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有太多可以弘揚和傳頌的了。
上次我們說了十二生肖,今天來聊聊中國的傳統節日。
中國大多數傳統節日都按照「陰曆」來記錄,「陰曆」也稱為「農曆」。
農曆屬於一種陰陽合曆: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
說白了就是每個月大約為29-30天,一年的354-355天,所以導致農曆新年每年早11天發生。
陽曆1月
元旦:New year’s Day(陽曆1月1日)
新一年開始第一天,即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
臘八:Laba Festival(農曆臘月初八)
漢族傳統節日,是紀念民族英雄嶽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除夕:New Year's Eve(農曆臘月最後一天)
農曆年的最後一天,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
春節:Spring Festival(農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大、最熱鬧、最重要的古代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國特有的節日。
陽曆2月
元宵節:Lantern Festival(農曆正月十五)
古人對農曆的元月夜稱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這個節日也稱為小正月,在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會全家團圓吃元宵、不同地區的慶祝方式也不同,賞花燈、猜燈謎、舞獅、 踩高蹺、扭秧歌等。
龍抬頭:Dragon Headraising Day(農曆二月二日)
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中國民間認為,龍在中國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在二月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敬龍祈雨,保佑豐收。
陽曆4月
清明節:Tomb Sweeping Day(農曆三月十二日)
也稱踏青節,是中國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陽曆6月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龍舟節直譯 農曆五月初五)
大多數人都知道的是人們紀念在這一天去世的屈原而有的節日,但這個節日最初是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所以也就有著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了。大家在這個節日裡會包粽子,不同地區也有不同風俗,還有喝雄黃酒、掛艾葉、蒿草、菖蒲,賽龍舟等。
陽曆8月
七夕情人節:Qixi Festival(直接音譯,農曆七月初七)
這個節日的翻譯還有這三種譯法:
Magpie Festival:喜鵲節。因傳說在農曆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所以在這天也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有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
Chinese Valentine's Day:西方情人節是Valentine's Day,故七夕節被稱為中國情人節。
Double Seventh Festival:直接將節日日期翻譯出來是節日翻譯的一種
陽曆9月
中元節:Hungry Ghost Festival(農曆七月十五日)
俗稱鬼節,祭拜先祖、故人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地理位置不同祭奠的具體方式也會不同,但一般都是買水果糕點、燭臺、香、紙錢等,去祭拜先祖。還有一些民間傳說,大家就自己百度吧~
陽曆10月
中秋節:Mid-Autumn (Moon)Festival(農曆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在這個節日裡大家會吃團圓飯、賞月、吃月餅等,不同的地域也會有不同的習俗。
重陽節:Double Ninth Festival(日期翻譯 農曆九月初九)
《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也是祭祖節日之一,重陽節與除夕、春節、清明、端午等均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祭祖是主要節日做節的一大主題。
近代,九月初九被賦予了敬老節的新含義。因「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九,是久長久遠的諧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陽,含有長長久久、長壽尊貴的隱喻在裡面。在民俗觀念中,又因「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且「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賦予有天長地久、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這個節日還有登高的習俗。
在陽曆的11月還有兩個祭祖的節日,分別是寒衣節和下元節。
好啦,寫了這麼多,希望以後在跟外國友人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的時候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