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火》,死亡襯託生命的厚重,詳解北野武心中的人生感悟

2021-01-08 軌道為你而來

上世紀90年代是日本電影百花齊放的年代,大師輩出,北野武作為其中最閃亮的一顆巨星肩負起重振電影行業的責任,相聲演員、節目主持人、計程車司機等不同職業的豐富經歷為他用光影方式展現多彩人生提供了素材,演員和導演、編劇多重身份的加持更像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小津安二郎對恬靜淡然家庭瑣事的細緻剖析,黑澤明對善惡人性的深入挖掘,溝口健二對美輪美奐視覺效果的精準把控,種種不同種類的藝術風格和內涵精神都在他身上得到融合和傳承。

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兇暴的男人》這種典型的暴力美學,也有《菊次郎的夏天》這類含情脈脈的溫情故事,而1997年的《花火》則像兩者的融合體,暴力為表,溫情為內,探討人類關於生命含義的真諦。日文「haha-bi」(花火)中的haha(花)可以是煙花、櫻花或夏花,bi(火)則可以為焰火、燭火、灶火,當生命自由奔放之花撞擊欲望生命之火時,將呈現出怎樣的色彩,影片中藍色的基調似乎便是回答:冷漠、孤獨、純淨、深邃、悲涼。蔚藍的天空、藍色的大海都有深不可測、無法訴說的傷感和無奈。

《花火》包含了北野武對生命和親情的感悟,儘管影片中充滿了死亡含義的隱喻和乖張暴戾的悲情氛圍,但流淌出的卻常常是對於親情和人性的會心一笑。北野武狂放不羈的外表下那些細膩真摯的情感總能不經意間溫暖人心。本文並不想探討北野武的暴力美學多麼的華麗,而是想探討北野武影片中蘊含的真情和含義,下面這四個部分彼此獨立,卻又密切相關,共同構成了「人生」的應有之義。

01、行為的暴力凸顯語言的蒼白,以暴制暴中蘊含的教育和思考啟迪

不同於昆汀話癆式的無釐頭對白,粗獷的北野武儘管說了很多年相聲,深喑語言魅力的博大精深,卻並未用直白或深奧的對白來凸顯人物形象,他的暴力美學可以用「簡潔、突兀」來形容,作為塑造人物的一種手段,暴力本身並無實際含義,但聯繫到發生的場景和原因,我們會發現每一次暴力的發生都像是北野武對教育意義的探討。

影片開場時,鏡頭對準兩個年輕人,通過正反打鏡頭,帶出了北野武飾演的山田形象:黑色的墨鏡、黑色的西服、白色的襯衣,他注視著汽車前蓋上兩盒未吃完的盒飯,隨後北野武手從口袋裡抽出,下一幕轉為兩個年輕人開始擦拭車輛。整個畫面沒有一句臺詞,卻將年輕人弄髒山田車輛,山田出手教訓年輕人的情景幽默含蓄。

這種「以暴制暴」的方式在影片中無數次出現,比如:

高利貸要求山田償還借款,山田二話沒說就戳瞎了討債人的雙眼。

廢品場老闆遇到車禍,與被撞車主就責任劃分發生爭執,老闆用暴力解決糾紛。

海邊一個男子告訴美幸,給死花澆水是沒用的,被山田踩到了水中。

種種場景中,暴力絕非單純蘊含著「強權」的味道,而是透析出「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哲理反思。教育有時並不是苦苦婆心的嘮叨或者書本中學到的哲理,每一天遇到的人、聽到的話、思考的問題都是一種思想的啟迪。

傳統意義上的高利貸象徵著暴力,但在山田面前卻毫無還手之力,「向死而生」的精神、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法以及善惡道義的秉持,都賦予山田一種俠客精神。一個最淺顯的例子就是山田把槍裡子彈卸掉之後讓小混混朝自己開槍,小混混照做了。之後山田把子彈按到了他的嘴裡,說「如果下次再讓我看到你,我就要幹掉你」。小混混明知道槍裡沒有子彈,仍然聽從山田的安排,這是典型的不思考結果。影片結尾,小混混被山田幹掉,印證了「混江湖」時思考的重要性。

教育和思考能力的提升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生命中的每一個人。影片中的人物都是社會中的底層人民,傳統意義上的教育形式對於他們已經毫無意義,他們只能在「社會大學」中得到薰陶和成長,山田作為他們的老師,以暴制暴式地教育他們要心存敬畏之心,但是以高利貸為代表的黑社會卻並沒有參透其中的奧秘,最終慘死在更加暴力的山田手中,命運的終結也意味著教育和思考的重要性,絕不應該為了利益而把別人趕上絕路。

02、戛然而止的生命與漫長等待的癌症,兩聲槍響寓意終結和新生

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要經歷的必然過程,人生就是一個走向墳墓的過程,不同的是有些人在「行走」的過程中實現了人生的意義,有些人則虛度人生,毫無建樹,反誤了卿卿性命。

對於山田來說,人到中年,家庭劇變,事業停滯,這是典型的命運不幸加中年危機。他生命中總是充斥著戛然而止的生命,死亡是他永遠無法迴避的難題,他濫殺壞人、搶劫銀行,隨時觸發的死亡與他警察的身份職業發生強烈觸碰,一方面,這種死亡由於主體上的「惡人」而處於道德的弱勢地位,另一方面,山田的警察身份並沒有阻止山田繼續犯罪。顯然,這其中的動機耐人尋味。

一個人究竟要在如何絕望的狀態下才能殺人如麻,又因為何種理由要搶劫銀行呢?戲劇的強烈衝突推動著劇情不斷地發展,隨著回憶的展開,當山田妻子美幸的癌症與山田同事們的意外死亡彼此交匯時,我們才意識到這種絕望的來源,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都已消逝,人生的意義就此破滅,只剩下空虛的軀體如行屍走肉般的苟延殘喘。

死亡似乎泯滅了山田的人性,但影片卻在每一個值得回味的細節呈現出與「暴力」截然相反的溫情。在美幸面前,山田的行為如同孩童般的天真無邪。這種強烈的反差對比訴說著人生的無奈,美幸患病整整兩年,這份漫長的等待更像是按下了倒計時,死神何時到來並不可知,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山田可以帶美幸看雪花、看大海、玩遊戲,體驗生命中任何想要嘗試的美好,這背後是悽美的愛情,也是無奈的辛酸。

戛然而止的生命與漫長等待的癌症構成鮮明對比,似乎一切都要在這聲槍響之後歸零。北野武用兩聲槍響寓意著相互依存生命的終結,此刻所有的美好煙消雲散,所有的美好永久定格。與生命的無力相比,珍視永恆的瞬間更加可貴,妻子每一個笑臉,孩子每一個回憶都彌足珍貴,濃鬱的親情彰顯出內心的彷徨和無力,更說明了他每一次暴力的根源:渴求死亡的來臨,以此重獲新生。

03、恬靜繪畫映射殘酷現實,藝術是對生命意義的升華

北野武曾解釋過藝術的本質,他說「藝術是一種壓倒一切的任性,是一種純粹的浪費」。

電影作為光影的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影片中山田將畫布、畫筆、顏料送給了因工作癱瘓的同事堀部,受傷之後的堀部妻離子散,獨自生活在海邊,往常總想畫畫卻沒有時間的他竟然因為傷殘有了肆意揮霍的資本,畫作成為他傾訴內心抑鬱的最直接渠道,他的畫作也與現實生活發生了魔幻感極強的指代關係。

山田將計程車改裝成警車,現實中的黃色油漆緊接著出現堀部畫出的黃色向日葵,預示著堀部的創作與山田的搶劫行為發生了某種關聯;山田與美幸在郊外燃放煙花,燦爛煙花綻放的同時出現堀部畫出的煙花,預示著堀部生命因繪畫帶來的喜悅和山田夫婦擁有的喜悅之間的勾連;山田在雪地的車裡殺掉了要債的高利貸老大,下一幕出現了堀部將紅色顏料灑在了「自殺」字樣的畫布,預示著山田內心的決絕與堀部藝術創作的心灰意冷。

每當堀部在創作之時,現實也在發生著畫作中的故事,藝術與現實的彼此交融讓故事呈現出夢幻般的虛幻感,成為影片最獨特的藝術形式。

繪畫中也出現了花鳥魚蟲的面部被花朵遮擋的情況,充滿了祥和和恐怖氛圍的疊加,這些超現實主義作品靈感來源於比利時的超現實主義畫家雷內·瑪格麗特。雷內無臉畫靈感則來源於她幼年母親死亡時的印象。當時雷內的母親投河自殺,臉部被衣服遮蓋,無臉畫象徵著死亡的陰霾無處不在,那一張綿綿細雨中撐傘的三口之家畫作,堀部表達出對於家庭生活的強烈眷戀,他孤獨寂寥的心情與西何等的相似,家庭圓滿有時比事業發達更加重要,借用作畫映射殘酷現實,北野武以畫作寄予人生,情感飽滿而真摯。藝術作為生命意義的升華,得到了最本真的呈現。

04、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在精神層面自由、獨立

孩子作為父母生命延續的載體,既有精神上的勾連,又作為一個獨立個體鮮活,真實。影片中無數次出現孩子的形象,這些形象看似毫無關聯,但仔細琢磨就會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寓意,傳遞出北野武對生命意義的探討。

山田四歲死去的孩子

堀部曾經說過「山田的孩子去世比他妻子得病的打擊還大」,似乎孩子去世帶走了山田對於未來的所有幻想,但根據「邊際效應遞減理論」和山田的表現來說,孩子的離去和美幸得病具有同樣的效應,不管何種原因死亡,孩子總是無辜且不幸的,每一位父母都將承受常人難以想像的喪子之痛,全片無處不在的悲傷氛圍都在訴說著這種情感。北野武除了惋惜之外,更想表達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在珍惜時懂得珍惜,莫等子欲養而親不待。

美幸一直在拼的積木始終未現全貌,但在海邊兩人生命的最後時刻,一個阿拉伯數字「5」出現了。北野武曾提到過這個數字的含義「在日本,4代表死亡,死亡的下一個就是5」,這裡寓意著孩子離去帶給美幸的精神打擊,她的精神已經先於肉體枯萎了。

那些淘氣的熊孩子

無論是開頭的孩子還是街巷裡玩棒球的孩子,他們都是生活中最真實的樣子,人總會犯錯,這時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道路。對於隨意汙染車輛的孩子,山田用武力告訴他們不要隨意扔垃圾,對於街道內玩棒球的孩子們,他扔掉了棒球,讓他們不再「誤傷路人」,這些都表現出了山田的「循循善誘」,不同家長對於犯錯的兒子做法各異,但都用心良苦。

海邊放風箏的女孩

結尾那個放風箏的女孩很像山田腦海中構建出的女兒形象,她永遠在放飛一隻無法起飛的風箏,山田幫助她拿著風箏,卻無意間撕裂了風箏,這種會心的幽默很具有喜感,當兩聲槍響之後,女孩木訥的神情似乎預示著不幸的結局,也可以想像為孩子對父母離去的悲傷之情。孩子的天性總是善良浪漫的,但現實的殘酷卻總是出人意料,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

每一個孩子都像一個天使,父母在身份上是其家長和老師,更要培養其獨立自主的精神,生命不僅僅是一種血脈的傳承,更是精神上的傳遞,只有成為獨立思考的個體,才能勇敢面臨生命中隨時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花火》凝聚了北野武對現實世界和藝術世界的深刻感悟,表達出「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哲理反思,生命的含義可能都包含在美幸最後對山田所說的這句話中「謝謝你,謝謝你的一切」。

相關焦點

  • 《阿基裡斯與龜》:北野武的總結性自嘲
    (網易娛樂威尼斯前線報導 文/3pinky)28日,北野武帶著他「自省三部曲」的完結篇《阿基裡斯與龜》給競賽單元的日本力量打頭陣。被《雙面北野武》和《導演萬歲!》嚴重考驗理解能力的人,對這部題目深奧的新片可能難免有了防備心,影片結束後,終於舒一口氣:北野武停止了雲裡來霧裡去的「實驗」,而老老實實講故事也不見得就落了窠臼。
  • 人生感悟人老了才認識自己
    陽光留存於我們的心中,借取心中的陽光作為我們的放大鏡,把世界的每一處光輝都盡收眼底,都盡收心底,感受著熱潮般的希望,希望一個接一個地向我走來……嬌小的生命也有它獨特的光輝,而這一種光輝是常見的,也是罕見的。
  • 對生命與死亡的一點感悟。
    只不過中年人的怕,並不是怕鬼,也不是怕死,而是害怕每次送葬時見到那些剛死去的親友,內心裡油然而生的一種對死亡的認知與恐慌。這幾年,我接連送走了父親、大舅還有幾位家族裡的老人,每一次在送別他們時,都會讓我心生感慨、感悟頗多。
  • 《阿基裡斯與龜》北野武談藝術悖論
    每次看到北野武這種風格的畫作時,我總是抱著極其崇拜的心情。我感嘆他的想像力,應該是上天賜的天賦吧。在《花火》裡,北野武就已經展現了他許多的畫作。看完之後我才了解到,電影裡出現的畫都是他自己畫的,當時就驚呆了。
  • 北野武與他導演的《阿基裡斯和龜》
    他的影戲沒法分類,包含動作片、黑幫片、青春片、時期劇、溫情片、搞笑悲劇等等,代表作品《花火》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及蒙特婁影展最好的導演獎,世界各地媒體都將他與黑澤明並列,被看作是黑澤明的接棒人,亦被譽為日本影戲再起的旗頭。北野武的筆墨開門見山,一句空話沒有,完整持續了他在影戲中講故事的身手,乾淨利落,若無其事。北野武集「莊重」與「戲謔」於一身的共同藝術作風,深深打上了家庭的烙印。
  • 人生感悟,悟出人生哲理,傳遞心中的正能量
    生活中的往事就好像人生的一場夢 ,你那滄桑的臉龐流露出歲月的無情 ,每個人都經歷著酸甜苦辣,每個人都嘗試著人間冷暖,我們每天為了生活而努力,而生活何曾放過我們,我們只有堅持住,努力著,為的是更好的生存。The past of life is like a dream of life.
  • 成都中學生課堂體驗「死亡」,寫下對生命的感悟
    (戳此連結觀看直播)整個課程長達1個半小時,其中,包括20分鐘的「死亡」體驗,再次面對生命,有人說著對「前世」的後悔,有人感悟對生命的敬畏,還有人感嘆要活著當下,趁活著,去實現自己還未完成的夢。現場,學生們寫下的「墓志銘」中,有人回憶著短暫「一生」的不足,有為未實現的夢想而感到遺憾,有人為曾經與父母的爭執而愧疚,還有學生坦言,生命的厚重:「要活著,要活在當下,要好好的活在當下」。
  • 似一刻花火的愛情,小八井越分手了
    花火是你們的意難平,卻用來說了再見,就像一直沒發出來的煙火大會vlog,也沒有後續了。想起北野武那部《花火》影片接近尾聲時有這樣的場面,一位小姑娘在海邊放風箏,怎麼放也放不起來,阿西為她拿穩風箏。小姑娘跑起來了,但阿西沒有鬆手,風箏的兩翼留在阿西的手裡,風箏被扯壞了。阿西呆呆地望著打轉的風箏。瘋狂旋轉的風箏就像西的人生,令人痛心不已。
  • 《阿基裡斯與龜》:北野武眼中悖論式的自嘲
    從兒時一心專注於自己的繪畫,到年輕時開始嘗試各種繪畫新技術來創造新流派,最後以中年藝術家的身份結束——由北野武本人親自出演。北野武說道。北野武和樋口可南子。雖然如自己所說在商業上不夠成功,但北野武確實國際電影節的寵兒。1997年憑藉《花火》獲得了當年威尼斯電影最高獎金獅獎的北野武,正式確立了「世界的北野」的地位。03年的《座頭市》又再度在威尼斯上獲得了最佳導演獎;去年威尼斯,北野亦帶著自己當時的最新作品《導演萬歲!》來到水城,並拿到了威尼斯新設的「導演萬歲」獎頒出的第一個獎。
  • 重慶大學生辦生命體驗活動:不同人生經歷感悟生命意義
    當天,由重慶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主辦,重慶工商大學社會工作者協會承辦的「感悟生命,感恩生命—清明校園生命體驗活動」在重慶工商大學舉行。大學生們通過孕育體驗、老人體驗、殘障體驗、「死亡」體驗和遙寄思念環節,體驗模擬孕育、年邁、殘障和死亡等場景,感受不同的人生經歷,感悟生命意義。
  • 體驗「死亡」感悟生命 這群大學生過了次別樣的清明
    記者 李文科 攝  華龍網4月6日18時40分訊(記者 馮司宇)隨著白布揭開,躺在地上的「死者」重見光明,他們相互擁抱感覺又重新認識了生命。今(6)日上午,「感悟生命,感恩生命—清明校園生命體驗活動」在重慶工商大學舉行。活動由重慶市殯葬事業管理中心主辦,重慶工商大學社會工作者協會承辦,參與者通過各式體驗遊戲重新感悟了生命,並明白要珍惜眼前生活。
  • 我的20條人生感悟:後悔過去不如奮鬥將來,贏了自己才能成功!
    1.人生感悟的句子:流過淚的眼睛更明亮,滴過血的心靈更堅強!大路走盡還有小路,只要不停地走,就有數不盡的風光。生命不在長而在於好,只要每一次盡力的演示,都值得鼓勵與喝彩。2.人生感悟的句子:若人生是一場旅行,那麼無論繁華與落寂,都是過眼煙雲,留下的是看風景的心情。
  • 句子,句句道盡人生的感悟和對生命的體驗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人生是多種多樣的。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人思考生命與人生的意義,因為這個世界的物太多,人太多,所以對人生與生命的認識也就有了多種多樣,人只有自己經歷過自己的人生,才會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感悟,別人的人生經驗也可以是我們人生的指路牌。
  • 畢淑敏:感悟生命與死亡共同的綻放
    她不願用作家的身份局限生命。但她在《紅處方》、《血玲瓏》、《女心理師》、《拯救乳房》等作品中始終對文字充滿敬意。她如何回望17歲時與死亡的最初接觸?她如何在歷練之後看清自己——生命是一個向著死亡的存在記者:作為一個可以看到社會上各種心理問題的人,肯定會針對問題來做一個題目。你為什麼會在《百家講壇》講幸福?你認為什麼叫做幸福?
  • 感悟死亡和生命的尊嚴
    人生自古誰無死?死亡,是人生的必然過程,但也是最無可奈何的事,是完全不能討價還價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死亡呢?目前在世界上,死亡學已發展成為一門跨越心理學、醫學、精神分析、哲學、宗教、文學等各學科的學問,但在我國它還是一門缺乏系統研究的學科。
  • 蘇軾對生命的科學感悟
    生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那麼,對生命的感悟、闡釋,就成為作者最富靈性的文字。蘇軾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受人們喜愛的文人之一,就是因其那些從靈魂深處流出來的對生命科學感悟的文字,感染和啟迪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 生命的感悟
    人生的片斷,在不斷反覆上演,人生的四季在不斷變幻。生命的過程註定是一段路途,註定由激越到安祥,由絢爛到平淡。這段路途不管有多長,重要的是我們曾攜愛走過。象雄鷹眷戀著藍天,溪流愛慕著江海,鮮花追逐著陽光,而芨芨草卻偏愛著貧瘠的荒原。
  • 錢穆《人生十論》:人生可以因此而厚重
    而在《中國人生哲學》系列講演中,錢穆先生則較系統地梳理了中國儒家的發展與外延。他從自己的少年經歷說起,通過民國和抗戰時的亂象強調了「和合」的意義。接著便深入淺出地探究孔子之「仁」、「修身齊家治國」和天地之道中蘊含的人生道理。雖然以儒家為主線,但是先生仍然在字句間加入了自身對佛學、道家以及西方哲學的感悟。
  • 嶷山阿雲:尊重死亡,敬畏生命——清明節的感悟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離去的人,離去的記憶,逝去的時光。肉體的生命沒有永遠,不管你是誰,這世間終究將忘記你的存在。我們從悲痛中領略了生活的殘酷,領略了生離死別的痛苦,在悲哀中堅強地走下去。我們來到這世間,安身立命,擁有自己的角色,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緣在天意,分在人為。
  • 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一個生命在指導另一個新生命如何在這個時間行走,讓我想到「傳承」二字,那是生命的傳承,生命孕育新的生命,並傳遞其生存技能,不斷延續。一句感嘆從心底油然而出,「這就是生命的真諦吧」。生命並不會因為一個人肉身的離去而終止,它會以精神的狀態被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