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憶故人,詩詞寄哀思

2020-12-05 語文360

中元節,一個「緬懷先祖,珍惜當下」的特殊傳統節日。

點一盞心燈,懷念逝去的人。中元憶故人,詩詞寄哀思!

01

《中元夜》

唐代: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紅燭影回仙態近,翠鬟光動看人多。

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輕衣雜綺羅。

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

農曆七月十五,又是一年中元節。這一天人們通過祭祖、上墳、點河燈,為亡者照亮前路。

02

《西上辭母墳》

唐代:陳去疾

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

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寧囑早歸。

在母親墳墓前祭奠幾滴白酒,止不住淚水流了下來。再也聽不到母親叮囑我早早回家的聲音了。

03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代: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腸斷 一作:斷腸)

恩愛夫妻,天人永隔,時間倏忽,轉瞬十年。沒有地方能訴說心中的悲傷悽涼。若夢中相逢,你仍是少年模樣,而我,已經歷盡半生滄桑。

04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

清代:龐塏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清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中元當夜,夜涼霜起,盞盞河燈承載萬千思念,時聚時分,飄向遠方。

05

《夢微之》

唐代:白居易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鹹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想你逝去九泉屍骨已經化成泥沙,我還暫時寄住在人間白髮滿頭。親愛的朋友,願你的靈魂在另一個世界得以安寧!

06

《中元》

宋代:徐集孫

今朝逢令節,依舊客殊鄉。

禪衲同分席,清齋若過堂。

江茶浮水色,野菜帶山香。

忽憶三秋菊,誰鋤小逕荒。

中元節來歷:中元節又被稱為"鬼節"或"盂蘭盆會"。中元節是道家的叫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一些地區別名"鬼節"、"施孤",又被稱為亡人節、七月半。依據古籍記述:"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節,由來已久;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拜先祖;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留念聖賢。

漢族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職業建醮禱告,原是漢族傳統民俗,佛家與道家對這一節日的意義各不相同的表述,道家注重孝心;佛家則側重於為這些從陰曹地府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節的根源,應與中國古時候時興的土地資源拜祖相關。聽說天官生辰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工作職責是為世間降福。地官生辰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工作職責是為世間赦罪。水官生辰在十月十五日,稱之為萬餘元節。其工作職責是為世間解厄。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別名七月半。傳說故事該日陰曹地府釋放所有亡靈,民俗廣泛開展祭拜亡靈的主題活動。凡有新喪的別人,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區上面要祭餓死鬼,因此,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管理中心的傳統節日,變成中國民俗較大 的鬼節。

七月原是小秋,有多個糧食作物完善,民俗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先祖匯報秋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上,又買麻谷巢兒,也是系在餐桌腳底,乃告祖先秋成之意。」七月小秋農作物完善,注重孝心的中國人,例要向祖先匯報,而且請老祖先嘗新,因此七月常規祭祀祖先。

有關「盂蘭節」的發源:流傳佛祖釋迦牟尼健在時,收了十位徒弟,在其中一位全名是目連的修道人,在得道成仙以前爸爸媽媽已死,因為目連很牽掛去世的媽媽,就用了天眼去查看媽媽在陰曹地府日常生活的狀況,原先她們已變為餓鬼,吃的、飲的也沒有,狀況堪憐。目連看過後感覺很痛心,因此就應用法術,將一些飯食交給媽媽吃,遺憾飯食一送至口邊,就馬上化作火苗,目連見到這類情景後十分痛心,就將這一狀況告知釋迦牟尼,佛祖經驗教訓他說道,他的媽媽健在時,種下了許多的罪過,因此人死之後就墜入餓鬼道中,窮途末路,這孽障不是他一人可以解決的,務必結合許多人的能量,因此目連就聯同一眾得道高僧,舉辦大中型的拜祭典禮,以超渡一眾的亡者。之後,這一傳說故事一直流傳後世,慢慢產生一種民間習俗,每一年來到農曆七月中,大家都是宰雞殺鴨,焚香燒衣,祭拜由陰曹地府出去的餓鬼,以解決其怨恨,不至於遺害世間,長此以往,就產生了鬼節的風俗習慣。

相關焦點

  • 雲祭掃愛不少,一首詩詞寄哀思
    雲祭掃愛不少,一首詩詞寄哀思 2020-04-04 2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福州新聞]清明祭英烈 詩詞寄哀思
    [福州新聞]清明祭英烈 詩詞寄哀思 清明祭英烈,詩詞寄哀思。
  • 詩詞丨寒衣寄哀思,願惜眼前人
    本文已獲授權 來源 | 詩詞天地(shicitiandi)圖片來源 | 網絡◆◆◆回 復 約 嗎 送 你 一 個 特 別 推 送寒衣節,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在這一天祭拜先人,寄託哀思。也在這一天,懂得珍惜,悟透人生。
  • 詩詞丨寒衣節裡寄哀思,且行且惜眼前人
    寒衣節,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在這一天祭拜先人,寄託哀思。也在這一天,懂得珍惜,悟透人生。 失去的不能再來,擁有的要珍惜。把握當下,就是對逝者最好的祭奠;懂得失去,才能更好的珍惜人生;活得幸福,才是生命最大的意義。
  • 今天中元節,讀六首經典悼亡詩詞,一起緬懷故人,寄託哀思
    中元節讓我們一起重溫經典悼亡詞,一起緬懷故人,寄託哀思。《悼亡詩三首·其一》西晉·潘安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剛說完元稹懷念妻子,這裡等到元稹死後,他的摯友白居易就在寫詩懷念他了。這首《夢微之》是白居易在元稹離世九年後所做的一首七言律。其中頸聯「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古往今來更不知有多少人為它而傷懷!
  • 詩詞丨中元不眠夜,詩詞寄哀思
    在今天這個不眠之夜,一起用詩詞,寄託對先人的哀思,表達對天地的崇敬。中元作唐代:李商隱絳節飄颻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 今日 寄哀思 共悼逝者
    今日 寄哀思 共悼逝者 2020-04-04 1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明寄哀思 致敬英雄烈士 悼念每一位逝者
    清明寄哀思 致敬英雄烈士 悼念每一位逝者時至清明,心裡略感失落,道不出其中滋味,眼眶時而會有熱淚,心情久久未能平復,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才能表達對逝者的哀思,遂寫下此文,以表達對英雄的敬意,惦念逝者。清明之際,讓我們為英雄們,點一盞燈,俯身鞠躬,寄一份哀思,悼念逝者,願他們在天堂安好,願他們在天堂沒有病痛的折磨,在天堂能被善待,能被善待,英雄一切安好。有多少人想來到英雄的墓前,獻一束花,鞠一個躬,獻上自己的敬仰和哀思,可是疫情未退,很多人依然出行不便,無法實現自己的心意。
  • 心向大海寄哀思——大連海葬見聞
    新華社大連4月1日電 題:心向大海寄哀思——大連海葬見聞  新華社記者白湧泉、蔡擁軍  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間。相比於傳統祭祀,今天心向大海寄哀思的家屬們情緒顯得理智了不少。  「新陳代謝本常規,何必墳丘埋骨灰;我自寂然歸大海,神州大地稻粱肥。」逝者家屬肖新南念起父親15年前寫下遺囑時的詩句。「父親臨終時囑託我們,他的後事要一簡再簡。現在海葬已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它必將影響我們對於新型殯葬的思考,相信我們會把它永遠地傳承下去。」
  • 寒衣節送寒衣,邂逅最美的寒衣詩詞
    寄與亡魂焚幣盡,冥途冷遠念家尊。早在周朝時,農曆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五言·寒衣節》幽明隔兩界,冷暖總悽悽。處處焚火紙,家家送寒衣。
  • 清明節寄託哀思的句子 2020清明節掃墓思念親人朋友圈文案
    清明節,作為中國傳統習俗,大家會帶上祭品掃墓,寄託對逝者的哀思。那麼清明節掃墓祭奠親人的話語有哪些呢?  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願陣陣清風帶著問侯,寄託我們對革命先輩的無限思念;願滴滴細雨帶著敬意,寄託我們對革命先輩的無限緬懷  豐碑站在你的腳下,仰望著雄偉的豐碑,那不朽的兩個金字,閃耀者英雄的光輝,為國家為民族犧牲的英烈們,永遠活在人民心中,那不朽的靈魂  清明節祭先人,傳人情寄哀思
  • 又到一年清明時 遺體捐獻者家屬如何寄哀思?
    可是,沒有墓地的現實狀況,令他們無處寄哀思,這是每一個遺體捐獻者家屬須面對的殘忍現實。  令人欣慰的是,接受遺體捐贈的單位,已經設立了專門紀念遺體捐獻者的地方,省紅會也正協調設立紀念場所。  科研、教學需要遺體,社會的文明和發展更少不了遺體捐獻志願者。關注遺體捐獻者家屬,解決他們的祭奠難題,相信將有更多愛心人士成為遺體捐獻志願者。
  • 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 清明時節蚌埠大力倡導文明祭祀
    用鮮花替代紙錢的焚化,用絲帶寄託對逝者的無盡哀思,倡導文明祭祀。3月20日,蚌埠市民政局召開2017年清明節祭掃工作會議,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清明節期間,我市將繼續大力推行文明低碳祭掃,切實保障祭掃安全有序。
  • 清明雲端寄哀思②丨 網友:支持清明「雲祭掃」 不在形式在於心
    網上雲端寄哀思》為題,刊發了「清明雲端寄哀思」系列的首篇報導,同時發起互動徵集和網絡投票,倡導清明祭掃新風尚,在讀者中引發強烈反響,有讀者感慨清明祭掃不在形式而在於心,也有讀者積極響應:我已經跟孩子們說了,今年清明節,統一時間在家中追思。
  • 十首不太出名卻別有韻味的清明詩詞,感受惆悵、哀思之外的心情
    因此成為古代文人墨客筆下最主要的題材之一,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清明詩詞。說到清明詩詞,人們首先會想到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除此之外,還有黃庭堅的《清明》、高翥的《清明日對酒》、高啟的《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張先的《青門引》等流傳千古的名篇。這些是大家所熟悉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大家不太了解的。
  • 北師大快遞員詩詞大會圈粉無數:寄藥不收一分錢
    老曹在央視詩詞大會現場。供圖/老曹「今您有一件 不用慌不用忙 老曹就在樓下望」快遞員曹師傅在春節期間熱播的《中國詩詞大會》上圈粉無數,而實際上他早就是個名人,2014年被評為「北京榜樣」,還是民營快遞行業首位全國勞模。
  • 熒熒燭火寄哀思 東大師生「燭光祭」緬懷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交匯點記者 劉莉 攝同學們手捧燭杯,熒熒燭火寄託哀思。交匯點記者 劉莉 攝同學們手捧燭杯,熒熒燭火寄託哀思。交匯點記者 劉莉 攝東大各院系學生、部分退役解放軍大學生和外國留學生們,在寒風中手捧燭杯,低頭哀思。交匯點記者 劉莉 攝
  • 最能寄託哀思的10首古詩詞
    山長水闊,陰陽相隔,明知這些思念無處投遞,還是想借用這些詩詞告訴你們:我想念你們了,請記得常到夢裡來看看我。在這個清明節的夜晚,我特意挑選出古詩詞中最能寄託哀思的十首,仔細咀嚼;仿佛讀著這些深情的詩句,一轉身,就能看到你們熟悉的笑臉。1.
  • 「江南紅豆杯」全國詩詞大賽作品選詩部(第十四期)
    情逢白露託風寄,桂下燻衣盼曉天。 0461《紅豆傳情》其一求學離鄉揣雲夢,而今已是白頭年。一顆紅豆相思寄,欲把前緣結善緣。其二一顆紅豆可傾心,凝聚深情寄故人。 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常熟紅豆文化,發現優秀詩詞人才,特舉辦本次大賽。
  • 歲月不堪數,故人不如初:唯美醉人的詩詞古風句子
    故人笑比中庭樹,一日秋風一日疏。 ——金農12.歲月不堪數,故人不如初。13.凡暢言雅俗共賞者,結果都落得俗不可耐。14.魏晉風度,只在燈火闌珊處。15.我有相思不可說,素心一片難著墨。16.船泊湘風晚,花謝煙雨遲。17.在星河清淺的夜,你墜入我的夢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