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實習生 鮑彌佳
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嶄新篇章。
這個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為何會命名為「北鬥」?你知道在河南考古發現的「古代北鬥遺蹟」嗎?
「北鬥」對於古人意義重大。戰國文獻《鶡冠子·環流》云:「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
通過北鬥七星,就可以在群星燦爛的夜空中,找到永遠在正北方向的北極星,也就實現了定嚮導航。
所以,將我國的衛星導航系統取名「北鬥」,既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彰顯華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淵源。
可你知道嗎?目前國內考古發掘出的最早的「北鬥九星」遺蹟,就在鄭州,並且有兩處。
一處是在鄭州青臺遺址,為5000多年前仰韶文化中期的天文遺蹟。
一處是鄭州鞏義的雙槐樹遺址,也就是今年震撼全國的5000多年前的「河洛古國」。
這說明,早在5000多年前,中原先民已經開始觀測「北鬥」天象,並利用「鬥柄授時」,進而孕育出「天地之中」的理念。
△鞏義雙槐樹遺址
古人通過長期對北鬥的觀察,發現了北鬥七星雖然勺口指向北極星,但是勺柄指向會發生改變,不同的指向可以對應不同的節氣。
而這兩處「北鬥九星」鬥柄的指向,正好與冬至的方向吻合。
冬至對於古人的意義重大,一般會選擇在這一天進行祭天活動。
這裡補充一下,我們常聽到的是北鬥七星,但在很多的古書裡講的是北鬥九星,除了常見的是7顆,還有另外兩顆,一般把它命名為輔星和弼星。
△青臺遺址北鬥九星天文遺蹟
鄭州的兩處北鬥遺蹟,是用9個陶罐模擬而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雙槐樹遺址,在北鬥九星遺蹟上端的北極位置附近,還發現了一頭首向南並朝著門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麋鹿在古人眼裡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大部分鹿類在夏天脫角,只有麋鹿在冬至脫角,所以統治者把麋鹿脫角視為吉祥的象徵。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解釋說,從天地相應的角度來說,麋鹿所在的北極方位,又相當於地中,這個位置便是上應天心、下應地膽、中間相應人傑的地方,也就是通常講的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地方。
而北鬥九星遺蹟的位置,是在一個200多平方米的矩形房子的前面迴廊位置,麋鹿的位置是在房子核心。而這處房子正在古國都邑的中軸線上。
可以說,能從中感受到,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團結、向心、中和的禮制已經出現。
△雙槐樹遺址示意圖
比河洛古國歷史更早的,河南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早期,也發現了6500年前的北鬥遺蹟。
1987年,濮陽西水坡出土的龍虎圖案,被譽為「中華第一龍」。許多人把目光聚焦在了左右兩側的蚌殼堆塑的「龍」與「虎」圖像,卻忽略了墓主腳下的蚌塑三角形圖案。
這個三角形方向是正北,有這兩根脛骨相連。這個圖案被專家解讀為「北鬥周髀」遺存。蚌塑三角形是鬥魁(鬥勺),其東側橫置的兩根腿骨就是鬥杓(鬥柄)。髀是古人測度日影的表,它的本義就是人骨。
△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早期遺址
天上的星星參北鬥。文獻記載與考古發現相互印證,說明我們的先民在不斷的發展中,逐步形成了天文、人文、地文合一的初步文化觀念,這也是華夏文明綿延至今的源泉動力。
當人們開始仰望星空時,夢想就開始了。
今天,以古老的「北鬥」之名,我們又邁向了一個新的徵程。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張靜
【來源:大河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