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祀意義在深思生命價值

2020-12-06 中國文明網

  又到清明時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而這個傳統節日又有獨特的主題,即:在慎終追遠中感悟傳統文明。  

  如此以厚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就不單單光是祭祀,更有緬懷、感恩、追思等凝重的生命文化主題。即便是祭祀,也是在生者與逝者對話中,人生的意義感懷。通過怡情養志,進而涵養文明。  

  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留給後人精神財富。筆者時常在思考,人有生也有死,人生活在世上,踏實做人、精心做事、立德樹人、善始善終,以盡天年。當走完人生之時,不給自己留遺憾,不給後人添煩亂,不給社會增負擔。應該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生死問題和人生價值。  

  然而,傳統祭祀文化似乎把清明直接變成了為逝者上墳燒紙,好像惟此才算繼承傳統,延續慎終追遠之心情。孰不知,這種觀念陷入了教條、保守、僵化、狹小的誤區。其實,清明祭祀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內涵。上墳燒紙是古老的祭祀形式,有其社會背景,而現代社會崇尚文明,也應該摒棄上墳燒紙的陋習,採用敬獻鮮花、植樹綠化、踏青遙祭、經典誦讀等方式緬懷故人,都能達到祭祀的目的,而且更能體現「清明」的本意。  

  清明祭祀,更體現家國情懷。現如今,清明節已從民間傳統習俗變成一個國家的節日,暗含著國家層面對每個個體的關注。清明時節,寄託哀思,追憶先烈,緬懷英雄的豐功偉績,更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向先烈獻祭,為英雄而歌,激蕩著國人的家國情懷、報國之志。  

  清明節,除了公祭民族先祖、民族英雄,祭奠家族的祖先,還可以親近大自然,在春天的氣息裡,感受天人合一的濃烈氛圍。在倡導精神文明與生態文明的當下,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把清明節中「祭祖拜宗,慎終追遠」的文化情懷、精神內涵、民族特性發揚光大,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文化生態,既是現實生活所需,也是無數革命先烈和我們先輩的期盼。  

  而崇尚自然的意義,更在於與時俱進,移風易俗,倡導文明。從生命教育角度看,更多地傳播科學的生死觀,提倡對老年人厚養薄葬;通過營造文化氛圍,把令人感到陰森恐怖的墓園打造成淨化生者靈魂的場所;進一步加強殯葬行業的服務質量與公益特質,而不是簡單地走市場化之路,都是現代文明的彰顯。生命的意義因此而久遠。  

  生命和大自然是需要尊重與敬畏的。在清明時節緬懷先人、反思自己、展望未來,「文明」與「清明」無疑是最不可或缺的兩個維度。清明,就讓我們在慎終追遠中,感悟這份傳統文明,感受生命的價值,進而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辜負這大好春光。(久久泰平)

相關焦點

  • 文明追思 平安清明|綠色祭祀 從我做起
    清明是中華民族緬懷英烈、悼念先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文創作品展以文創作品為載體,挖掘傳統節日的內在底蘊和文化價值,民間藝人和學生們通過剪紙、麵塑、詩作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文明新風。楊晨曦 清明時節雨紛紛,悼念故親寄哀思。踏青掃墓心沉重,倡導文明祭祀新。敬拜先烈心洗禮,歌頌英雄愛國情。
  • 讓致敬跨越時空,今年清明「雲祭祀」
    讓致敬跨越時空,今年清明「雲祭祀」 2020-03-31 11:5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安徽合肥:居家網絡祭祀 過綠色文化清明
    居民積極參加綠色文明祭祀活動。 趙明 攝中新網合肥3月30日電 (張俊 何晶)清明節即將來臨,安徽合肥許多社區開展居家網絡祭祀,過綠色文化清明。3月30日,在合肥市廬陽經濟開發區連水社區,志願者向過往居民發放倡議書,凡是在文明祭祀條幅上籤下自己的名字,並承諾文明祭祀就可領取了一盆小綠植。居民在籤名承諾綠色文明祭祀。 趙明 攝據連水社區黨委書記錢傳金介紹,連水社區在清明期間設置網絡祭祀點,免費為居民提供網絡祭祀服務。
  • 教育輿論場 | 珍愛生命 讓孩子理解生命的意義
    清明將至,很多家庭早就已經開始祭祖或悼念逝去的親人,而此時,也是一個給孩子教育「死亡」的好時機。  「死亡是什麼?」這對於成人來說難以解釋。「媽媽,什麼是死亡?」對於孩子的提問家長更是難以回答。實際上對孩子進行死亡的教育,是一種愛的教育,能讓他們真正理解生命的意義,能讓他們懂得人間的愛意。
  • 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生命的存在要有價值和意義。上學的時候,曾被老師要求背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當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 石家莊市開啟疫情期間文明祭祀新風尚
    隨著清明節臨近,祭祀掃墓的話題逐漸升溫,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給今年清明祭掃帶來不便,首要考慮的就是感染風險。為了防範發生聚集性疫情傳播,石家莊市有關部門鼓勵民眾選擇「雲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從而開啟了疫情期間的文明祭祀新風尚。根據全市疫情防控部署要求,為減少群聚性感染風險,市殯葬管理處繼續暫停現場祭祀活動。
  • 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 清明時節蚌埠大力倡導文明祭祀
    用鮮花替代紙錢的焚化,用絲帶寄託對逝者的無盡哀思,倡導文明祭祀。3月20日,蚌埠市民政局召開2017年清明節祭掃工作會議,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清明節期間,我市將繼續大力推行文明低碳祭掃,切實保障祭掃安全有序。
  • 體驗「死亡」感悟生命 這群大學生過了次別樣的清明
    記者 李文科 攝  華龍網4月6日18時40分訊(記者 馮司宇)隨著白布揭開,躺在地上的「死者」重見光明,他們相互擁抱感覺又重新認識了生命。今(6)日上午,「感悟生命,感恩生命—清明校園生命體驗活動」在重慶工商大學舉行。活動由重慶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主辦,重慶工商大學社會工作者協會承辦,參與者通過各式體驗遊戲重新感悟了生命,並明白要珍惜眼前生活。
  • 春節民俗餃子,祭祀,社火蘊含哪些主題?生命永生、靈魂不死
    春節的民俗祭祀——靈魂永生祭祀是春節民俗的最重要主題之一,包括祭祖、祭灶和圖騰祭祀,我國地域廣大、名族眾多,儘管祭祀風俗、祭祀儀式不盡相同,但都能體現一個共同的生命主題,即靈魂永生,或子孫繁衍,長命百歲,具有鮮明的生命意識。
  • 清明雲端寄哀思②丨 網友:支持清明「雲祭掃」 不在形式在於心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蔡君彥 策劃 政務產品部清明節將至,由於疫情影響,全國多地暫停清明祭掃,如何在確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緬懷祭掃,成為不少民眾關心的問題。3月16日,大河報以《今年清明咋祭掃?
  • 清明節用火丨神池縣婦聯和團縣委就「文明祭祀」聯合發出倡議書
    生機勃勃的春天已經來臨,在春耕生產備忙在即、清明節也即將來臨之際,我縣既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又處於護林防火的特險期,為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倡導科學文明的祭祀方式,破除祭掃陋習,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為貫徹落實好《忻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清明節期間全面禁止野外祭祀用火、增強安全意識、切實保障國家、集體財產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決定》,進一步規範野外祭祀用火行為,有效保護林草資源和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地評線」紫金e評:在清明「雲祭掃」中升華家國情懷
    風起梨花正清明。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清明時節,掃墓祭祖,既為寄託哀思、追念親恩,也為敦親睦族、慎終追遠。在這樣的日子裡,除了祭祀亡親、悼念祖先,越來越多的人也緬懷為國家民族奮鬥犧牲的英烈。今年清明遇上疫情,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各地倡導「雲祭掃」。網際網路在特殊時期發揮作用,把線下的鞠躬致敬,變為了網上的緬懷祭奠,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每一次祭掃都是價值和情感的雙重回歸,凝聚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匯聚更多的前行力量。在「雲祭奠」中緬懷英雄烈士。
  • 桐城:文明祭祀漸成風,「寓意」花束成首選
    清明時節寄哀思,花香嫋嫋故人知。隨著文明祭祀理念漸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用鮮花代替紙錢、鞭炮祭祀,緬懷先人、寄託哀思,鮮花市場也因此火爆起來。在城區一家花店,前來買花的一位市民告訴筆者:「我們買鮮花去做清明。用鮮花祭祀,既能對逝去的親人表達哀思,又環保又乾淨又防火。」隨著市民文明祭祀意識的增強,清明節到店裡預訂鮮花的顧客也一年比一年多。這家花店的經營者朱紅元說:「像我們這裡,清明節前後,每天基本上扎花束一兩百份,頂峰時都不夠賣。」據了解,目前,我市市場上的鮮花大部分從外地批發進貨,本地花農供貨很少。
  • 清明節部分花店菊花銷售緊俏 文明祭祀漸被接受
    31日下午,記者在秦嶺路一家花店看到,製作好的祭祀花圈、花束等擺放在了門前顯眼位置,雖樣式不同,但主要以黃菊、白菊為主。店主王女士告訴記者,進入三月後,就有不少顧客來預訂清明祭奠時需要的菊花,「每年臨近清明,以菊花為代表的鮮花銷量都會直線上升,從目前預訂量看,今年要高於往年同期。」據介紹,每枝花的價格在3元到5元不等,有的顧客還會搭配百合等其他顏色素雅的花朵。
  • 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繼續我的「靈魂三問」
    昨天在海灘上,很偶然參與了一起遊客溺水事件的處理,親眼目睹一條年輕的生命(逝者應該還不到30歲,為尊重生命之故,我並未進行拍照)的消亡,猶如消失在天邊的一絲微雲,給我帶來了巨大的震憾與教育。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在哪裡?我向自己發出了一系列有關生命與人生的「靈魂三問」。
  • 千年祭祀背後的文化認同
    「在傳統中國,文廟祭祀主要通過教育引導、人文教化、價值示範等方式,對文化認同的建構發揮影響,既強化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識,又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傳統社會的文廟祭祀注重禮制的因革損益,著力於深化文化共同體意識,踐行中華文化開放包容的特質,這對於當前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彰顯中華文化的影響力,無疑具有啟發意義。」
  • 探尋生命價值和意義!上海「生命教育」聯合教研室落戶靜安→
    探尋生命價值和意義!該教研室將引領全市社區教育機構,開展生命價值和意義以及如何提升生命質量等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上海仁濟醫院黨委宣傳處處長袁蕙芸、呼吸科主治醫師查瓊芳也應邀前來現場,介紹了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救治患者情況並講述了《查醫生援鄂日記》的創作背景。
  • 瑪雅人為什麼要進行人類祭祀?
    瑪雅為什麼要進行人類祭祀?瑪雅人實踐人類祭祀是毫無疑問的,但提供動機是部分推測。「祭祀」一詞來自拉丁語,與神聖一詞有關,因此人類祭祀,像瑪雅和其他文明中的許多其他儀式一樣,是神聖儀式的一部分,是安撫或敬拜神的行為。
  • 生命的價值在於燃燒,生活的意義在於奮鬥(哲思好文)
    生命的價值是什麼?生活的意義又是什麼?這是一個人生的終極之問。其實,只要認真對待,每一個生命都是有價值的存在,每一種生活也都是有意義的體驗。特別是人的生命,由於智力的支持、反思的習慣和自我更新、自我成長的能力,一旦經過切實的努力,人人都會使生命變得更有價值,使生活變得更有意義。人的生命的價值在於燃燒,在於盡情的無拘無束的徹頭徹尾的燃燒;而生活的意義則在於奮鬥,在於有目的的興致勃勃的全力以赴的奮鬥。
  • 你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你自己知道嗎
    我們所生存的人類社會,他是這個世上最美好最糾心最難修煉託生之地,為此,這世間萬物奮不顧身而前僕後繼,不惜墜入萬劫不復永不再生的深淵,而世間萬物們依然堅韌不拔的從不畏懼,也不放棄託生人類的努力,可謂對生命之尊重的偉大追求。由此而言,我們現在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應該好好的珍惜,珍惜生命就是你對萬物的回報。同理,這也是人類對世界的尊重,對萬物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