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死亡」感悟生命 這群大學生過了次別樣的清明

2020-12-06 華龍網
大學生們體驗「盲人」。記者 李文科 攝

  華龍網4月6日18時40分訊(記者 馮司宇)隨著白布揭開,躺在地上的「死者」重見光明,他們相互擁抱感覺又重新認識了生命。今(6)日上午,「感悟生命,感恩生命—清明校園生命體驗活動」在重慶工商大學舉行。活動由重慶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主辦,重慶工商大學社會工作者協會承辦,參與者通過各式體驗遊戲重新感悟了生命,並明白要珍惜眼前生活。

  據負責人介紹,本次活動共有孕育體驗、老人體驗、殘障體驗、死亡體驗以及遙寄思念五個環節,旨在通過模擬孕育、年邁、殘障和死亡等場景,讓體驗者們感受不同的人生經歷。從而讓當代大學生能從中感悟生命的意義,珍惜生命、感恩生命,努力創造美好未來。

體驗孕婦,知道了當媽媽不容易。記者 李文科 攝

  活動現場,首先進行的是孕育體驗環節,工作人員給體驗者在腹部填滿約10斤重的氣球,以此來假裝懷孕,並且設計讓體驗者們通過撿桌球、繫鞋帶和上下樓梯等動作,讓其體驗母親十月懷胎的辛苦和不便。體驗者大二學生劉俊笑著表示,因自己是男生無法真的懷孕,但通過遊戲互動明白了媽媽的偉大和不易,以後也會像她照顧自己一樣好好疼愛對方。

  假設你是一名老人或殘障人士,你的生活會變成怎樣?活動還進行了老人體驗環節,將體驗者的腿部綁上木條,以此來體驗老人的行動不便,藉此讓體驗者學會關愛老人,理解老人,珍惜當下的時光。殘障環節則是用眼罩蒙住體驗者的眼睛,通過持盲杖過障礙、單手擰瓶蓋、疊衣服等方式體驗殘疾人的日常行動,讓體驗者意識到每一個身殘志堅的人都值得被理解與尊重。

大學生們體驗死亡,百感交集。記者 李文科 攝

  最吸引眾人目光的是最後一個死亡體驗環節。活動現場創造了一個莊嚴肅穆的環境,然後選出五名體驗者體驗「死後的世界」,五名「死者家屬」則站在「死者」旁宣讀死亡通知書,隨著悲傷的音樂響起,全場陷入了一片沉默。當死亡離你如此近時,你在思考什麼?活動結束後,一名「死者家屬」不禁哽咽起來,她感慨道不禁想到了自己去世不久的外婆,因私人原因她沒有見到最後一面,這個死亡體驗環節也讓她感悟應該珍惜生命,直面美好的未來。

  活動最後,在主持人的指引下,現場的嘉賓及參與者通過掃二維碼進行網上文明祭祀,以及在思念牆上書寫思念,寄託對英烈、逝去家人的懷念,或是對身邊親朋的思念,表達自己的美好祝願。

相關焦點

  • 重慶大學生辦生命體驗活動:不同人生經歷感悟生命意義
    圖為大學生蒙上雙眼進行殘障體驗。 陳超 攝「媽媽,您總是『刀子嘴、豆腐心』,給了我很多關愛。未來,我會像你照顧我一樣去照顧你。」當天,由重慶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主辦,重慶工商大學社會工作者協會承辦的「感悟生命,感恩生命—清明校園生命體驗活動」在重慶工商大學舉行。大學生們通過孕育體驗、老人體驗、殘障體驗、「死亡」體驗和遙寄思念環節,體驗模擬孕育、年邁、殘障和死亡等場景,感受不同的人生經歷,感悟生命意義。
  • 成都中學生課堂體驗「死亡」,寫下對生命的感悟
    (戳此連結觀看直播)整個課程長達1個半小時,其中,包括20分鐘的「死亡」體驗,再次面對生命,有人說著對「前世」的後悔,有人感悟對生命的敬畏,還有人感嘆要活著當下,趁活著,去實現自己還未完成的夢。「死亡」突然降臨,來不及好好說句再見這是一堂特殊的課,全程約1個半小時,上課一開始,老師先播放了一段關於生命的短片,「生命是什麼」「多彩的生命是什麼樣的」……隨後老師借用「李香山的追悼會」引導學生,不要讓生命留下遺憾。隨後,20分鐘的「死亡」體驗正式開始。
  • 大學生躺紙棺感悟生命的意義
    人的生命怎樣才過得有意義?怎樣珍惜短暫的人生?怎樣去關愛?在只有面對死亡時,才能最真切體會到其含義。在全國殯葬職工活動日之際,30多名來自各個年齡段的志願者4月27日來到重慶石橋鋪殯儀館,參與「我與生命有個約會」——生命之旅開放日活動,親身體驗了一把從少年、中年、老年直至死亡時的感受。
  • 《吳潔隨筆》感悟生命
    什麼是生命?我所認為的生命是生而存活。萬物在生而存活時都要經歷成長,而成長卻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這份痛苦我們也在經歷著。正如毛毛蟲破繭成蝶一般,這就便是一種成長,只有努力過才能看到最美的自己。有次在刷微博時看到有個微博寫著,人生有三次成長。
  • 對生命與死亡的一點感悟。
    只不過中年人的怕,並不是怕鬼,也不是怕死,而是害怕每次送葬時見到那些剛死去的親友,內心裡油然而生的一種對死亡的認知與恐慌。這幾年,我接連送走了父親、大舅還有幾位家族裡的老人,每一次在送別他們時,都會讓我心生感慨、感悟頗多。
  • 昆明大學生體驗死亡 專家:"命題"和"作文"跑偏
    @Mr徐振虎:他們只是把這生命最重要的過程當做了一種形式。  @丁丁菡:躺進棺材,就能體驗到死亡?  @欣寶貝:辦這種活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活動現場一點不嚴肅,就變味了。  @hold不住的和諧君:想法是好的,但是那麼大的娃娃了,還在玩過家家。  奏哀樂、致悼詞、「哭喪」、蓋「棺」……這不是葬禮現場,而是一場校園活動。
  • 清明祭祀意義在深思生命價值
    又到清明時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而這個傳統節日又有獨特的主題,即:在慎終追遠中感悟傳統文明。    如此以厚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就不單單光是祭祀,更有緬懷、感恩、追思等凝重的生命文化主題。即便是祭祀,也是在生者與逝者對話中,人生的意義感懷。通過怡情養志,進而涵養文明。
  • 生命教育走進社區,居民體驗「從生到死」全過程
    金羊網訊 記者符暢、通訊員印銳報導:清明將至,這是一年中生者與逝者最貼近的時候,也是談論有關生死話題最多的時候。4月1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生命教育專題活動在天河區燕塘地鐵A出口步行街舉行,吸引了多位社區居民參與。
  • 西安大學生體驗一元生存挑戰 有苦有甜感悟人生體驗
    可是就在昨天,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68名大學生,就在西安的街頭成功進行了一天的「一元生存挑戰」,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10月28日記者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見到了這群挑戰者們,談起昨天的一元生存挑戰,同學們都說這是一段特別難忘的記憶。
  • 嶷山阿雲:尊重死亡,敬畏生命——清明節的感悟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離去的人,離去的記憶,逝去的時光。肉體的生命沒有永遠,不管你是誰,這世間終究將忘記你的存在。我們從悲痛中領略了生活的殘酷,領略了生離死別的痛苦,在悲哀中堅強地走下去。我們來到這世間,安身立命,擁有自己的角色,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緣在天意,分在人為。
  • 散文:穿過清明細雨,觸摸死亡最溫柔的地方
    雖然生死之間隔著遙不可及的距離,其間又充斥著未知和恐懼,但那種血濃於水的親情和對逝者的懷念,足以穿越任何對「死亡」的畏懼,在清明,生與死最貼近的一天,兩個世界的人於同一節點團聚,沒有絲毫對死亡的恐懼、避忌,餘下的只是深深的思念和衷心的祝福。原來,死亡並不是一片冰冷灰暗、陰森可怖的,一樣可以充滿溫馨、柔和,穿過那片清明細雨,我觸摸到了死亡最溫柔的地方!
  • 感悟死亡和生命的尊嚴
    我們的教育總是把焦點放在人生的發展上,重視生聚教訓,強調成功和成就,對於死亡教育一向忽視。於是,人們普遍不知珍惜生活和生命之美,感受不到慎終追遠的思古幽情,更忽略了對人生意義的探究與體驗。因此,我們需要加強死亡的研究,重視死亡教育,它對於個人精神生活的成長,乃至文化的提升,都是積極和值得肯定的。
  • 《花火》,死亡襯託生命的厚重,詳解北野武心中的人生感悟
    《花火》包含了北野武對生命和親情的感悟,儘管影片中充滿了死亡含義的隱喻和乖張暴戾的悲情氛圍,但流淌出的卻常常是對於親情和人性的會心一笑。北野武狂放不羈的外表下那些細膩真摯的情感總能不經意間溫暖人心。本文並不想探討北野武的暴力美學多麼的華麗,而是想探討北野武影片中蘊含的真情和含義,下面這四個部分彼此獨立,卻又密切相關,共同構成了「人生」的應有之義。
  • 句子,句句道盡人生的感悟和對生命的體驗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人生是多種多樣的。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人思考生命與人生的意義,因為這個世界的物太多,人太多,所以對人生與生命的認識也就有了多種多樣,人只有自己經歷過自己的人生,才會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感悟,別人的人生經驗也可以是我們人生的指路牌。
  • 從《霍亂時期的愛情》思考死亡,感悟生命
    死亡,一個神奇之謎,一個我們不能不猜而又永遠猜不透的千古之謎。自人類誕生並有了自我意識以來,人及其生死之謎始終困擾著我們。死亡終歸是人類無法逃脫的命運,而這也彰顯了生命的可貴,進而引發人們去思考死亡,感悟生命的意義。
  • 湖南大學生玩「死亡遊戲」,最後導致大腦嚴重缺氧!
    最近有位湖南仔因為玩「死亡遊戲」導致重型顱腦損傷,使大腦缺血缺氧導致意識喪失,直接危及生命,還是高校大學生,你說為了尋求刺激這樣做真的值得嗎?事情還得從1月3日晚上10時說起,剛過完元旦假期回校的小湯與寢室同學閒聊。突然有同學提出,大家一起來玩從國外傳入的新鮮遊戲「死亡遊戲」。
  • 畢淑敏:感悟生命與死亡共同的綻放
    她不願用作家的身份局限生命。但她在《紅處方》、《血玲瓏》、《女心理師》、《拯救乳房》等作品中始終對文字充滿敬意。她如何回望17歲時與死亡的最初接觸?她如何在歷練之後看清自己——生命是一個向著死亡的存在記者:作為一個可以看到社會上各種心理問題的人,肯定會針對問題來做一個題目。你為什麼會在《百家講壇》講幸福?你認為什麼叫做幸福?
  • 「群文學堂」文化講座《陸遊生命歷程的漢中體驗》座無虛席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夏明勤)12月9日下午,由漢中市群眾藝術館主辦,陝西理工大學文學院、漢中市赤土嶺文化交流協會、漢中市老年大學、漢中市朗誦協會共同協辦的文化講座《陸遊生命歷程的漢中體驗》精彩舉辦。本次活動主講嘉賓為漢中檔案館二級巡視員、地域文化研究學者孫啟祥。
  • 《Life is a game》:回歸生命的起點,從頭再來,重新感悟
    而在《Life is a game》中,卻可以從頭再來,讓你回歸生命的起點,重新體驗這場未知的人生路。在遊戲中,一切的開始源於生命,而生命的起源便是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你會經歷長大,會認識朋友,會不得不面臨兩難的抉擇,會不得不離開你的父母去追尋自己的世界;同樣地你也會老去,甚至死亡…遊戲的整體畫風很乾淨,以像素去展示每一處細節。
  • 蘇軾對生命的科學感悟
    雪泥鴻爪——生命的偶然性 生命,就是一個必然和偶然巧妙組合的魔方。生命的過程是一個必然,但連接這個過程的各個點,卻有很大的偶然性;就像人們所比喻的那樣:葉子要長在樹上,這是一個必然,但要長在哪一棵樹的、哪一個杈的、哪一個枝上,卻是一個偶然。蘇軾感悟到了這一點,且形象而又靈動地將它抒寫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