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40歲女子在貝加爾湖冰面下遊85米 問題來了:冬泳的人為什麼不怕冷? 貝加爾湖,零下22攝氏度,冰下潛泳85,想想難度怎麼樣呢?40歲女子在貝加爾湖冰面下遊85米安不安全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40歲女子在貝加爾湖冰面下遊85米安不安全呢? 當地時間1月11
原標題:40歲女子在貝加爾湖冰面下遊85米 問題來了:冬泳的人為什麼不怕冷?
貝加爾湖,零下22攝氏度,冰下潛泳85,想想難度怎麼樣呢?40歲女子在貝加爾湖冰面下遊85米安不安全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40歲女子在貝加爾湖冰面下遊85米安不安全呢?
當地時間1月11日,40歲俄羅斯女運動員Yekaterina Nekrasova(葉卡捷琳娜·奈克拉索娃)完成了這一壯舉,並創造了新的金氏世界紀錄。
據了解,位於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當時冰層厚度25釐米,她只穿了一件泳衣,全程大約用了1分半鐘,始終沒有浮出水面,遊了279英尺(85米)。
此前世界記錄是230英寸(70米),由南非遊泳運動員Amber Fillary於2020年在挪威冰下創造。
根據吉尼斯規則,冰下遊泳不能使用潛水衣和腳蹼。
為了保證其生命安全,沿途的冰層每隔一段距離就要切穿25釐米的洞。
據了解,冰水遊泳這項極限運動在俄羅斯非常受歡迎,擁護者認為它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以及免疫系統。他們說,它甚至可以對抗抑鬱症。
冬泳者為什麼不怕冷?
常年練習,已經習慣了。說起來不可思議,它的運動效果肯定很明顯,不然,不會有那麼多人去冰裡遊泳。事實上,冬泳者通常像普通人一樣禦寒。你試了以後就知道冬泳不怕冷是什麼了,所以只剩下一個字,「爽」!冬泳者通常在夏天或秋天開始活動,並持續到寒冷的冬天結束。水溫從15度以上變化到15度以下至少三四個月。如果拋開勇氣和毅力的因素,這個過程誰都可以做到!
人體有很強的體溫調節機制
(1)根據生理學知識,人體體溫是恆定的,一般維持在36.5C左右,這是維持正常物質代謝和生命活動所必需的。但人體不同部位的溫度差別很大,肝臟 溫度達到38.5,下丘腦達到38,體表溫度低於體溫。氣溫23C時,軀幹溫度32C,足部溫度27C,但核心體溫保持不變。冬泳雖然體溫有變化,但都是在36.5c左右的恆定體溫下進行的,只有在冬季遊泳過度導致體溫下降時,才會有危險。
(2)陸地運動時產熱急劇增加,身體深部出現運動誘發高溫的生理現象,有利於運動功能的發揮。室溫遊泳代謝率低,不會引起體內高溫,但冬泳不是這樣。冷水刺激交感神經,增加應激激素分泌,增加產熱。體表體溫急劇下降,體內溫區收縮明顯,直腸溫度急劇下降,體溫反而更高,導致運動中體溫升高。雖然時間極短,但也體現了人體從壓力中自救的本能。
2.冬泳中體溫的損失和產生
(1)體熱損失。冬泳時,皮膚與水直接接觸,身體深部的熱量通過傳導向外傳導。還有,由於水的對流,帶走了大量的體熱,所以是一項耗熱量極高的運動。
(2)體熱生成。人體的熱能來源於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質,通過化學轉化來轉化。產生熱量有幾種方式。
休息時,體熱主要來自內臟的代謝,佔體熱的56%,而肌肉熱的代謝只佔18%。
運動時,在做功的過程中,對骨骼肌能量的需求成倍增加。如果劇烈運動1-2分鐘,肌肉對能量的需求比安靜時高120倍,肌肉產生的熱量佔身體熱量的90%。
寒冷刺激加速體內產熱。29C安靜環境代謝率 ,低於20C時,代謝率開始增加,10C以下代謝率顯著增加;環境溫度越低,交感神經興奮性越高,代謝率增加40-60%。
下丘腦收到冷刺激信號後,立即分泌大量甲狀腺、糖皮質激素、兒茶酚胺等應激激素,使機體產熱急劇增加。
冷卻產生熱量。感冒使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引起寒戰。寒戰是骨骼肌不自覺的節律性收縮,消耗大部分能量,轉化為熱量。寒戰最強時,體內產熱可增加4-5倍。冬天遊泳後換衣服時打寒戰是有幫助的
冬泳時,下丘腦接收冷刺激的信息。一是傳導神經發出衝動,血管運動中樞興奮,周圍血管收縮,減少了周圍的血流量,增強了皮膚保溫層的效果。這時,皮膚不那麼血色,蒼白,出現「雞皮疙瘩」。頭、手、腳疼痛是冬泳的冷期。冷感期交感神經興奮,應激激素分泌增加,身體能量代謝增強,體內深部溫度升高,從而使下丘腦溫度升高,引起熱敏神經元興奮,發出指令,緩解外周血管緊張,身體深部大量熱量隨血液向皮膚擴散,產生不冷不熱的熱脹感。這是冬泳的熱膨脹期。
人體有限的能量儲備無法抵抗冷水的無限吸熱,下丘腦溫度持續下降,不再能引起熱敏神經元的興奮,使外周血管再次收縮;皮膚出現蒼白和「雞皮疙瘩」發冷,進入冬泳的發冷期。如果這個時候沒有水,就會出現體溫過低:強烈的寒戰,動作遲緩,語言不清,四肢麻木等症狀,對身體不好。
(2)冬泳體溫調節設定點。由下丘腦頭部的溫度敏感神經元控制,成為溫度設定點,在冷感期將設定點上移至運動高溫點,使身體進行產熱、升溫、保溫等一系列調節反應。在熱脹期,當體溫因冷水吸熱過多而被迫向下偏離高設定點時,會通過發冷等產熱手段來糾正偏差,發冷期往往會因體內熱源枯竭而導致設定點失控。
(3)冬泳體溫調節的負反饋和前饋,醫學上稱為體溫調節自動控制系統。下丘腦體溫調節中心與各效應器之間存在雙向關係。效應器不斷向下丘腦反饋其生理變化的信息,不斷修正和調整下丘腦發熱的指令,準確確定新環境下的溫度設定點以維持平衡。在體溫調節過程中,不僅有效應器向下丘腦的負反饋信息,還有前饋現象。比如冬泳前進入更衣室時,冬泳場上的各種視覺和聽覺刺激通過條件反射的方式啟動下丘腦的體溫調節機制,這是前饋現象。
(4)冬泳體溫的行為調節。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不受意識控制,通常稱為自主體溫調節,是體溫調節的基礎。另外還有行為體溫調節。冬泳是在高級神經中樞指揮下進行的。冬泳時,將各傳感器的刺激信息引入大腦皮層,在第二信息系統的參與下進行高級合成,通過大腦的運動中樞發出指令,產生產熱。對保溫的行為反應,如戴橡膠泳帽、加快遊泳速度、用手摩擦皮膚、跑步取暖、跑完水喝一杯熱茶等。有意識地禦寒保暖。行為體溫調節是自主體溫調節的補充。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