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居家網絡祭祀 過綠色文化清明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居民積極參加綠色文明祭祀活動。 趙明 攝

中新網合肥3月30日電 (張俊 何晶)清明節即將來臨,安徽合肥許多社區開展居家網絡祭祀,過綠色文化清明。

3月30日,在合肥市廬陽經濟開發區連水社區,志願者向過往居民發放倡議書,凡是在文明祭祀條幅上籤下自己的名字,並承諾文明祭祀就可領取了一盆小綠植。

居民在籤名承諾綠色文明祭祀。 趙明 攝

據連水社區黨委書記錢傳金介紹,連水社區在清明期間設置網絡祭祀點,免費為居民提供網絡祭祀服務。引導居民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傳播故人留下的好家風好家訓,寄託對家人的思念,表達對故人的感恩和敬仰。

社區鼓勵開展網絡祭祀。 趙明 攝

活動當天共發放了3000多支菊花,引導居民主動採取敬獻鮮花、植樹綠化、踏青遙祭等低碳環保的方式緬懷先輩、追念故人。錢傳金說,社區已經連續3年開展籤名送綠植鮮花活動,並由志願者通過上門發放宣傳單,獲得了居民的積極響應。(完)

相關焦點

  • 文明追思 平安清明|綠色祭祀 從我做起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相關會議精神,忻府區婦聯在清明節期間開展「文明追思 平安清明」主題活動,引導我區廣大婦女和家庭以文明祭掃新風傳承民族文化、緬懷革命先烈、追思已故親友,推動移風易俗、防止火災事故發生,過一個文明、綠色、低碳、安全的清明節。
  • 「生命晶石」服務落地合肥
    近日,劉女士將其父親的一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這也是合肥首推的「生命晶石」服務。 劉女士在外地居住,每年只有清明能夠回合肥祭祀親人,這一直是她心中的遺憾。在徵求家人的意見後,她選擇用這樣的方式紀念親人。「燒制好的晶石被製作成一條精美的項鍊,看起來很像寶石。每當看到它,我就會想到父親,想到與他共度的美好時光。」
  • 清明祭祀意義在深思生命價值
    又到清明時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而這個傳統節日又有獨特的主題,即:在慎終追遠中感悟傳統文明。    如此以厚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就不單單光是祭祀,更有緬懷、感恩、追思等凝重的生命文化主題。即便是祭祀,也是在生者與逝者對話中,人生的意義感懷。通過怡情養志,進而涵養文明。
  • 讓致敬跨越時空,今年清明「雲祭祀」
    讓致敬跨越時空,今年清明「雲祭祀」 2020-03-31 11:5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石家莊市開啟疫情期間文明祭祀新風尚
    隨著清明節臨近,祭祀掃墓的話題逐漸升溫,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給今年清明祭掃帶來不便,首要考慮的就是感染風險。為了防範發生聚集性疫情傳播,石家莊市有關部門鼓勵民眾選擇「雲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從而開啟了疫情期間的文明祭祀新風尚。根據全市疫情防控部署要求,為減少群聚性感染風險,市殯葬管理處繼續暫停現場祭祀活動。
  • 市民多種方式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安全文明和諧過清明
    市民多種方式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安全文明和諧過清明 2020-04-04 1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徽清明特色美食——蒿子粑粑
    用開水將蒿葉焯一下可去苦味,過冷水衝涼,擰乾,以此法除去大量的墨綠色汁水和細毛,這樣做出來的蒿子粑粑就不會太黑。也可將蒿葉以洗淨後鍾子或鵝卵石衝碎,直至流出蒿草汁,再將錘好的蒿草放入裝用清水的臉盆中,淘淨撈出。
  • 合肥小蜀山陵園首推微信「掃墓」 掃描二維碼可實現在線祭拜
    合肥小蜀山陵園首推微信「掃墓」隨著清明節的臨近,來小蜀山陵園祭祀親人的人流量不斷增加,祭祀群眾發現,與往年不同的是一個個綠色和傳統的祭祀方式不同,「二維碼祭祀」可以讓祭祀者無論身在何處,通過微信掃描二維碼,都能實現在線祭拜。
  • 親人骨灰化作「生命晶石」隨身佩戴 合肥首次推出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9月17日從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獲悉,該陵園在合肥市首次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市民可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什麼是生命晶石?昨天,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生命晶石即「骨灰晶石」,是通過壓力高溫升華等尖端技術,將骨灰製作成「體積小、形態美」的類寶石產品,通過藝術化的設計載體,成為對最珍愛家人的情感寄託。
  • 江蘇南京:綠色祭掃讓清明節更清淨更文明
    記者採訪發現,與往年相比,今年清明期間,祭掃方式更多元,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等傳統祭祀方式,已逐漸被鮮花祭祀、集體代祭、社區公祭、網絡祭祀等綠色文明的祭祀方式取代。低碳環保的綠色祭祀之風,讓傳統的清明節逐漸回歸「清淨」與「文明」。現場祭掃:不到147萬人掃墓,鮮花祭掃成主流4月4日,清明小長假首日,我市各大墓園、紀念堂約有33萬人前來掃墓。
  • 2013—2016年安徽社會科學獎獲獎成果名單
    安徽師範大學  36  群舒文化研究  著作  張愛冰、  魏國鋒等  安徽大學  37  期刊  安徽清明雜誌社  集體  10  化學物理學報(英文版)  期刊  《化學物理學報》編輯部  集體  11  成本華——一個被遺忘的抗日女兵  音像電子網絡出版物  安徽音像出版社  集體
  • 清明節用火丨神池縣婦聯和團縣委就「文明祭祀」聯合發出倡議書
    生機勃勃的春天已經來臨,在春耕生產備忙在即、清明節也即將來臨之際,我縣既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又處於護林防火的特險期,為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倡導科學文明的祭祀方式,破除祭掃陋習,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為貫徹落實好《忻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清明節期間全面禁止野外祭祀用火、增強安全意識、切實保障國家、集體財產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決定》,進一步規範野外祭祀用火行為,有效保護林草資源和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清明雲端寄哀思②丨 網友:支持清明「雲祭掃」 不在形式在於心
    網上雲端寄哀思》為題,刊發了「清明雲端寄哀思」系列的首篇報導,同時發起互動徵集和網絡投票,倡導清明祭掃新風尚,在讀者中引發強烈反響,有讀者感慨清明祭掃不在形式而在於心,也有讀者積極響應:我已經跟孩子們說了,今年清明節,統一時間在家中追思。
  • 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 清明時節蚌埠大力倡導文明祭祀
    用鮮花替代紙錢的焚化,用絲帶寄託對逝者的無盡哀思,倡導文明祭祀。3月20日,蚌埠市民政局召開2017年清明節祭掃工作會議,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清明節期間,我市將繼續大力推行文明低碳祭掃,切實保障祭掃安全有序。
  • 安徽新媒體集團與合肥新鼎明共建網際網路職業培訓學校
    安徽新媒體集團總經理章理中,安徽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蔣麟,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書記陳源,合肥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浩,合肥新站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藍天,安徽省文化廳文化產業處處長房蒲生共同登臺揭牌。
  • 安徽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培育
    新華社合肥5月27日電 題:安徽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培育高質量發展強勁「動力源」新華社記者徐海濤 程士華 金劍實現18個量子比特糾纏、「人造太陽」實現1億度等離子體運行、首次破解中國種茶樹全基因組密碼;自主研發出信號處理晶片「魂芯二號A」、讓機器達到真人說話水平的語音合成系統、打破國外對航空發動機用單晶葉片壟斷
  • 合肥賞花去哪裡 2014年合肥春季賞花地 安徽有哪些春遊賞花的地方...
    小編為您繪製一幅實用的「合肥春季賞花地圖」,合肥的桃花,櫻花等等。。同時小編還將羅列合肥周邊一些著名的賞花地,陽春時節,草長鶯飛,拉上你的閨蜜,陪伴你的家人朋友,開始你的踏青賞花之旅吧! 合肥市民春季去哪裡賞梅花?合肥春季哪些地方的梅花開得最美?
  • 安徽大學副校長俞本立調研合肥創新院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情況
    俞本立指出,合肥研究院院長匡光力出任安徽大學校長,為安徽大學的發展開啟了新的思路,也為安徽大學與合肥研究院的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此行旨在通過學習與借鑑合肥創新院在體制機制上的模式創新,為尚處於探索階段的合肥綠色發展研究院提供建設思路。作為成立較晚的產業技術研究院,合肥綠色發展研究院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後期計劃組織安排更多的工作人員前來創新院學習、交流。
  • 「燕子棉餈品物嘉」,清明時節泰順這道綠色美食的風土人情
    「燕子棉餈品物嘉」,清明時節泰順這道綠色美食的風土人情陳能雄/文正如中秋節做月餅、重陽節蒸九層糕一樣,棉曲餈是泰順清明節裡一道節日小吃。起初,棉曲餈是用來清明祭祀,後來逐漸發展成一道泰順綠色美食。它原先有一個春天氣息的名字——「燕子餈」,且來看下它與清明節習俗有什麼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