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怎樣才過得有意義?怎樣珍惜短暫的人生?怎樣去關愛?在只有面對死亡時,才能最真切體會到其含義。在全國殯葬職工活動日之際,30多名來自各個年齡段的志願者4月27日來到重慶石橋鋪殯儀館,參與「我與生命有個約會」——生命之旅開放日活動,親身體驗了一把從少年、中年、老年直至死亡時的感受。
人們畫下了少年最快樂的記憶
在參觀了石橋鋪殯儀館後,志願者來到少年室,按照要求每人畫下少年時代最美好的回憶。來自重慶師範大學的嶽微理畫了一輛自行車上載著的3個人,他說,這是他爸媽和他在幼兒時一起到幼兒園的路上,這是他最難忘的記憶和幸福。而20歲的大學生張玄畫的是她曾經就讀的中學,她說,在中學裡自己最快樂的是贏得了自信。
74歲的郭仲先帶著老伴也來體驗。他用筆精心畫了他和夫人的半身像,下面寫下了1969。老人說,他永遠不能忘記這個結婚紀念年。與夫人一起經歷了艱苦的歲月,把7個孩子養大成人。
爬過壓力圓筒體會到壓力與責任
人到中年雖然學業、事業有成,也是人生最輝煌的時期,但工作、家庭等方面面臨著各種壓力。在中年室裡,伴隨著解說,人們體驗的項目是在起伏不平的塑膠上,爬過一個60多釐米寬、3米多長的壓力圓筒,然後選擇自己最需要的內容。一名25歲的女子率先脫掉鞋子,鑽進圓筒爬到出口,她選擇的內容是「家庭 」。她說,這個體驗對中年的壓力和責任感受太深了,在圓筒裡身體幾乎被裹著,而腳和膝蓋被地面的凹凸、針狀的橡膠扎得很疼。「我感受到未來的中年壓力蠻大的。」她說,現在想要的是一個自己的家。
一名30歲左右的男子說,這個壓力圓筒就是中年人特別是男人的縮影。有的要升職、有的要購房、子女要讀書……在現場女孩多數選擇內容為「家庭」,男子則選擇「事業」的居多。石橋鋪殯儀館負責人楊豔梅說,通過人們的選擇,是要讓大家明白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老年都把金錢房子看成身外之物
來到夕陽體驗室裡,人們紛紛戴上白髮來到「朋友」、「房子」、「金錢」、「老伴」、「子女」、「健康」6個氣球面前,按照要求每人只能選址2個內容,不論男女老少最多選擇是「健康」、「老伴」。一名男生說,沒有想到一路體驗過來,原來人生如此短暫,我之所以選擇健康和老伴,因為這是最重要的。比如:人老了生病了還有個人來照顧、陪伴。他稱,這次最重要的體會是:健康不僅是年紀大的人才珍惜,要從年輕時就要關愛好自己。
一名老人說,金錢、房子都是身外之物,人總是有一死,這些東西永遠帶不走,相互攙扶到老才是一種最重要的依託。
躺在紙棺裡想一想臨走之前想說什麼
最後一個體驗是:躺在紙棺裡一分鐘,想一想臨走之前要對自己、身邊親人說些什麼?現場擺放的13個紙棺,11名志願者大膽嘗試。一名來自四川農村的女大學生在紙棺裡起身後竟然哽咽,她說,這一分鐘她想到了在農村辛苦勞作的父母,雖然年紀大了,還在辛勤耕作來供她上大學。她稱,一定要好好學習,珍惜青年時光,好好去孝敬父母,讓他們健康、長壽!
一些年輕人說,體驗到的東西更切身,對生命的意義和人生價值觀有了更好的理解。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吳國富 攝影 楊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