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面為什麼滑?這是個化學問題

2020-12-01 騰訊網

冰面為什麼滑呢?

企鵝界的世界盃競爭也很激烈。圖片來源於網絡

冰面本來就是滑的啊,這不是常識嗎?有什麼好解釋的?

化學家們總是「較真的」,他們一定要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冰之所以會有很小的摩擦力,是因為腳丫子或鞋等身體重量的支撐點與冰面之間有一層水,水分子能起到潤滑的作用,所以無論是否穿著溜冰鞋,都能在冰上滑出「似魔鬼的步伐」。

無序的水分子(左)和排列整齊的冰(右)。圖片來源:Ascalaph Designer program

然而,問題又來了,冰面上的水從哪裡來的呢?冰面溫度那麼低,水都應該結冰才對啊?

流傳最廣的應該是「壓力融化說」——冰在壓力下融化,形成水膜。這個想法來自James Thompson在 19世紀50年代提出了一個數學模型:冰的熔點隨壓強的增大而降低。[1]也就是說,只要有足夠大的壓力,冰就會變成水。而所謂的「復冰現象」,就是壓力增大使冰融化,然後在壓力恢復常值時重新結冰的現象。動畫片裡,柯南還根據「復冰現象」破解過冰室殺人之謎。

圖片來源:《名偵探柯南》687集

解釋看似很合理,但往往流傳最廣的不一定就最準確。比如,一個體重約68公斤的人站在冰上,只能使冰的熔點降低大約0.0167 ℃。冰場的冰面溫度大約是-3.5 ~ -7 ℃,即使是穿著溜冰鞋,接觸面只有冰刀那麼一點點面積,想讓冰在零下3.5攝氏度融化,也需要運動員體重達到約200公斤,這體重踩著冰刀去玩花樣滑冰???此外,壓力融化並不會立即發生,一個人也不可能簡單地通過壓力融化出冰面上的一層水。

韓國花樣滑冰運動員金妍兒。圖片來源於網絡

於是,科學家又提出了「摩擦生熱融化說」。這個解釋似乎更加直觀,冰刀高速摩擦冰面,產生熱量,使冰面融化。可是細想就會發現問題,例如很多人一站到冰面上,動都沒動就摔倒了,根本還沒有足夠的摩擦去生熱。

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難不成冰面上本來就有一層水?

恭喜你,答對了!都會搶答了哈!

冰表面液態水層示意圖。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2]

1987,科學家用X射線成像證實了冰面上的確存在一層「準液體」水。它非常非常薄,在-1 ℃時其厚度介於1~94 nm之間。[3]

去年,Huib J. Bakker課題組利用Surface sum-frequency generation (SFG) spectroscopy技術觀測冰表面的這層「準液體」。研究發現,冰中的水分子通過氫鍵彼此結合,穩定的排列在一起,形成晶體結構。而表面上的分子排列卻非常混亂,形成一層過冷液體「水膜」。從零度到零下二十多度,這層「水膜」一直存在。[2]該工作發表在Angew上,並作為封面文章報導。

當期雜誌封面。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

近日,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Daniel Bonn課題組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來研究這層「準液體」。研究者測試了一個金屬球在冰面上的滑動摩擦,控制冰面溫度從-100 ℃到0 ℃,小球的運動速度從10-6到10-1m s-1。結果發現:低溫時,冰面的摩擦力較大,-70 ℃開始摩擦力迅速下降,在-7 ℃時摩擦力達到最小值。[4]

實驗過程示意圖及分子模擬。圖片來源:J. Phys. Chem. Lett.

有趣的是,摩擦係數並不隨溫度呈現單調變化。在低溫下,冰的表面並不滑,-100 ℃時摩擦係數為μ=0.5,和乾燥玻璃表面的摩擦係數差不多。同時,在低摩擦(-7 ℃和-21 ℃)條件下,摩擦係數與物體的滑動速度無關,滑動速度改變了4個數量級都不能影響摩擦係數的大小,由此可見,與速度相關的摩擦加熱並沒有起到重要的作用。

研究者隨後進行了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冰中的水分子形成四個氫鍵,而在冰表面的「準液體」層中的每個分子與兩到三個水分子以氫鍵結合。當溫度高於-70 ℃時,只有兩個氫鍵的分子比例開始增加,與下層冰連接的氫鍵斷裂,使得冰表面產生了很多具有流動性的「水分子」,實際上也可以稱作「可移動的冰」。這就像地面上鋪了一層滾動的圓木,冰面也因此變得非常光滑。

現在終於明白了吧,冰面為什麼滑?什麼時候最滑?這都是需要用分子動力學來解釋的化學問題。

PS:身邊如果有高考完的年輕人向你請教如何填報專業,不妨把本文發給他們看下,說不定就有人就和我們一樣上了化學的車呢?

參考文獻:

1.https://www.vox.com/science-and-health/2018/2/13/16973886/olympics-2018-ice-skating-science-speed

2. The Surface of Ice is Like Supercooled Liquid Water.Angew. Chem. Int. Ed.,2017,56, 15540 –15544

3. Ellipsometric study of the transition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an ice crystal.J. Cryst. Growth,1987,82, 665–677.

4. Molecular Insight into the Slipperiness of Ice.J. Phys. Chem. Lett.,2018,9, 2838–2842

(本文由小希供稿)

相關焦點

  • 冰面太滑?看似簡單,但科學家們仍在苦苦探尋...
    冰面為什麼是滑的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科學家們仍在苦苦探尋。最為人們熟知的一個理論是「壓力融解說」。1886年,愛爾蘭物理學家約翰·喬利(John Joly)提出了第一個關於冰上低摩擦力的科學解釋, 他認為當一個物體接觸到冰面時,由於接觸壓力會使冰的表面融化,從而形成一個液體水層,水層會起到很好的潤滑作用。但是,「壓力融解說」並不能合理解釋滑冰時冰面為什麼滑。
  • 14名海洋大學志願者推一輛車被質疑,冰雪為什麼會滑?
    有志願者在冰面滑倒然而在讚美聲中也出現一些雜音,質疑者認為這是「擺拍」,覺得十幾個人推一輛車實在太離譜,雪地哪有那麼滑?雪地真的很滑嗎?我們踩在這鬆軟的積雪之上,雪會被壓實,壓強大的地方變得更硬更深,壓強小的地方會疏鬆些,於是形成清晰的腳印。
  • 冰為什麼很滑?問題看似簡單卻困擾人類幾百年,至今沒有答案
    冰很滑,這件事在每一個人很小的時候都知道,因為我們都在冬天的結冰的路面上溜過冰、摔過跤,因此冰的光滑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常識,像是一個不用論證的公理一樣。如果你問一個人冰為什麼很滑?還很有可能會讓這個人覺得你問了一句廢話,其實不然,在科學上我們不僅要總結知識,而且要知道其背後的原因,為什麼會這樣。接下來我們就聊下這個困擾人類數百年的問題。
  • 為什麼冰面能滑冰?滑冰的原理是什麼?
    為什麼靠著兩片薄薄的冰刃可以在冰面上自由馳騁呢?冰的表面在微觀層面上,人們對冰的了解甚少。但是研究冰的表面如何因磨損而融化和流動的實驗有助於解釋支撐冬季運動的極低摩擦力。人們普遍認為,滑冰是由於冰的表面形成一層水,這層水可以起到潤滑滑冰的作用。
  • 冰為什麼很滑?問題看似簡單卻困擾人類幾百年,至今沒有完美答案
    冰很滑,這件事在每一個人很小的時候都知道,因為我們都在冬天的結冰的路面上溜過冰、摔過跤,因此冰的光滑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常識,像是一個不用論證的公理一樣。如果你問一個人冰為什麼很滑?還很有可能會讓這個人覺得你問了一句廢話,其實不然,在科學上我們不僅要總結知識,而且要知道其背後的原因,為什麼會這樣。接下來我們就聊下這個困擾人類數百年的問題。
  • 如何在冰面上優雅的滑冰?你需要了解這些科學原理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滑冰的經歷,在冰面上滑動時,會感覺自己身輕如燕,只需要花費小小的力氣就可以滑行很長一段距離,並且通過稍微調整自己的身體,就能夠完成各種動作:倒滑、旋轉等等。那麼你在滑冰的時候是否想過腳下的冰為什麼這麼滑?我們又是如何在冰上完成各種動作呢?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滑冰中的科學原理。
  • 滑野冰!危險
    由於入冬以來,氣溫偏高,目前北京等地的湖面結冰厚度遠沒有達到15釐米,在這樣的冰面上滑冰,十分危險。另外,野冰冰面上障礙物很多,容易摔跤。據悉,近年來每年幾乎都發生過遊人和小孩滑野冰時掉進冰窟窿以及溺水的事情。在此提醒大家:滑冰須謹慎,野冰下面是禍水!
  • 40歲女子在貝加爾湖冰面下遊85米 問題來了:冬泳的人為什麼不怕冷?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40歲女子在貝加爾湖冰面下遊85米 問題來了:冬泳的人為什麼不怕冷? 貝加爾湖,零下22攝氏度,冰下潛泳85,想想難度怎麼樣呢?40歲女子在貝加爾湖冰面下遊85米安不安全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40歲女子在貝加爾湖冰面下遊85米安不安全呢?
  • 天寒地凍掃保灑水準時「作業」 路面溼滑市民車輛頻頻「中招」
    我市部分路段清掃車清掃馬路之後,積水清理不及時,道路溼滑、結冰,有市民騎行不慎摔倒,也有汽車發生多車追尾事故。近期,多位讀者向本報熱線23602777打來電話說,現在氣溫已經零下,時常可以看到灑水車還在灑水工作,路面留下積水,建議環衛部門馬路掃保時,能更加精細化、人性化,妥善處理好道路清潔和路面溼滑間的衝突問題。
  • 上海14塊冰面7家俱樂部:冰入校園成冰上運動特色
    據悉,上海市內目前擁有東方體育中心、大學生體育中心、飛揚冰上運動中心等冰面共14塊。「上海主要是通過市場化運作,到現在為止還沒有體制內的做法。包括商業冰場等能夠凍冰的,加起來有14塊,其中12個是冰場,2個是冰壺訓練館。」上海市滑冰協會秘書長陳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俱樂部方面今年新增了幾家,目前在運營的共有7個。」
  • 看起來堅硬的冰面踩上卻容易裂,你知道為啥嗎?
    眼下,不少河道和水面都結了冰,一些市民想著冰層較厚就跑到冰面上玩耍,卻不知很多意外就是這樣發生的。看起來十分堅硬的冰面為什麼容易發生破裂?冰面的承載力和哪些因素相關?有沒有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冰面厚度和承載力?我們用實驗來回答這些問題。
  • 江蘇氣溫回暖湖區冰面即將化凍
    當記者問及有孩子在冰面玩的時候距離比較遠了,會不會有擔心。有市民表示不用擔心,稱現在湖面冰厚,而且小孩體重只有25公斤,企鵝他們在離岸30米之內。他認為應該沒有問題。這位市民還稱自己的體重達140斤,都能到現在這個地方。記者觀察發現,湖面有些地方的冰已經裂開,露出水面。這樣恣意來去的行為,安全隱患不言而喻。除了有落水的危險之外,冰面太滑,也極容易摔跤。
  • 河北一冰封河面上,蛋糕從山東地界滑冰而來,男子站冰面迎接
    河北部分等地這段時間一直處於封閉管理中,不管是村莊還是小區,都禁止隨意走動外出。雖然帶來了不便,但是為了迎接過新年,當下忍耐是很有必要的,在這期間也發生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小編了解到,1月15日河北邢臺市臨西縣旁邊的冰封河面上,出現了一個生日蛋糕,河面已經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四周空曠無人,紅色的蛋糕盒赫然醒目地站立在冰封河面上顯得尤為特別,那麼這個蛋糕盒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
  • 新知 | 為何紅酒杯壁掛「眼淚」,騎自行車不會倒,冰面那麼滑?
    在我們騎自行車的時候,為什麼它能夠保持不倒?但至今為止,玻璃化轉變的基礎機制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冰,為什麼那麼滑?冰為什麼這麼滑?結論正是這層薄薄的具有粘彈性的、不易從間隙中被擠出來的冰水與碎冰混合的薄膜,使得冰如此的滑。
  • 思維導圖建構知識體系案例:北冰洋冰面的變化趨勢問題解析
    思維導圖建構知識體系案例:高中地理北冰洋冰面的變化趨勢問題解析使用思維導圖建構知識體系的案例:高中地理北冰洋冰面的變化趨勢問題解析。作為高中生學習時間非常緊張,我們如何使用思維導圖等可視化思維來進行高效學習。獲得最好的成績?
  • 毛巾用久了有一股臭味,摸起來滑滑的,試下這幾個方法,潔淨如新
    一些有潔癖的小夥伴曾經告訴我,她家的毛巾3個月就要更換一次,而且她自己本人是不用毛巾的,平時洗臉就用潔面巾,她爸爸媽媽的毛巾每3個月就會替換一次,換下來當擦腳巾,然後丟掉。還有的小夥伴告訴我,他們家的毛巾用的時間比較長,有時候毛巾可以看出稍微褪色了,他們才會考慮要不要更換毛巾。
  • 企鵝用小jiojio摩擦冰面會不會感到暖和?|No.219
    摩擦摩擦在光滑的冰面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極企鵝們為了讓自己不被凍死進化出了一整套系統來給自己保暖可是它們每天在冰面上走著偶爾是不是也會覺得jio冷用jio摩擦冰面會不會帶來一絲溫暖Q1為什麼以前的火車的輪子和輪子間會用一個「鐵條」連接起來?
  • 冰面的獨特結構變化促進水分子自電離
    水冰是自然界中最豐富的固體物質之一,冰表面的水合質子會嚴重影響冰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當存在酸性雜質時,水合質子很容易摻入氫鍵(HB)網絡中。相反,在純水分子系統中,它們僅由水分子的熱電離(H 2 O = H + hyd + OH - hyd)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