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面的獨特結構變化促進水分子自電離

2020-12-05 科技報告與資訊

水冰是自然界中最豐富的固體物質之一,冰表面的水合質子會嚴重影響冰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當存在酸性雜質時,水合質子很容易摻入氫鍵(HB)網絡中。相反,在純水分子系統中,它們僅由水分子的熱電離(H 2 O = H + hyd + OH - hyd)生成。因此,水冰所固有的質子活性取決於衍生自自電離的水合質子的量和遷移率。

關於水冰表面水合質子的活性是否顯著提高,已經進行了相當多的討論,但尚未解決。這對於理解自然界無處不在的冰面對各種各樣的非均質現象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例如電荷的產生,雷暴中的分離和捕獲,地球臭氧層的光化學破壞,甚至是空間上的分子演化等

最近,由美國國家自然科學研究所分子科學研究所副教授杉本俊樹(Toshiki Sugimoto)領導的研究人員成功地直接定量地證明了低溫冰表面的質子活性顯著增強。在同時實驗觀察由H 2 O和D 2O組成的雙層結晶冰膜表面和內部水分子的H / D同位素交換的同時,他們報告了表面質子活性獨特增強的三個主要發現:(1)最上方表面的H / D交換證明的質子活性至少比表面質子活性高三個數量級,內部甚至低於160 K;(2)質子活性增強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自電離過程而不是冰表面的質子轉移過程引起的;(3)由於表面促進的自電離作用,表面水合質子的濃度估計比本體中的高出六個數量級。

將這些結果與低溫冰表面的分子水平結構和動力學相關聯,他們討論了在配位不足的表面分子中允許的協同結構波動但在完全配位的內部分子中被抑制的協作結構波動有利於自電離並控制質子在冰面上的活動。由於地球大氣的溫度下限是120 K,因此地球上的結晶冰表面不太可能牢固排列,但不可避免地會高度波動。在自然界中,這種動態特徵有助於水分子的自動離子化,從而增強表面的質子活性結晶冰。Sugimoto說:「我們的研究結果不僅促進了界面氫鍵的物理化學,而且為闡明冰表面的關鍵特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這些特性對於與水化質子動力學相關的各種現象都非常相關。」

論文標題為《Direct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Markedly Enhanced Surface Proton Activity Inherent to Water Ice》。

相關焦點

  • 冰面為什麼滑?這是個化學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絡 冰面本來就是滑的啊,這不是常識嗎?有什麼好解釋的? 化學家們總是「較真的」,他們一定要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冰之所以會有很小的摩擦力,是因為腳丫子或鞋等身體重量的支撐點與冰面之間有一層水,水分子能起到潤滑的作用,所以無論是否穿著溜冰鞋,都能在冰上滑出「似魔鬼的步伐」。
  • 關於電離平衡,必須要掌握的幾個知識點
    在講電離平衡之前,我們必須明白幾個概念,那就是電離、電離平衡和電離平衡常數。1.電離電離是電解質溶於水或在熔融狀態下,離解成自由移動的離子的過程。這裡的電解質可以是強電解質也可以是弱電解質。我們今天要講的電離平衡它就是相對於弱電解質來說的。
  • 化學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鹼性」知識點總結
    一、水的電離  1、水是一種極弱的電解質,水的電離是永恆存在的。只要是水溶液,不要忽略和的同時存在,注意不是大量共存。  (1)水分子能夠發生電離,存在有電離平衡:  簡寫為  (2)水分子發生電離後產生的離子分別是  (3)發生電離的水分子所佔比例很小  根據水的電離平衡,寫出相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  應有  室溫時,1L純水中(即55.56mol/L)測得只有發生電離,電離前後的物質的量幾乎不變,故可視為常數
  • 直擊中考:水分子的變化課堂練習
    水分子的變化課堂練習【知識點1】水的分解1.電解水的實驗現象是,正負極產生___ __色____ _,其體積比是_______。對結論的微觀解釋:當水分子分解時,構成水分子的____原子和_____原子進行了從新組合。每____個____原子結合成一個氫分子,每_____個_____原子結合成一個氧分子。很多的氫.氧分子組合成水電解器中的氫氣和氧氣。
  • 強酸的電離能力完全相同嗎?
    HCl、HNO3、HClO4等是我們中學常見的強酸,在水中是完全電離的,這意味著它們的酸的強度是相同的。以鹽酸為例,其電離方程式一般可寫成HCl=H++Cl-,但是我們不要忘記,這其實是一種簡化的寫法,質子在水中是不可能單獨存在的,酸在水中電離出氫離子是與水分子相互作用的結果,即水分子奪取了酸中的質子形成水合氫離子,才使得酸呈現出「酸性」。
  • 如何在冰面上優雅的滑冰?你需要了解這些科學原理
    這個變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因為溫度會改變物質的狀態。冰為什麼這麼滑的最新科學解釋在2019年就有科學家對這個問題繼續作了一個深入的研究,他們利用一個類似於音叉的裝置,下面放置一顆微小的玻璃珠,利用音叉的振動帶動玻璃珠運動,從而測量出玻璃珠與冰面之間的摩擦力、玻璃珠與冰面之間水膜的性質,這個精度可以達到納米級。
  • 一滴水裡最少有幾個水分子?5個還是6個?
    兩個水分子可以構成最小的團簇,這是形成更大水團簇的基礎,水團簇的尺寸變化可以用下式來表示:之前的研究表明也就是說,如果現在有一個三聚水的水團簇和一個五聚水的水團簇,我們是不能將他們分開的,也就無法判定,紅外光譜的變化到底是由於三聚水還是五聚水引起的。
  • 高二化學教案:《電離平衡》教學設計
    3.了解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2.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  由電解質在水分子作用下,能電離出陰陽離子,體會大千世界陰陽共存,相互對立統一,彼此依賴的和諧美。
  • 冰面太滑?看似簡單,但科學家們仍在苦苦探尋...
    冰面為什麼是滑的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科學家們仍在苦苦探尋。最為人們熟知的一個理論是「壓力融解說」。1886年,愛爾蘭物理學家約翰·喬利(John Joly)提出了第一個關於冰上低摩擦力的科學解釋, 他認為當一個物體接觸到冰面時,由於接觸壓力會使冰的表面融化,從而形成一個液體水層,水層會起到很好的潤滑作用。但是,「壓力融解說」並不能合理解釋滑冰時冰面為什麼滑。
  • 水分子的優美舞蹈和絕世武功
    水分子有性格,愛跳舞,武功深不可測,這是我的最新發現!這一拗,太重要了,讓水分子成了極性分子,這是水分子一系列不尋常性質的根本。可見,該拗時就得拗啊。不然,沒有脾氣,尋尋常常,一事無成,哪裡有王安石那樣青史留名,水分子一樣成為生命的搖籃呢!否則,水分子在常溫下就成了氣體,生命在地球上可能就無法誕生了。
  • 追蹤大氣電離層電子變化 俄研究出預測地震新法
    ,因此,跟蹤大氣電離層電子濃度的變化可預測地震的發生,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地震帶來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記錄電離層中電子濃度的變化比較複雜,但藉助於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全球衛星系統就可以監測電離層狀態的變化。   為了周期性的觀測大氣電離層的狀態,俄研究人員使用了無線電信號。衛星釋放出的雙頻無線電信號可以被地面站接收到。在衛星定位系統雙頻信號的基礎上,科研人員研製出了計算信號參數變化的算法,並編制了電腦程式。
  • 思維導圖建構知識體系案例:北冰洋冰面的變化趨勢問題解析
    思維導圖建構知識體系案例:高中地理北冰洋冰面的變化趨勢問題解析使用思維導圖建構知識體系的案例:高中地理北冰洋冰面的變化趨勢問題解析。作為高中生學習時間非常緊張,我們如何使用思維導圖等可視化思維來進行高效學習。獲得最好的成績?
  • 山東青島:成群野鴨翱翔冰面 場面壯觀
    本文轉自【CFP】;2021年1月12日,隨著氣溫回暖,在山東省青島市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紅島段灘涂越冬的數千隻翹鼻麻鴨等候鳥感受到春天臨近的氣息,它們時而成群展翅飛舞,時而覓食棲息,描繪出一幅海洋生態的新畫卷。
  • 自博館秒變冰雪世界!
    攝影:自博館的小夥伴們-帶娃看冰雪世界必備知識-↓↓↓從冰雪自博館到可樂不加冰,每每提起這種由水轉變而來的固體相鄰的水分子通過「氫鍵」構成了一個四面體網絡,而目前發現了19種這類網絡的排列方式,每一種排列對應一種冰。
  • 一文了解化學電離質譜如何測量大氣環境中OH自由基
    的主要來源有兩個:一是O3在320 nm光波條件下光解產生的O(1D)與空氣中水分子的反應·OH自由基的平均壽命通常為幾秒甚至更短,它在對流層的最大濃度僅有106~107 個/cm3,且變化十分劇烈N2FAGE是一種在低壓條件下測量大氣活性自由基的雷射誘導螢光技術(LIF),自其被提出以來
  • 我國科學家拍攝到水分子內部結構(圖)
    這次我國科學家選取了金屬表面生長的絕緣薄膜(氯化鈉)作為拍攝的襯底,讓水分子吸附在鹽的表面進行觀察,這大大減小了水分子和襯底之間的耦合,從而使水分子本徵的軌道結構得以保留。拍攝水分子內部結構的另外一個挑戰,就是單個水分子的信號強度異常微弱,對實驗儀器的精度要求非常高。
  • 水分子不再只是H2O
    其中一種鄰位異構體版本的水分子,組成其原子核的粒子的複合自旋加起來的總值為1。而另一種對位異構體版本的水分子,它的核自旋總值為0。根據分子中原子運動的基本原理,兩種版本的水分子雖然非常相似,但卻以不同於對方的方式旋轉。
  • 電負性和電離能
    ③變化規律金屬元素的電負性一般小於1.8,非金屬元素的電負性一般大於1.8,而位於非金屬三角區邊界的「類金屬」(如鍺、銻等)的電負性則在1.8左右。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從左至右,元素的電負性逐漸增大,同主族從上至下,元素的電負性逐漸減小。
  • 我國科學家首次拍攝到水分子內部結構(圖)
    這次我國科學家選取了金屬表面生長的絕緣薄膜(氯化鈉)作為拍攝的襯底,讓水分子吸附在鹽的表面進行觀察,這大大減小了水分子和襯底之間的耦合,從而使水分子本徵的軌道結構得以保留。   拍攝水分子內部結構的另外一個挑戰,就是單個水分子的信號強度異常微弱,對實驗儀器的精度要求非常高。
  • 衛星導航與電離層天氣
    電離層總電子含量(TEC)對於電離層、空間天氣等科學研究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