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躺紙棺感悟生命的意義

2020-12-06 上遊新聞

人的生命怎樣才過得有意義?怎樣珍惜短暫的人生?怎樣去關愛?在只有面對死亡時,才能最真切體會到其含義。在全國殯葬職工活動日之際,30多名來自各個年齡段的志願者4月27日來到重慶石橋鋪殯儀館,參與「我與生命有個約會」——生命之旅開放日活動,親身體驗了一把從少年、中年、老年直至死亡時的感受。

人們畫下了少年最快樂的記憶

在參觀了石橋鋪殯儀館後,志願者來到少年室,按照要求每人畫下少年時代最美好的回憶。來自重慶師範大學的嶽微理畫了一輛自行車上載著的3個人,他說,這是他爸媽和他在幼兒時一起到幼兒園的路上,這是他最難忘的記憶和幸福。而20歲的大學生張玄畫的是她曾經就讀的中學,她說,在中學裡自己最快樂的是贏得了自信。

74歲的郭仲先帶著老伴也來體驗。他用筆精心畫了他和夫人的半身像,下面寫下了1969。老人說,他永遠不能忘記這個結婚紀念年。與夫人一起經歷了艱苦的歲月,把7個孩子養大成人。

爬過壓力圓筒體會到壓力與責任

人到中年雖然學業、事業有成,也是人生最輝煌的時期,但工作、家庭等方面面臨著各種壓力。在中年室裡,伴隨著解說,人們體驗的項目是在起伏不平的塑膠上,爬過一個60多釐米寬、3米多長的壓力圓筒,然後選擇自己最需要的內容。一名25歲的女子率先脫掉鞋子,鑽進圓筒爬到出口,她選擇的內容是「家庭 」。她說,這個體驗對中年的壓力和責任感受太深了,在圓筒裡身體幾乎被裹著,而腳和膝蓋被地面的凹凸、針狀的橡膠扎得很疼。「我感受到未來的中年壓力蠻大的。」她說,現在想要的是一個自己的家。

一名30歲左右的男子說,這個壓力圓筒就是中年人特別是男人的縮影。有的要升職、有的要購房、子女要讀書……在現場女孩多數選擇內容為「家庭」,男子則選擇「事業」的居多。石橋鋪殯儀館負責人楊豔梅說,通過人們的選擇,是要讓大家明白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老年都把金錢房子看成身外之物

來到夕陽體驗室裡,人們紛紛戴上白髮來到「朋友」、「房子」、「金錢」、「老伴」、「子女」、「健康」6個氣球面前,按照要求每人只能選址2個內容,不論男女老少最多選擇是「健康」、「老伴」。一名男生說,沒有想到一路體驗過來,原來人生如此短暫,我之所以選擇健康和老伴,因為這是最重要的。比如:人老了生病了還有個人來照顧、陪伴。他稱,這次最重要的體會是:健康不僅是年紀大的人才珍惜,要從年輕時就要關愛好自己。

一名老人說,金錢、房子都是身外之物,人總是有一死,這些東西永遠帶不走,相互攙扶到老才是一種最重要的依託。

躺在紙棺裡想一想臨走之前想說什麼

最後一個體驗是:躺在紙棺裡一分鐘,想一想臨走之前要對自己、身邊親人說些什麼?現場擺放的13個紙棺,11名志願者大膽嘗試。一名來自四川農村的女大學生在紙棺裡起身後竟然哽咽,她說,這一分鐘她想到了在農村辛苦勞作的父母,雖然年紀大了,還在辛勤耕作來供她上大學。她稱,一定要好好學習,珍惜青年時光,好好去孝敬父母,讓他們健康、長壽!

一些年輕人說,體驗到的東西更切身,對生命的意義和人生價值觀有了更好的理解。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吳國富 攝影 楊新宇


相關焦點

  • 重慶大學生辦生命體驗活動:不同人生經歷感悟生命意義
    圖為大學生蒙上雙眼進行殘障體驗。 陳超 攝「媽媽,您總是『刀子嘴、豆腐心』,給了我很多關愛。未來,我會像你照顧我一樣去照顧你。」當天,由重慶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主辦,重慶工商大學社會工作者協會承辦的「感悟生命,感恩生命—清明校園生命體驗活動」在重慶工商大學舉行。大學生們通過孕育體驗、老人體驗、殘障體驗、「死亡」體驗和遙寄思念環節,體驗模擬孕育、年邁、殘障和死亡等場景,感受不同的人生經歷,感悟生命意義。
  • 體驗「死亡」感悟生命 這群大學生過了次別樣的清明
    大學生們體驗「盲人」。記者 李文科 攝  華龍網4月6日18時40分訊(記者 馮司宇)隨著白布揭開,躺在地上的「死者」重見光明,他們相互擁抱感覺又重新認識了生命。今(6)日上午,「感悟生命,感恩生命—清明校園生命體驗活動」在重慶工商大學舉行。活動由重慶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主辦,重慶工商大學社會工作者協會承辦,參與者通過各式體驗遊戲重新感悟了生命,並明白要珍惜眼前生活。
  • 對生命與死亡的一點感悟。
    這幾年,我接連送走了父親、大舅還有幾位家族裡的老人,每一次在送別他們時,都會讓我心生感慨、感悟頗多。當我看到死者以同樣的姿勢,安安靜靜的躺在門板上,略顯僵硬的屍體就像一具木偶,任由裝殮師給穿上一層層的壽衣,再抬進棺材裡擺正放平。在棺蓋合上的那一刻,靈堂裡哭聲大慟悲啼一片。
  • 感悟生活的美好,發現生命的意義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感悟生活的美好,發現生命的意義日常生活中,因為思想不一致和家人爭吵,家人希望我們怎麼怎麼樣,而不是按著內心的想法生活,久而久之,家人之間不再坦誠,彼此無法得到認可。假如彼此認可,就會感受到每個人對不同生活的熱愛,也不至於到老了的那一天,感覺生命留有遺憾。彼此認可,得到家人支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會感受到生活是多麼的美好。
  • 教育需要對生命的感悟
    教育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對生命的感悟。只有學生真正懂得了對生命的尊重,他們才會理解生活的意義。也唯有如此,教育才有意義,才能稱之為教育。如果千篇一律地進行大同小異的複製,那麼AI產品在未來毋庸置疑將廣泛地代替人而存在。道理很簡單,懂得這個道理的人比比皆是。然而,不知出於什麼樣的動機,這樣的潛在的危險一再地被刻意忽略。
  • 色達天葬臺,感悟生命的意義,讓你更加珍惜生活
    碰巧有朋友在成都,於是他邀請我們去色達,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地方,但是他告訴我們那裡有天葬臺,從那裡可以感悟到生命的意義,我們倆沒有猶豫,收拾好行李,就直奔成都。到成都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我們就出發,因為看到朋友特別的悲傷,所以我們還是決定早點出去旅遊,轉移她的注意力。
  • 高以翔「水晶棺」長眠命理專家曝:棺木背後意義與禁忌
    高以翔被安置在水晶棺中,一路從國內運送回臺北,有命理專家在接受訪問時,專門解釋了為什麼會採用水晶棺?其背後的意義與禁忌又是什麼? 幾經周折,載著高以翔的水晶棺終於在頭七之前回到了家鄉。
  • 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此刻我對生命的理解有了更多積極的思考和感悟。寫到這裡的時候,也讓我想起以前不知在哪本書讀到的一句話:「死亡永遠不會是愛的終點,死亡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被人遺忘,被人遺忘才是真正的死亡。」正如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先生的逝世作詩《有的人》 開頭二句: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很好地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 昆明大學生體驗死亡 專家:"命題"和"作文"跑偏
    奏哀樂、致悼詞、「哭喪」、蓋「棺」……這不是葬禮現場,而是一場校園活動。近日,昆明呈貢大學城內某高校食堂廣場舉行了一場特殊意義的活動,讓學生躺在紙盒做的「棺材」裡,身臨其境體驗死亡的感覺。這個活動也讓網友們炸開了鍋,大多反應都覺得活動沒有價值,甚至無聊。但主辦的同學表示,希望通過活動讓同學們更加熱愛生命。
  • 聊一聊對生命的感悟與意義!
    張愛玲說過,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跳蚤。我們可以無視跳蚤的存在,繼續華美;也可以去一隻一隻捕捉它們,使袍子更加華美。或者,我們承認跳蚤的存在,接納它們,甚至認為它們是袍子的一部分,生命因它們的存在才變得生動。華美與否,已經變得不重要了。我不知道你們的對生命怎麼理解?或許你們有不一樣的見解。因為,我們不一樣。
  • 靜下來,用心感悟生命的意義
    文/七月長安生命,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宇宙中沒有永恆的存在。每個生命,生存著,都有自己的意義,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小草,它的生存難道只是為了迎接春天的到來?難道只是為了任世人踐踏?生命是一種象徵,也是一面鏡子。
  • 方舟已在港口:《牛津筆記》與張力奮的生命感悟
    他從中感受到呼吸聲、心跳以及生命之火。還有就是中國曾經有過非常悠久的隨筆和小品的傳統,往往是以小見大,在常人常態的感知感悟後襯出一個時代的東西。其實我在後記裡也有提到,我們每一個個體的生命都是值得記錄的,其實都是很獨特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在我的書中寫很多普通人。我在做一個小的社會實驗,因為這些人,二十年三十年以後他們還在,有可能他們當中就有些非常偉大的人出現。體恤和感知一個人的個體生命一定是在他還是普通人的時候。
  • 蘇軾對生命的科學感悟
    生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那麼,對生命的感悟、闡釋,就成為作者最富靈性的文字。蘇軾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受人們喜愛的文人之一,就是因其那些從靈魂深處流出來的對生命科學感悟的文字,感染和啟迪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 談談生命的意義與成功的標準
    哲學家說,成功的標準,就是活出生命的意義!那什麼又是生命的意義呢?我們來看下面幾個問題:●我們明知自己終將死去,為什麼還要這麼認真地活著?●我們明知生命的苦痛在最後將變成虛無,為什麼還要默默承受那麼多額外的苦痛與艱辛?人活著是為了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 從學前兒童到大學生,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也要關注這方面內容,使生命與教育能夠共同生長。   為了更好的進行生命教育,首先就必須要了解生命的意義、生命教育的內涵。當我們對生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就會形成相應的生命觀,生命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所進行的教育。
  • 黃禮攸借物移情,通過頑石與桃花傾訴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
    二者在他的筆下似乎各具性格和生命,在不同顏色和筆觸的塑造中,呈現出耐人尋味的深意。禮攸畫作中百態的頑石,給予我們精神世界無限的豐富性,而這些豐富的情感,恰恰與中國石文化更深層的傳統沿革密切相關。石文化在我國由來已久,始於秦漢,盛於唐宋,極於明清。石頭象徵著堅定、堅固、頑強以及各種我們所嚮往的品質。
  • 句子,句句道盡人生的感悟和對生命的體驗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人生是多種多樣的。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人思考生命與人生的意義,因為這個世界的物太多,人太多,所以對人生與生命的認識也就有了多種多樣,人只有自己經歷過自己的人生,才會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感悟,別人的人生經驗也可以是我們人生的指路牌。
  • 《Life is a game》:回歸生命的起點,從頭再來,重新感悟
    而在《Life is a game》中,卻可以從頭再來,讓你回歸生命的起點,重新體驗這場未知的人生路。在遊戲中,一切的開始源於生命,而生命的起源便是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你會經歷長大,會認識朋友,會不得不面臨兩難的抉擇,會不得不離開你的父母去追尋自己的世界;同樣地你也會老去,甚至死亡…遊戲的整體畫風很乾淨,以像素去展示每一處細節。
  • 生命的意義-內心的鏡子
    我曾經苦苦的探索著空無的道理,其中佛教的也一定有一個最根本的公理,基本邏輯基點就是緣起性空,我感悟時間與空間的變化,此岸到彼岸的輪迴,無窮多個人生的際遇,但理解不了空無的理論,它在整個宗教之中起著柱石的作用。直到偶爾有一天下午,閒暇無事走進圖書館,拿起一本意林雜誌讀到裡面的故事,突然醒悟到這個空無,不就是我們日常見到的最基本的,熟視無睹的。
  • 給大學生的四個抗疫錦囊
    我國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各高校先後開展了雲課堂等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開設心理熱線諮詢服務等,面對這次肆虐全球的疫情,有效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這也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挑戰。隨著全球疫情的發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重點突出四個方面。有效的知識信息是心理健康的保障。知識的有效性與準確性,是保證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