很久以前的那段史書往事。 「寒衣,寒衣,結寒無衣,生者苦短,死者眠長!
  • 一些中國傳統的英文說法 之傳統節日
    上次我們說了十二生肖,今天來聊聊中國的傳統節日。 中國大多數傳統節日都按照「陰曆」來記錄,「陰曆」也稱為「農曆」。 農曆屬於一種陰陽合曆: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
  • 下元節,最後一個月亮節!
    下元節,漸漸被遺忘的節日今日農曆10月15日,古代中國的下元節。這天,道觀會設壇供齋蘸神,以花素為供品,虔誠祈願,借其神力為世人求福。不但如此,古人在祭祀前也會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素食,潔身自好,以示誠心。
  • 今天講一個,關於託夢的故事
    前幾天11月15日,也是農曆的十月初一,是傳統的「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相傳起源於周代。與清明節,上巳節,中元節並稱為四大「鬼節」。 很長一段時間,國人都被認為是沒有信仰的,但中國人其實是有自己的信仰,我們信仰祖先,我們有祖先崇拜。
  •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七月半中元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  中元節俗稱亡人節、七月半,是我國古代傳統節日,與清明節、寒衣節並稱為三大鬼節。起於北魏的中元節迄今已千年有餘,在這一天,放燈讓鬼魂得以轉世的習俗時代承襲,並在發展過程中融入了時代特色。  而在佛家的說法裡,七月半這天要感恩報答父母的生長養育之恩。
  • 三大鬼節是指的什麼節 中元節佔其中一個位置
    大家都知道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是我國傳統的鬼節,但是鬼節並不是只有中元節一個,在我國一共有三個鬼節,每一個都十分受大家重視。   清明、中元、寒衣是我國最終要的三個祭祀的節日,並且其中中元節甚至被稱之為鬼月,並且有百鬼夜行諸神退避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