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用小jiojio摩擦冰面會不會感到暖和?|No.219

2021-01-18 中科院物理所

摩擦摩擦在光滑的冰面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極企鵝們為了讓自己不被凍死進化出了一整套系統來給自己保暖可是它們每天在冰面上走著偶爾是不是也會覺得jio冷用jio摩擦冰面會不會帶來一絲溫暖Q1

為什麼以前的火車的輪子和輪子間會用一個「鐵條」連接起來?

by 我我我設計師

答:你說的是連杆機構吧(火車輪之間的連杆機構屬於平面四桿機構),屬於火車發動機的運動機構,其主要功能是將氣缸內氣體作用在活塞上的力轉化為曲軸的旋轉力矩,從而驅使火車車輪轉動。連杆機構是若干剛性構件通過低副聯接而成的機構,在生活中極其常見。而連杆機構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概念,死點,即有效分力為零的點,在這個點上,無論有多大的驅動力都不能使之轉動,因此火車的連杆機構也是多組機構錯位排列的,從而使死點互相避開。而現在的高鐵/動車為什麼沒有呢,那是因為現在都是電力驅動,每個車輪都直接由電力驅動,這樣當然沒有傳動的必要了。而連杆則主要將牽引力「輸送」給每一個車輪。另外劃重點:不是所有蒸汽動力的機車都是帶連杆的,也是有電傳動的。by Aaron chenQ.E.R.

Q2

為什麼電線裡銅絲是很多很細的銅絲集合,而不是一根粗的銅絲呢?

by 天天天

答:其實這兩種線都有的,分別叫做單芯線(一根粗粗的銅絲)和多芯線(很多細細的銅絲)。單芯線的強度大,抗拉力更強,不易被拉斷,比較適合長距離的布線;但同時單芯線也相對更硬,不容易彎折,室內裝修布線經常會「九曲十八彎」,這時候多芯線相對更柔軟,方便彎折布線。對於交流電來說,導線內部的電流並不是均勻分布的,隨著距離導線表面越來越遠,電流密度按指數形式迅速衰減,導致電流集中在導線很淺的一層表面(就像皮膚一樣)內,使得導線的電阻增加。比如對於雙向8車道的大馬路,趨膚效應導致來往車輛大部分都在靠兩側的4車道行進,而中間的4車道幾乎空著,道路利用率大大降低,於是便很容易堵車了(電阻增大)。趨膚效應會阻礙高頻電磁波進入導體內部,常見的例子便是在金屬的電梯廂裡手機沒信號(手機信號是電磁波)。回到我們的導線,高頻交流電下,由於趨膚效應的影響,單芯線中心的部分電流密度很小,相當於「浪費」了,而多芯線由於每一根導線絲都很細,相對而言「浪費」的很少。傳輸高頻交流電的利茲線便是編織起來的多芯線,目的之一便是為了減緩趨膚效應。當然了,趨膚效應也並非是洪水猛獸,既然高頻電磁波在導體中隨深度迅速衰減,那麼在皮膚上塗薄薄一層的「導體」(比如氧化鋅或者氧化鈦)是不是可以讓紫外線(也是一種電磁波)迅速衰減呢?聽起來很硬核,但確實是真·物理防曬霜的原理,其中的「導體」用的是氧化鋅和氧化鈦等微粒。By 金魚JQ.E.R.

Q3

迫於無奈替女兒提個問題不知道能否得到答案:我的小腳在沙發上摩擦就會覺得很暖和,那南極的企鵝用它的腳在冰面上摩擦也會覺得暖和嗎?by 媛媛

答:腳和沙發在摩擦的過程中,體內的細胞們努力工作使你的腿動起來,並加劇了各種分子的熱運動,內能增加,表現在皮膚上的感受就是溫度升高使我們感到溫暖,就像冷的時候動一動也能讓我們感到溫暖。而企鵝們用腳摩擦冰面當然也會將自己體內的能量轉化為熱能導致溫度有一定的升高。但在南極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企鵝們讓自己感到溫暖可不是靠摩擦冰面,首先它們最外層的羽毛向外輻射的熱量大於其吸收的熱量,導致它們身體表面的溫度低於環境溫度,但企鵝的身體上覆蓋的脂肪和毛髮可以減少從皮膚表面流失的熱量,保持體溫;其次腳上沒有毛髮覆蓋的企鵝們進化出了特別的血液循環系統,使得腳部的血液溫度較低,從而減少和環境的溫差並減少散熱,進而保護自己的腳也不會被凍傷。

你說的是這樣摩擦冰面嗎?| 圖源網絡

企鵝抱團取暖 | 圖源網絡by 懶懶的下午三點半Q.E.R.

Q4

下雨天蝴蝶都去哪了?

by 匿名

答:和大多數生物一樣,下雨的時候都要找地方避雨,蝴蝶一般會就近選擇花草樹木進行避雨,在葉片或花草的背面收攏翅膀避免被雨淋到。但其實蝴蝶翅膀由於其表面上微納米級的鱗片組合結構和鱗片之間由於空隙而形成的氣層的存在,具有較高的疏水性並表現出各向異性的浸潤性,使水滴在其表面沿著固定方向滾動,有效地避免身體被水沾溼。但身體不被沾溼不代表蝴蝶可以肆無忌憚地在雨中穿梭,稍微大一些的雨滴的重量對蝴蝶來說簡直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所以如果只是很小的毛毛雨它們可能還能在草叢間飛來飛去,但是一旦雨勢變大,即使穿著「雨衣」也必須暫避鋒芒找地方躲雨了。By 懶懶的下午三點半Q.E.R.

Q5

利用電吹風可以讓桌球懸浮在一個確定位置附近,我想知道它的原理是什麼?by 我我我設計師

答:

圖源網絡許多解釋吹風機懸浮桌球時往往用到伯努利原理,認為流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於是桌球周圍空氣流速大,壓強就小了,氣壓讓桌球不容易左右移動,而吹風機朝上吹的力抵消了桌球自己的重力,造成了桌球懸浮的現象。但是這些解釋往往忽略了伯努利方程的限制條件,伯努利方程是在理想流體、穩定流動、同一流線等特定條件下推導出來的。在這個例子中,造成壓強差的氣體並不出於同一氣源,所以許多學者認為用康達效應解釋這個實驗更加合理。康達效應(Coanda Effect):流體會偏離原本的流動方向,改為沿著它所接觸到的彎曲表面輪廓流動。彎曲的流線氣體,內外層氣壓不相等,外層氣壓大於內層氣壓,提供流體彎曲運動的向心力。

流體壓強變化當空氣流過桌球時,氣體圍繞桌球輪廓,在球的表面移動一段距離後離開,由於氣流做曲線運動,內側的氣體壓強小於外側的氣體壓強,產生指向圓心的向心力。康達效應產生的合力向上,與重力平衡後穩定懸浮在空中。進一步地,把桌球看做表面光滑且質量均勻的球體,氣流看做理想流體,氣流在小球周圍形成穩定的流場,小球就被限制在氣流中央。參考資料:用柯恩達效應科學解釋電吹風懸浮桌球實驗by 懶懶的下午三點半Q.E.R.

Q6

為什麼生物不是染色體數目越多就越高級呢?

by 匿名

答:首先需要糾正提問的同學一個錯誤的觀點,物種之間只有進化程度的差異,並沒有高級低級之分。所以問題應該是「為什麼生物不是染色體數目越多進化程度越高?」。舉個簡單的例子,單細胞真核生物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一共有16條染色體,而相對進化程度更高,功能更加複雜的昆蟲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只有8條染色體,而植物的典型代表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只有10條染色體。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染色體本身只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存在,染色體斷裂,融合,移位以及異源基因組整合使得基因組數量在進化過程中始終是一個變量。染色體融合的經典實例就是人(Homo sapiens)和黑猩猩(Pan troglodytes)。人和黑猩猩超過95%以上的基因是相同的,但人的染色體是23對46條,而黑猩猩是24對48條。因為在人基因組中,2號染色體是由兩條染色體融合而來。異源基因組整合在植物中更為常見,比如普通小麥(Triticum aestivum)的馴化過程。三個物種染色體的整合讓普通小麥成為了六倍體,擁有了高達42條染色體。此外通過技術方法也可以人工實現染色體整合,比如之前2018年中科院就報導了實現了對釀酒酵母(S. cerevisiae)的單染色體化,就是把16條融合成了1條,酵母的生長繁殖也沒有受損,直接證明了染色體數量與機體功能之間並沒有直接關係。當然,一個穩定物種,染色體數量發生變化通常意味著發育異常甚至死亡。例如著名的21三體症候群便是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此外癌細胞因為端粒缺陷,染色體增加丟失也是常見現象,著名的HeLa細胞的染色體數在不同株係數量不同。by 某大型裸猿Q.E.R.

Q7

電視畫面是由一個個色塊構成,人眼接受畫面也是用一個個細胞,為什麼不會出現摩爾紋?by 匿名

答:用數位相機(或手機)直接拍攝電腦、電視的畫面,拍出來的照片會有魔性的條紋,嚴重幹擾我們看清照片內容,這就是摩爾紋。摩爾紋是由兩個周期性圖案疊加在一起產生的,與差拍的原理相同,當兩個圖案的周期相近時,就會出現明暗變化。

摩爾紋產生示意圖眾所周知,電腦、電視的顯示屏實際上是靠無數微小的「像素」來顯示圖案的。這些顯示單元整齊的排列在一起,具有周期性結構。而數位相機的感光晶片也是由一個個感光單元整齊排列構成的。如果屏幕像素在相機內成像的周期和相機感光單元的周期相近,就一定會出現摩爾紋。

放大後的顯示屏人眼視網膜也是由一個個感光細胞排列構成的,其中能感色的視錐細胞不過400萬(不如專業的相機),為什麼人眼看屏幕不會看到摩爾紋呢?首先,人眼視細胞的排布並不規律,沒有明顯的周期性。黃斑集中了大量的視錐細胞,其他部位則看個差不多就行了。沒有周期就不會與有固定周期的顯示屏形成差拍,因此人眼沒有摩爾紋。

人視錐細胞分布示意圖,暫不考慮更多的視杆細胞其次,人感受到的視覺經過大腦的處理,已經不是視細胞信號的簡單疊加。人眼在看東西時不是固定不動,而是不斷調整視角,使視野中心最清晰的部分能覆蓋更多面積。再由大腦把各個角度看到的圖像合成、濾波等,最終得到視覺。即使人眼的RAW有摩爾紋,也會在複雜的合成流程中煙消雲散。部分圖片來源:拍照時為什麼儘量別穿條紋的衣服?摩爾紋大揭秘!by 萌萌的託卡馬克Q.E.R.

#投票

#本期答題團隊

Aaron chen、金魚J、懶懶的下午三點半、某大型裸猿、萌萌的託卡馬克

#上期也精彩

為什麼水的反常膨脹發生在4℃ ?| No.218

編輯:他和貓

相關焦點

  • 「冷知識」—企鵝常年「赤足」站在雪地上,為什麼它的腳不會凍?
    為什麼帝企鵝能在冰上站上幾個月,而不凍腳呢?在你的腳被凍僵之前,你能在南極的冰面上「赤足」站多久?一分鐘?也許兩分鐘?但,如果你是帝企鵝,你就可以光著腳,在零下60度的寒風中,站兩個月!那些赤裸的「鳥腳」,雖然看起來很冷;但它們的特殊循環就像一種防凍劑——讓它們保持足夠的溫度,不會結冰。
  • 冰面太滑?看似簡單,但科學家們仍在苦苦探尋...
    冰面為什麼是滑的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科學家們仍在苦苦探尋。1886年,愛爾蘭物理學家約翰·喬利(John Joly)提出了第一個關於冰上低摩擦力的科學解釋, 他認為當一個物體接觸到冰面時,由於接觸壓力會使冰的表面融化,從而形成一個液體水層,水層會起到很好的潤滑作用。但是,「壓力融解說」並不能合理解釋滑冰時冰面為什麼滑。
  • 你害怕的蜘蛛,jiojio也太可愛了!
    電影裡的蜘蛛俠變身成了大眾崇拜的偶像,然而蜘蛛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很多小夥伴們的童年陰影,避之不及。害怕蜘蛛不丟人蜘蛛作為眾多小夥伴們童年的陰影,很多人認為害怕蜘蛛很丟人,事實上,害怕蜘蛛並不丟人。所以,即便有些蜘蛛看起來非常的龐大/令人害怕,實則是蜘蛛jiojio在「作怪」。但是也有萌的「吐血」的蜘蛛,它們的腳非常可愛。接下來帶大家走進蜘蛛的jiojio大講堂,直面童年陰影,克服蜘蛛恐懼症。
  • 當你還在「吸貓」的時候,有人已經在「雲養企鵝」了
    原創 紀實人文頻道 紀實人文頻道是什麼有神奇的魅力,讓男女老少都無可抵擋,哪怕是最「高冷」的「鋼鐵直男」看到也會瞬間走不動道?——是萌萌的小動物啊!小猴子都是大眼靚仔!不管是熊還是熊貓,都是「小懶鬼」~這兩位「鏡頭感」太好了~顏值經得起考驗,大臉特寫也沒在怕的!《野生小寶貝》共5集,分別為《森林寶寶》《海灘寶寶》《非洲大草原寶寶》《雪地寶寶》《叢林寶寶》,深入各種地貌,用鏡頭捕捉最萌最可愛的新生兒!
  • 企鵝為什麼會自殺?
    ; 有的,卻遠比我們想像中還要酸楚—— 有些企鵝會因為痛失愛子而精神失常; 有些企鵝會因為環境太差而「發瘋」自殺, 非洲有企鵝
  • 冰面為什麼滑?這是個化學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絡 冰面本來就是滑的啊,這不是常識嗎?有什麼好解釋的? 化學家們總是「較真的」,他們一定要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冰之所以會有很小的摩擦力,是因為腳丫子或鞋等身體重量的支撐點與冰面之間有一層水,水分子能起到潤滑的作用,所以無論是否穿著溜冰鞋,都能在冰上滑出「似魔鬼的步伐」。
  • 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冰面摩擦力分析系統和柔性傳感運動...
    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冰面摩擦力分析系統和柔性傳感運動服設計技術服務公開招標公告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冰面摩擦力分析系統和柔性傳感運動服設計技術服務 品目 服務/文化、體育、娛樂服務/體育服務/其他體育服務,服務/信息技術服務/軟體開發服務/應用軟體開發服務/行業應用軟體開發服務
  • 「毀三觀」的阿德利企鵝,為了「房子」出賣色相,隔壁老王有話說
    其實,這種事情也不僅僅會發生在人類社會中,對於一些動物來說,它們也很看重「房子」,甚至有一些動物會為了得到「房子」而採取一些骯髒的手段,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阿德利企鵝了。QQ企鵝原型——阿德利企鵝講起企鵝,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了,雖然有些人不一定會見過真企鵝,但是也用過QQ啊!
  • 一次意外,就幹掉15萬隻企鵝,感覺有點難受
    估計很多網友會想,斷了就斷了唄,跟我有什麼關係。確實,這塊冰山的確不會影響到人類的吃喝玩樂,但對於南極洲的部分企鵝來說,這簡直就是世界末日。如果你在街上隨便問一個小孩,企鵝生活在什麼地方,他一定會說企鵝生活在南極。
  • 聽說北極熊會吃企鵝,是真的嗎?
    企鵝(學名:Spheniscidae):是鳥綱、企鵝科所有物種的通稱。有「海洋之舟」美稱的企鵝是一種最古老的遊禽,它們很可能在地球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經在南極安家落戶。全世界的企鵝共有18種,大多數都分布和生活在南半球。特徵為不能飛翔;腳生於身體最下部,故呈直立姿勢;趾間有蹼;蹠行性(其他鳥類以趾著地);前肢成鰭狀;羽毛短,以減少摩擦和湍流;羽毛間存留一層空氣,用以保溫。
  • BBC女攝影師記錄帝企鵝生活 稱其為最完美的企鵝
    BBC紀錄片攝影師休弗勒德(Sue Flood)即將推出自己的新書《帝企鵝:最完美的企鵝》。這本攝影集裡記錄了帝企鵝在冰面上遷徙的過程以及它們在南極棲息地的生活。休來自威爾斯,為BBC拍攝紀錄片已經有11年了。
  • 冰雪融化後,冰面上的一幕讓人痛心
    生活上的一些用品不再滿足於可以用就好,更多的是希望還能加上精緻的外觀和便捷。有的人關注的是世界各地哪裡的風景好,哪裡值得自己去消費,可是關於氣候的變化,人們卻不那麼上心。的確,在常人眼中,溫度提升一兩度,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氣候對環境的影響是巨大的,升高一度,零度的冰層會變成一灘池水,很多生物對溫度非常的敏感,一度對於它們來說就就是生存或者死亡的區別。
  • 企鵝曾經是會飛的,為什麼現在不會飛了?
    而在這些大自然之中選擇進化的物種中有一個物種是放棄了飛行而選擇在陸地生活的,這種物種就是企鵝。企鵝是生活在極地的動物。它們非常的耐寒,可以在最低零下六十度的氣溫之中存活。企鵝的樣子在人們看來是非常可愛的,憨憨的模樣惹得人們開懷大笑。在BBC所拍的一部紀錄片《七個世界 一個星球》之中就記錄了許多在極地生活的企鵝。
  • 用阿德利企鵝拖地是什麼體驗,拖完地再洗只企鵝難道我就會快樂嗎
    你心中的阿德利企鵝是啥樣的?是這樣的?還是這樣的?(企鵝:喂,幹嘛放我黑照!)就連最初的QQ企鵝 長得都跟阿德利企鵝一毛一樣。但是,人類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果然是無(喪)極(心)限(病)的(狂),例如日本Felissimo近期推出了一款以阿德利企鵝為模型的家務工具。
  • 為什麼企鵝有翅膀卻不會飛翔?企鵝的祖先會飛嗎?
    企鵝是鳥類中最大的宗族,它們的頭部和鳥類非常相似,並且長有翅膀,但為什麼它們不會飛呢?可能你看上去的企鵝行動遲緩,你以為它們可能是太長時間沒有飛而忘記這種本領了吧。企鵝表面看上去呆萌,是因為它們對人友善,沒有表現出攻擊力,一旦它們成為海洋中的捕食者,可以以每小時18千米的速度在水中遨遊,相當敏捷。那麼企鵝原本會飛嗎?科學家們之所以猜測企鵝原本可能會飛,或者說它的祖先是飛翔動物是因為企鵝身上有一個突出的特徵,那就是它們身上存在尾蹤骨。尾蹤骨是什麼?
  • 關於企鵝拉屎這件事,你可能想不到竟然這麼有用
    當雪地車在冰面上走的時候,那感覺真的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雪龍船員下船的時候,他們就處在這兩種狀態之中。一個真實的小故事——有一位雪地車的船員,裝了貨物開始走的時候,幾米厚的冰裂開了,車體往下降,他自己從天窗上爬出來,撲到冰面上逃生了,接著那個雪地車就掉下去了!深度多少?一兩千米!你說驚險不驚險?
  • 學點知識 | 企鵝的腳一點毛都沒有,它不怕冷嗎?
    也許你知道企鵝的身體為什麼不被凜冽的寒風凍成冰棍,因為它有著厚厚的脂肪和雙層的羽毛。但它的腳蹼一點毛都沒有,光禿禿的,怎麼沒被凍傷呢?首先,它們有著獨特的血液循環系統:逆流熱交換。在講解之前,我先科普一個小知識:熱傳遞,是指由於溫度差引起的熱能傳遞現象。
  • 瀋陽:冰面開始融化 部分滑冰場已停業(圖)
    昨日,在瀋陽萬柳塘公園的冰面上,有兩位小朋友滑冰車,還有兩位成年人在用手機拍照。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首席記者 吳章傑 攝  近幾日,瀋陽氣溫不斷攀升,昨日最低氣溫0℃,記者走訪渾河、青年公園、萬柳塘公園,冰面上已經一層水,踩上去「吱吱響」,但還是有一些小朋友在冰面上玩耍,部分滑冰場也已經停業。
  • 關於企鵝拉屎這件事,你可能想不到竟然這麼有用
    一個真實的小故事——有一位雪地車的船員,裝了貨物開始走的時候,幾米厚的冰裂開了,車體往下降,他自己從天窗上爬出來,撲到冰面上逃生了,接著那個雪地車就掉下去了!深度多少?一兩千米!你說驚險不驚險?企鵝吃的是磷蝦,磷蝦裡面氟的含量非常高。這樣一來,磷和氟這兩個元素就證明了,這27種元素裡面的這9種元素是企鵝糞的標形元素,用它們來指示企鵝糞的多少。多了,就說明那時候企鵝多,少了就說明企鵝少了。
  • 企鵝也怕冷?科學家發現企鵝會抱團取暖,而且技術非常成熟!
    要知道,企鵝生活在南極,那裡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因為氣候環境太過惡劣,所以根本就沒有常住人口。既然企鵝祖輩生活在南極,那它們怎麼會怕冷呢?當然,企鵝之所以不懼怕寒冷,是因為它們的身上長滿了厚實的羽毛。不過,企鵝的種類有很多,除了南極之外,企鵝也在南美洲等一些海島上生存,比方說麥哲倫企鵝。因為它們本身不是生活在南極,所以麥哲倫企鵝是一種很怕冷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